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缘摹迹忐忑安

李善道说道:“知仁,你起草一封书信,把握住两个度,一个不卑不亢,一个悲愤交加。如实的,把魏公杀害翟公此事详述。然后,你为他分析情势,其若西进之路打不开,局蹙方圆之间,徒然灭亡而已。以我之见,对他而言,时下最好之应对,无过於立即放弃西进之图,东撤洛阳,合王世充诸部之兵,或洛阳尚得堪存。洛阳既存,余下之事,便可再做图谋。

“你告诉他,翟公为我故主,我要为翟公报仇,然我兵力不足。则他若东撤洛阳,我可让道与他。江都昏君,残民之桀纣也,我今起兵是为解民倒悬,昏君,我是与之不同戴天的;然故主遇害之仇,我亦粉身要报!他如肯信我,时已不待於他,即可速撤兵东走。候其至洛,其既已与王世充等部合兵,将攻李密之际,我纵不出兵,亦将划河而以绝李密北遁之道。

“如此,彼得为隋忠,我得为翟公尽义。李密亡后,愿与其再决一死战,以应民心而彰天命!”

杜正伦愕然至极,说道:“明公,这封书信是写给谁的?难道是?”

虽然李善道没提这封信是让杜正伦写给谁的,言中只以“他”来指代收信人,可通过他这番话表达的内容,杜正伦、马周等实都是已经猜出来了,这封信的收信人是谁。

果然不错。

李善道说道:“屈突通。”

杜正伦、马周等相视。

马周最先品出了李善道为何要在此际,写这么一封信给屈突通的缘故,拍手说道:“妙哉!如明公所指,屈突通今被蹙於方圆之间,为潼关所扼,进退不得,这时若得明公此信,可谓他唯一生路了。他纵仍稍存疑,孤注一掷,且其部曲犹多,数万骁果也,又恃其众,说不得,他可能真就会撤离潼关,东走洛阳。则至其入弘农、桃林之间,我军南北击之,大破易矣!”

他转为吟虑,顿了下,说道,“唯一的就是,明公,河内安危不知,明公已定下,后天就拔营还河内。屈突通就算接受了明公的建议,无论如何,后天他也是到不了弘农和桃林间的啊!”

从潼关向东,北边挨着黄河,南边是秦山山脉,撤向洛阳的话,只有一条路。

即先在黄河、秦山山脉间东行,约百里,到阌乡县,——此是张须陀的故乡,然后过阌乡县城,再行百余里,上到稠桑原,通过此原,接着就是桃林、弘农两县县境了。

如前所述,这一带全是山,再到了这两县境后,底下的行程,最短的路是再北上到陕县,经北崤函道,出山到渑池,继续东行,最后至洛阳;长点的路便自弘农县南下,走南崤函道了。

马周所谓之“至其入弘农、桃林之间,我军南北击之,大破易矣”,稠桑原这块地方,东北数里外是桃林县城,东南数里外是弘农县城,正好被夹在了桃林、弘农之间。屈突通如果真的相信了李善道,采用了李善道给他的这个建议,那么等他兵到桃林、弘农间时,他部的将士多关中人,久战之下,入不得关,反而东走,士气一定低迷,众虽数万,确乎歼之不难。

但也正如马周提出的疑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李善道后天就要拔营,时间上来看,即便屈突通接受了李善道的建议,可要想在稠桑原将其部歼灭,却也明显是不可能之事了。

杜正伦、马周等皆是跟随自己颇久,比不上秦敬嗣等心腹,亦早亲信。

李善道不向他们隐瞒自己的想法,说道:“宾王,我并无打算在稠桑原歼灭屈突通部。此信,我绝非诳他。他如肯相信我,我是真的会让道与他,让他率部去洛阳。”

为何去信屈突通,提出“借道”与他的疑惑,马周、杜正伦才刚得解开。

李善道又来这么一句,他俩不免又是愕然。

杜正伦回想李善道方才交代的书信内容,揣其心思,说道:“明公真的打算借道与屈突通,难道果真是欲借屈突通其部之力,容其与洛阳隋军合兵,共击魏……,李密,以为翟公报仇?”

“此其一也。唐公李渊,贵胄之裔,已入关中,关中豪杰群起响应,而屈突通进不得关,长安迟早为李渊所有。天下根本,无非在二。一则西京长安,二则东都洛阳。两下较之,关中以其四塞之固,遥辔山东之地,复关陇诸贵之根本也,犹胜洛阳。屈突通部骁果数万,多关中人,潼关他既然攻不下,那他如不早走,部众思归,势尽为李渊所得矣!

“已据长安,闻其众现已号称一二十万,其内能战者或不下十万,又得敢战骁果数万,当其时也,宾王、知仁,弘农诸县,扼出关之要津也,他焉不会来争?何以应对?弘农诸县既失,李密与洛阳隋军两败俱伤,再到那时,这个渔夫之利,只怕就要被李渊得去了!

“是故,今我虽将还河内,已不能依我早前谋划,或设法与李建成联兵,共同吃掉屈突通部,或我军自将其歼之,然屈突通部这数万骁果,却不管怎样,决不能由之落到李渊手中!”

说到这里,李善道不但给杜正伦、马周解释清楚了,他为何是真的打算要放屈突通部去洛阳,并且自己的思路也打开了,他沉吟片刻,补充与杜正伦说道,“知仁,我适所说的这些,我不能容屈突通部尽为李渊所得等等此些,你也可写入信中,尽使屈突通知我心意,以解以疑。”

杜正伦、马周听至此,终於完全地明白了李善道愿意借道,放屈突通去洛阳的缘故。

李善道的想法,是他俩一点都没有想到的。

两人低下头,分别思索了一会儿。

杜正伦说道:“可是,明公,仆尚有一虑。虽明公放其东走洛阳之心是真,并非诓骗,后有李建成等部,前行则为陕县、桃林两县相夹,再是书信诚恳,屈突通他会敢相信明公诚意么?”

“第一,我已言明,昏君,我是反定了,放他东走洛阳,不是为降隋,我与他仍是敌我;第二,我这么做,是要为故主报仇;第三,并且也是不为李渊得其部众,从而威胁到我弘农诸县;第四,我后日就要还河内,屈突通至时定会闻听。这四条,应当就已能释其大多的疑虑。

“又此外,第五,屈突通其人,我略知之,非到力尽之时,他非放弃之人。日前细作侦报,其军中已有劝其降者,他怎么回答的?他哭着说,‘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又每自摩其颈,自言,‘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他是要做忠臣的人。

“於今他走投无路,我给了他一线生机,不敢说有十成把握,他被逼无奈,於下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只得选择相信我的可能性,却也少说有个七八成。至若……”

话到这里,李善道语声稍顿。

马周问道:“明公,至若甚么?”

“我已剖心腹与他,至若他竟仍不敢信,宁肯败於潼关,其众终尽为李渊所得,我亦别无它法可施了。”李善道叹道,“尽人事,听天意吧。”

此言诚然。按李善道的交代,写给屈突通的这封信,已是半点假话未有,全是李善道的真心话,屈突通若仍不敢信,不敢东撤洛阳,那确实是毫无别的办法了,只能让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再次发生,由得李渊不仅得了屈突通部的数万骁果,实力大涨,还得了屈突通这员名将。

马周回味了下李善道交代杜正伦的写给屈突通的这封信的内容,设身代入,把自己当做是屈突通,琢磨稍顷,他说道:“明公何以真心欲纵屈突通东走洛阳之意,仆已知矣!明公所虑万全,着眼长远,非仆等可及。以仆愚见,明公此信实如明公自言,已是剖心腹以示屈突通,屈突通若果欲为隋忠臣,不到绝路之期,亦如明公所言,想来他当定不会放弃。明公既剖心腹与之,后天明公又将离弘农,屈突通因听明公之意,遂东往洛阳的可能,仆意甚大!”

“期望如此吧!”李善道端起茶汤,喝了口,茶碗没有放下,目光在杜正伦、马周等身上转了转,色转踌躇,说道,“要想使屈突通敢相信我的话,只一封书信,尚有所欠缺。”

马周说道:“明公之意是,另须择一合用之士,为呈信之使?”

“知我者,卿也。”

马周起身,自告奋勇,说道:“仆不才,斗胆敢请,愿为明公致信屈突通!”

屈突通现是敌将,入其营送信,不论送的什么信,危险系数都很大。马周有这份心,很好。但不他合适。他的口才、应变能力可以,然其年岁太小。“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话虽然带着点偏见,但是有道理的。太年轻的话,别人首先就不重视你,因此亦就不好取信於人。

杜正伦也不行,他有文采,可胆略、见识不足。

却是有个合适的人选,但现不在弘农的军中。

李善道思虑定下,笑与马周说道:“宾王,屈突通六旬之龄了,卿弱冠不及,卿虽英俊之才,恐其轻卿。我意不得其信事小,倘卿为其所辱,我不欲见!此信使之任,不可授卿。”叫他坐下,令杜正伦,“知仁,你今天把信写成。”令帐下吏,“高延霸昨日禀,已兵还弘农。传令杨粉堆,令他遣快马南下,寻高延霸部现到了何处。接住张怀吉,先来弘农营中。”

李善道思虑到的合适信使人选,就是张怀吉。

这老道胆子大,口才也有,张士贵他虽没劝降,然过不在他。李善道的兵马那会儿还没到弘农。张士贵西边是李渊、东边是李密,这俩李都比李善道此李强,他虽一山贼,可亦官宦子弟,自是不会放着距他最近、名气且也大的西、东两李不去选,而选时在河内的李善道。

屈突通这回的事,就与张怀吉上次劝降张士贵的情况不同了。

不是去劝降的,只是给他指出一条活路,让他敢於相信李善道的诚意,张怀吉足堪胜任。

帐下吏领命而去,自去向杨粉堆转下李善道的此令。

杜正伦回去本帐,研磨咬笔,按照李善道的那几条指示,也开始写给屈突通的书信。

……

后天便要拔营,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

收编俘虏这块儿,有秦敬嗣、焦彦郎、萧裕、薛万彻等在做,李善道暂不用操心,可之外,不太重要的一般性军务不提,单只重要的军务,就至少三桩,李善道须得赶紧决定、安排。

一件是他回去河内后,弘农等县的驻兵方面,怎么安排?

一件是陕县,柴孝和还没打下来,陕县怎么办,还要不要再打?

一件是渑池,渑池本来计划这两天就去打的,结果出了翟让竟在此时被害的事,河内需要尽快赶回,那这渑池还打不打了?也需要决定。

马周知道李善道现有很多事要忙、要解决,议完了屈突通的事情,他不敢打扰李善道,已告辞出去。帐中只李善道一人,他踱步到沙盘前,细看沙盘上的弘农、渑池等各县位置,将对河内的担忧尽量地压在心底,集中精神,细细思索,就这三件大事,反复考量。

第一件弘农等县驻兵,及诸县驻将各都任谁,还有总体上谁来总抓,做主将的事,较好决策。

李善道之前对此就已有考虑,故此事,很快他就做出了决定。

现得之县,计共五个。

北边桃林,此处弘农县,还有南边的朱阳、长渊、卢氏三县。

弘农县的位置最重要,留秦敬嗣屯驻,以薛万均为其副。

桃林县城,离弘农县城不远,两县成对峙之势,共扼出关通往洛阳的要道,此县可以说是弘农县的“副车”,须当以一勇将坐镇,定以罗龙驹领其部屯驻。

朱阳、长渊两县分处弘农县的西南、东南,弘农县如果出现战事,此两县是弘农县所能最快得到的后援,得调两个自己信得过、同时又是与秦敬嗣“同属一个山头”的将领坐镇,以既便於秦敬嗣调度,亦能保证此两县会全力支援,朱阳选了张伏生驻守,长渊选了姚阿贵驻守。

高延霸分兵两路打朱阳、长渊时,留下了高季辅驻守卢氏。卢氏相当於是弘农三县的大后方,需有个稳重的将领镇守,高季辅年纪虽轻,能够抚众,卢氏的驻将就不换了,便定为他。

五县驻将、驻兵,可以说,李善道选的都是他帐下的精兵强将。

整体上,五个县的主抓、总责之任,授与秦敬嗣,罗龙驹等将皆受其节制。

秦敬嗣性格沉稳,为他参佐的源大师是个有些谋略之士,薛万均知兵敢战,再配上罗龙驹等将,不求有功,在一段的时间内,即便受到李渊或别谁的进攻,守住弘农等地当是不成问题。

第一件事,决定下来。

第二件事,陕县打不打了?

李善道自己肯定是没功夫去打了,此其一;陕县如果现打下来,陕县是北崤函道的入口,对屈突通可能会有影响,也许会更让他难以抉择到底要不要相信李善道的诚意,此其二。

两下结合,李善道亦很快做出了决定。

陕县,可以先不打,但常平仓必须要占据住。这关系到秦敬嗣等各部兵马的粮秣问题。河内的情况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河内出现了乱局,黎阳仓的粮再多,也运不给秦敬嗣等,而且渑池现尚未下,横亘其间,愈增加了输送粮秣与秦敬嗣等部的难度。是以,常平仓得当在手。

常平仓离陕县城很近,打的话,不太好打。

但好在的是,陕县,柴孝和没打下来,常平仓他已打下,也就是,常平仓不需再费力去打了。常平仓现有柴孝和的兵马留守。柴孝和已死,则赶在其留守兵马闻讯自乱前,遣一支兵马,急往取之,此仓便可入手。——这也算是柴孝和在袭李善道而自取死之前,干了一件好事。

意念至此,事不宜迟,李善道立即下令,命萧德引百骑,持郭孝恪书信和柴孝和人头,急赴桃林,将被郭孝恪看押的王须达放出,令王须达再持柴孝和人头,往取常平仓。得了常平仓后,王须达就驻营其仓之外,一边探伺陕县城内情形,等屈突通这件事落地,就攻陕县;一边征募民夫,可先将常平仓之粮,抓紧就往桃林、弘农县运送,以防随后此仓再有差池。

第二件事,也就此定下。

第三件事,渑池还要不要打?

比之前两件事,这件事就不好决定了。

渑池处在弘农、桃林以东,不但是北崤函道的入口,控住此县,就能保证弘农等县东边不会有敌,并且最要紧的是,如前一再所述,此县北为黄河,邻河内郡,是从河内郡通往弘农等县的必经之地,换言之,对河内郡、弘农等县言之,此县就是个唯一的联通枢纽。

要是不把渑池打下,弘农等县就相当於是块“飞地”。

只有把渑池打下,河内、弘农等县两边才能保持联络、通行的通道。

可是,河内的情况现到底怎么样了?

自己还有没有时间在回河内的路上打下渑池?

虽不易决定,李善道却还是像前两件事一样,亦是很快就做出了取舍决断。

目前讲,主要矛盾是河内,不是弘农等县,不是渑池。不能因小失大!在河内情况未明的当下,渑池可以先不打。最紧急的要务,当前是迅速地还回河内!渑池的话,可以以后再说。

三件事悉数定下。

李善道已背着手,在沙盘前站了好一会儿。

帐外日色偏移,不觉已过中午。

早上就没吃饭,他却不觉饥饿。王湛德呈进吃食与他,是他日常的吃用,简单得很,一碗米、几张饼、两碟酱、一荤一素两盘菜而已。李善道看了眼,虽不觉饿,接下来需要处理的军务还很多,政务也有些,后天又要长途行军,身体的能量得保证充足,便坐下来,勉强吃些。

吃着,他下令王湛德:“召龙驹、伏生、阿贵来见。另,紧急制作缟素之衣。”

王湛德应了声诺,然未就走,问道:“敢问郎君,紧急制作缟素之衣是欲?”

“翟公遇害,我等翟公之属,岂可不尽忠孝之情?后日开拔,我要全军缟素,以还河内!”

王湛德应道:“是。”却仍未走,数觑李善道,又问道,“郎君,翟公遇害的消息,军中已然尽知。将士现颇有惶恐而不知该怎么办者,郎君,接下来,咱们怎么办,要为翟公报仇么??”

秦敬嗣等就问过这个近似的问题,王湛德现又问起!

“我下午会召聚诸将,安抚他们。底下怎么办?先回河内,探明了徐大郎和我瓦岗诸部现下的情况之后,再作计较。”李善道没有直接回答“要不要为翟让报仇”的王湛德之此问,但他也算做出了回答,最起码,身为主将,在此危急关头,暂已为全军定下了下步的行动计划。

被李善道尽管提到翟让时甚是沉痛,然大抵上尚颇镇静的表现感染,王湛德的不安得到了一定平息,李善道领着他们几个月内就打下了河北大片的地盘,并将得到的这些地盘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些足以可显李善道的能力,他相信李善道,就不再多问了,恭声应诺,退将而出。

却他才退出,一帐下吏急入帐中,呈一禀报与李善道:“总管,河内急报!”

……

李善道停下著匕,令奉来看。

打开急报,目不几行,面色微变。

这道急报,可不就是高曦在离河内县,南下去夺河阳三城时,紧急所呈的那道急报!

呈急报的帐下吏偷看李善道的神情。

李善道感觉到了他的视线,从容地将急报放下,摸着短髭,哈哈笑了起来。

李密既令了柴孝和偷袭李善道,那么河内,李密肯定也会派兵偷袭,这一些东西,凡是有点脑子的都能想到。柴孝和偷袭失败身死,则河内呢?李密偷袭有无成功?如被他得逞,李善道全军可就没有退路可去了。此是军中现颇有将士惶恐之一故,也是这个帐下吏担心之处。

见着李善道看罢来书作笑,这帐下吏大胆问道:“明公,可是河内无恙?”

“这封急报,是沐阳的密报。李密意欲袭我河内,然河阳三城有沐阳内应,刘德威为沐阳所斩。河阳城现已被沐阳牢牢守据。赵将军、我兄、季伯常、杨得道各部兵马或自魏郡急趋,或顺通济渠而下,多已到至河内。驻在贵乡的陈敬儿、董法律两部也已在向河内开进。河内,已是固若金汤!我无忧矣!”李善道轻松地笑道,呵呵地令这帐下吏,“本无食欲,忽然胃口大开。昨日,与定方、万彻出猎,万彻射得好鹿一头,你去令庖下,将之杀了,炙来我食。”

帐下吏大喜,伏拜地上,大声说道:“明公,高将军这下可立了大功!”

“是啊!这头鹿,你留下些,回到河内后,让高将军和河内诸将也都尝尝此鹿之味。”

帐下吏欢喜应道:“诺!”赶紧的便出帐外,给庖厨传李善道此令去也。

这么个危机的时刻,李善道居然要吃鹿肉。

消息走开,不免将士私下互询。

通过那帐下吏,高曦“已守住河阳”的消息,不到半天已经传遍了全军。

待至降俘收编完成,李善道召诸将,安抚众心时,已不需再多说什么,诸将之心,多已得安。

翟让被害,当然是大事,可诸将与翟让没甚感情,大家伙更为在意的其实就是河内的安危!

河内只要无事,全军的后路就断不了,河北的武阳等郡也就不会有失。

而又武阳等郡无失,则就又代表着李善道他们这个现已初步形成的“军事集团”的地盘就依然还是在的,还是他们的,同时,诸将在武阳郡的家属等亦就不会有事。

那自然大家伙的心就大部分定下来了。

为了进一步地安诸将之心,李善道乃至把高曦的禀报,出示给了诸将看。

内容和李善道说的一模一样,且诸将中有认得高曦字迹的,确保无误,亦的确是高曦的笔迹。

诸将担着的心,由是悉定。

唯在诸将传看高曦禀报的时候,——张怀吉已被接到弘农,李善道他俩不为人注意的互相看了对方两眼。却原来给诸将传看的这道高曦之禀报,是出自张怀吉之手,他颇能摹人字迹。

众心已安,李善道中午时决定的那三件事,就能得以顺利地推行了。

秦敬嗣、罗龙驹、张伏生、姚阿贵四将领命。当晚预备。次日一早,除秦敬嗣部外,其余三部兵马分往桃林、朱阳、长渊三县进驻。三县本驻之兵,不须还军,各改隶罗龙驹三部。

降俘的收编,因为对策得当,收编得相当顺利。

七八千的降俘,连带上千余伤员中的轻伤者,共计近万,散走掉的山贼、流民约千余,剩下的还有将近八千。牛进达等四部兵马,依李善道的分配,分拨到了秦敬嗣、焦彦郎、萧裕三营与薛万彻帐下。秦敬嗣等三营的兵力,得到了不小的充实。——有了这部分能战之新兵的补充,秦敬嗣留守弘农县可用的兵力亦更充足了。

薛万彻这一部,李善道将之命为了新的一营,给他了“右五营”的番号。薛万彻这一营虽是新成,部曲既有牛进达、吴黑闼两部的步卒,又有未散的山贼、流民,亦不为少。

高延霸打下卢氏后,得了不少周边山贼、流民的投附,是故能够分兵一部与薛万均,使薛万均去打长渊。高延霸、薛万均等部昨晚赶回到了弘农县。论功行赏,李善道将薛万均也任为了一营营将,军中以左为尊,薛万均是兄长,因此其营的番号给的是“左五营”。

张士贵随着高延霸,被带来了弘农县军中。

李善道考虑了下,把他留下协助守弘农等县的话,这家伙一则是被擒而降,二则尚未得李善道恩义之笼,三则他的生性何如,李善道也不了解,遂没将他留下,将其旧部还与其领,任他为了大都督,亦即校尉,暂调入亲卫军中,以他为苏定方的副将。这是一种信任和宠络的表现,张士贵感不感动是一方面,弘农、卢氏等县豪杰的人心,或能由此得以稍微笼络。

纷纷杂杂,各项军务、政务,李善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之尽数搞定。

这天晚上,他又与秦敬嗣、源大师、薛万均这三个留守弘农县的文武,尤其将成为弘农等县之方面主将的秦敬嗣,就他率军离开后,弘农等县怎么安抚、怎么守,并及屈突通如果信了自己的书信,撤兵往东去洛阳的话,怎么应对等诸事,说到夜深。

——杜正伦代写的书信已毕,张怀吉昨天到后,今天一早就启程,持信去往屈突通营中了。送完信,完成使命后,是留在弘农县,还是回河内,李善道与之说了,让他到时自己选择。

这些,且都不必多说。

只说月落日升,清晨来到。

今天是开拔还河内之日,三更就已造饭,五更回河内的诸部已做好拔营准备。

天蒙蒙亮时,李善道率还河内之师,出弘农县外营,乃旋师河内。

秦敬嗣等留守之诸文武送出数里,李善道不再让他们相送,令他们回了去。

一路前行,行军近午,萧德引百骑,从北还回,带来了王须达的军报。

救出王须达后,王须达依令持柴孝和人头,急袭常平仓,已然得之。

李善道回军令一道与他,仍是令萧德交代他的那些,令他严守常平仓,与秦敬嗣取得联系,现就开始运粮往桃林、弘农县;又补充了一道命令,等屈突通此事水落石出,解决完,如他能将陕县攻下,就先驻守陕县,暂为秦敬嗣副,待李善道安稳住河内郡后,会调将再来换他。

——王须达在李善道军中的地位尽管高,比之秦敬嗣,仍是不如,让他暂为秦敬嗣副,他可能会不大甘心,但不会不服。然亦因其可能会不大甘心,也确是河内一定,就得把他调回去。

行军入暮,至北崤函道入口。

未有休整,即入道中。

复行一夜、多半日,出口在望,渑池县城在前。

又一道急报从河内传来。

……

饶以李善道后世之人,到这个时代以后,又经历过了许多的大事,论以心智坚定,诚乎非常人可比,但在接得这封急报时,他亦不由地胸口砰砰直跳!

高曦前报,李密兵袭,他将去夺河阳三城。

河阳三城,夺下了么?

这道急报,所禀必是此事!

如未夺下,河内为李密所得,此前的艰辛、心血,势必就极有可能将会白费!

河阳三城,高曦夺下了么?河内郡,高曦守住了么?

李善道骑在马上,笑与左右说道:“此定是沐阳又有捷禀。”晏然不迫地打开了高曦的这道来禀,匆匆看过,他将这道来禀收起,令道,“请元德来见,延霸、彦郎、万彻等也都召来。”

须臾,诸将驱马齐至。

“我想了又想,河内既然已安,我军就不必急着回去。渑池关系紧要,此城不得,河内与弘农之间就不能连通。渑池已近在眼前,我意不如咱们打着试上一试?如易取之,便取之;如不易取之,就先把它放下,待我军回到河内后,再做攻此城之计议。何如?”

诸将所关心者,是河内的安全。

河内无事的情况下,反正要路过渑池,打一打自无不可。

於是诸将齐声应令。

出了北崤函道,休整一夜,第二天开至渑池,各部猛烈围攻之。

半日,渑池即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