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朝会!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朝会!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经历了将近大半个月的混乱之后,仁智宫渐渐恢复了平静,李渊也准备不久后启程回京,约莫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后。

但在此之前,还有很多事需要决定。

所以,虽然翠微殿远无太极殿的宏伟,李渊还是在这儿举行了很久以来的第一次朝会,虽然有些拥挤,但倒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前排的人说一句话,站在最后面的也能听得清楚。

能参与这次朝会的官员其实并不算多,因为毕竟不在长安,如九寺五监这些事务机构的官员都不在,所以,天策府、东宫的不少属官、将校都得以参加。

如房玄龄、杜如晦、凌敬还稍微好一些,但是如长孙无忌、段志玄、侯君集已经是神采飞扬,将不远处的王珪、韦挺、魏征等人衬托的黯淡无光。

已经被释放好几日的尔朱焕站在角落处,瞄了眼上首位的陛下,按照常例,左右两个位置应该是太子、秦王,不过今天秦王还是坐在右边,并没有因为左边的位置空了而跨过去……太子李建成至今还在被软禁中。

其余官员分左右两排,左首第一位还是裴寂,虽然这位被李渊亲密称呼“裴监”的宰辅依附东宫,但在此次杨文干谋逆中,从头软禁到结束,但还是站在了第一位。

后面是其余几位宰辅,中书令杨恭仁,门下省的陈叔达以及尚书省的萧瑀……总的来说,与以前朝会没有区别。

而右首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新人物,魏嗣王李怀仁,其后是赵郡王李孝恭、淮阳王李道玄。

这既让人意外,但也不让人意外,魏嗣王在翠微殿即将被攻破的时候疾驰而至于,平定叛乱,生擒杨文干,并且奉命清查……不管其在此次事件中起到的作用还是陛下对其的重视程度,但应该站在第一位。

就算按照品级来算,嗣王也应该站在郡王之前……之前李善参与朝会不多,即使去了,也以司农卿的官阶躲在后面。

尔朱焕舔了舔嘴唇,心想自己这个外甥……真是顺风而起直至九霄。

其实李善本人是不太愿意站在首位的,这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符,他不喜欢站在太阳下显得光彩夺目,更喜欢站在阴暗角落里算计。

本来李善是准备以宗正卿的身份躲在对面队伍的中间,可惜李渊直接命他站在了这儿。

朝会开始后,李渊刚说了几句废话,太子洗马魏征已经站出来了,用愤慨而激昂的语气高呼道:“魏嗣王李怀仁并萧相、御史中丞孙伏伽已然查明,太子无罪,还请陛下释之。”

李善啧啧两声,这位还真是头铁啊。

李渊脸色略为阴沉,那边的长孙无忌出列道:“众所周知,杨文干乃是太子……”

“此为无稽之谈!”王珪出列厉声道:“若是太子有不轨之意,何以桥文山奔赴仁智宫,何以杜凤举举告?!”

这是杨文干谋逆案第一次公开而争锋相对的讨论……或者说争吵,李渊索性不开口了,只冷冷的看着天策府、东宫的幕僚一个个站出来唇枪舌剑。

李善无聊的看热闹,但很快发现,秦王一脉的官员大抵是被动的,反而是太子门下言辞激烈,死死的扣住了桥公山、杜凤举两个人咬着不放。

可能是李世民有所嘱咐,发展到后面,秦王门下的官员不再试图将杨文干与太子扯到一起,但魏征、韦挺还是咬着杜凤举不松口。

到最后,裴寂、罗艺两位重量级的人物都出面了……这让李善有些意外,但也不意外。

有些人仅仅是为了太子,是因为自己身为东宫属官,比如王珪、魏征,他们也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也不愿意抛弃太子而失去气节。

有些人是为了活命,如果秦王上位,想想前隋杨勇为太子时期的那些东宫属官的下场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罗艺。

罗艺非常的清楚,光凭着程咬金、张公瑾、侯君集脸上的鞭痕,以及房玄龄被打折的手指,一旦秦王入主东宫,自己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更不要说自己还有魏嗣王这个对头呢。

还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凭借着与东宫的来往,获取了不小的权力,这让他们难以忍受失去这些权力的结局。

比如裴寂就是一个。

裴寂依附东宫已经很多年了,他就算想改辙易弦,也要想想李世民肯不肯要……就算李世民无所谓,但是秦王一脉多少人都在虎视眈眈他屁股下的位置呢。

李善有些狐疑,看了眼冷眼旁观的李渊,又看了眼面无表情的李世民,隐隐猜得到,只怕这是东宫一脉的试探。

显然,裴寂、王珪、魏征都猜到了些什么,猜到了李渊的心意,猜到了这次仁智宫事变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落幕。

齐王谋逆已然是确凿的了,李渊不太可能会同时废两个嫡子,其中一个还是坐镇东宫近十载的太子……这次的杨文干谋逆,这个锅只能扣在李元吉头上。

这一点李善是心知肚明的,因为李渊也没有刻意隐瞒过自己的态度,李世民也是知情的……李善的视线在裴寂、王珪、魏征几人脸上一一扫过,揣测这是谁的谋划。

突然间,李善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这些东宫属官被释放自由活动已经好些日子了,裴寂更是在封伦抵达仁智宫后就自由了,他们是有可能与长安那边信件来往的。

毕竟现在凤凰谷内外近万人,不可能封锁的那么死。

不会是裴世矩那只老狐狸的谋划吗?

裴世矩还想着找到拼死一搏的机会吗?

有这种可能吗?

不夸张的说,天策府占据了金城坊三分之一的场所,一旦李世民迁居到天策府,光是亲卫就有数百人,李建成调集所有的长林军兵力也攻不破,说不定还会被击溃。

而裴世矩也不可能让北衙禁军附逆,李善至少有苏定方、侯君集、阚陵三人在,再加上李客师、张琮、马三宝,不管是谁节制北衙禁军,都不可能附逆。

李善心里琢磨了下,很可能裴世矩还不知道李世民会迁居天策府呢……的确,这件事除了李渊李世民父子之外,只有天策府几位幕僚以及李善知情。

不多时,李渊结束了这场争辩。

面容憔悴的李建成出现在了翠微殿口,这位太子殿下双目无神,脸色苍白,背脊略有些弯曲,哪里还有坐镇东宫近十载的太子风范。

李善在心里嘀咕了几句,听说刚开始的时候李渊震怒非常,连见都不肯见,直接圈禁在帐篷内,每日只给一碗麦饭……那时候把守的是李善的亲卫。

之后整件事件的脉络渐渐明晰下来,李渊考虑不能立即行废太子之举,倒是态度缓和下来了,虽然还是不肯见,但李建成的待遇倒是好起来了。

可惜,在张平高、李世绩、刘弘基、黄君汉率上番府兵抵达之后,虽然李善名义上节制诸军,但实际上他主持清查杨文干谋逆案,是不管具体事务的……身边的亲卫都退出凤凰谷了呢。

嗯,就是黄君汉、李世绩他们麾下的士卒接手的,李建成的待遇……说起来是上升的,但实际上,据凌敬私下说,每天也就一两碗麦饭,有时候还是馊的。

无数道视线落在太子的身上,有的同情,有的愤恨,也有几道很是鄙夷的……如今杨文干谋逆的始末还是没多少人知道具体细节,但这件事的大致经过早就传开了。

你坏,无所谓,但蠢……却是不可原谅的,你身为监国太子,蠢到被公认无能的齐王李元吉利用,实在是蠢到不能再蠢了。

嗯,这种想法主要来自于李世民。

李渊面无表情盯着自己的长子,片刻之后指着左侧的胡凳,示意李建成坐下。

李建成沉默的坐下,一句话都没有说,他从来没见过父亲用那样的眼神看着自己,陌生而厌恶……就算是去年自己赶到天台山时候也没有。

李渊缓缓起身,“朕可有失德之处?”

接到李世民眼神的李善出列道:“陛下自晋阳起兵,数载而平定天下,内止兵戈,外御胡人,不让汉高光武。”

“那为何却有臣子乃至亲王谋逆?”

“亲王”两个字一出,李建成、裴寂、魏征等东宫一脉都心神一定,长孙无忌虽然早就知道了但也难免失望……这是要将锅砸在李元吉头上。

“此为贼子痴心妄想。”李善扬声道:“陛下得天下之望,非逆臣所能动。”

这些话也就李善能说,谁让是他最后时刻赶到救驾的呢?

李渊微微颔首,厉声道:“怀仁,首罪者何人?”

“坊州刺史杨文干。”

“族诛,杨文干并其兄弟,三子两侄均腰斩!”李渊冷冷道:“叛军将校,坊州刺史府大小官吏,均斩首,家人流放岭南,以为后来者荐。”

听起来不算是什么严重的责罚,毕竟除了为首的杨文干之外,其他的人只是斩首,家人流放……但别忘了杨文干是太子心腹,大量的前隋官吏、世家门阀子弟都依附东宫,既然李建成以杨文干在坊州练私兵,自然是要将自己的人塞过去。

李世民在心里算了算,即使不算封伦那个女婿,还有一个天水赵氏子弟,一个荥阳郑氏子弟,一个太原郭氏子弟,一个解县柳氏子弟,一个闻喜裴氏子弟。

这样的责罚已经很重了,关键在于世家门阀之间都是互相联姻的,比如李世民就记得坊州长史出自解县柳氏,其妻是太原温氏女,是温彦博的族侄女,其母出自赵郡李氏。

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皇权在手,皇帝也不会对世家门阀用这么激烈的手段,这很容易导致双方出现大的裂痕,打破双方的平衡。

但毕竟是皇权在手,谋逆案都可以忍下去,李渊还做这个皇帝有什么意义?

说起来李渊对世家门阀已经够客气了,换成前隋杨坚、杨广,手段只会更加酷烈……当年杨玄感谋逆,杨广杀了一大批的附逆的世家子弟。

这些李善是不管的,他只是有些抱歉……自己当日可是许诺要为杨文干求情,不使其子嗣断绝的。

算了,反正我只是答应在陛下面前求情……但人家不答应,我能怎么办?

李渊接着说:“天策府记室参军杜淹,东宫校尉桥公山,杜凤举,太子洗马魏征,均流放岭南。”

这句话一出,下面颇有些骚动,有知情人记得,当日连续两拨的举告太子谋反,以及紧接而来的为太子辩解,正是这四个人。

李善心想,好像原时空中的杜淹也是因为仁智宫事变被流放岭南的,而桥公山、杜凤举就不知道了,不过历史上与杜淹一起流放岭南的好像还有王珪和韦挺。

为什么会是魏征?

李善转头看了眼,李世民递来了一个安抚的眼神……放心,是孤安排的。

魏征流放岭南,想想还真不是什么坏事呢,正好错过了即将而来的废太子,而已经决定会大用魏征的李世民肯定会将其召回朝中……到那时候,太子已经被废了,魏征自然而然会效力于秦王。

历史上的王珪、韦挺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被流放岭南之后,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召回,而且都曾经出任宰辅。

顿了顿,李渊的脸色愈发的阴沉,“齐王李元吉,废为庶人,流放益州道。”

有人瞥了眼李世民,益州道是秦王的地盘,这是要将李元吉送给秦王处置啊,估摸着会病死、摔死、跌死。

李善却在想,李世民这个曹贼会不会将齐王妃抢回来。

“属官荣九思、李思行、宇文宝等均斩首,家人流放岭南。”

一个无终荣氏子弟,一个赵郡李氏子弟,后者还是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免死一次的特权,但谋逆不能免死,否则当年能免死两次的刘文静也不会被砍了脑袋了。

“司农少卿宇文颖斩首,家人流放岭南,司农少卿赵元楷罢官,流放岭南,左千牛卫将军宇文韶斩首,族诛。”

下面鸦雀无声,这是开国以来的第一大案,这么多人被斩首,这么多人被流放,这么多人被族诛,血流成河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