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名因释将情义扬

四人还能是谁?

牛进达、吴黑闼、常何、张善相。

四个人中,牛、吴没有被绑,常何和张善相都被绑着,并各有两个力士按着他俩。

李善道看着他们四人,说道:“方我已说,我知尔等是奉令从事。胜王败寇。今败者若是我,为尔等所获,性命必然不保。然我非尔等,我虽与尔等四人素少往来,不类郭长史,然我犹念旧谊,且我本非好杀之人。尔等如是肯降,尔等性命,我可饶之。降,是不降?”

与牛进达、吴黑闼两人,李善道以前并不是相识。

但常何、张善相投奔李密的较早,大海寺北伏击张须陀、石子河大败刘长恭等战,都参与了。

常何等三人未有开口。

张善相大声说道:“恨魏公令,未能得行!善相忠义士,不识降字!今既被俘,斫吾头便是!”

“你果不降?”

随着李善道的问话,按住张善相的力士,“当啷”声响,一人拔出横刀,搁在了他的脖上。

张善相脖子不仅没有缩,更前往伸了伸,任刀锋触颈肤,说道:“斫!”

这力士举刀,等待李善道的命令。

李善道看了一看张善相,先没再与他说话,转问常何三人:“尔等三人呢?”

牛进达、吴黑闼早就拜倒,被李善道这又问起,心惊胆战地答道:“愿降於公!”他俩是张须陀旧将,随着裴仁基、贾务本投的李密,又不类秦琼等那般得李密宠用,对李密能多少忠心?

面对死亡,没几个人能够从容视之,牛、吴开了头,常何紧跟着忙也答道:“小人愿降!”

李善道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回张善相,再次问了遍:“果真不降?”

张善相扭脸,鄙夷地啐了牛进达等一口,骂道:“自夸武勇时无不争相,公等武勇,即此乎?”回过脸来,直迎李善道的目光,毫无畏惧,说道,“魏公之令,我等未能执行,上负魏公恩信;柴总管身死,俺为部将,未能救援,下负柴总管。人头在此,速斫、速斫,更待何时!”

李善道叹了口气,顾与侍立左右的苏定方、薛万均等说道:“‘汝颍多奇士’,古人诚不我欺!此忠义之士,不可杀之。”吩咐力士,“把刀收起。”又令吏卒,“与他一匹马,任其还见魏公。”

还视张善相,说道,“你是忠义的人,我不忍杀你。你回到兴洛,我有两句话,劳你代我请教魏公:设无司徒,有魏公之今日没有?司徒何罪,竟於宴上,背后刺杀之?这是第一句话。魏公授柴孝和虢州总管,令我助其取陕虢,我自奉令,亲率部曲出河内,不辞天寒道艰,竭智尽勇,倾全力相助柴孝和,而以为毕魏公令,我有何罪,魏公令尔等杀我?这是第二句话。”

张善相忠心不假,可李善道的这两问,不知李密会怎么回答,他反正确是无言以对。

就遵李善道的命令,力士将捆着张善相的绳子解开,两个吏卒牵了匹马给他,又给了他些干粮,——李善道竟然是真的放他走了!莫说张善相驱马奔走甚远,还如在梦中,常何三将亦是不可置信。他们三个人跪在地上,偷偷的,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

“你三人如是后悔,我也一样将你三人放走。你三人后悔了没有?”

不后悔是假的。

李善道怎么与李密比?李密高门贵公子,拥众数十万。反观李善道,虽自称赵郡李氏,实出身寒微,据地虽已有河北五郡,可翟让这一死,他一定是内忧外患。对李密,是没多少忠心,可对李善道,忠心,牛进达、吴黑闼、常何更是无从谈起。如能还回兴洛,当然最好不过!

三人都没应声。

李善道摸了摸短髭,说道:“我知道了,你三人后悔了。”令力士,说道,“将常将军也放了。”令吏卒,“给三位将军亦一人一匹马。”与常何等三人说道,“此去兴洛,数百里地,沿途多贼,三位将军虽皆健将,恐亦通行不易。你们在军中的亲信吏卒,可一并带走。”

常何、牛进达、吴黑闼三人又惊又喜。

马都给他们牵过来了,他三人迟迟疑疑,却未就走。

常何说道:“总管不杀小人等,更释小人等,深恩不知何以报答!”伏拜叩首。

牛进达、吴黑闼随之也下拜,这一回的叩首跟刚才的下马拜倒就迥然两回事了,刚才是被迫,这会儿他两人和常何相同,俱是真心实意,真的感恩李善道,被李善道的大度打心底里感动。

干粮也给了他们。三人没敢带走太多人,只挑了各自的三四个心腹,——这合计十来个三人的心腹,李善道也令给了马。众人又一次地拜过李善道,走出颇远,才上马东去。

萧裕亲送他三人,送出数里,乃才分手还回。

放走张善相、常何、牛进达、吴黑闼四人,并非只是像李善道所自言,是因不忍忠义士和常何等人后悔,内里实有李善道更深的用意。

明知这四将即便降了自己,也不可能忠心耿耿,和李密已反目,与其留下他们,成为隐患,不如纵之,此其一;这四将和他们的心腹走后,留下来的五千精锐步骑,李善道就能更好地控制,此其二;等这四将回到洛口,既可通过“两问”,使李密名声受损,颜面扫地,亦可通过这四将的经历,将自己“重情重义”的形象,树立在李密帐下各营将领的心中,此其三。

则是说了,如是怕成隐患,为何不索性将这四将全都杀了?

杀了的话,隐患自是可除,但其上所述的第二、第三个好处就得不到了。

那就又说了,第三个好处得不到可以理解,第二个好处,也就是有利控制四将留下的五千步骑这一好处,有什么得不到的?杀了四将,不同样有利控制么?这五千步骑多是跟随四将不少时日的,杀了他们的主将,短时内焉可放心使用他们?反之,放走了他们的主将,亦即同时在这五千步骑的心目中,也树起了李善道“重情重义”的形象,当然就容易得彼等效死了。

所以,不杀,放走,比杀了为好。

还有一点,就是萧裕了。萧裕与牛进达、吴黑闼是昔日同僚,保证了他俩只要降,就不死。萧裕都这么保证了,李善道总不能不理会萧裕的保证。属将的保证,为主将者得替他做到。

还回到李善道身边,萧裕敬佩不已,说道:“总管,张善相不降时,俺还以为总管真要将他杀了。没想到,张善相没杀,牛、吴、常三将,总管也释之了。总管之心胸,人莫能及!”

李善道仰脸望了望天色。

阴云渐渐散去,雨越来越小。

风还是不小,吹卷他的披风,飒飒作响。

“元德,柴孝和百里夜袭,出我不意,要非卿报讯,今之此战,战败的可能就是我了!卿之深情,我必有报之时!”李善道紧紧握住了萧裕的手,感谢的话没多说,可情意都在其中了。

萧裕肃然说道:“明公待裕,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贵重至良马,小到一席领,无微不至,不以封丘为意,付心腹任与裕,若论深情,裕今急报讯总管,正为报总管之深情厚恩!”

两人的手握着晃了晃,相对而笑。

秦敬嗣、焦彦郎等将指挥部曲打扫完了战场,赶来谒见李善道。

“郎君,计斩柴兵两百余,伤近千,俘七八千。敢问明公,底下如何处置?”秦敬嗣问道。

焦彦郎转折看了一圈,纳闷问道:“郎君,常何、张善相这几个贼厮鸟呢?”

“刚放他们回洛阳了。”

焦彦郎瞪大了眼,说道:“郎君!狗日的这几个贼厮鸟,到咱河内时,郎君好酒好肉招待他们!翻脸无情,就来偷袭我军。这几个贼厮鸟,不杀了解气,怎却放了!”

李善道摆摆手,说道:“各为其主吧。他们亦是听令,与咱并无私仇。杀了,又能解什么气?”

秦敬嗣以为然,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说道:“郎君所言甚是。即使杀了彼辈,亦无甚用处。现下要紧,是翟公被魏公害了。郎君,这接下来,咱们怎么办?魏公既然令柴孝和偷袭我军,河内那边,说不得,他也派了兵马去打。咱是因萧仪同报讯,早提前有了准备,河内怕是无备。一旦河内失守,武阳等郡也将不保。我军可就将无处可去!郎君,怎生是好?”

焦彦郎说道:“郎君,高将军稳重能战,河内应不会很快就丢。要不然,我军今日就拔营起寨,日夜赶路,赶紧回去河内?只要郎君到了河内,武阳等郡援兵开到,就不怕他狗日的了!”

因为在离开河内时,给高曦的有暗底嘱令,对河内,李善道有担心,但没有秦敬嗣、焦彦郎,包括萧裕等这么担心。他沉吟了下,说道:“河内如果有事,咱们纵便今天回去,也已来不及。我在临出河内前,对沐阳有所叮嘱。河内之要,首在河阳三城。沐阳在河阳置有内应,只要河阳三城,他能及时得占,河内短期内就可保无虞。你们对此,不用太过担忧。”

秦敬嗣等茫然不解。

焦彦郎问道:“郎君,你给高将军做了甚么叮嘱?高将军何时在河内置的内应?”

“这些以后,再与你们说。当前之急,两件事。第一,七八千的俘虏,要在一天内收编完成;第二,抓紧安排弘农等县的留守事宜。这两件事要在两天内完成,两天后,拔营还河内!”

无论河内郡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弘农等县,不能就这么丢掉。

这既是关系到挡住李渊出关的战略布局,也是李善道的一条后路,——退一步说,河内万一真的丢了,他总也还得有个地盘才行,要不然,他就成游寇了,早晚必然覆灭,弘农郡等地尽管不大,地位紧要,多山,形势也险要,有这块地盘在,好歹尚能得以喘息,再待时机。

诸将接令罢了,秦敬嗣有点犯难,说道:“郎君,七八千俘虏,一日收编,不好办吧?”

“元德,你是何见?”

萧裕抚摸胡须,寻思了下,说道:“俘虏中最堪用者,无非牛、吴四将的部曲,特以牛、吴两将所部最为精悍,余皆山贼、流民之属。末将愚见,何不如明公释牛、吴诸将一般,宣喻俘中的山贼、流民,不愿留者,尽听自去,而收留者以编伍之?”

焦彦郎问道:“山贼、流民如果这么处置的话,牛、吴四将的部曲呢?也不留者任去么?”话里带着点可惜,毕竟正如萧裕所说,牛、吴四将,特别牛、吴两将的部曲还是可称精锐的。

萧裕说道:“牛、吴诸将部曲,愚见亦可用以此法,以示明公宽宏。不过,明公,末将若料之不差,牛、吴诸将部曲不是本地人,则就算对他们说,任其自去,走的也定无几,因为他们在这里无乡可回、无亲友可投,——即便入山为贼,他们人地两疏,贼也难当。所以,此法似亦可用之。已允彼辈自去,而彼辈自愿留下,底下对彼辈的改编,明公,就容易多了。”

李善道笑问秦敬嗣、焦彦郎说道:“元德此策何如?”

秦敬嗣、焦彦郎被萧裕的办法说服了,两人答道:“萧公此策好,依此收编,一日诚然可成!”

李善道想了想,说道:“俘中的山贼、流民就用此法;牛、吴四将部曲也用此法。唯是牛、吴四将部曲,本素习练,勇悍之众,四将虽去,非大将不能统领威服。元德,牛、吴两部俘虏,尽拨你统带;常、张两部俘虏,敬嗣、彦郎,分拨入你两人营。其余山贼、流民之属,编为一部,万彻,你来统领。”

萧裕赶忙辞让:“明公,末将营皆骑,牛、吴两部步骑间杂,若拨与末将,不但不利於日后进战,日常的操练方面,末将亦不知怎么办了!”

“不知怎么办”,这是推脱之词。

萧裕虽是骑将,步卒的操练,他也不是不知道,但他说的第一条,确实是不错。

李善道就说道:“也罢,元德,若步卒与你,确不利你战;万彻,那就牛、吴两部的步卒,亦拨你统领。”

诸将皆不再有异议,行礼接令。

——牛、吴两部的步卒拨给薛万彻统领,亦是正得其人。牛、吴部曲多本隋之府兵,薛万彻本是隋将,操练也好、管束也好、将来带着他们上阵打仗也好,俱是熟门熟路;薛万彻万夫不当之勇,名将之子,勇力、出身都远超牛、吴两将,也足能压得住牛、吴的部曲。

关於收编俘虏之法,就此定下。

事不宜迟,诸将就按李善道将令,立即着手施行。

……

李善道回到了营中,叫来杜正伦、马周等。

给杜正伦下了一道令,杜正伦听了,诧异愕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