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两百八十三章 送行(续)

李善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上前几步,走到近处,笑着问:“可需在下助一臂之力?”

封伦的眼神有些空洞,“命数,命数……”

后方的近侍有些好奇,好奇于这位魏嗣王似乎很是喜欢看到这一幕,但他很谨慎的什么都不说,甚至往后退了几步,站在帐篷口处。

在生死之际,封伦也感受到了李善散发的敌意,苦笑道:“当年进士科,非吾之意……”

“嗯,那是杜持礼在捣鬼。”李善脸上笑容不散,漫不经心的说:“但记得孤被困顾集镇,阿史那·社尔攻略忻州,你却要问罪于孤?”

封伦不再吭声了,而李善缓缓伸手,抵住酒盏的底部,封伦似乎手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力气,任由酒水缓缓入喉。

“一杯够吗?”李善回头问了句。

近侍用非常肯定的口吻回复:“足矣。”

“多长时间?”

“一盏茶。”

李善微微颔首,索性盘腿坐在已经躺倒在地上的封伦身板……看到这一幕,近侍又往外走了几步,心想这位魏嗣王可真是生死不忌啊,就这么坐在正在死去的人身边。

不过也正常,毕竟是天下有数名将,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

过了会儿,李善试着伸手一探,封伦已然眼神有些涣散了。

这时候,李善才凑到封伦耳边,低低的说:“你真的以为是运道不好吗?”

“你真的以为孤是恰巧撞破吗?”

已然涣散的眼神突然变得聚焦起来,封伦喉间发出呃呃的声响,如同鸡爪一般的左手坚强而无力的抬起,似乎是想去抓住李善的衣衫。

无数的画面在封伦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的揣测在封伦的心中产生,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有些事情,在电光火石之间,封伦已经想通了。

比如数月前,陛下命宰辅并赵郡王李孝恭、魏嗣王李怀仁议关内州府主官,为什么李善要调走坊州总管杨文干?

比如李善在仁智宫之变后,为什么那么快就瞄准了杜淹这个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包。

一切都只证明了一点,这位青年嗣王可能很早之前就盯住自己了……

是天台山之变的时候吗?

或许更早一些,更早一些?

但为什么会盯着我?

封伦不甘而愤怒的盯着李善的双眼,自己并不是运道不好,而是坏在了李怀仁的手中!

眼神再次涣散下去,李善笑着轻描淡写的招手,“差不多了吧?”

近侍走近瞄了几眼,伸手探息,“快了,快了。”

“呃……”

对于这种无意识的呢喃,近侍没有一丝半点的反应,但李善却猜到了……封伦八成说的不是“呃”,而是“尔”。

显然,在最后时刻,封伦突然想通了一个关键点,就算李善盯着自己,也绝不可能那么准确的抵达仁智宫,他一定知道准确的发动日期。

而这个日期,除了自己和李元吉之外,只有奉命举告太子的桥公山与尔朱焕知道。

尔朱焕突然叛变向太子举告桥公山,所以这个人只可能是尔朱焕。

封伦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话想说,但生命迅速的消散在这个帐篷内,不多时,气息全无,脉搏不跳。

“何苦来哉,何苦来哉。”李善露出伪善的嘴脸,苦笑道:“身为天策府司马,却要叛秦王……什么时候叛不好,却要在这时候叛变!”

近侍虽然没吭声,但脸上神色显然是赞同的,如果是天台山一战之前还说得过去,这时候叛变……实在是蠢了点。

一刻钟之后,翠微殿后殿内。

“时也命也?”李渊冷笑道:“命数?”

李善点点头,“似乎并无悔意。”

李渊保持了沉默,封伦当然不会有悔意,这些年也有足够的时间想明白……在刀氏被二郎看上的那一刻,封伦就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陛下?”

“嗯?”

“毕竟位列宰辅,以什么名义发丧?”李善小心翼翼的问。

“暑热而死。”李渊冷冷哼了声,“便宜他了!”

暑热而死,那等于是说并不将封伦与齐王勾结的事摆在明面上来说,李善在心里琢磨了下,冯立、薛万彻都没有去职,裴寂、裴世矩也没有被处置,这说明李渊不准备即刻处置太子,而是希望在一定时间内削除东宫势力,再行废太子。

这么说来,齐王的罪名只能是勾结坊州刺史杨文干谋逆了……不然将杨文干与东宫联系起来,那李渊只能即刻废太子了。

李善在心里啧啧两声,李元吉那货可真够倒霉的……不过也不算冤了他,毕竟是封伦百般用计,才使得杨文干下定决心起兵的。

李渊在榻上不吭声,李善也不开口,开始胡想瞎想,李元吉至少会被废为庶人,李世民这货……连刀氏这种三十多岁的奶奶级别都不放过,铁铁的寡人之疾啊,应该不会放过齐王妃吧?

嗯,很有可能,而且理由都是现成的……封伦给我戴了绿帽子,我也要让李元吉戴绿帽子!

说不定李渊知道了都能理解呢,毕竟他头上也是绿油油的。

对了,李善突然想起一件事,好像窦轨在杀了梁师都之后,将梁国后宫女眷送入长安,皆没入掖庭,李渊好像……

嗯,李渊一定能很了解李世民的心情。

“怀仁。”李渊瞄了眼出神的李善,“怀仁?”

“嗯……陛下。”

“你去寻二郎,告知此事,顺便将诸般事都告知。”

“是。”李善心想,李渊这是下定决心了,迫不及待的将自己这个从不涉夺嫡的嫡系推入秦王的怀抱。

两刻钟之后,李世民跟他老子一样冷笑着重复着那两句话。

“时也命也?”

“命数?!”

凌敬轻声道:“殿下身怀天下气运,十载内,连连逢凶化吉,遇险而安,非阴诡小人所能害。”

“的确如此。”李善笑道:“否则某也不会那么早就选定殿下。”

房玄龄呵呵笑,而杜如晦投来鄙夷的视线……大家都是明白人,你就别说这种扯淡话了。

其实在李善赴任代州之前,一直与秦王一脉保持着若近若离的关系……原因也很简单,李善不放心李世民,怀疑这位秦王殿下会选择河东裴氏而放弃自己。

李善干笑了几声,把话题扯开,“虽然封伦、齐王均以认罪,但封伦到底为何叛变?”

长孙无忌窥探小舅子的脸色,摇头道:“尚不知晓,应该是封伦有什么把柄落在了齐王手中。”

“应该如此,否则封伦宦海沉浮数十载,当不是个蠢人。”凌敬警告的看了眼李善,适可而止啊!

的确,李善不提出这个疑问显得有些做贼心虚,但说两句也就够了……凌敬也不知道具体的缘由,更不知道李善已经知道内情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之前杜如晦问过一次,秦王殿下的脸色极为难看。

李善一脸茫然的左看看右看看,实际上在拼命憋笑……都不敢去看黑脸的李世民了,真怕笑场。

顿了顿,李善主动再次换了个话题,将之前李渊的诸般调整复述了一遍。

“秦武通出任代州总管,薛万彻补代州司马。”房玄龄掐指算了算,“别驾还是张公瑾……怀仁,陛下真的让殿下选荐长史?”

李善肯定的点点头,“陛下提及,曹国公李世绩或黄君汉都可以。”

李世民在心里盘算着选谁,这两个人分量差不多,资历也差不多,甚至现在官职都差不多,一个是雍州长史,一个是雍州别驾。

杜如晦看向李善,“怀仁最为熟悉代地。”

“近日所见,黄景云勇烈,李懋功沉稳。”李善也不避讳,径直道:“只要突厥不大肆南侵,代州当以稳为先。”

顿了下,李善补充道:“朔州一地,刘世让守马邑,薛万钧守顾集镇,若是突厥来犯,需谨慎应对。”

黄景云即黄君汉,又一个瓦岗出身,也是瓦岗寨中不多的世家门阀子弟,而且还是江南世家,江夏黄氏子弟。

黄君汉在瓦岗寨就是勇武著称,在洛阳大战中先大败郑国太子王玄应,后独领一军奔袭破洛城,是秦王一脉中少有的方面将领,就是年纪大了点,都已经五十好几了。

虽然李善没有明确的挑选谁,但前几日李善都已经评价李世绩“攻稍不足,守绰绰有余”。

“那便是世绩吧。”李世民心情恢复了点,笑着说:“如今怀仁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殿下说笑了。”李善摇头道:“陛下信重殿下,方能为之。”

“但怀仁的确有识人之明。”李世民看向房玄龄,再看向凌敬,“若是怀仁不嫌弃职卑,倒是可以接替凌公呢。”

凌敬如今就是吏部员外郎,只不过这个职位官阶有点低……配军功赫赫而且两度救驾的魏嗣王李怀仁实在是不太合适。

房玄龄赶紧接口道:“以怀仁之能,当可掌吏部。”

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杜如晦肯定会结掌门下,房玄龄肯定会执掌尚书省,但刚刚开始很可能是在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过度……这也与房玄龄举荐之名相符合。

李善倒是很无所谓,笑着说:“其实员外郎就不错,不过吏部……还是户部或者工部比较好。”

“户部……怀仁善算学。”李世民好奇问:“工部……难道怀仁尚有略懂之能?”

凌敬也忍不住笑了,长孙无忌在一旁说:“玉壶春、红砖……”

杜如晦幽幽道:“说不定他日殿下登基后,再立十大德,魏嗣王当能列入其中。”

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李善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声,杜如晦这厮到现在还没忘了当初在自己手上吃的那个瘪啊。

不过杜如晦说得还真不能算错,李善曾经留意过,自己能背诵的经文中,有几篇现在还没问世呢。

聊了一阵后,李善转而道:“对了,陛下有意,使侯洪涛晋左千牛卫将军,让殿下挑选麾下得力者出任右监门卫将军。”

长孙无忌都眉飞色舞了,李高迁被拿下了,罗艺被驱逐出京,这显然是废太子的先兆……而让秦王挑选心腹出任右监门卫将军,这是秦王入主东宫的征兆。

而凌敬皱眉道:“冯世立未去职?”

“嗯。”李善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再加上长林军尚未撤销,而孤要迁居出宫,故不可急躁冒进。”李世民心态还算平稳,“右监门卫将军……”

北衙禁军中一共有左右千牛卫将军、左右监门卫将军八人,分别是左千牛卫将军侯洪涛、张琮,右千牛卫将军李客师、阚陵,左监门卫将军冯立、张仲坚,右监门卫将军马三宝。

其中秦王一脉的有张琮、李客师两人,太子一脉有冯立,平阳公主嫡系马三宝,反而是李善一脉最多,除了刚刚晋升的侯洪涛,尚在灵州领军的张仲坚外,阚陵也被公认为魏嗣王一脉。

原本北衙禁军的节制权是夺嫡中的重中之重,平阳公主、苏定方、柴绍、李善轮番执掌,始终没有让太子一脉得手,而四个大将军都是虚衔,实际掌军的就是这八个将军级别的将领。

但如今,局势已经大为不同,等李世民回京后就会立即迁居至金城坊的天策府,谁掌控了北衙禁军,都不能对李世民产生直接的威胁或直接的保护,重要性自然也极度下降。

换句话说,这个右监门卫将军的含金量已经大为降低,李渊将这个位置的选择权交给李世民,其实是在隐晦的表明心意……儿子,别担心,东宫太子之位还是你的。

但同时冯立的没有去职,也是李渊通过李善在隐晦的表明……儿子,别急。

李世民显然也看懂了,沉吟片刻后才决定,“雍州司马王君廓转任右监门卫将军,雍州别驾黄君汉去职,转天策府护军。”

让名义上掌控长安的两个雍州牧的属官去职,这是李世民在表明,父亲,我不急,慢慢来。

呃,其实这些李善还真的不太懂,与凌敬一起告辞离开之后,后者细细剖析给他听的。

真够绕的……李善暗骂了几句,随口道:“封伦总算是死了,接下来应该没什么碍难……不信裴世矩还能做什么。”

“封伦之能,你也目睹,勿要小觑了裴弘大。”凌敬提醒了声,低声道:“你不知封伦为何叛变?”

“不知,当然陛下亲询,小侄与萧相等都退下了。”

“那今日赐死?”

“更不可能了。”李善摊手道:“近侍一直盯着呢。”

凌敬想了想笑道:“至死还是个糊涂鬼。”

李善没吭声,心想那倒不是,不过封伦至死也难以瞑目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