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百四十七章 帝王术—移花接木

当王崇古提出梨树不结桃的这个说法时,朱翊钧甚至有点恍惚,他意识到,自己似乎在费利佩提出市场换技术的时候,出现了决策失误。

因为后世有一个国家,就是用市场换技术,从无到有,一步步的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所以,朱翊钧潜意识里就认为,市场换技术是行得通的,甚至大多数时候是可以成功的。

可是王崇古一眼就看出这个问题的症结了。

技术源头的故意隐瞒,这是必然中的必然,因为只要市场多占据一天,就会多躺着赚一天的钱,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埋下一些不那么容易察觉的雷,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麻烦,以及技术上的高度依赖。

技术上的高度依赖,最可怕的就是技术付费,成本会因为技术壁垒的存在,而不断地提高。

而技术本地化,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这需要匠人,这是最难的,没有庞大的产业集群,想要产生专业的产业工人,是痴人说梦,在技术源头刻意隐瞒的前提下,这些匠人,要完成技术的探索和攻克,真正完全吃下、吃透、消化,并且为我所用。

最后就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在完成自我生产后,来到了最可怕的战场,真刀真枪的搏杀出一条血路来,要面对的对手是产业更加成熟、成本更低的技术源头的产地,这个角逐是刀刀见血的利益之争,只要输,就是死,之前的所有投入,化为乌有。

而技术源头的生产地,只需要把自己丰厚的利润稍微降低一点,就可以完成绞杀。

这就是王崇古提出的梨树长不出桃来。

王崇古的理论,是完全成立,甚至是无懈可击的,朱翊钧甚至都不知道从何处反驳,他总不能直接摊牌了,不装了,爷是后来者,亲眼见到过这个奇迹,你的理论再完美,实践证明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回到通和宫的路上,朱翊钧逐渐想明白了,拒绝费利佩二世,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大明的货物,在这个大航海时代,即便是有过高的贸易壁垒,仍然可以畅通无阻。

大明是贸易强势方。

陈学会带着非常嚣张的语气,甚至是有些训诫的告诉西班牙特使佩德罗说: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国朝强横的时候,即便是做出了昏聩的决策,依旧有可能成功;国朝衰弱的时候,哪怕再英明的决定也会失败。

大明有主动权,就是不答应费利佩的请求,依旧不影响大明朝货物的流通,这就是实力强横,带来的容错。

大明越强,容错越高。

“下章内阁,让六科廊、都察院御史闭嘴,不允许他们谈论这次战略进攻的挫折,朕仍然相信前线军兵。”朱翊钧下了一个很严格的命令,禁止言官对前线战事指指点点。

戚继光、李如松、陈大成、祖承训、马林、王如龙、陈璘、邓子龙等人,是当下这个时代,最能打的将领,他们的军事天赋经过了数年、数十年的检验,而且朝鲜战场上用极其微小的伤亡,打的倭寇丢盔弃甲。

这个时候,对于前线军兵而言,最危险的反而不是倭寇,而是来自后方的不信任。

这些科道言官要说什么,朱翊钧很清楚,蹦不出什么好屁来,明明不懂戎事,就不能学学皇帝的优良品德,不过分过问、干涉。

“下章内阁,朕不要做宋高宗赵构。”朱翊钧紧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这个措辞是极为严厉了。

赵构十二道金牌,把前线大胜特胜马上就要拿下开封的神武后军,叫回了长江南岸,那个时候,岳飞已经带兵抵达了开封附近,金人将领完颜宗弼,已经准备渡河北遁了。

在大军撤回之后,赵构得知前线战况后,又下了道进兵,拿下开封的命令,差点给岳飞气个半死。

朱翊钧不要做赵构的意思很明确,谁胡说,谁就是秦桧。

大明是在南宋灭亡后一百年后建立,中原土地膻腥百年,大明的武圣是岳飞,秦桧那都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几乎和通倭一样,是个骂人祖宗十八代的词。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

“仁川,锁钥之地,戚帅在临行前,反复跟朕说,朝鲜战场的总体战略是,义州、平壤、开城、仁川、汉城、忠州、釜山,这是关键战场,而且顺序绝对不能乱,尤其是仁川。”朱翊钧站在堪舆图前,将手中长杆点在了仁川的位置上。

冯保赶忙说道:“不拿仁川,不渡临津。”

这是戚继光临行前,跟皇帝说了好多次的话,因为不彻底拿下仁川,一定会被敌人拦腰截断,后勤补给断绝,就是大明京营,都有极大的危险。

说很多次是怕皇帝不知道重要性。

战略是非常明确的,但大明军筹备了多日的仁川登陆,失败了。

“这个地方,有点难啊。”朱翊钧看着仁川的地形图,面色凝重,整个朝鲜半岛,最不适合登陆的地方,就是仁川,因为这里只有悬崖海堤、码头和滩涂。

仁川港的地形本来就易守难攻,这就罢了,关键是仁川港除了码头之外,其他地方,周边是淤泥地,船只难以靠近很容易搁浅,要登陆这里,在滩涂淤泥地,大明军就是倭寇的活靶子,在仁川放头猪指挥,都能给予大明军极大的伤亡。

而倭寇镇守仁川之人,则是毛利辉元,和织田信长交手了无数次的将领,仁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明和倭寇都是心知肚明的。

除了滩涂淤泥地之外,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月尾岛,仁川港口外面有个警戒的岛屿,就和鹏举港外面的岛屿一样,这个岛屿就是第一道高墙。

除了这些之外,仁川登陆还有潮汐落差巨大、平均潮差两丈、最高潮差近四丈,船只容易搁浅触礁;

进攻节点只有一个时辰,这一个时间节点必须要登陆大量的步兵,并且占领滩头,而且要展开阵型,没有展开的部队,再强也是弱的;

除此之外,还有登陆之后,是仰攻,在滩涂淤泥地里对悬崖、城池进行进攻,以低打高,难如登天。

倭寇拿下仁川,是从地面进攻中拿下的,忠州方向小西行长围困了汉城后,并没有急于进攻汉城,而是直扑仁川,这个时候,朝鲜王李昖不跑,就真的走不了,李昖跑了,汉城和仁川都落入了倭寇手中。

大明要拿下仁川,只能从海面进行。

“这个李昖但凡是争点气,今天局面也会好很多!”

“难啊。”朱翊钧深吸了口气说道:“这也是当初织田信长为何严令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不得从汉城继续进攻的原因,以临津江为界,构建层层防线,大明真的是天兵天将,也要碰一鼻子灰。”

原来历史上李如松给出的解题办法,是非常非常冒险的!

大明朝廷轻信朝鲜王李昖的说辞,大明军补给不利的情况下,朝廷还反反复复,不断下令催促李如松进兵,李如松刚刚占领开城后,不得不在一封封的急令之中,过临津江继续进攻,至此爆发了碧蹄馆血战。

李如松自己都深陷重围之中,硬生生的把前哨战打成了遭遇战,从遭遇战打成了决战,而大明军硬生生依靠自己强悍的实力,打赢了碧蹄馆之战,但损失极为惨重。

李如松要是被倭寇的铁炮、箭矢给射中了,当场殒命,这一仗何去何从,尚未可知。

戚继光不认同这种解法,凭什么为朝鲜人如此拼命呢?

稳扎稳打,尺进寸取,是最优解。

而且倭寇越是凶焰滔天、在半岛上制造越多的杀戮、越是天怒人怨、越是人神共弃,大明军进攻获胜后的统治成本就会越低,人心向背就是民心。

朝鲜人越恐惧倭寇,就越是对大明感恩戴德,这不是残忍,这是王化朝鲜的必然代价。

慈不掌兵,大明要是不想白费力气,要实现灭倭的战略,不想把朝鲜统治打成和当年交趾一样的烂仗,就要有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不能由大明军承受。

冯保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要不要让水师绕个道,进攻对马岛、朝鲜顺天府、釜山一带,逼迫仁川、汉城的倭寇不得不前往釜山防守?”

朱翊钧笑着说道:“冯大伴啊,你的军事天赋和朕差不多,你这分兵两处,不是给倭寇各个击破吗?”

“额,臣万死。”冯保愣了愣,赶忙跪下请罪,日后戎事,还是闭嘴为好,他的军事天赋还不如陛下呢!

冯保差一点把自己搞成了明英宗的大太监王振,不懂军事,非要压英国公张辅一头,张辅的建议,王振甚至都不会转达给明英宗。

万历年间,最有军事天赋的宦官,是皇帝的陪练李佑恭,现在就在前线做提督内臣,不干涉具体指挥,但会把自己的见闻整理成册,汇报给陛下得知。

“起来吧。”

朱翊钧看着堪舆图看了许久,对着冯保说道:“下旨前线,这仁川必须拿下,再图谋汉城,大明军有的是功夫和力气和倭寇在这里耗!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一百次,权当是练兵,训练登陆作战了。”

张元勋打马六甲城,就是这么干的,白天去了夜里去,也不进攻,探查水文,炮轰之后,就回到了旧港,心情好了去,心情不好也去,主打一个虚虚实实,有的时候是蹭蹭不进去,有的时候,突然直捣黄龙,搞得马六甲城的红毛番守军都快麻木了。

张大爷到底是玩还是不玩,连句准话都没有。

马六甲海峡之战,整整打了两年半,软磨硬泡,就是这个原因,登陆作战,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困难的。

战争进行到了朱翊钧最喜欢的环节,因为每到这个环节,朱翊钧都能看得懂,而且他也不怕自己蹩脚的军事天赋给前线带来麻烦,这个环节就是和大明拼血条!

大明的血条恢复了近八成,倭国就是把倭国所有人丁都填进来,都耗不过大明!

大明有内部矛盾,但在灭倭这件事上,大明皇帝、臣工、地方外官、势要豪右、乡贤缙绅,能够达成统一的共识,朝廷国帑和皇帝的内帑还没有怎么动用,战场的消耗,目前全都由东南势要豪右买单,有些势要豪右想买单都没这个机会。

但是倭寇内部的矛盾比大明剧烈的多,本就是世仇,还因为要抢收获,烧烧抢掠无恶不作,导致朝鲜义军活动非常频繁剧烈。

朱翊钧倒是要看看,倭寇拿什么跟大明拼血条!

“这倭寇,还是有点实力的,若不是小西行长被花郎给踩死了,只会更麻烦。”朱翊钧看了许久,认可了倭寇的实力,能跟大明走几个回合,镇守汉城的将领是加藤清正,这个人有个特点,那就是胆小。

别看加藤清正嘴上喊着武士精神,但其实跑的比小西行长还要快。

懦弱之举,绝不姑息!

加藤清正这种随时准备开溜的家伙,给大明进攻仁川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倭寇已经是整个东亚地区,除了大明之外最能打的强兵悍将,但也就是能给大明造成一点麻烦罢了。

“陛下,高启愚求见。”一个小黄门匆匆跑了进来,大声的说道。

“宣。”

高启愚带着朱红色绸布盖着的托盘,一步步的走了进来,将托盘,举在手中说道:“臣拜见陛下,陛下圣恭安,臣为陛下贺,为万民贺,为大明贺,罗斯国进贡方外蒿草种子。”

“哦?这蒿草叫什么名字?”朱翊钧坐直了身子,他喜好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个不务正业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沙皇耳朵里了。

好得很,管他有用没有,先拿到宝歧司里进行育种,若是对大明有害则严厉禁绝,若是对大明有利,就大力推广,如果对大明无害无利,就小规模种植,万一日后有用呢?

安东尼奥就因为献了点不值钱的稀奇古怪的种子,就获得了葡萄牙的王位、大明货物在泰西集散、甚至大明官员亲自担任国务大臣,梳理国政的藩属国待遇,真真正正的以小博大!

“蛔蒿。”高启愚俯首说道:“可以驱离蛔虫,乃是罗斯国的特产之一,听闻陛下甚喜外方草物,故此带了一些种子,以示两国友好。”

“确定了蛔蒿对驱杀蛔虫有效了吗?”朱翊钧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的问道。

高启愚俯首说道:“沙俄特使带了三捆蛔蒿,解刳院已经确定药效。”

“好!安排罗斯国使者单独觐见,冯保去准备点好东西,朕要以国礼赠送,听说罗斯国苦寒,国窖来十件,给沙皇暖暖身子,大氅、狗皮帽、各来五件,顺便取金银饰品三件、银币一百,再从朕的内帑搜摸点好东西,龙涎香之类的都准备些。”朱翊钧罕见的厚赏了一番。

“按友邦的待遇来?”冯保低声问道。

朱翊钧点头说道:“嗯,按友邦的待遇,日后有了冲突再降级就是。”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

大明六合八荒有四大总督府、有藩属国有葡萄牙、有友邦西班牙、蒙兀儿国,邦交为尼德兰地区、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敌对为英格兰。

现在友邦又多了一个。

沙俄特使赚大了!用了三捆草、不到一斤的种子,换了大明如此厚赏和友邦待遇。

沙阿特使给了大明一把咖啡种子,大明就允许沙阿买买提去前门楼子听评书,允许他自由活动,甚至蒙兀儿国的王公贵族子弟,可以到四夷馆就学。

友邦待遇是有切实好处的,绝不是空口白牙的许诺。

“呈上来。”朱翊钧让高启愚呈送祥瑞,让冯保取了镊子。

“造孽啊,这种子怎么能用块破布包着呢!”朱翊钧一看呈送上来的原包装,就很生气,恨不得取消友邦待遇!

显然在罗斯国特使眼里,这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在大明皇帝的眼里,比十万两黄金还重要。

朱翊钧内帑里,有一百二十万两黄金,可是连一钱的蛔蒿种子都没有。

朱翊钧拿着镊子,将坏种挑了出来,哪怕是有虫蛀的,也没舍得扔,而是放在了丝绸制作的种子袋里,坏种也要试着种植,他把另外的好种放进了丝绸袋里,放进了紫檀木盒子,紫檀木可以防虫。

“送去宝歧司,交于农学博士,叮嘱他们温度不宜太高,仔细保存,认真培育,朕会亲自过问的。”朱翊钧将装好的种子,交给了冯保,好种一共537颗,坏种124颗,他都记得。

“高少卿有功,进鸿胪寺卿。”朱翊钧看着高启愚,宣布了一个任命。

高启愚因为一些旧事,张居正不肯原谅他,只能做个少卿,鸿胪寺卿长期缺位,现在高启愚终于名正言顺的成为了鸿胪寺卿。

“臣叩谢皇恩。”高启愚压根就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往上挪一挪,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东西对大明很重要啊,不下金鸡纳树的树种。”朱翊钧由衷的说道。

病,大多数都是穷病。

医疗资源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极为的昂贵。

而蛔虫病是穷病,是肉食者无法感知的痛苦,这种疾病是寄生虫病,通过粪口传播,在这个没有饮热水条件、无法保证卫生环境的年代里,穷民苦力,几乎人人都有蛔虫病。

肉食者就不同了,肉食者有的功夫去讲究那些繁琐的礼仪。

解刳院在足够的标本支持下,完成了对蛔虫在体内繁衍的描绘,人感染了虫卵,虫卵在肠道进入血液循环,从血液循环抵达肺部,在肺部开始发育,沿着支气管抵达咽喉,顺着消化系统进入小肠成为成虫,虫卵排入粪便,再次感染。

而且蛔虫病发作,虫卵甚至会通过血液系统进入大脑之内,蚕食大脑。

这种病,朱翊钧这种天上人,是根本不可能得的,因为他有条件讲卫生,但对于大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附骨之疽,生生世世的噩梦。

大明治疗办法,就是砒霜打虫。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医疗实践的最大难题,砒霜的量给多少。

砒霜在各地的纯度不同,即便是按照体重去计算,也很难精准下药,这砒霜量小了打不死虫,量大了直接把人给毒死了,而且服用砒霜会造成永久性的身体损伤。

能够精准下砒霜的医倌,那是寻常百姓请得起的?

况且,这砒霜极为昂贵,大明又有几个人能买得起砒霜去驱虫?而且是反复感染的蛔虫病。

寄生虫会跟人抢营养,感染寄生虫后,就是会发育缓慢,而且不做妥善治疗,入了脑神仙难医,蛔蒿草大量种植后,大明平均寿命,能提高五岁!

有了蛔蒿,大明就有了对付蛔虫的武器,一如海带大量种植,防治大脖子病一样,大规模种植后,能够让大明百姓好过一点。

砒霜实在是太烈了。

“西班牙特使佩德罗怎么说?大明不同意他的市场换技术。”朱翊钧询问起了西班牙的诉求,西班牙目前还是友邦,既然是谈判,自然是有来有回。

“佩德罗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高启愚一脸古怪的说道:“陛下,因为罗马教廷的缘故,西班牙、葡萄牙一直被泰西其他国家所排斥,而尼德兰地区反抗势力,也是以反裁判所的新教为主力。”

“泰西现在盛行的大旅行游学活动,就把西班牙和葡萄牙排斥了,佩德罗说,如果大明准许泰西学者前来大明就学、游学,大明也愿意把一些棘手的、难以处置的流放犯人,流放到西班牙,大帆船贸易如旧。”

市场换技术,大明皇帝明确拒绝了。

费利佩显然不是只准备这一个方案,那是奔着友邦关系破裂去的。

费利佩准备了一个人才换人才的办法,大明的流放犯,有很多都是读过书的,而且有些确实是非常棘手,杀,够不到那个罪名,流放到爪哇,又恐成祸患。

“他打算做什么?”朱翊钧眉头紧蹙,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同寻常。

大明准许西班牙学者入境游学,这件事倒是在合理的诉求之内,可是不合理的是,费利佩要这些垃圾作甚?

他费利佩又不是收废品的老头,只是为了对等地位斤斤计较吗?

“黎牙实给费利佩出了个主意,这个主意有点毒辣。”高启愚斟酌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就是移花接木之法。”

“移花接木之法?”朱翊钧有些惊讶,他已经大概猜测到是什么毒计了,这个黎牙实在大明呆了这么久,大明读书人那些好东西没学多少,坏的全都学去了,就盯着大明皇帝看了!

大明皇帝这羊毛,都快给他薅秃了!

高启愚俯首说道:“就是仿成祖文皇帝旧事。”

“把我们老朱家这点本事,都学会了是吧!这个黎牙实,贱儒一个!赵缇帅,把黎牙实扔进北镇抚司大牢里关他十天,算了,关七天吧!”朱翊钧选择了逮捕黎牙实,他泄露老朱家的机密!

大明也是有帝王术的,而且颇为霸道,正是这移花接木之术。

朱棣是个好动的人,不喜欢待在南衙,时常北伐。

刚刚改元永乐的时候,朱棣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他打下了南京,逼得朱允炆火烧皇宫自尽,做了皇帝,雄心万丈的朱棣发现,他不是真正的皇帝。

比如永乐这个年号,就是北宋末年方腊起兵造反的年号,南京城的士大夫们,就是欺负朱棣和他手下全都是一群武夫,读的书不多,永乐这个造反的年号,就是士大夫们讽刺朱棣造反成为皇帝。

当然因为朱棣非常争气,永乐年号,成为了历史长河里一块闪耀的明珠。

朱棣不知道永乐是方腊的年号,朱棣后来知道了,可他再生气,也不好改元了,毕竟洪武未曾改元,祖宗成法在,朱棣改元岂不是忤逆亲爹朱元璋?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朱棣捉摸了半天,搞出了大学士制度来。

这些大学士看似只是皇帝秘书、顾问一样的身份,但朱棣的内阁,逐渐取代了六部,成为了最高决策层的一部分,这就是移花接木之术,彻底把控了朝廷,可以放心去北伐了。

权力就是这样,越接近权力的核心,权力的膨胀速度就会越快。

这一招,也就是组织大重构术,司礼监、东厂、西厂、大内行厂都是这种帝王术的实际应用,当内阁大学士们妄图架空皇帝的时候,宦官们就会得到倚重,快速获得权力,敲打内阁。

朝廷组织大重构术,是大学问,别看张居正现在看起来强势无比,但皇帝真的要收拾他,只需要重用宦官,拔高司礼监地位,过不了多久,张居正的地位就不会再稳固了。

同样在司礼监大太监有点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的时候,帝王术会再次使用,比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的魏忠贤。

通过扩充、倚重私人秘书、编外顾问,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上,另外建设一套组织架构,并且通过提高新组织架构使用频率、不断否决旧组织决策、降低旧组织的决策权重、将核心事务交给新组织架构,以达成对旧组织的敲打,甚至让旧组织架构赋闲,完成权力更替。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的时候,就用的这套办法。

费利佩打算用大明读过很多的书的流放犯,来玩移花接木,而且这些流放犯因为语言、风俗等等原因,都不会和旧组织媾和在一起,进一步集中西班牙的权力。

“能成吗?”朱翊钧有些怀疑的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