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223节双鸟,上

攻约梁山 第223节双鸟,上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2:29:39 来源:蚂蚁文学

知晓了天机,明白了大相国寺僧人是处心积虑至少十年在成心策划支持造反并妄图亲手杀掉自己。天下的佛门僧众也在暗里厌恶痛恨道君皇帝也在密谋串通进行不法,赵佶极愤怒却又畏惧神佛,畏畏缩缩的居然不敢果断下令清剿佛门叛逆。

此时,他忘了坚信的自己本是法力无边,在上界地位权威影响力同样了得让佛祖都不得不忌惮的上仙,本性发作下就如同在历史面对凶悍的金军攻打东京一样只顾懦弱苟且害怕。

陶大仙冷笑一声,瞅着赵佶冷漠生硬道:“贫道能给陛下讲明白了都说了。陛下意欲如何?”

赵佶一惊。

他第一次看到陶大仙敢对他如此冷漠甚至隐有凶悍不善之意。

小小道士居然敢对皇帝至尊如此,他本该恼怒的,不杀陶大仙的头也应该好好训斥威胁教训一下,但他就是没敢。

他在陶大仙冷漠疏远的锐利目光直直盯视下,害怕了,惊惧了。

陶大仙摆摆拂尘,继续冷漠盯紧赵佶,但声音淡漠柔和了些又说:“陛下,佛本是道。上界神佛们原本修的也是仙,参的也是天道,只是另立门派才开创了念力修行,参人道以利于凡间人人入教修炼,以最可能快的速度光大佛教。佛门众神中可是有不少我道教的高仙叛徒,改修佛法成了尊贵佛陀。陛下是我教有的极少数上仙之一,如今身在凡尘身为尊贵帝王,身具龙气护佑,天道之下,就算是我教祖师也管不得你。对道佛二教纷争,陛下完全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您若是转投佛门,支持凡间佛门兴盛发达,为上界佛门争得气运,以您的上仙身份必也会成为尊贵佛陀。地位只怕还远在那些早就加入佛门成为佛陀的上古神仙之上,就是权威在燃灯等远古佛陀之上,位仅在佛祖之下也未必不能。”

“陛下有的选。”

“陛下尽可按自己的心意随便选择。上界奈何不了你。“

”神佛想除掉你的凡间之身和帝王权威,也只能通过凡间的力量来试图间接达到目的。很明显却失败了。这也证明上界对身为帝王的你是无可奈何的。“

陶大仙玩味地瞅着神色变换不定的赵佶。

赵二这神奇小家伙曾说过:”赵佶父子帝王皆是自私懦弱苟且无骨之辈,更是愚蠢天真之辈,女真打来只会苟且投降,天真妄想投降也能保住江山宝座,能继续享受富贵安逸尊荣,不在乎万民会如何苦难,对异族入侵根本不会有殊死抵抗的心。“

贫道现在就提前间接验证一下赵老二预言的,很想看看赵佶在道佛之争神佛威压下会不会苟且懦弱地选择背叛他信守的道教与上仙身份,投降佛门以求江山苟安他活着的时期,轻松解脱眼下的凡间危险麻烦。而死后也可得佛门尊贵身。

事实上,赵佶心里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投降上界佛门,宽恕和扶持大宋佛门,既有大好处,可成神做祖,又能轻松省事,他确实在第一时间就心动了。

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但他不是蠢蛋,立马就想到了其中的害处。

佛门佛祖与众佛陀厉害,让人敬畏。可是,道门的三清祖师又岂是易与之辈?

上界二大教并立。三清祖师必然是能力抗佛祖众佛陀的大能。与佛陀为敌,凶险。背叛三清就没有凶险了?

另外,赵佶也从陶大仙的话语中隐隐约约听出了一丝嘲讽意味。

陶大仙怕是在有意试探,甚至是在等着朕出丑呢。朕若是真背叛了道教,怕是报应应验就在眼前,后果难料.......

一想到这个,赵佶惊得打了个哆嗦,吓出一身冷汗来。

不能苟且背叛呐,否则堂堂上仙与帝王之尊,颜面何存?

再转念想到僧人之嚣张皇后遭遇一众后妃小老婆和所有的公主闺女全都生死不明正不知遭受什么凌辱甚至残忍虐杀,赵佶的心思从神仙回到现实,耻辱刺痛心,火气又上来了,终于有了些身为丈夫与父亲的正常男人应该有的反应。

怒火攻心。杀机暴涨。

我是皇帝,是掌握全天下人生死荣辱的至尊,佛门敢如此犯我欺我,还想推翻我的江山宝座,我岂能容忍?

决定了。

收拾佛门秃驴,好好报复一下,让天上人间地下三界的人神鬼都好好看看朕的帝王之威。

发着狠,赵佶却转眼又软蛋了。

他脸上是坚定的神情,对正默然审视着他的陶大仙慨然道:“天师勿要疑朕。朕是道教上仙,自然忠诚本教,享受本教逍遥的仙途,岂会叛教去做那佛国整日青灯古卷的僵尸般无聊佛陀?天师不必以言语蛊惑试探朕的心志。”

这表白倒是很符合他风流浪荡的天性。

若有的选,他自然不会选择当戒色戒欲戒这个戒那个的和尚,自然最愿意做成了神仙照样能风流快活的道仙。

所以,他的话不无真诚意味。

见陶大仙闻言神色目光柔和了许多,他心一松又紧跟着反试探到:“可是,若朕灭佛除逆,大宋佛门能灭掉?”

这是他担忧的。

佛门可不是小门小派,不是说收拾,皇帝一声令下就能随意收拾了。

大宋极其富裕,统治宽松,诸般发达,国力空前繁荣昌盛这十几年,朝廷和人们钱粮不愁,有了闲心余力敬神崇仙拜鬼,道教仍在继续没落,并没有因为本国的生存环境优越而恢复昔日和佛门分庭抗礼的势力,反而越发不堪,天下的道观和道士并没有多少,绝大多数仍然穷困潦倒,只有得朝廷重视的现存道教圣庭龙虎山张天师一脉混得不错,而佛门却随着经济发达而空前兴盛发达起来,不止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昔日盛况再现,而且怕是不知翻了多少倍。

十几年间,大宋的寺庙不知飞增了多少,天南地北都在增建扩建,连战争时发的凶险又苦寒之地西军地盘内也照样如此,全天下的僧人更不知暗中增加了多少,朝廷从来没调查统计过,不知详情,但怕不有上百万甚至极可能数百万之众。

佛门经营有方,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矿产有矿产,要商铺有商铺,要粮有粮,要武器有武器,要人有人,而且主体全是光棍汉子,更有专门负责武力的武僧,危急间就能全迅速转换成因无牵无挂而能一心为佛门争取权力利益和生存机会的无畏战士,就象此次大相国寺可怕的僧人那样,更要智慧有智慧,广布各地,勾结官府,上下交通,寺与寺又纵横勾联沆瀣一气相互声援,又千年传承,信徒众多,在民间深入人心影响巨大,在官场和民间要人脉有人脉,要支持有支持,加上多占据朝廷不容易控制的高山灵秀之地,可谓地利人和一样不缺,这样一个庞大的教派势力,若是朝廷敢下令大力清理整顿甚至彻底铲除,逼得本就对道君这样的皇帝当政不满甚至极度仇视的僧众悍然群起造反,那,高山寺庙转眼就会成为山寨反贼窝,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都闹起来可不是分散各地占山为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强盗能比,规模与危害之大不可想像......

不算,不想,不知道,一算一想吓一跳。

赵佶现在才深刻意识到所谓人畜无害的慈悲佛门换个角度一审视居然是这么可怕的潜在造反武装势力完美组织。

这要是冒然一动手,逼得天下佛门都立即造反,那大宋哪抗得住?

以大宋眼下动荡虚弱的局势,再有佛门一闹,还不得立马完蛋?

赵佶在畏惧中转眼又想到他最关心的问题:“大宋会不会灭亡?至少是朕享受富贵尊荣顺利当帝王了结此世再灭?”

至于他死后大宋亡不亡,他就不太关心了。

到那时,他已经结束了这一世的凡间之旅,又回到仙界继续当他的逍遥上仙了,凡间这些不得长久的凡俗鸡毛小事与他这个尊贵上仙无关,过眼云烟更不值得他操那份闲心。

当神仙就得有神仙的样子,就得有神仙的漠视众生沉沦轮回之苦的心胸,否则和俗人一样烦恼,神仙当得什么乐趣?

赵佶的脑袋坏掉了。

陶大仙却分外清醒睿智着。

他没回答佛门可灭不可灭这个问题,而是笑言:“陛下道心坚定,可喜可贺。”

“呵呵,我教三清祖师是比佛陀得道更早的远古大神,岂是叛道另立门派的佛陀能比的。”

“佛门算计陛下这件事,佛陀能混淆天机蒙蔽诸界。但我教祖师却是参天道顺天意借天道大势行事,无往而不利,成事有何难?岂会没法子对付佛陀们的算计?天道御万物。顺天道大势而为才是致胜大道。阴谋算计再高明也只小道尔。”

“陛下这一世荣华帝王之旅是我教祖师争得气运,压过佛门人选而特意为陛下安排的。目的是借俗世洗炼陛下的道心和仙根,进一步提升陛下的上仙威能,日后好增强我教上仙压制佛门众佛陀的实力。道祖如此苦心岂会容佛门轻毁?”

“你看,此次大相国寺搞暴起发难,悍然突袭,并且行凶僧众都得到了上界的战力加成,猛如妖魔却不也惨败俱灭?”

赵佶听了这一通话是既惊又喜。

惊的是三清祖师果然不可得罪,道教果然不可轻叛,否则别说仙缘了,就是此世帝王福也没得享受。三清祖师既能借天道大势成全他的帝王之福,若是动怒恨了他坏事,借大势反过来收拾他不也是捏死一只蝼蚁一样容易?当凡间皇帝,策划大事都会预备了万一之下的后手。掌握天地玄机至理的智慧无限远古大神岂会安排了大事却没有留控制事变的后手?

远古大神行事岂会连凡间的帝王都不如?

不可能。

三清祖师绝对有手段无视龙气庇护彻底毁灭朕。陶大仙之前果然是在冷眼试探观瞧朕会不会叛教作死。

喜的也是道门强大,能护得他,就不用畏惧神佛了。幸好没软蛋糊涂发昏轻易决定做了叛徒。

既有天道大势在,顺天而为,又有道教庇护支持,那么凡间大宋佛门也是可灭了?

陶大仙把赵佶变换不定的诸般神情瞧得清楚明白,心中越发鄙视冷笑。

他淡淡道:“陛下可知若大相国寺此次行刺得手,或是佛门造反成功,陛下会怎样么?”

赵佶没吱声却瞪起眼侧耳仔细倾听。

陶大仙好整以暇嘿嘿几声,淡淡道:“那时陛下失去的不止是帝王生涯和凡躯生命,你的仙根也会受损,弄不好就是仙缘断绝,再回不得仙界,而且可能连入地府和寻常凡人一样永受轮回之苦不得超脱都不可能,是真灵灭绝,神魂俱亡,彻底死去。世上从此再没有上仙你这个人了。这种结果,就是强大万能如我教主道祖也是毫无办法。一切的关键只在陛下自己掌握。“

”还是那句话,忠心我教对付佛门铲除敌人,或是投靠佛门另寻生机,全看陛下如何选择。到底如何决定,陛下自己拈量清就好。贫道管不得,没资格干涉陛下决定,也不会因陛下叛教而出手对付陛下。陛下毕竟是上仙转世,非贫道可针对。“

”一切自有天意。一切皆在天道中。”

赵佶听得惊骇万分,又情不自禁有种得意心绪。

他闪烁着眼神问:“那么,天道大势下,大宋江山寿数如何?佛门暗中扶持的逆贼们会不会毁灭大宋?”

他最关心的还是帝王之福有没有得享,能享受多久。

陶大仙没回答,而是拿起帐本,翻指着一页页支出项,“陛下请看,这帐本上清晰标明着大相国寺历年暗中扶持强盗反贼的情况。您看起初的几年,支出零乱,去向众多,但每处付出的并不多,显然是在广撒网先进行小小扶持试探,冷眼旁观到底哪个人哪股势力是真正能闹起大事值得大力专注扶持的,再重点扶持。而后面显然找到了目标,或是确认了上界佛陀以托梦什么的手段暗示的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