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5节双鸟,下

攻约梁山 第225节双鸟,下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何止是高明啊!”

陶大仙感叹道:“为了达到目的,佛门在九世大善人转世时带着宿慧,所以一出生就聪慧无比,少年就成名,风光无限,在少年心性不稳时就开始接受心性与意志考验,等他出错。佛门也特意把他安排在沧赵家族出生。沧赵家族虽然只是平凡之人,历代穷苦凡凡却也是上百年坚持慈悲正气的人家,在战乱中救助庇护了众多人,无意中积下大功德,轮也轮到这一代应该翻身享受富贵荣华果报了,又历代单传久已,所以九世善人在这一世就是沧赵家族的长子嫡孙赵公廉,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娇惯长残的环境。”

“为了让赵公廉这一世更风光更有底气威荣当大官敢放手乱为,佛门还安排了众多能工巧匠先后转生为赵庄人,让赵庄靠自身就能暴富发达,等到赵公廉长成少年,读书有成,在家族的期许下开始梦想着问鼎官场急需要助力时就立马先有了最重要的在经济上的势力根基。这也是沧赵家族能如此在商业经营上耀眼的原因。”

在赵佶或沉思或赞叹中,陶大仙感叹道:“佛门如此做却也是顺天意,没违背天道大势。”

“天道之下,上百年积善的沧赵家族就应该富裕风光一回。“

”而九世大善人若想修得十全十美,在最关键的第十世就应该经历更难更复杂的考验。”

“由平凡化至尊神仙岂会那么容易。赵公廉入官场做大官,干大事做大功业,涉及众生复杂之极的利益,这一世若是清明守善败了,那是他德行心志还有瑕疵,福报运数不够,无缘天界。反之,他若是成了,所建大功业也是他位列天界尊贵地位的基石。有了大功业在身,万界神魔才能对这位十世善人心有真正敬畏折服。否则即使众神魔不敢质疑天道,却也会感觉天道并不公。毕竟天界也是以势力与功业为尊。你若没点拿得出手的东西,只凭天道庇护,如何能让众神心服?”

“也就是说佛门所为虽意图不善,只为佛门自身利益,却皆可称合情合理,就象他们的凡俗徒子徒孙僧人在人间所为竖立的形象一样内多不堪外却光辉体面神圣。众神魔心里明白但无话可说。而我道教对这位大善人也是担忧其得道后成为尊神却意向难明。毕竟此人也不亲近本教更不信仰本教,他自有套信念与坚持,只按自己的信念行事,一旦成功飞升,怕也未必不会损害道教利益。所以我教在此人转世第十世时并没有出手干预,不沾这个大因果,任佛门自己所为,也是顺天意让此人经受更大考验,遵守天道大势。“

陶大仙说到这,意味深长地盯着赵佶缓缓道:”这个赵公廉就是个凡人,却又是非同寻常的凡人,非他人可比。“

”他这一世历劫对他至关重要,成了,自然前景无限。我教祖师也要对他礼遇有加,凡事退让三分。败了却不是象其他人那样无非是再入轮回仍有做人机会仍能再努力创造世世大善人。天道不允许一个人有反复冲击十全十美成大道的机会。对所有智慧众生,机会只有一次。否则那也是不公平。也会破坏了天道权威法则所定秩序。“

神仙妖魔多知道有如此成为至尊大神的便捷途径,若是可以反复如此冲击,成功的就多了,满天是这种尊神,那就不是吉祥好事,而是大灾难。天道要庇护关照这么多尊神,怕是天道无心无情也会烦死。

站在金字塔尖的永远只会也只能是最少数人。

在赵佶完全理解赞同中,陶大仙声音变得淡淡道:”至于赵公廉到底会不会成功修完十世善人,贫道算不出来。他对陛下的江山到底会不会有害,这个也难说,也无法预先推算。“

”大事所趋可算。凡人的个人行为是无法准确测算的。人是活的嘛,心思多变。“

”抛却神论,单看现实。赵公廉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显然证明他坚持忠孝节义也是很坚定的。但,一介凡人,当官,他和别的官员也没什么迥然两样,是忠是助力,还是成奸贼是危害,这得看陛下具体怎么做怎么对待他了。“

赵佶点头嗯了一声。

官员嘛,朕对他好,自然能拉拢他忠心点效力,对他不好,他自然会愤恨不平,不肯忠心不说,多半会起坏心。

但赵佶又问:”难道他这一世就不会成为野心勃勃却善于伪装的大奸大恶之徒?“

”当大奸大恶者总得图点什么?“

陶大仙笑道:”无非是权势与享乐而已。赵公廉在沧北冒险受苦,不是在东京,还得常常亲自上阵冒死冲杀,他享乐什么?远离了陛下,失了宠信,家破人亡,有兵不造反却黯然回家当农夫为还债发愁,辛苦训练培养的忠勇将士也逃走得所剩无几,生死荣辱全在陛下一念间,又哪来的权势可言?这位侯爷当大奸大恶却当成这样未免也太失败了。呵呵“

赵佶听得脸色有点羞臊,却又得意。

他老是觉得围绕在他身边的蔡京等京官是忠臣,至少是不会反叛他的,而边关的浴血者却是可疑的不能真信任。

他也明白,若赵公廉真反了,那也是他一手逼迫的。

陶大仙从赵佶得意的笑纹中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逝的凶光,知道这位昏君能宽容大度谅解败坏他江山的那些马屁奸臣却不会放过忠心社稷建大功却不肯总顺着他胡来的得罪过他的国家栋梁。赵公廉言语冲撞激怒过赵佶。赵佶对赵公廉杀机在心,念念不忘,早晚会再出毒手。

他心中冷笑,但不会为此做什么,面上主动解开赵佶的尴尬,笑道:”帝王之术,御下之道,陛下自然不缺。贫道是不懂的,不能给出什么良策建议。怎么决定怎么做,全在陛下。“

赵佶听得顺耳得意,也适时转换话题,又好奇随口问儒家圣人孔子是不是死后成神仙了,或是根本就是神仙转世特意教化人间立功德的。

陶大仙没直接回答,只淡淡笑说:”春秋战国时出了很多被尊称为子的各行大才。当时的社会最需要的是发展经济,满足人们最低的最迫切的生存需求,是富国强兵平息战乱纷争。孔子所教的是当时最没用的道德学说。“

所创立的学说于国于民无大益,不合时宜,统治者与百姓皆顾不上关注这种空洞的教条,于当时没什么大影响,更不会建立大功业,泯于众多学说中,远比不上实用学说,你说他在当时会不会有资格成神,或者会不会是神仙转世的?

神仙干最没用的事,难道是傻比?

赵佶听了感觉惊讶,可再想想却也释然,感觉在情理中。孔子确实是后人逐步捧起来才成了圣人。

他问东问西,忌惮佛门,忌惮田虎等反贼,忌惮赵公廉,忌惮这个忌惮那个,好奇这个好奇那个,.问来问去却就是没问问注定要灭亡大宋毁掉他尊贵享乐并给他最残酷耻辱的女真是不是妖魔所化会不会危及宋王朝。

陶大仙可没心思浪费时间精力多和赵佶胡扯,应付几句,就称泄露天机,怕是报应随时会来,说着缓缓起身走向宫外,边缓缓走边又缓缓说:”说来说去,终归陛下是应运的天命之人,江山不倒,陛下为帝王,天道之下就没谁能奈何得了陛下此世的至尊荣华帝王福。是灭佛是叛教,都有利有敝,最终的后果非贫道所能测知,那得看二教至尊会怎么对陛下。但,没人能威胁控制陛下做选择,人间事仍是全在陛下一念间。上界只能看着。“

”只是有一事陛下须知,事情至此,二者必选其一。若是想象以前那样崇道又礼佛左右逢源求平安省心,呵呵......“

”滋事体大。陛下需自己静下心好好掂量清楚再决断。贫道不敢多打扰陛下。“

陶大仙长笑着离去,心中则想着:赵佶呀赵佶,你若是想苟且偷安不肯冒点险灭佛,那你剩下的价值真就只有等待被女真抓去北方的冰天雪地坐井观天品尝自作孽的滋味了。

赵佶打的正是苟且的主意,要不然也不会有闲心问东问西问一些不相干不着调的事了。

此时一听这个,他才色变,自己想想也不禁暗骂自己苟且侥幸心太重,是糊涂了。

不稳定因素,也就是潜在隐患,必然是要先除掉的。骑墙派总是会被双方共同敌视与优先打击。

到了此时,道佛二教矛盾激化,都不能退让,否则会气运有损,朕这个人间帝王成了矛盾冲突的焦点,道佛二教岂会容朕骑墙。左右逢源的结果不但不会讨好两面,反而会成为二教都鄙视痛恨的目标一齐惩罚......

况且就算宽恕并优渥佛门,天下的佛门与佛门资助成了气候的河北淮西二反王也决不会停止败坏他的江山宝座。

凡间国家既定的国策都不会轻易转变。上界的高傲神灵又岂会轻易改弦易辙。

气运之争,事关道佛二教兴衰甚至存亡,二教决不会把希望放在一个心思不定的人身上,都不会手软。

从佛门勾结民间反贼又勾结安庆王,在朝野都极力布置篡位势力也能看出佛门推翻他这个帝王的决心之大。

没有妥协的中间路可走。

赵佶对其中厉害想得明白,可明白是一回事,怎么干又是另一回事。他仍然下不了铲除佛门的决心。

勇敢能练出来。一个胆小懦弱的人可以后天磨炼成大无畏的勇士。

但,担当这种素质主要是天性,不是后天历练就能历练出来的,一到危急关头天性就会流露。叛徒多是这么来的。

赵佶的天性说优柔寡断是轻的。

从历史上苟且天真投降金军就可知,涉及生死存亡大事,赵佶哪是有担当的料。

苟且也是宋朝的祖制与生存本质。宋朝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把苟且偷安当成羞耻,而是视为高明政治妥协。

这种本质落到赵佶身上尤为显得鲜明。这时候就不是当初决心整死沧赵家族那么果断狠辣了,完全菜了。

就在赵佶独自愁肠百转,犹犹豫豫时,突然有太监仓皇来报:“陛下,皇后娘娘她,她病危啦。”

赵佶吃了一惊,这才想起皇后遭受大惊吓极需要他这个丈夫安慰保护,而他却吓破了胆,压根儿没想起这茬。

一时难决,先去看看皇后再说吧。

赵佶来到皇后宫看到皇后的心腹女官云姑正满脸愁苦焦急含泪伺候皇后,皇后郑娘娘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往日玉白美艳的姿容如今却是满面灰青,奄奄一息,看着就心惊。赵佶的心一颤,怯懦苟且只想求安的心终于又燃起冲天怒火。

郑皇后和赵佶的关系可不一般。

早在赵佶还是区区闲散王爷端王时就和郑娘娘结缘。

那时,他常去向太后那问安尽孝道。

向太后很喜欢风度翩翩文雅有大才嘴甜又极孝敬她的赵佶,见赵佶喜欢她身边的两漂亮精明心腹宫女,每次赵佶来都特意安排两宫女出面招待赵佶,是有意成全。这两宫女就是如今的郑皇后与早死也追封皇后的大刘氏。

郑娘娘与大刘氏显然也不是一般人,颇有心机,抓住了机会。可以说赵佶能当上皇帝,其中有二女很大的功劳。

正是二女总在向太后耳边夸赞赵佶孝顺有才最亲近太后当了皇帝利国也最有利于向太后,向太后才最终力排众议下定决心定了赵佶接了大位。

赵佶的原配品行端庄,行事公正,为人节俭,是贤德之妻,也是称职的皇后,但相貌凡凡,行事更不如浪荡虚华赵佶的口味,自然不得欢心,当皇后没过几年早早被赵佶气死了。极其美艳又凡事如赵佶意的郑娘娘自然就登上皇后宝座。

两有恩有情的宠妃,大刘氏(没落野兽金军手,有福)先死了。剩下个郑娘娘倍得赵佶珍惜。

郑娘娘与赵佶之间不止是身为众多后妃之长与帝王间的关系,是真有那么点夫妻之情,对赵佶有不一样的意义,是幸运臂助象征。所以,即便郑娘娘不是太子亲母,也没儿子生存下来可代现太子接位,皇后宝座却一直得坐并且比较稳固。

这样一位皇后却受大相国寺逆贼僧人危害极可能死掉,赵佶自太监后变态日益不在乎宫妃的心终于痛了。

眼看皇后昏迷不醒,转眼想到其他只生了闺女的众多小老婆和所有闺女尽遭毒手,赵佶的怒火杀机全部暴发。

“秃驴,朕断断饶不了你们。佛门,佛门,哼哼”

赵佶咬牙切齿间终于下了决心。

怒火冲昏了理智间,他却仍没忘了报复赵公廉。

“九世大善人,十世十全十美,得道后成至尊会压在朕的头顶上?哼,妄想。断不容你得逞。”

不管赵公廉忠不忠,赵佶决定了都一定要坏掉赵公廉的此世功德善和在民间的巨大威望,然后着机杀掉让他永远消失。

一干这种事,他的脑子就特别好使了,立即清晰想起赵公廉在质疑爱了个假国的奏折中提到的那个可恶和尚,越发痛恨佛门,又知道赵公廉以及沧赵家族都不待见佛门并且和佛门有仇怨。他顿时有了主意。

正好一箭双雕。

不不,如此可恨的佛门与赵公廉岂配称傲凌长空的雕,只配是等死的两鸟,小岛。

要一箭双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