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五十二章 去辽东填大水泡子吧!

张位的教育改革是非常保守的,并没有打算让士大夫们,像农夫一样的一年四季都在地上忙活,就是想让他们参加生产的过程,对这个世界有个最基本的事实认知,刺破回音壁困境,从虚构的虚妄世界里,回到现实里来。

但仅仅就是如此轻微的改动,都引起了不弱于当初杨慎逼宫的反对声浪,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里,读书人就是高人一等,而让监生们参与到生产的过程,就是对文化人的不尊重,这中原王朝数千年了,念书的人,也是你能欺负的?

如此声浪,意图非常明显,别说欺负了,就是想都不要想!

“那理工院生,甚至在毕业之前,都要进兵仗局、毛呢官厂、西山煤局、白土场干一年的活儿,怎么没听说理工院生们说这有辱斯文?”万士和作为礼法本礼,对这些人的想法,实在是难以理解。

理工院生也都是读书人,想要毕业就要干一年的活儿,理论结合实践,轮到这些士大夫了,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连摸一下锄头,都是羞辱了。

张位跑到通和宫求见,其实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他就是知道会有这种事发生。

“当年士大夫们就反对陛下亲事农桑,就是防微杜渐,但防了这么久,现在愣是向下传导了。”王国光倒是有点幸灾乐祸的说起了当年事儿。

万历元年,还没有锄头高的陛下,要亲自种番薯、土豆,士大夫们甚至连孟子驳斥农学都搬出来了阻止,但最终没能拗得过皇帝。

毕竟皇帝亲自种地这事,多少有点像是皇帝闲的没事干,没苦硬吃,所有人都觉得孩子心性天生浮躁,玩几天就不玩了,那时候看起来确实像在玩,毕竟潞王整天跟在陛下屁股后面撒尿和泥。

万万没想到!陛下坚持了下来,而且把这宝歧司弄成了农学的圣殿。

皇家理工学院、皇家格物院里培养很多的农学士,已经逐渐形成为了维新党的根基之一。

皇帝肯种,士大夫们却如此反对,占据了少数的士大夫们,发出了巨大的声量来。

“借着号丧,抬自己身价。”张居正面色十分的难看,看起来是非常生气了。

儒学士们写奏疏批评张位,因为张位在有辱斯文,那儒学士怎么被欺辱了呢?皇帝、朝廷、国子监祭酒居然让儒学士干农夫才要干的活儿!

那农夫呢?数千年来,都在干这些事儿。

这就是最本质的逻辑,人和人的确有不同的阶级,但本质上都是人。

张位认为大明国朝的教育不是不作为,是在犯罪,在不断的培养着一群又一群的绝对精致利己者,一旦让他们彻底掌握权力,就是倾覆之祸。

张位的判断是对的,因为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就会有一个政治集体会登上历史的舞台,那就是东林党。

“陛下,臣以为,把他们送辽东吧,正好朝鲜战场还要打些日子,这二百一十人,送辽东垦荒去。”张居正给了一个看似更加温和的处置,去辽东垦荒,但其实一点都不温和。

和后世的东北是中国的大粮仓不同,此时的东北,因为气候的原因,就只是一个大沼泽地,就是北大荒。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根本不是天然的连片的耕地,整个东北方向,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水泡子’,这些大水泡子纵横交错,把土地变成了一块块没有耕种价值的荒地。

要想种地,就要消灭大水泡子,这需要人力作业,东北的气候冬天零下三十四十度,不管是平地还是大水泡子,全都是厚厚的积雪和冻土,别说人力了,机器都不一定好使。

夏天的时候,松花江、嫩江又开始泛滥成灾,给这些大水泡子补水。

只有春天的时候,才能在短暂的窗口期,修河堤、土坝,给大水泡子排水填泡,一个大水泡子可能要三五年才能消灭。

辽之地,绝也。

辽东在大明有个别名叫辽绝,去辽东垦荒的汉子,全都是在腹地实在是走投无路,去辽东亡命一博,这十多年垦荒的成功,才让辽东有了一些人气。

“那就送辽东,给宁远侯收拾吧。”朱翊钧同意了这个办法,送贱儒去辽东,李成梁对付贱儒很有一套,或者说此时东北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矫正贱儒有着极好的效果。

不接地气,就把他们埋到土里面。

周良寅原来也是个贱儒,现在都成了万历维新的急先锋,敢对冗官冗吏开刀的急先锋!疗效极好。

东北这颗大药,自然是良方,当然也要警惕离心力的增强,驰道咆哮着的铁马,就是最好的向心力。

“顺天府丞王希元奏闻,京中近来风俗败坏,掮客邪民聚良家摆群玉宴,蔚然成风,请命朝廷严惩,以正风俗。”张居正说起了自己门生的奏疏。

“朕早有耳闻。”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朕后日调动三个步营至九门,再调缇骑营配合,关闭坊门、拉大栅栏阻塞交通,给王希元一日时间,肃清流毒。”

随着白银的不断流入,京师重地白银开始在富裕之地堰塞,这不断有娼妓攀上了高枝的传闻,弄得人心忐忑,心动不已,惹得无数良家在门前挂起了烟月牌,只求能得贵人倾心,写一段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

烟月牌,就是妓院的招牌,良家挂上了烟月牌,就是接客。

可这京师乃是首善之地,海瑞这铁面无私之人,带着素衣御史,四处反腐抓贪,一时间朝中文武百官,人人不敢去这烟花世界里吃吃喝喝。

这一下子就变得狼多肉少,向往奢靡生活之人层出不穷。

娼妓变多了,肉却没有多少,固然有姐儿攀上了那高枝,入了深宅大院,飞上了枝头,但更多的窑姐儿需要靠降价博个出位。

这京城最不缺的就是经纪买办和掮客,这些掮客们就开始带着这些窑姐儿们摆起了群玉宴,这群玉宴顾名思义,就是窑姐儿一堆,伺候一两个客人,窑姐儿自然是千肯万肯,哪怕不得临幸,也有一顿好吃好喝,若是有了善缘,那自然是富贵一段时间。

若是手段了得,能入了深宅大院做个妾室,也是衣食无忧。

这掮客们本来也就是弄点窑姐儿攒局,但能入局的富商巨贾,个个都是人精,知道这种妖精一样的女子,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也都是玩玩。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某个掮客,突然把良家带到了局里,这良家和欢场中人,根本不同,坐在酒桌上,都是坐立不安,可是这豪客们却极其中意这些良家,良家心眼儿少。

掮客们为了满足豪客们的需求,就开始逼良家入局了。

逼良为娼这个成语,开始在京师具象化,这些掮客必须要想方设法的把良家逼娼,因为没有良家,甚至都请不动这些豪客,这些掮客也是有竞争的,而且竞争压力极大,欢场无情。

逼良为娼主要手段,自然是借贷,而借贷,可以把一个中人之家直接逼到破产,这卖女卖妻就成了良家的主要来源,可中人之家的当家汉,为何要到钱庄去借钱?赌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

第二个手段就是骗。

有良家攀上了高枝,创造了野鸡变凤凰的传说之后,立刻就会有无数的效仿者出现,掮客们编写野鸡变凤凰的神话故事,良家只要进了欢场的门,就永远别想着出来了。

这人见了欢场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即便是人离开了,可是这魂儿一定还在欢场之中,为了回到‘天堂’,便是什么都肯做了。

除了逼、骗,再就是人牙子买。

朱翊钧看着所有臣工,面色凝重的说道:“前几日,宁远侯上奏,泣血奏闻,近来京师人牙行至辽东抓人,垦边边民稍有不慎,孩子就被诱拐抓走,朕羞愧,无言以复。”

李成梁奏疏,写的非常悲切,在以前的东北,孩子是很少很少的,不是不生,是夭折的太多了,这好不容易,这些年有了点起色,街上有了孩子跑动,这好日子还没几年,这京师的人牙子就来了。

去年辽东有报案的孩子走失案,就有五百多起,辽东垦荒的营堡里,孩子丢了五百多个,绝对不是虎豹豺狼,虎豹豺狼进不了营堡,只能是人,而京师去的人牙子最多,占了九成以上。

朱翊钧继续说道:“为什么人牙行看准了去辽东?因为辽东没有那么多的法司,甚至连路引查验都很困难,辽东天高海阔,抱了就走,对人牙子而言,危险性更低。”

“人牙子觉得在辽东犯案更加安全,朕偏偏不让他们安全!刑部知道,即日起,辽东、绥远等边方之地,人牙掠卖人口,打死勿论。”

“死去吧!”

朱翊钧最后一句死去吧,是真心实意。

一来,在宁远侯李成梁面前,皇帝狠狠的丢了脸,毕竟被抓的人牙子,从京师去的人牙子就高达九成,其次就是这辽东好不容易才开创出的局面,这些人牙子的行径,就是在掏空大明在辽东统治的根基。

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这些入辽垦荒的汉民,迟早有一天变成辽民,和朝廷离心离德,到时候又成了大明的心腹之患。

朱翊钧提出了一个十分暴力的罪名,人牙子被打死了,只要抓到了现场,打死活该。

“陛下,非常事,行非常法,臣以为没问题,要是辽东好用,可以在大明全境推行此法。”王崇古表达了自己的赞同,要消灭人牙子,光朝廷那点人,抓不完。

“臣以为善。”张居正认可了皇帝的暴力,什么法条不法条的,先广泛消灭了人牙子,再讨论其他。

大明现在缺人缺的厉害,哪哪都要人。

鼎工大建现在一共有二十四个工兵团营都是捉襟见肘,连开陇驰道(开封嘉峪关)的标段都整合了几个,没人就修的慢;各大官厂、民坊却匠人缺的厉害,连铁冶所都出现了女炉工,朝廷又不能从地里要人,没人种地了,粮食不够更危险;

这种情况下,人牙子还在四处抓孩子,那是朝廷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皇帝提议,内阁首辅、次辅认同,维新党魁、工党党魁赞成,这人牙掠卖人口,打死勿论的条文,立刻快速通过了。

大明律本身对掠卖人口的惩罚,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就是要走流程,可是一旦走流程,那就很慢了,不如直接打死勿论来的直接有效,连加急都不用办。

这是典型的严刑峻法,但是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不反对,那这个非常事非常法,就这样通过了廷议,成为了成文的法条。

现在再到辽东偷孩子,真的会被打死,而且不会被追究。

“这是符合周礼的。”万士和再次强调了一下,他十分确信的说道:“周礼有云: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疏曰:若过误为害,原情非故者,则缓纵而赦放之。”

这是周礼中的正当防卫,意思是,凡是杀人而又合乎道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刑,若是因为遭遇了不法的侵害,过失造成危害,这是不幸,因为不幸而触犯刑律,要看情况减轻判罚或者干脆释放。

比如菜户营赵老七赵吉,就是这类的杀人,朝廷轻判,流放大宁卫充军,就是缓纵。

即便是马上被流放的贱儒,也挑不出理来,大宗伯已经把周礼搬出来了。

而人牙掠卖人口,打死勿论,就是遭受了严重的不法侵害,需要缓纵,这年头,人活着就是为了孩子,这些去辽东垦荒的汉民,百般辛苦,孩子却被偷了,那无异于天塌地陷。

廷议还在进行,大明的新政,在一次次的廷议中修补完善,比如官考遴选,就添加了农学的内容;迁徙富户的政令,缩减了规模,对田土大于一千顷,也就是拥有十万亩地的地主,继续进行迁徙,这个数量会在十年后,降低为一百顷,逼迫地主还田;

船引还田、减租还田、迁户还田、还田七令是现在大明还田的主要方式。

粉碎旧的生产关系,是一个徐徐图之的事儿,大明的还田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廷议后,大明皇帝接见了来自泰西的另外一个使者,剑圣马尔库斯。

马尔库斯偿还了一部分的借款,包括今年一整年的本金和利息,并且把葡萄牙的近况告诉了皇帝陛下。

因为大明货物的集散,对大明来的货物进行再次加工,就成了里斯本工坊的主要生计。

比如棉布变成成衣;比如茶砖拆开后,特挑拣出最好的部分高价售卖,而后对剩下的切碎成茶沫;把丝绸和马海毛制作成为精美的丝扣,高价卖给对丝绸十分执着的英国佬等等。

里斯本的街头,到处都是长条形的砖棚小作坊,在一次十分的可怕的大火之后,徐璠终于把这些砖棚全部拆除,将这些作坊移动到了砖石房内,对仓库的管理、存放,都做了更加精细的管理,才避免了更多的火灾。

“所以,葡萄牙要修一条长达一千四百里的驰道,并且打算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再以这条南北贯穿的驰道,修建四条东西走向的驰道,辐射整个葡萄牙?”朱翊钧看完了国书,看着马尔库斯,略显疑虑的说道。

仅仅是开陇驰道,就三千里,大明的驰道里数,在快速的增加,以葡萄牙的规模,这么修,真的能撑得住吗?

“陛下,这不会影响葡萄牙偿还大明债务,现在国务大臣觉得很有必要修这样的官道驿路,就像当初的罗马修出的大路一样,陛下,奏疏里快速的道路,不是驰道,更加准确的翻译是官道驿路。”马尔库斯赶忙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不是大明这种硬化路面、旁边有铁轨、铁轨跑铁马,甚至还有扩建规划的驰道,葡萄牙要修的,更多是类似于大明之前的官道驿路。

每次马尔库斯抵达大明,他都对铁马颇为震撼。

马尔库斯再俯首说道:“陛下,泰西没有大明定义上的官道,都是自然形成,人走的多了,就变成了路,一到下雨天,过于泥泞,无法通行。”

“夯实地基、减缓坡度、三合土平整路面、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固定道路、防止行人闯入,这样的官道驿路,葡萄牙不曾拥有,诚然这是个看起来有些野心勃勃的决策,但这是安东尼奥殿下兑现承诺的方式。”

在葡萄牙王位争夺战中,安东尼奥只获得了平民的支持,宗教和贵族都放弃了他选择了费利佩,当初,他承诺要给平民带来富足和安康,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知道自己的智慧大抵就只是一个船长,所以把事情交给了国务大臣。

这是个明智的决定,安东尼奥找到了兑现承诺的方式,修路,或者说是营造公共基础建设。

“好吧,朕只是觉得,这个工程过于浩大,会损耗刚刚恢复起来的一些国力,毕竟这是个大工程,葡萄牙王室和衙门,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来完成这些,隶属于葡萄牙的总督府,已经逐渐脱离了葡萄牙的掌控。”朱翊钧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国务大臣对殿下说:百姓富足,君王怎么可能不富足呢?但百姓不富足,那君王就要失去王位了,这句话出自于论语·颜渊篇,陛下知道,我只是一个水手,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但葡萄牙很小。”马尔库斯笑着说道。

葡萄牙小,人口少,土地也不算贫瘠,而且沿海,港口众多,再加上现在背靠大明,很多事儿,做起来,没有陛下想象的那么困难。

江右的江苏省,单独拿出去,修一条一千三百里的官道驿路,并不是大事,比如,浙江自己就能修一条浙东运河,打通宁波和杭州的水路,施工进度很快。

“这条路的名字,是不是能改个名字?通和大道…”朱翊钧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你葡萄牙修就修吧,非要叫通和大道!

通和宫的通和!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对齐威王说: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朱翊钧本能的觉得,葡萄牙这种近乎于谄媚的表达方式,就是有求于大明,大明不能因为这种称赞,就做出伤害大明利益,满足葡萄牙需求的决定。

马尔库斯非常坚持的说道:“陛下,过往的智慧告诉我们:发展和机会,就像是神迹一样的珍贵和稀少,如果不能深深铭记,就会失去。”

“陛下,达喀尔总督府占领了西非一百二十年,果阿总督府占领了马六甲海峡六十年,秘鲁总督府占领了富饶银矿八十年,这些地方有了教堂,但依旧没有福音,在可见的、不可见的未来岁月里,依旧不会有福音降临。”

“很多在大明人看来理所应当的事儿,但在大多数地方,都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马尔库斯觉得自己说的很明白了,但陛下总是给人一种危机感,他想了想说道:“如果大明肯降低一些利息,那再好不过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说好的利息,怎么可以降呢?如果朕降了利息,岂不是说话不算话?人有信而立,朕不能言而无信,你们那条路,想修就修吧,爱叫什么,是你们自己的事儿。”朱翊钧连连摆手,降息是不可能降息的,这可是一笔回报丰厚的投资。

马尔库斯可以理解大明皇帝的危机感,大约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不是被害妄想,而是陛下从十岁起的真切经历,陛下在做的事儿,是非常危险的,陛下没有这种危机感,现在早就躺到西山去了。

“陛下,臣有件事禀报,费利佩的雄心壮志,被英格兰人给搅局了。”马尔库斯把费利佩提出的贸易联盟的种种事情,告诉了陛下。

朱翊钧越听越惊讶,朱翊钧通过高启愚的奏疏,知道了这个贸易联盟失败的消息,但没想到其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英格兰女王,面对费利佩提出的条件非常心动,承认尼德兰地区的独立、所有殖民地港口的停靠许可,就这两项,就是英格兰梦寐以求的,而要付出的仅仅是撤回私掠许可证,并且剿灭海盗。

英格兰议会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认为可以答应,而另外一派则是坚决反对,绅士们吵架,连鞋子都脱了互相投掷,可见其分歧。

本来英格兰人犹豫不决,但安东尼奥偷偷给了英格兰女王,隶属于葡萄牙殖民地的贸易许可,让英格兰人下定了决心拒绝费利佩。

答应费利佩二世无疑是与虎谋皮,谁都知道费利佩是个战争的狂热爱好者,缓几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就要开进泰晤士河了。

“西班牙的力量不能太过于强大,否则他第一件事就是吞并葡萄牙。”马尔库斯非常肯定的说道。

朱翊钧笑着说道:“朕也不太希望看到这样的贸易联盟形成。”

大明钉在泰西的这颗钉子,发挥出了一些作用。

“卑微的臣子已经禀报了所有要禀报陛下的消息,臣告退。”马尔库斯郑重的行了个奇怪的礼,他将右手攥拳,放在了心口的位置,诚心实意的说道:“愿智慧永远伴随在陛下左右。”

这是大光明教的礼节,大光明教在泰西的影响,超出了朱翊钧的意料之外,甚至在瑞典都有了智者之屋,信徒已经遍布了整个泰西,顺着海贸传播的大光明教,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

大明皇帝划拉出了一个清单,超过二百一十人的科道言官、御史、翰林都在这个名单上,他们被催逼前往辽东,到辽东垦荒,三年才能返回,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朱翊钧坐在朝阳门上,看着城门下的离别场面,这二百一十个贱儒,被流放,他们的家人来到这里送行,哭声整天,孩子、妻子抱着丈夫嚎啕大哭。

“朕知道这是个暴政,但朕就是这么一个不近人情的人。”朱翊钧靠在椅背上,看着下面的士大夫,对着冯保说道。

“咎由自取罢了。”冯保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眼下国朝重臣,都是北虏入寇和倭患中闯出来的大臣,若是不对文教下手,弄一群不弘且毅的家伙在朝,陛下什么都不要做了,整天跟他们玩心眼得了。”

从虏患和倭患中闯出的大臣,是现在大明朝堂的中流砥柱,可是这一批臣工离去后,皇帝恐怕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地步,不能任由大明的文教,继续培养绝对精致利己者了。

被流放的二百一十人,听闻皇帝因言下罪,本来还想抗争,可看到了缇骑出现在家里,就知道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有一部分人激烈抵抗,甚至要挂印而去。

不给你大明皇帝当官了,总行了吧!

朱翊钧的答案是不行,挂印而去,也要服完三年的劳役,这三年苦役,是皇帝的惩罚,必须在辽东填满三年的大水泡,才能回京或离去。

“暴君!无道暴君!”一个被押上了囚车的士大夫,披头散发,被塞进囚车的时候,站在囚车里,声嘶力竭的喊着。

朱翊钧无所谓,站了起来,让人把太师椅抬回了五凤楼,方便他下次来的时候使用。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朱翊钧很清楚,日后自己的坟头上,全都是垃圾,而风会把它们吹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