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河铁刀似林进

龙鸣般的雷声过后,雨势先是下得更加猛烈,继之不久,渐渐转小。

冒着渐小的雨,张仁则等引带步骑主力,丢下辎重,卷甲而趋,赶到了河阳外城。其主力离河阳外城虽已不远,然路上净是泥泞,滑得紧,又都去了蓑衣,一二十里地小跑过来,摔倒过的步骑将士不少,个个要么被浇个如似落汤鸡,要么浑身泥污,放眼望去,尽狼狈不堪。

“将军,桥上清干净了!杀过去么?”张仁则换了匹马,他刚骑的那匹摔了一跤,断了马腿。

裴行俨没接腔,只朝桥上眺看。

张仁则见他神情不对,脸色铁青,眼死死地盯着前头,嘴巴紧闭,转过脸,就也往桥上去瞧。

方才高声喊话的那几骑喊完了话,已转回中潬城内。

他正眺见,一队队的兵士在从中潬城的南城门开出来,——桥面约两丈宽,可容十来人肩并肩的站立,出中潬城的这些兵士披甲持刃,当然不能并肩而行,五人一排,却已将桥面占满。

川流不息的,从城内出来了得有三四团的兵将,举着各自的团旗。行到中潬城与河阳外城中段的距离后,这四团兵将停下了前行,在军吏们的指挥下,很快就在桥面上列成了阵势。

风雨尽管小了,也遮迷人眼。

张仁则手搭凉棚,挡住雨水,眯着眼,细细观望。

只望到这大概三四团的将士,由两种兵种组成。半数是持大刀的步卒,半数是弓弩手。步卒在前,弓弩手在后。弓弩手且不必说,步卒所持的丈长大刀,张仁则怎么看,怎么眼熟。

“这不是孟总管帐下陌刀兵所用之刀么?”他问道。

孟让和杜伏威一样,亦齐郡人,早先他曾与王薄联兵,杜伏威也上过长白山,他们大体上都算是长白山系统的义军,且孟让后与杜伏威又相同,也曾转战於江淮,是以他军中也有兵士使用陌刀,只是不多。——实际上,翟让早前帮李善道铸陌刀时,张仁则就听说过这种刀了。

裴行俨不说话,只是看。

这使陌刀的出中潬城之两团将士,人人披甲,离得虽远,能够辨出,无不六尺以上,也即按后世计长单位一米八以上的壮士,他们持的陌刀,单只刀刃就四五尺长,占整个刀身的一半!风雨下,此两团四百将士,牢牢地站定在桥面上,雨水将他们的铠甲、陌刀冲刷得熠熠如新。

甲是黑甲,刀刃如雪。

加上这些将士高大的个头、健硕的身姿,以及配上桥两面涛涛的黄河之水,望之即令人生畏。

“一夫当关,万夫莫摧。”裴行俨总算说话了,他低声地说道,“况乎四百壮夫?”

张仁则亦望得心畏,咽了口唾沫,说道:“将军,那底下怎么办?中潬,攻是不攻?”

“俺刚问过外城校尉了,刘将军为便於我军迅速渡河,同时将两岸的船只搜集了,但他身在内城,是故船只暂时都在北岸。你我现若再搜集船只的话,短日内恐是渡不得河了。”

张仁则问道:“这般,将军何意?”

裴行俨是降将,跟着他父亲投降的,因他虽是此战主将,很多事他不敢做主,却倒好,张仁则不出意见,反一再问他底下该怎么办?裴行俨没办法,只好干脆直接问他:“将军之意呢?”

“这……,末将愚见,兵已到了,中潬虽失,但船既目前难再搜用,总得攻上一攻吧?”

没错,两人带了万人步骑,如果只因中潬失陷,就顿兵不渡河,怎与李密交代?

裴行俨考虑了下,说道:“桥面不宽,兵多无用。将军,这样吧,你我两部便各出死士百人,往攻其阵,其阵若为你我所陷,就顺势杀入中潬城中;若难摧陷,你我另选他法,何如?”

张仁则无有异议。

就从两人所带的万人步骑中,选出了勇悍之士两百人,悉与重甲,许以重赏,励以斗志。

可以预见得到,这一场桥面上的战斗将是肉搏近战,敌人俱皆披甲,矛刺不透,用的又是大刀,重,刀刃且长,如是使矛往斗,绝非对手。要想将其阵摧折,非得肉搏不可。因矛等常用兵器全都放下,裴行俨给这两百勇士每人配了长柄战斧一枚,尤有勇力者,另配铁锏一支。

——斧,是军中常备的物事。不过大多为短兵斧,是作为工具来用的,比如逢山过林,以斧开道;比如李善道攻清河等城时,也是用斧等物斫除守方的鹿砦等物。长柄斧,至少当下军中用的极少,毕竟斧头的造价不菲,而且即便长柄斧,长度上亦远不及矛,两军厮杀,尚未近身,斧的威力还没使出来,就被敌人的矛阵给刺死、刺伤了,此物大规模地装备它何用?

但长柄斧用的虽不多,裴行俨、张仁则两部上万兵马,军中还是带了点的。

面对桥上这四百重甲陌刀兵,裴行俨不愧常年跟着他父亲打仗,将门虎子,随机应变,想到了也许可用长柄斧来对付这些陌刀兵的办法。但能否得用,他实也心中无底,唯试试罢了。

长柄斧六七尺长,不到一丈,斧头的斧刃不到一尺。

不论是斧身的长度、斧刃的长度,皆比不上陌刀,重量方面,也逊於陌刀。

总之,比其陌刀,长柄斧其实和矛相类,也不占兵器上的优势,但好歹有两点,一个是长柄斧的柄粗,不怕陌刀轻易将之砍断;一个是长柄斧的斧头重,具备些破甲的效用。

若这两百长柄斧手能杀进敌陌刀兵阵中,陌刀的破甲不能与斧比,那这场仗就有打赢的可能;但如果杀不进去,那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这桥,裴行俨和张仁则铁定是短期难夺了。

两百长斧手选定,裴行俨又从军中选出了四团精锐,或以使矛、或以使短柄斧,列桥边岸上,随时准备进战,只要两百长斧手将敌陌刀队阵摧垮,这四团精锐就跟着杀进!

又调弓弩手数百,列四团精锐后。

一切备战停当,裴行俨、张仁则在军中诸大将的陪从下,驱马来到桥边的高地。

命令下达,先是数百弓弩手朝着桥面上的敌陌刀兵,——便是高曦部的精锐陌刀手了,弓弩齐开,乱箭攒射。有风有雨,影响了准头,很多的箭矢射歪进了河中,部分箭矢射到了陌刀兵阵里。此四百陌刀兵人人重甲,兼前列举盾,怎会在乎这些射到处已无甚力的箭矢、弩矢?

裴行俨眼见,箭雨落到,高曦的部四百陌刀手居然纹丝不动,任由箭矢射落,从他这个角度看,这四百陌刀手此时此刻就好像沐浴在雨水和箭雨中一样!

他们的两面团旗亦是屹立不动。

心头一沉,裴行俨对这场仗能不能获胜,已是失了小半信心。

箭矢、弩矢到时,人下意识的肯定是会想要躲避的。乱箭攒射而到,却竟无一陌刀兵乱动,这不仅是他们披重甲、前列有盾的原因,也是高曦日常严格操练、军令严厉的原因。

一句兵法浮上裴行俨心头:“夫民无两畏也,畏我侮敌,畏敌侮我。……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只有令兵士畏军法甚过畏敌,这支部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高曦何人也?治兵可至於此!”裴行俨知高曦这个人,知他是李善道帐下的大将,对其出身也稍有知,知他本东平军府军将,参加过高句丽之战,但只是个校尉,怎就有此治兵之能?

桥这边已是乱箭攒射,桥面上陌刀兵阵后的弓弩手,却没有还射。

裴行俨等本军弓弩手射了阵,见陌刀兵阵一直原地矗立,不显乱象,——哪怕有强弩的弩矢射伤了其中两人,这两人也仅是迅速地被后边的战友扶出了阵外,余下的将士们依旧不动,他们的两面团旗,裴行俨约略能够看清,上写着“左一团”、“右一团”,亦仍是半点未移。

他知道,再射下去没用了。

“击鼓、鸣角,进战!”裴行俨令道。

列队早毕,候在桥头的两百披甲长斧手,也以五人一排,随着军令,踏上了桥面。

裴行俨、张仁则等将屏息凝神,目视他们行於桥上,向前推进。

离高曦部陌刀阵的距离越来越近。

百步左右时,中潬城南城头上,鼓声擂响,陌刀阵后的四百弓弩手扬起弓弩,同时引射!

强弓、劲弩,又这两百刀斧手离陌刀阵后的弓弩手间的距离,短於桥头裴、张部弓弩手与陌刀阵的距离,这一波高曦部弓弩手的攒射,威力可要比适才裴、张部弓弩手攒射的威力大!

接连四五个长斧手中了箭矢、弩矢。

箭矢还好说,弩矢贯透其甲,中弩矢的长斧手或扑倒在地,或掉入河中。长斧手前进的阵型顿稍乱之。中潬城南城头上鼓声再响,愈发激昂,鼓点紧迫!却这四百陌刀手所属之两团,前边这团竖立半晌未动的团旗,闻鼓声而动!隶属此团的两百陌刀手不再沉默雨中,不再静立,同时呐喊出声,紧随团旗,——铠甲加上陌刀,数十斤之重,迈开大步,杀向长斧手!

张仁则面色大变,他知道,这场仗,才刚接战,还没正式开打,就已经输了。

后一团的陌刀阵没有动。

两百对两百。

两百陌刀手皆是雄健大汉,数十斤的铠甲、陌刀重量,他们完全负担得起,蓄力了许久,正是力气十足的时候,冲锋开后,并奔速迅捷。百步距离,倏忽就杀到了。最前第一排五人,是该团校尉与他的四个亲兵,五人陌刀举起,动作整齐划一,奋力下劈!

当面的五个长斧手,叫嚷着,仓促地举斧招架。

这校尉与他的四个亲兵,劈砍的却非是他们的头、肩,而是倾斜着砍向的他们的臂肘。

臂肘这个地方,因为使用兵器时需要展屈,是铠甲保护不到的地方。矛的话,矛尖窄,不易刺到胳膊肘,陌刀刀刃数尺,就不同了,一刀砍至,如削竹泥!这五个当面的长斧手,此是初次与陌刀手交战,哪里会想到这一点?七八条小臂飞起,——却是有三人的两条小臂都被陌刀横扫斩断,七八股喷出的血泉,顺势染红了雨幕,远在桥边的裴行俨都都看到了这一幕!

这五个长斧手剧痛惨呼,长斧坠地,有的踉跄后退,有的和中弩矢的那几人同,掉进河中。

被后退的刀斧手一冲撞,后头的刀斧手的队列更加混乱。

又如何有时间调整阵型?

不仅是冲在最前的这五个陌刀手将士了,其后的陌刀手也都已经冲将过来。

两百个长斧手招架不住,连连后退。

裴行俨、张仁则等在桥边高地上耳闻惨叫不绝,但只望到才只两丈宽的桥面上的这片狭窄战场上,小臂、人头飞舞如潮,溅射的血水掩过了雨水!坠下桥者一个接一个,河面亦被染红。

两百杆丈长的如林陌刀,依队并进,声势压倒风雨,席卷如狂风骤雨,刀光闪烁,惊人心神。

长斧手转为溃退,再也无力抵挡这凌厉攻势。桥面之上,惨呼与杀声相杂。惨叫声刺耳,喊杀声动魄。“杀、杀、杀”!两百陌刀手紧应其校尉的呼声,就像桥面下那势无可挡的大河怒涛,要将一切阻挡在前的敌人斩於刀下。如此猛烈的攻势下,长斧手们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

凡高曦部陌刀手杀过之处,净是长斧手的遍横的尸体、重伤员,雨水难将这惨状冲掉。

战局已呈一边倒之势。

张仁则神色灰白,颤声说道:“将军,败了。”

“令预备队到桥头列阵,接应斧手回还。”裴行俨号万人敌,是个虎将,可桥上的这幕场状,亦令他眼皮直跳,到底是打过恶仗的人,他尚能保持相对的冷静,命令下道。

出战的长斧手是两百人,溃逃回到桥头的长斧手剩下了不到五十人。

高曦部的这团陌刀兵没有追击过远,追杀离桥头十余丈位置时,停下了追杀,前队五十人保持戒备,面向桥头撤退,后队转为前队,回身而撤。经过重伤未死的长斧手时,裴行俨、张仁则等本以为他们会将之杀掉,可出乎了意料,陌刀兵并未再杀,反是将重伤者搬到了一堆,置於桥之外侧,至於死者,他们也没有往河里丢,仅将铠甲、长斧等兵器取走了而已。

这团陌刀兵退回到了原先的列阵所在,后队再次转身,依旧面前,重新在雨中结好了阵势。

和适才不一样的,只有他们的团旗染红了鲜血,他们的铠甲、陌刀染红了鲜血。

裴行俨、张仁则下了高地,意往去见撤下的那些长斧手,数骑又一次从中潬城驰出。两人便勒马暂止,打眼再望。弓弩手、陌刀阵让开了一条道,此数骑驰到方才交战的地方停下。

“对岸主将,想是裴将军、张将军?高公令我等传话:尔等趁我家主公不在,勾结刘德威,欲夺我河内,其行义乎?外城既已送公等,又复不知足,欲更夺我中潬,其为贪乎?所死公等将士,公等自取还葬可也;伤者,公等亦自取还救之可也。方所以仅以两百兵,敌公等两百兵者,不欲以多凌寡者。公等如欲固夺我中潬,可再来战。”

裴行俨、张仁则面面相视。

这通话大义凛然,“外城既送”,则带着嘲笑;其军死伤将士任其自取,和不以多打少,两百对两百,裴仁基、张仁则如果不服气,可再来战,透出自信。

“高曦、高曦。”裴行俨、张仁则和他俩军中的大将们,记住了这个名字。

张仁则问道:“将军,何以是好?”

“攻,是攻不过去了。”裴行俨考虑了会儿,道出了他想到的对策,说道,“张将军,俺之愚见,当下只有取死伤将士回来,先在外城筑营,一边搜寻、打造船只,一边遣斥候沿河岸往东西渡口查探,瞧瞧有无渡河的机会。另外,急报魏公,请魏公给以指令。将军以为呢?”

也的确是只能这么应对了。

可是,高曦是怎么提前得知的本军要来,河阳被刘德威守着,刘德威又是怎被他杀的?

这两个疑惑,裴行俨、张仁则尽管向外城校尉问过,却没得到解答。

退军时,两人都很少再说话了,满心中,皆是此之两疑。

……

中潬城,南城头。

从陌刀兵出城就在城头的高曦,远眺见裴行俨、张仁则两部,收拾走了桥上的其己军死伤兵士,随之,其军步骑开拔,转向河阳外城方向去了之后,他提着了半天的心,终是放下了。

中潬城确乎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挡,可关键在於,高曦手头上的部队现并不多!

他部将士总计四千,留给李育德了千余,带来打河阳北城、中潬城的部队不到三千。他虽是因李善道的暗里嘱令,预先在河阳北城、中潬城内都布置了斥候、内应,所以这两座城里应外合的,给他打下下来了,但刘德威是裴仁基的得力干将,其部颇精,他的部曲损失也不小。

河阳北城里尚有刘德威的残部,需要留足够的兵马镇压,是以他带在中潬的兵马计才千人。

也就是说,方才出战桥上的四团兵士,已几乎是他在中潬的全部兵力了!

裴行俨、张仁则若不惜代价,他俩所部万人,中潬城的位置再险要,高曦万难能守。

靠着坚毅,靠着一手操练出来的陌刀兵的精锐,靠着故意不杀重伤敌人,任裴行俨、张仁则将之搬走,并及如果还要打,就再来打的虚张声势的话,而下可算是把裴、张暂给逼退了。

两员将校上到了城头,向高曦行军礼。

一将说道:“将军,幸不辱命,击溃了裴兵。”

这将近七尺高,身材魁梧,铠甲在身,如似铁塔,正是刚才桥上战时,身先士卒的那个团校尉。此人名叫彭杀鬼,是高曦昔为府兵军将时的部将。高曦将他扶起,说道:“裴、张万人列阵对岸,鼓声之振,城楼瓦动,箭如雨下,狭路相逢,值此形势,亦唯公,可得此胜!”

彭杀鬼不以这场小胜为意,笑道:“却惜我营兵少,不然借适才之胜,趁势鼓进,裴行俨、张仁则这两个贼厮鸟,众纵万人,溃如溺蚁,便他两人也可擒杀!才好显我辈之威。”

“你说的对,我部现在最棘手的,就是兵力不足。暂时退走了裴行俨、张仁则,可万一他俩回过神来,再来攻我,守就不易了。因我决意,入夜后,咱先将中潬城南的桥给它断了!”

彭杀鬼有些谋略,皱眉说道:“将军,桥一断,咱的虚实,裴行俨、张仁则不就知道了么?”

“知道归知道,但连日多雨,大河水涨,波高浪急,浮桥他们不好搭。要想搭好,没个几天的功夫,断难做到。赵将军部已从安阳,兼程到了共城、新乡一带;季将军、杨郡守等率黎阳、汲郡两郡援兵,走通济渠,顺水而下,已到安昌、温县,离河阳百里之远了。最晚后天,季将军等部可至;赵将军等部最晚也就两三天便可到达。至期,河阳便无忧矣。”

彭杀鬼等想了想,是这么回事。

便彭杀鬼问道:“将军,给总管的急禀,在我部离河内时就已送出,也不知总管现有无收到?总管何时能够回到郡中?总管要能早点回来主持大局,魏公就是千军万马,咱也不惧了!”

“估算路程,我等的急禀应是快送到弘农了。”

彭杀鬼又说道:“将军,好端端的,俺真不知,魏公为何杀了司徒?”

对这个问题,高曦没再回答了。

还能为何,不外乎争权夺利,但翟让是李善道的故主,关於这件事,高曦知他自己没有评论的资格。而因彭杀鬼此问,勾起了他自闻徐琼急报后便生起的一个深深忧虑。

这两天忙着夺河阳,没功夫细想此虑。

这时又冒将出来。翟让死了,李密明显不欲放过李善道,要借此夺李善道领着他们在河北打下的地盘,则迎对这种局势,李善道回来河内后,他会怎么应对?

甚而,还有一个更深的忧虑。河内郡,李密有刘德威为响应,他派兵来夺;李善道身边,现亦有李密的心腹、部曲,柴孝和、郭孝恪、萧裕等都是,那李善道那厢,李密是不是也有布置?李善道那里的情况,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李善道的生死,现是何如?

雨虽小了,阴云依旧压在城头,河水澎湃汹涌,风雨依旧飘摇。

……

风雨浸寒。

官道上、两边的野地上,到处是死伤的柴孝和部的兵士,大批大批的其部将士跪泥中投降。

柴孝和、郭孝恪被苏定方、薛万彻杀落坠马,牛进达、吴黑闼降后,柴部群蛇无首,被柴孝和留在行军队中的常何和张善相组织不起来任何的防守,更别说反击了,没多久,就被赶到的萧裕营骑兵、秦敬嗣和焦彦郎两部的战士击溃。万余众,死伤近千,余者尽降。

李善道的伤痛心情已经无有,寒冷的风雨无碍他的欢喜。

不过,他的欢喜不但是为这场消灭了柴孝和部的大胜,伤痛之情消散不见的原因是为从郭孝恪口中听到的一个消息。柴孝和被苏定方的槊穿了个透心凉,被杀死了,郭孝恪是后腰中槊,却是没死。他告诉了李善道,他没忍心杀掉王须达,仅把他关押了起来。

王须达有缺点,可他是十三元从以外,最早跟着李善道的人,李善道重情义,对他还是很有感情的,如果他糊里糊涂地成了郭孝恪的刀下之鬼,李善道怎能会不痛心?

听得王须达没死,往日与郭孝恪同袍战斗的场景一一浮现,李善道亲手为他裹住了他腰上的伤口,说道:“长史,可知为何柴孝和死,你未死么?我令万彻,刺你后腰故也。”

郭孝恪喘息急促,抓住李善道的手,说道:“二、二郎,此魏公之令。”

“我知你是奉令从事,冲在你未杀三郎,可见你亦非无义。长史,你我同取黎阳仓、共拔清河城、荡定魏郡,‘谁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你我故往之同袍之谊,我何能忘怀?今你我虽道路已殊,我不会杀你的。你安心养伤吧,等你痊愈,便送你去洛阳。”

郭孝恪眼眶浸湿,惭愧感心,喘着气,说道:“二郎,仆、仆……”

李善道试了试,给他裹创的布已经扎好,起身来,令道:“抬长史入营,令军医治疗。”

待不知当下是何心情的郭孝恪被抬走后,李善道擦了下手上的血,看向跪在边上的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