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710章 主打一个顺昌逆亡

盛唐挽歌 第710章 主打一个顺昌逆亡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初秋的风,还带着一丝夏日的炎热。

永济渠的河水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像是无数碎银洒在水面上,晃得人眼睛发疼。

魏州元城南面不远处的渡口,史思明的遗孀辛夫人坐在船舱里,透过半卷的帘子,望着窗外缓缓后退,又时不时慢慢停下的景色。

他们一行人已经乘船到了魏州,准备在此等候汴州朝廷的人来接洽,然后在汴州居住。

当然了,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一切都是身不由己。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中一块手帕的绣纹,那是她最后一次在幽州城内的绣坊里,亲手绣下的牡丹。如今却已被磨褪了色,显得黯淡无光。

这本是送给史思明的,可惜东西还未送出,人就已经不在了。

史思明就是辛氏的依靠,是她的天,是她的一切。可如今史思明不在了,前路漫漫,辛氏内心异常惶恐不安,只是强作镇定。

史思明死了,她那两位兄长当然觉得无所谓,跟谁混不是混呢?谁都无法理解辛氏此刻的辛酸与无奈。

船舱外,史朝清站在船头扶着围栏,目光不知道聚焦在哪里,似乎有些空洞。

史朝清低下头,悠然长叹了一声。他的衣袍虽仍是锦缎所制,却已没了往日的华贵,袖口和衣襟处甚至有几处磨损。

他的目光偶尔扫过同样矗立于船头,手握在腰间佩刀上的幽州兵马使车光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却又很快低下头去,根本不敢多看。

车光倩神情冷峻,目光始终直视前方,看着岸边的民夫在劳作。他仿佛对身后的母子二人毫无兴趣一般。

车光倩的任务是押送他们回汴州,然后向方重勇复命,等待下一步的安排。至于他们的心情如何,车光倩并不关心。

他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作为开国功臣,车氏必定再次发扬光大。而这一次,不会再有先祖车胤那种“抓萤火虫”的无聊事迹了。

车光倩的功绩都是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很多人都说他是方清的利爪鹰犬,他也不否认。

大唐行将就木了,千里马总要找出路的,总不能在这棵树上吊死。

是大唐对不起天下人,而不是天下人对不起大唐。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难道是车光倩造成的么?

他对此想得很通透。

客船沿着永济渠缓缓前行,岸边的纤夫们似乎一阵骚动,河岸边传来一阵阵嘈杂的声音。

辛夫人微微侧头,掀开船舱帘子的缝隙,看到一群民夫正在河堤上忙碌。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瘦小,衣衫褴褛,却干得热火朝天。有人挥舞着铲子,将泥土一铲一铲地抛到河堤上;有人推着独轮车,将碎石运到堤坝边;还有人站在河水中,用木桩加固堤岸。

不断有淤泥从运河里挖掘出来,堆到岸上,这也是辛夫人所在客船,行船路径此地要拉纤的原因:永济渠魏州到黎阳段,正在大规模修缮,行船受到了影响,某些地段不得不依靠岸边的人力。

然而一旦挖掘河道、修缮河堤的工程完工,将会极大加强河南与河北的交通运输,其意义之深远,寻常百姓难以领悟,都是后知后觉。

辛夫人轻轻叹了口气,目光落在那些民夫的脸上。他们的面容没有怨愤,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她隐约听到一个年长的民夫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二狗子,你慢点干,别累坏了身子。这活儿虽累,但咱们心里踏实。都是为我们自己办事,不必着急应付差事,慢工出细活。”

那年轻人抹了把汗,笑着回道:“张叔,您放心,我这身子骨硬着呢!再说了,朝廷免了咱们魏州三年的赋税,咱们干这点活儿算啥?修好了河堤,明年春汛来了,咱们的田地就不怕淹了。还能引渠水灌溉,这好日子哪里找?”

这个叫张叔点点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是啊,朝廷对咱们不薄,咱们也得对得起朝廷。这永济渠修好了,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来往客商一多,家里多留几间屋舍出租,都能弄不少钱。

这运河修好了啊,什么都跟着一起好……”

辛夫人听着他们的谈话,心中一阵酸楚。

她想起自己在幽州城内的日子,那些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时光,如今却像是一场梦。她轻轻放下帘子,闭上眼睛,试图平复心中的波澜。

河北的百姓,似乎并不怨恨汴州朝廷,那么,他们之前是在怨恨谁,也就是明摆着了。

除了史思明,辛夫人想不到那些人还能恨谁。或许,自己也是他们怨恨的对象之一吧。

客船继续前行,河岸边的民夫们渐渐远去,但他们的声音却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辛夫人忽然感到疲惫不堪,那些民夫的满足感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她的心里。

史朝清这时候正好回船舱休息,他听到母亲正在轻轻叹息,忍不住低声问道:“母亲,您怎么了?”

辛夫人摇了摇头,没有回答。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看到远处的一片田野。田里的夏麦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她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了。

在幽州城内,她看到的只有高墙和宫殿,听到的只有刀剑和马蹄声。以及史思明常在耳边所说的:“一切有我!”

正在这时,车光倩忽然走进船舱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道:“前面就是魏州元城了,今晚在那里歇息,明日启程前往汴州。”

言语中没有任何烟火气,仿佛是一个死人在开口说话一般。说完这句话,他便转身离去,不做任何停留,也没有询问辛夫人母子的想法。

这很正常,刀俎也不曾问过鱼肉疼不疼,他们只听执刀人的号令!

辛夫人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看向车光倩的背影露出一丝苦笑。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些民夫身上,看到他们依旧在河堤上忙碌着,仿佛这世间的纷争与他们无关。

说实话,辛夫人真的很羡慕,羡慕他们的简单满足。

人们总是羡慕别人身上有而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哪怕自己拥有,或者曾经拥有了很多,远远超过那些人。

客船缓缓驶入元城岸边渡口停下,渡口岸边有一个因为漕运形成的集镇,路上人来人往,显得格外热闹。

辛夫人跟在史朝清身后,看到街边的摊贩正在叫卖,孩子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卖瓜果的老妇人坐在摊子旁边缝补衣物。

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仿佛战乱从未发生过。没有那个地方的人天生就想着杀人,人们总是会追求美好而平静的生活。

即便是老虎,不扑杀猎物的时候,看上去也是那样憨态可掬。

史朝清似乎察觉到辛氏的复杂心情,他凑过来低声说道:“母亲,这里的人似乎过得还不错,汴州那边没有行苛政。”

辛夫人点了点头,心中却感到苦涩。她知道,这些百姓的平静生活,是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而她,曾经是那场纷争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光彩的一部分。

当晚,在车光倩的带领下,他们来到新建的,位于元城郊外的驿馆歇息。

汴州朝廷接管了魏州后,重建了驿站,重建了与河南的官方联系,一切都再次朝着统一帝国的方向推进,逐步将河北纳入版图。

因为免税三年的政策,所以任何反对汴州朝廷的大户与豪强们,都会被本地百姓抵制,无法推行他们的手段。

入夜之后,辛夫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思绪万千。

辛夫人想起那些民夫的话,想起他们的满足感,忽然感到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是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

人们在骂史思明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骂她。史思明在河北疯狂搜刮民脂民膏,也有她的一份。

史朝清走进房间,看到辛氏情绪低落,于是低声安慰她道:“母亲,您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这里离汴州还有一段距离。舟车劳顿,还是好好休息为上。”

辛夫人点了点头,却没有动。她的目光依旧落在窗外的月色上,仿佛在寻找什么。不远处月光下的空地上,史思明似乎在向她招手。

定睛看去,又只是树的影子在晃动。

辛夫人掩面轻轻抽泣着,心乱如麻。在旁人眼中,史思明是个恶魔,但在她眼中,那是世上最好的男人。

如今史思明死了,死于方清之手,也是死于天下大势,而非是私仇。

去汴州后就要面对方清的发落,她怎么可能睡得着呢?

第二天一早,他们继续上路。客船沿着永济渠缓缓前行,河岸边的民夫们依旧在忙碌着。船只沿着运河向西渐行渐远,河岸边的民夫们,也渐渐消失在视线中,河道变得宽阔起来。

辛夫人轻轻放下帘子,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试图让自己相信汴州朝廷的诚意,相信方清的诚意。

毕竟,除了相信外,她与史朝清现在已经一无所有。

辛夫人这几日一直在揣摩,总觉得汴州朝廷如此对待河北百姓,定然是为百年大计,势必不会把她怎么样的。

一个志在统一天下的政权,为难史思明的家眷,将他们处以极刑,又有什么意思呢?

当然了,那些倒行逆施,手上血债无数的除外。

这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如果真要杀,在幽州城悄悄的杀便是了,推给乱兵劫掠一了百了,没必要押送回汴州再处以极刑。

辛氏自认为她从未有过任何杀戮,别说是人了,就是鸡也没杀过,汴州朝廷这次树立了典型,以后便会有更多人投效。

大概这条命是保住了,只是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别的磨难,辛氏叹了口气,开始闭目养神。

……

何百万家那奢华的大堂内,方重勇端起酒杯,对汴州境内的诸多大商贾说道: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本官很看好诸位能为百姓,为民生做点事情,名垂千古。”

他说了一句,结果没人给他捧哏。

商人们都是人精,最是会察言观色。方重勇一开口,他们就知道后面要来什么,一个个都不敢接茬。

“今天官家来这里给你们面子,就是为了三件事!”

正当没人开口接话的时候,方来鹊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方重勇身后钻了出来,对一众商贾高喊道。

卧槽,你这话说得太直白了!

方重勇大怒,刚想将其乱棍打出,却听方来鹊继续说道:“三件事,第一件,关于钱;第二件,也是关于钱,第三件,还是关于钱!”

“朝廷是想干一番大事业的。

五年内,我们要一统天下,十年内,我们要再造盛唐!

朝廷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

现在朝廷需要民间的商贾们都动员起来,你们的那些财帛,放在家里吃灰,没有用处,都是喂了米虫!

不如拿出来,和官府一起开钱庄,造福百姓。

那些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放在家里又有什么意思呢?马上汴梁城要建成了,还要扩建,各行各业都需要钱,人不能等着钱!要动起来!

我在这里有个提议,也不算是提议,算是各位帮我一个忙。

我打算以朝廷的名义,在汴梁城核心地段,建一个汴州建设商行。专门为将来本地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帮扶他们从业,救济民生。

我话讲完,谁支持,谁反对?”

方来鹊叉着腰问道,依旧是一对死鱼眼,双目无神不知道在看哪里。

听到这番话,方重勇一拍额头,心中大骂卧槽!

挂万漏一,居然忘了这厮是过目不忘的。

方来鹊这话说得跟自己在家练习的时候一模一样,但是现在这种宴会的场合,哪里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啊!

这踏马跟抢劫有什么区别?

果不其然,在场众人都是面露为难之色,谁也没有开口接话。

这钱投进去,基本上就是肉包打狗有去无回,只是维护自己与朝廷的关系而已。不,应该说是与方清之间的关系。

而且钱数还不能少,少了有侮辱官家之嫌,多了肉疼得要死,对于爱财的商贾们而言,比杀了亲儿子还疼。

可是,现在方清还不是天子啊!他的保证,靠谱么?

包括何百万在内,一众商贾心中都打了个问号。

正在这时,席间有个商贾,似乎是觉得方来鹊这个家奴有点神经不正常,言辞滑稽可笑。

于是他嘴角露出笑容,却又很快隐去。

结果这一幕正好被方来鹊看到了。

他发狂一般冲过去,将那位商贾的桌案,用力直接掀翻。

方来鹊指着惊慌失措的商贾大骂道:“官家为了汴州百姓茶饭不思,生怕他们没吃的饿着,没衣服冻着。现在提议要建商行帮他们,你居然还笑得出来!有什么好笑的!官府要没收你的所有财帛,让你去和普通百姓一样辛苦劳作,我看你还笑不笑的出来!”

“够了!”

方重勇猛拍桌案,大喝一声!

“张将军,你将我这家奴带回府,让王娘子好好管教一下!别有事没事的到处发狂撒野!”

方重勇对身后的张光晟吩咐道,后者像是拖死狗一样将方来鹊拖出了大堂。

闹剧结束,在场众人都是面色变化不定,很多商贾都是彼此间交换着眼神,谁也没有开口。

“家奴不懂事,各位别见怪,下次宴会绝对不带他。

对了,刚刚说到哪里了?”

方重勇恍然大悟一般问道。

“官家,刚刚说到我等愿意支持官家的提议,只是不知道官家的提议具体是什么,可否细说。”

何百万面露讨好之色询问道,一众商贾皆是纷纷附和不止,场面又变得融洽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