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56章 驱虎吞狼还是抱薪救火

盛唐挽歌 第656章 驱虎吞狼还是抱薪救火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汴州状元楼位置极好,坐落于运河边上。在二楼的雅间里,透过围栏可以看到运河上来来往往的漕船,可以看到运河边芸芸众生忙碌不停。

无形之中便让人有种俯视众生,坐看云起的优越感。

李庭望是个粗人,但他感觉得出来什么叫“逼格”。

在这里吃饭就很有逼格。

“官家,今日……”

李庭望刚刚张嘴,方重勇便摆了摆手道:“李将军,今日本官乃是为你接风洗尘的,不聊公事,不聊公事哈。”

他随口打哈哈张口就来,只是身上那件旧袍子,怎么看也不像是接待客人的装扮。

李庭望没办法点破,别人是在装客气,你要是当真,估计到时候尴尬的就不知道是谁了。

见方重勇没有说正事的兴趣,李庭望也没法开口,只得闷头喝酒。

酒过三巡之后,方重勇突然问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过得可真快。想当年,本官带兵进击河北,安守忠便追击在后。我们那时候还是对手,只怕李将军也在军中吧?”

诶?

听到这话,李庭望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心中暗想:没错,安守忠当年奉命追击银枪孝节军的时候,老子正好是安守忠麾下部将,直属于本部人马。

只是现在方清在席间提出这一茬,所为何事?难道是想翻当年旧账?

李庭望心中七上八下直打鼓的。

“官家用兵如神,李某不及也。”

李庭望对方重勇抱拳行礼道,纯属客套一下。

“你我当年兵戎相见,杀得你死我活的。

没想到今日居然也能坐在同一雅间内把酒言欢,世间之事如此奇妙,当真是令人唏嘘啊。”

方重勇面色感慨说道。

李庭望亦是默然,心有戚戚。

他们这样的叛将,当初还是有一个目标的,那便是改朝换代。可是如今倒好,天下成了这副鬼样子,他们已经迷茫了,根本找不到前进的目标。

朝廷不像朝廷,反贼不像反贼,大家好像都差不多,拳头大的说话而已。

状元楼外,红色与黄色交替映入眼帘,枫叶纷纷落地将要化作春泥。金秋的时节,给人以最美好的想象。

只是,秋天不常在,冬天就快来了。

最惨烈的搏斗,为了生存而战的厮杀,往往就发生在食物匮乏,又冰冷令人绝望的冬季。

不知为何,李庭望心中有些惆怅。今年冬天,长安那边,应该要动手了吧?

“李将军似乎有心事啊。”

方重勇看到李庭望在发愣,笑着问道:“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可否说出来让本官参详参详呢?”

“鄙人是来替安将军送信的,信件在此。”

李庭望不知道方重勇的打算,因此只是从怀里摸出一封信,将其递给大聪明,由后者转交。

谁知道方重勇将信揣袖口里,压根是看也不看。他只是对席间众人说道:“来,今日喝酒,不醉无归。有什么事情,待明日再说吧。莫要让那些事情扫了兴致。”

李庭望被憋得差点吐血,却又发作不得。别人请他好吃好喝,给足了面子,若是翻脸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接下来,方重勇说了很多关于西域的趣闻,什么沙丘会移动,每年移动十丈远,把临近树木都吞了;什么骆驼在沙漠里可以坚持两周不喝水,一个月不吃东西,就算不吃不喝也能抗七八天。

听得从未去过西域的李庭望浮想联翩。

气氛到了,这酒吃得就畅快,李庭望自然不可能再提洛阳的事情。散席后,张光晟将李庭望安排在开封城外驿馆,居然跟刘忠翼住一个院子!

也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

……

长安,大明宫,议政堂。

屋内的人很多,气氛也有些紧张。

马璘面带忧虑,看着眼前两位宰相争执不休,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李宝臣庶长子李惟诚也在场,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装作自己不在这里。李宝臣麾下大将王武俊,站在李惟诚身后,也不说话。

李宝臣去修仙了以后,关中朝廷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没人拍板了。

或者说,重大决策,李史鱼说了不算,必须跟以韦坚为首的“天龙人”们坐下来商量着办。要不然,政令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这样的好处就是,这两年在关中本地大户的配合下,政权迅速稳定了下来。

既然李宝臣去修仙,不去跟大家抢夺权力,那么这个政权自然会得到本地大族的拥护。

所以不存在政令不出宫城的情况。

但坏处却是,一旦遇到重大问题,需要有人做决定的时候,朝廷内外就开始吵架了。

比如说现在,韦坚就在跟李史鱼吵架,在关于如何对待安守忠这件事情上,争论不休。

“本相之意,是长痛不如短痛。

无论朝廷怎么说,安守忠都不会屈服的。

那些花招,是骗不过安守忠的,不用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唯有出兵,控制洛阳,确保河阳三城的安全,确保关中漕运的安全。

这个时候不能犹豫。”

李史鱼铿锵有力的说道,紧握双拳。

他是藩镇幕僚出身,脑子里的计策依旧是围绕着武将来运转的。身体的血勇之气并未被磨灭,还没有退化成关中天龙人那种老硬币。

“李相公若是觉得可以出兵,你自己领兵便是。本相不会多说一句话。”

韦坚淡定说道,似乎一点都鸟李史鱼。

“困守关中,难道等死么?没了漕运,关中如何维持得下去?”

李史鱼怼了一句。

“安守忠不是不能对付,而是不能直接出兵。可以用驱虎吞狼之术,事半功倍。”

韦坚面色平静说道,他好像一点都不担心。

“安守忠是狼,那虎从何来?”

李史鱼反问道。

“控鹤军在河东,进不能得太原,退不能回关中。李怀光正想某一个落脚的好地方,不如朝廷下一道旨意,命安守忠与李怀光,带着部曲集体换防。

安守忠必定不肯,而李怀光则会欣喜若狂。到时候,让控鹤军去对付安守忠即可。”

韦坚慢悠悠的说道。

他也不是故意找茬,故意要给李史鱼难堪,而是他真的有更好的办法。起码是他觉得还不错的好办法。

对此,李史鱼不敢苟同。

安守忠赢了,气焰嚣张,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怀光赢了,那他就是下一个安守忠。

这个所谓“驱虎吞狼”的比喻实在是不太恰当,用抱薪救火来形容还差不多。

“如此,只会让藩镇做大!当真愚不可及!”

李史鱼大骂道。

李宝臣就是藩镇出身,入关中夺权的。李史鱼作为他的亲信幕僚,如何不知道类似的活计是什么玩意!

如今的关中,就只是个占据了长安的藩镇罢了!

此时此刻,韦坚老神在在,李史鱼面红耳赤,二人谁也不肯让一步。

马璘在一旁听得插不上话,他只是个武将而已,还能怎么样?

李惟诚等人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两个宰相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完全是鸡同鸭讲。

这要争论到什么时候?

不过话说回来,两位宰相之间还是有一个重要共识的:对于关中来说漕运事大,不可交给不听话的武将来守卫。收拾安守忠势在必行,只是要用什么手段,值得商榷。

“二位相公,不如末将带兵屯扎蒲州,李将军(指李惟诚)屯兵潼关,以观望事态为主。

然后朝廷下令,让李怀光与安守忠二人带兵换防。先下旨,后动手,视情况而定。”

马璘对韦坚和李史鱼抱拳行礼建议道。

他这个办法,有点像是在和稀泥。

只不过嘛,这种安排也不是没有道理,算是“文的一手,武的一手”。

两路兵马,见机行事,非常妥当。

毕竟,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出兵!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去捡便宜而已!

比如说,安守忠和李怀光的兵马,一言不合就打得两败俱伤,然后马璘他们再去收拾局面。

想想还挺美的,就算不可能,想想还是没问题的吧?

“那就这样吧,本相不想说了。”

李史鱼甩甩衣袖,转身就走了,一刻也不想在议政堂里面呆着。他这个宰相,当得憋屈,自从关中的情况稳定后,各种幺蛾子都冒出来了。

他其实是不满意的,只是没办法,马璘是带兵的人,李惟诚和王武俊也是将领,他们都是在一线打仗的。这些人不支持,那么宰相说出来的话,也就出不了议政堂。

就跟个屁一样,能放还好了,不能放就得憋着,别提多难受了。

“就这么安排,军令这两天就会下来,几位将军待军粮备齐后,便各自开拔吧。”

韦坚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

李史鱼感觉很累,他也不觉得轻松。

如今早就不是盛唐了,当宰相的,哪个会觉得轻松呢。各种事情都需要人去处理,维持关中这一摊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末将告辞!”

马璘等人各自抱拳行礼后离去,并不走一路,他们本来也不是一路人,各自有各自的路子。

只是因为没有办法,才联合到一起的,很难说将来会不会互相动刀。

等所有人都走了,韦坚这才盘坐在软垫上,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汴州……会如何?”

他心中蹦出一个念头来,感觉有些不安,又无力去改变什么。

实力对比摆在这里,汴州没有截断关中的漕运,并不是因为不能,而是不想。

虽然不知道方清是怎么打算的,但是应该没有马上翻脸的意图。

还是那句话,漕船到长安确实是维持了关中的生命线,却也繁荣了汴州的商贸,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箭在没有射出去的时候,威胁是最大的,汴州那边执行的策略就是如此。

可以动,但是暂时却不动,好像有一把剑悬在头顶上一样。

这让关中朝廷的掌舵人,觉得很麻烦,如同被捆住手脚一般。

关中要出兵,就要承担出兵的风险,以及一旦战败,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整个政权都有可能被颠覆。

但同样的,如果打赢了,那么就能稳固根基,获得更长的生命力。

不管怎么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并不存在所谓的“万全之策”。

“得想想办法,拖住银枪孝节军才行。”

韦坚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

开封城外的驿站,规模很大,甚至有点吓人。

由于“朝廷”的色彩被淡化,因此驿站被划分出来了一大一小两个区域。小的给官员、使者临时居住,大的给行商旅人借宿,互不干扰。

此驿站有马匹两百,院墙高大有士兵守卫,堪称是“门衔周道,墙阴行桑”,是一座守卫不太严密的小城,这也是为什么开封驿在开封城外的主要原因。

驿站规模太大,县城容不下。

按道理来说,这么大一个地方,住在驿站里的人,又是深居简出,熟人不太可能会遇到的。

然而,刘忠翼今日刚刚出院子,便跟李庭望迎头撞上了!

前些时日,就是这位,对刘忠翼百般推脱,不让他与安守忠见面。如今二人在驿站内狭路相逢,李庭望武夫出身,一下子冲过去,揪住身材瘦小的刘忠翼,抓着衣领就把他往驿站外面拽!

此时此刻,什么话也不需要多说,刘忠翼来汴州是干什么的,李庭望已经脑补了一个大概。

李庭望挟持刘忠翼来到汴州府衙,此时方重勇正在书房内批阅公文。春季下发的青苗贷,有些农民还不上,方重勇签署政令,允许这些人今年先还一半,剩下的一半,到明年再还。

他手头有很多事情,自然是不可能一直盯着洛阳那边的情况。

李庭望一进书房,就毫不客气的对方重勇说道:“官家好算计啊,一面接待李某,一面却又与关中伪朝密谋,简直欺人太甚了!”

“这是何故?本官实不知情啊!”

方重勇连忙将李庭望迎到桌案前坐下,却没有让刘忠翼落座。

他指着这位关中来的宦官,对李庭望解释道:“实不相瞒,前日有个自称关中朝廷来的宦官,来找本官,说是可以让关中那边对你们用兵。某观此人信口开河,不敢轻信,便将其安置在驿馆。本官不认识他,李将军可是知道他是谁?”

听到这位掌管一方的大佬说谎不眨眼,刘忠翼气得面色涨红,却又连一个字都不敢说。

因为他怕死,而死人是不会说话,也不会反驳的。

“哼,好你个刘忠翼,你这个卖主求荣的,居然来汴州了!”

李庭望指着刘忠翼大骂道,心中惊惧不已。

这个刘忠翼,知道很多事情。方清若是也知道,那条件便不好谈了。

因为刘忠翼会告诉方清,如今安守忠和他,已经和惶惶不可终日的野狗差不多了!

李庭望暗暗想道,心已经沉到谷底。

“把他带出去,莫要听他聒噪。”

方重勇指着刘忠翼,对大聪明吩咐道。

刘忠翼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这位方大帅冰冷的眼神,就知道他只要敢反驳一句话,绝对死无葬身之地。

刘忠翼不情不愿走后,方重勇这才对李庭望叹息道:“安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不妨明说吧。这两年关中修生养息,恢复了一些元气。本官看今年冬天,那边也差不多要对洛阳用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