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4节双鸟,中

攻约梁山 第224节双鸟,中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赵佶仔细瞅着神秘的账本,感觉是陶大仙所说的那样。

“陛下再看这个,这个......“

赵佶瞅着同一不明文字名称在账本上开始逐步密集出现最终转为唯一,并且标注的极可能是钱财的支出也逐步集中而数额变大,不禁点头赞同却又看不明白文字到底指的是谁或哪方反贼势力,不解地以目光询问陶大仙。

陶大仙呵呵一笑道:”陛下不要被这纸面上的文字扰乱了视线,困惑于此。大相国寺的主持和管钱财的僧头,在账本上标注的名称是什么无关紧要,他们自己心中有数,看得明白,能对上账,这就行了。而两本账本上的标注名称有差别,但日期和数额细对却是一致的,两本支出流向和金额是能对起来的。障眼法,混淆和困扰人的耳目小手段而已。这个两本中不一样的唯一名称实际就是河北反贼田虎。陛下要和现实对应从中寻找答案。“

赵佶恍然大悟,确实聪明有悟性,自己翻帐本查看着,指着后来又增加的一个名称道:”这个莫非就是淮西逆贼王庆?“

”呵呵......“

”陛下果然深具慧根灵性,不愧是上仙转世,即使是身为凡尘受天道锁住大半灵性免得扰乱人间了照样非凡人可比。“

在赵佶的得意中,陶大仙指着帐本记录,”请看这后增加的支出项出现的日期,它是不是在王庆刺配之后?“

对更近地威胁到东京的淮西反贼伪楚国,赵佶自然多加了些关注,对贼首王庆的事了解得还是比较清楚的,知道王庆是因什么发配的,什么时间发配的,又大致是在什么时候走投无路当了山大王,又是在什么时间闹大了称王了。

这次不用陶大仙详解,他自己就能对照账本和现实,把王庆和大相国寺看上眼逐步加大扶持的轨迹完美对应了起来。

参破了账本玄机,一切就一目了然。

赵佶心中愤恨之极,对以大相国寺为首的佛门枉顾国恩阴谋造反越发痛恨。

陶大仙轻笑道:”陛下勿忧。二贼闹腾得嚣张,却成不了大事,奈何不是大宋江山的,不会影响陛下的福禄运。“

”说穿了,此二贼本质真相不过是上界佛门收用的妖兽坐骑而已,一只是黑虎,一只是白虎,奉主人之命,凭地藏王菩萨代佛门控制地府的便利秘密转世下界分居北南共同作乱,以一种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协助大宋佛门用武力对付陛下。“

”天道大势之下,陛下的江山宝座是不会倒的。佛陀们神通广大,也是知晓这一点的,之所以仍然这么针对陛下,目的不是妄图左右甚至改变天道大势,而是想乱世削弱陛下治世功德,损害陛下仙根成长,最重要的是削弱我教的气运。“

”“从现实的田虎王庆二贼来看,二人做人粗鄙凶恶异常胆大,往日就恶名响亮却才智一般并非什么高人之士,更没有帝王之相,说明他们本相虽然异常凶恶,但修为并不高,本领有限,智慧也有限,在佛门地位低下,却被派下界,也是因为再能也改变不了大势。佛门不必辛劳委屈更有实力的下凡尘争斗。只要能乱了大宋,败坏陛下与我教气运就行了。”

赵佶一听顿时大为放心,大大松口气,旋即又想起二龙山这伙逆贼。那是闹得也不小差点儿要了慕容贵妃兄长性命的大害。因为大舅子——青州知府慕容彥德被晁盖搞得不断向朝廷救援,他对二龙山也了解不少,心中痛恨现在又猜忌。

“二龙山那伙人?晁盖是不是妖怪转世下界?”

陶大仙摇头否认了赵佶的猜测,“那与佛门无关。不过是一伙贪图钱财最终不得不走上作乱造反的胆大凡人刁民。”

赵佶又转眼想到了把大宋害得更惨威胁也更大到根本不可治的海盗国。

“也不是。”

陶大仙摇头否认道:“海外凶悍强盗而已,仗着凶悍善战到处掳掠的人才技巧和大海地理便利之类的优势猖獗。他们的根基在海外,优势在海外,喜欢和习惯的也是海外岛屿上四季如春草木常青的气候和衣食生活便利,对大宋所图的无非是财富人口劳力甚至是奴隶。他们嗜好的就是四处抢劫,海外的地盘已经够他们霸占和统治,对中原大陆没兴趣,也没力量兼顾到大陆这么大的地盘,就是抢需要的或眼红的一切东西,想展示强大,想要其它国家臣服和老实纳贡。”

说到这,陶大仙略带点意味深长的说:“这股海外力量确实是厉害,虽然是野蛮凡人,虽然和佛门阴谋无关,虽然海盗国对一切所谓的不劳而获者都痛恨,比如对等着人供养的佛门僧众,却把抢劫当正经劳动热衷于此并以此为荣这么古怪不可理喻,但如果陛下处理不好,应对不当,若是因为什么事彻底激怒了海盗,惹得海盗决心灭宋,也真有此大凶险。”

海盗不来抢朕的江山就好。

赵佶的心安定不少,又立即想起他痛恨又不得不依赖的一个人。

对这个人,他的心态是很复杂的,既忌惮之极,恨不能立马杀掉,斩草除根,又怀有一些寄托和期望。

这个人自然就是赵公廉。

“文成侯?”

陶大仙一听赵佶终于问到点子上,不禁呵呵笑起来,想也不想张嘴就来。

“这位侯爷文武皆远超他人太多,年少成名,旷古烁今的奇才,聪慧能干到令人不可思议,让人忍心不住怀疑他是仙神转世有宿慧才如此厉害。贫道早闻其大名,也曾有此怀疑,早年就算过了他的根脚。却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呵呵......”

赵佶迫切想知道答案,忍不住追问道:“怎样?”

“那确实是个万古奇人呐!”

陶大仙故意感慨一句,在赵佶骤起的惊惧疑虑迫切眼神中声音放得极低缓缓道:“陛下,这个人确实非同寻常。他的根脚既不是神仙,也不是妖魔鬼怪,不属于任何一界神异,他就是个人,没有任何神通法术的凡人,却是九世大善人。”

“善人呐?”

一听不是可怕的神魔之属,赵佶顿时长出一口气,一点没怀疑这说法,轻松到露出笑容,不屑地随口嘀咕一句。

善人有什么可怕的?

不论哪一界,善都是最好拿捏欺负的存在。上层统治阶层的富贵荣华权威说穿了都是建立在下层良善好欺者身上。

赵公廉是善人,还九世,再能耐又如何?

无论是上仙身份,还是现在的帝王之尊,朕想玩死他都很容易。

这一刻,他忘了之前倍受煎熬不得不一次次扒下自己的面皮和任性下旨恳求赵公廉出山为他镇守边关的无奈和丢人。

陶大仙瞥瞥赵佶,对其心中的龌龊一目了然,更加鄙视这位自负聪慧有才的天子的自大天真。

“陛下不觉得九世善人难得又厉害?”

“难得?有什么难得的?厉害?大善人有什么厉害能让人怕的?”

赵佶心里极不屑地这么嘀咕,当然不能直说出来让陶大仙鄙视。

他做了个愿洗耳恭听详解的姿势,努力保持庄重严肃之色,但眼中的傲慢不屑与优越感却是怎么也无法完全掩饰住。

陶大仙轻笑一声道:“上界评价的善人可不好做到。那是不能做一点恶错事,品行上不能有一点瑕疵的。不同于凡间只要没害死人命,没做大恶,只要多做善事,功远大于过,善远大于恶,到盖棺定论为善者就可称为善人。“

”上界的善人标准,或者说是天道定义认可的善人一世做到也极难的。天下生灵何其多,被动困于生存需要,有谁能做到高洁完美无暇?儒教圣人孔子还干过诛少正卯呢。”

他说着伸手比划了个九字,“九世,陛下可以想像那有多难。而那位侯爷却完美做到了,简直是万古无一。神魔也不得不敬服。”

赵佶这才惊讶了,甚至是被震撼了。

“对这位侯爷的命运来说,关键的问题不是九世做到善人的可敬,而是他无意中触动了天道所限。天道之下,十世善人,十全十美就可自动转化神仙。这个神仙可了不得。他位在不知苦修过多少岁月早已得道的诸神魔大能之上,可与上界至尊——道祖佛祖比肩。说他厉害是他虽然没修炼过法术,不精通神通,不擅长争斗,仅仅是单纯的凡人幸运飞升,但天道庇佑,他万法不沾,诸邪不侵,诸劫难害,除了天道规则本身,谁也拿他没辙。”

“法力无边智慧广大的佛祖还要圆寂渡劫,轮回转世再重修金身。十世善人却可以永生不灭,真正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即使天地毁了,一切重归混沌原始,他也照样于天道同在,与时间永恒。”

“陛下请想想,这样一个神尊,天道之下,谁敢轻易得罪他?得罪了,他能打你。你却再有神通法术也奈何不了他分毫。你什么手段对他都没用。即便他不会法术,不能直接威胁你性命,伤不到你,可若是和你作对,天天找你麻烦,专门盯着坏你的事,甚至坏你气运让你陷入劫难不断,天道之下你自会有道果仙途甚至性命之危,这还不够可怕?”

赵佶不禁连连点头。

遇上这样的主,确实让人头痛,惹不起只能躲着。

他想到赵公廉就是类似的让他头痛不已却无可奈何,也越发相信了陶大仙的话。

陶大仙还没说完呢。

“况且,十世善人得道成神仙后,他自然会开始修炼,而且在天道庇护下,参悟天道法则更多了便利,比其他神魔都多了修炼优势,更容易参透到天道玄机,极快地修成法术神通,再转转眼,他就成了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了。”

“陛下请想想,到了那时,他在上界的地位会怎样?嗯,嗯?”

赵佶皱眉寻思:“成了神仙,地位本就和道佛二教之祖比肩,再有了无边智慧神通,那岂不是必然成了神仙至尊?”

“陛下,你说九世善人难得不难得可怕不可怕?”

赵佶点头:“确实,咳咳,很那啥。但这不是朕想问的。”

陶大仙神色凝重道:“我知陛下顾虑。正要说这个。”

“对上界来说,十世善人成为至尊也没什么,无非是成为天帝。对道佛二教,你修你的道,我修我的佛,他当他的天帝管理天庭,各不相干。大家同享神仙妙境永生即可。问题却出在这位九世善人坚定慈悲持善却九世皆不信佛,九世对僧人寺庙所为皆恶之,认为僧人是欺世损人辛劳利益,对神佛也无好感,对我道教却也没什么尊崇膜拜。若硬要划分他属于哪一门派,只能说是儒教。但他九世坚守儒家宣讲的忠孝节义诸美德,却对流行世俗的儒教本身也无好感。另外,他在品德之外又信奉的是道法自然,偏向于我道教追求与信奉。如此,事端就出来了。”

“陛下您想,对这样一个非凡的凡人,佛门岂会对他有好感?岂会容他自然完成十世善人成了神仙反感佛门?”

赵佶赞同道:“断然不能的。“

”若是他成了神仙至尊,不说和佛门直接作对,只稍稍偏向道教,打破二教平衡也是佛门忍受不起万不能容忍的。”

陶大仙喟然一笑:“所以,佛门就利用地藏菩萨坐镇地府的便利在轮回上做手脚,让这位九世大善人第十世为人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顺利当上权势赫赫风光无限,却也因为要管理国家大事,事涉太多人太多种族利益的富贵者。”

这么稍一说,身为皇帝的赵佶就立马心领神会捋胡须微笑道:“国事种族事天下事何其复杂矛盾难断。当官处理冲突,维护了这方,难免就害了矛盾另一方,再聪明的人也难免出错做了恶。九世善人身陷其中怕是难为。只两国战争就必然要杀人,必然造成无辜者死伤。这是恶。做了恶,这一世的善就毁了。九世善人的功德就全功尽弃。佛门高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