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二百二十三章 风雨冬雷如龙鸣

玉碗落地,“啪”的一声,摔得粉碎。

萧裕大惊失色,三眼两行,再把柴孝和的秘使,刚呈他到手上的这封密信,从头到尾细看一遍。密信中写道:“翟让为魏公所诛,河内转日可得;郭长史已杀须达,我两部合兵,清晨将至。兵到,即攻李善道中军营。适时,魏公令公,响应於内。善道既杀,郡公之拜也。”

又有他的旧时两位同僚牛进达、吴黑闼的书信一封。这两人的信就简短多了,只写的是:“昔与将军驰骋齐鲁,所向无敌;愿与将军再同袍叙义,上报魏公之深恩,期与将军共富贵於今。”

“阿兄,郭长史怎大晚上的送信与你?桃林出什么事了么?便是桃林有事,不也该禀报总管么?刚煲好的参汤,阿兄都惊掉了。”萧德可惜地看了看洒了一地的参汤和数段黄人参。

李善道感了风,由己推人,关心萧裕等将的身体,特分赏诸将了些上好人参,让他们熬汤喝。

后天一早就要开拔去打渑池,很多的军务要处理,萧裕、萧德兄弟忙乎了大半夜,直到这时,才得了些闲暇。这是煲好的参汤,刚给他两人端上来,还没有喝,柴孝和、牛进达和吴黑闼的信就送来了。信使犹在帐中,不过信使打的不是柴孝和的名义,是郭孝恪的名义。此亦柴孝和的谨慎小心之处,其兵尚未到,怕先惊动李善道。故萧德问,是否桃林出了什么事体。

萧裕没说话,他慢慢放下两封书信,抬头看了看信使,仍没说话,再越过信使,望向帐外夜色,风声呼啸,雨水绵绵,风雨寒意袭卷帐中,他抚摸胡须,稍顷后问道:“几更天了?”

帐中置有漏刻。

帐下吏答道:“回将军的话,四更了。”

“总管睡下了么?”

这叫帐下吏怎么回答,但还真是能回答,李善道的作息,其军中各部的将吏大都知晓,军务忙的时候,通常彻夜不休亦是寻常之事,此吏便答道:“将拔营还攻渑池,总管料尚未将息。”

郭孝恪与柴孝和已经合兵,进萧裕营时,这信使的是郭孝恪给的券符,但他是柴孝和的亲信。信中内容,他尽知晓,见萧裕看完信后,如有所思,不紧不慢,他心里着急,便催促说道:“将军,柴总管和牛、吴两位将军之信,将军已经览毕。大军将至,敢请将军,快做准备。”

帐幕被风吹得卷起,“噗噗簌簌”的不断发生声响。

这声响,好像也是在催促萧裕赶紧依照柴孝和信中所令行事,军急如火,不得耽搁须臾!

萧裕起身,按剑喝令帐下吏:“将他拿下!”

信使愕然,惊叫道:“萧将军,你这是做什么?柴公之令,你不见乎?魏公之令,你不从乎?”

一个信使,萧裕懒得与他多说,也没时间与他多说,并及与萧德也没时间解释,拿起案上的两封来信,令萧德说道,“你坐镇营中,传俺军令,召集诸部校尉以上军将,来此帐中坐候。无俺和总管军令,一兵一卒,不得乱动!如再有送信之使,一概擒捉。”

几个亲兵一拥而上,按住了信使,将他五花大绑。

信使拼命挣扎,大叫不止。

“堵住他的嘴!”萧裕从信使边上走过,令亲兵,“备马。”想起还有件事没交代,顾又令萧德,“披上铠甲,在帐中等俺与总管军令;帐外和辕门各调一部将士守卫。”

萧德迷茫莫名,不知萧裕这几道令是何意,追到帐门,促声问道:“阿兄,怎么了?怎么了?”

“总管不念当日曾我两军恶战封丘,亦不以俺后来之身,待俺情深义重,委以心腹之任,萧裕大好男儿,焉背刺之贼徒!”萧裕丢下了这么一句话,披挂好铠甲,上了李善道送给他的那匹好马,打马一鞭,“恢律律”,马嘶一声,随从只带了三四吏卒,驰入进了风雨深夜之中。

萧德站在帐门口,望着他驱马的身影冒着风雨奔向辕门,从他此话,约略品出了内含的意思!

惊然、骇然之色,浮上面孔!

那信使拿的是郭孝恪的券符,说信却是柴孝和等的信,难道说,是柴孝和与郭孝恪联兵,趁夜从陕县、桃林杀来,要杀李善道?这是为何?这是为何!他赶忙回帐,执行萧裕的命令。

营内依军法,为免惊扰将士,禁驰马,况乎深夜?

萧裕已经顾不得了,油衣他都没有穿,冒着雨,驰出辕门,径赴几里地外的李善道所在之焦彦郎中军营。几里地转瞬即至。叫开辕门,依旧是驰马疾行,马当真是好马,虽风雨夜晚,奔跑迅快,焦彦郎营中巡夜的兵士听到了马蹄声,尚未赶来把他拦住,他已至议事帐外。

议事帐外的苏定方、薛万彻等将士,早被急骤的马蹄声惊动。

苏定方按刀趋前,厉声喝道:“谁人夜间纵马营中,擅闯帅帐?不畏军法么?且下马受罪!”

“吾萧裕也。薛将军,急事求见总管。”萧裕掀开面甲,勒马,从马上跳下,“总管可在帐中?”

苏定方确认了是萧裕,稍往后退,然见他神色凛然,眼神严峻,披甲跨刀,浑身湿淋淋的,马上且放着长槊,随於其后的那三四个从骑也都是披甲挟槊,杀气隐隐,形状太过异常,因警惕性依旧十足,说道:“请将军解甲,去刀。郎君正在处理军务,容俺入帐内通报。”

帐门打开,李善道出现帐门口,见到萧裕等的这幅打扮,亦是先怔了下,随即笑道:“萧公,你这披盔贯甲,持刀夹槊,夜半来营,是要作甚?莫不公兴致突发,欲邀我趁雨夜猎?”

“总管,末将有急事、大事进禀。”

北边的雨夜天空忽然大亮了一下,紧接着,轰隆隆的雷声滚过!

帐外的亲卫们本就因萧裕等的异常驰来而紧张,雷声的迫不及防下,“呼剌剌”一片声响,几个亲卫的佩刀已抽出在手!薛万彻身往李善道前边遮掩,苏定方阻萧裕等前,紧盯其举动。

风卷寒雨,扑洒了李善道半身,帐外火把的火焰、挂着的灯笼随风飘动,时明时暗。

李善道笑容敛起,定定地注视了萧裕片刻,——是那件事终於发生了么?如是那件事发生了,萧裕为何会夜半而来,言有大事进禀?萧裕、郭孝恪、柴孝和。是柴孝和兵马来了?也就一转眼的功夫,如潮的念头在李善道脑中转过,他稳稳当当地说道:“公请入帐。”

苏定方却还不肯放萧裕过去,再次说道:“请将军解甲、去刀。”

李善道说道:“萧公自家兄弟。定方,不须如此。”手往帐内一伸,“萧公,请进帐吧。”

感风未愈,咳嗽两声,转将身去,把后背留给了近在咫尺、披甲佩刀的萧裕,自先入帐。

不愿背弃李善道,不仅是因为李善道不记前仇,重用於他,军中现只四千上下的骑兵,给了他两千统带,端得是把他视为了左膀右臂,更也是因为李善道对他的这份不加怀疑的信任!

萧裕心神激荡,从李善道进到了帐中。

——苏定方、薛万彻不放心,跟着也进了帐内。

李善道未去主位就坐,刚到帐里,他就转过身,看着萧裕,说道:“萧公,你说的急事、大事,是不是柴总管、郭长史联兵要来攻我营?他两部联兵是不是已在路上,欲使公内应?”

萧裕这次的大惊失色,比他刚看过柴孝和等来信时的大惊失色,还要大惊失色!

他瞠目结舌,惊呆有顷,才回过了神,说道:“总管,何其神也!”

“果是如此?”

萧裕定了下心神,取出柴孝和等的信,呈与李善道,说道:“总管,柴孝和信中言道,魏公杀了司徒,他与郭孝恪合兵,早上可到。令末将内应,袭杀总管。”

苏定方、薛万彻闻得此言,惊讶、骇然,相顾失色。

李善道接住两封信,大略瞧了下,还给萧裕,回到主位坐下,说道:“萧公,请坐。”

萧裕哪里坐得下?

他说道:“总管,现已四更,再有最多两个时辰,柴孝和、郭孝恪部就将至。柴孝和部本五千步骑,得陕县诸多山贼投从,现已万余;牛进达、吴黑闼,末将知之甚清,皆悍将也。

“信中说,王将军已为郭孝恪所害,纵王将军兵马,郭孝恪暂不会引,其在桃林也颇增部曲,本部亦两三千兵。合计只怕少则一万四五,多近两万。其有备而来,我诸营将士现俱寝息,毫无防范。何以应对,敢请总管决断,末将愚见,宜速速令下,以使各部备战应敌!”

帐内亮了一下,“咔嚓”又一声雷鸣,回荡雨夜天际,震得苏定方、薛万彻心头一揪。

千算万算,千赶万赶,未有算到李密会在此际杀翟让,亦终是未能赶在李密杀翟让前,打下陕、虢,回到河内。翟让已死,柴孝和、郭孝恪兵马将至,此只是其一;河内呢?柴孝和给萧裕的信中说,“河内转日可得”,李密一定已经派兵往夺河内了。尽管出兵河内前,对高曦已有暗中嘱令,可高曦能够从刘德威手里夺下河阳三城,守住河内么?这是其二。

没有算到李密何时杀翟让,这不能怪李善道。

他是知道李密要杀翟让,可具体什么时候杀,他又不会未卜先知,当然难以算定。

且他也不能因这件事,他就待在河内、待在河北,半点事也不再去做,特别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李渊顺利入关,而出关之路,也被李渊拿到吧?则到那时,李渊根基已成,就很难对付了。

所以,值此王世充等隋军主力,与李密对峙於洛阳东部,洛阳当下无力支援陕、虢;而又李建成与屈突通对峙潼关,陕、虢此地他们互相投鼠忌器,也不敢来争,亦即陕、虢现正是空虚,易於取之的难逢良机之时,陕县、渑池、弘农郡等地,李善道也是非只有现在来取不可!

千算万算,没算定李密杀翟让的日子,不是李善道的错。

选择在这个时候打陕、虢,也不是李善道的失误之处,只有现在陕、虢最好打,最易得。

可李密偏偏就是这个时候,杀了翟让!

柴孝和、郭孝恪联兵来攻将至,是李善道个人安危的问题;河内能不能守住,是李善道辛辛苦苦打下的现有之这片基业能不能得以保全的问题。两个问题,都很要命!

怎么应对?

怎么应对?

李善道摸着短髭,想要喝口茶汤,以思对策,突然之间,他的嗓子不干痒了,抹了下额头,一手的汗水。因李密杀翟让此事,他是早就知道,因他坐於主位,外露出来的模样,没有多大的与往日不同;可自身安危、河内得失这两个问题,再是镇静的人,也做不到安之若素!

萧裕、苏定方、薛万彻只看到了李善道从容的外表,没有看到他后背的汗水已快溻湿衣袍。

一身的热汗,驱走了他的感风!

李善道忽然笑了起来。

萧裕、苏定方、薛万彻在他坐回主位时,便已焦急不堪,见他又忽而笑,愈是惊愕。

薛万彻也都耐不住了,敲着胸前铠甲,说道:“郎君,甚么牛进达、吴黑闼,张须陀死前,其帐下诸将,俺只闻秦琼、罗士信、程知节!敢请郎君拨精卒五百,俺先将他们顶住!郎君请在营,檄令诸营兵马备战。候俺挫了彼等的锐气,郎君再点兵杀出,尽将这群贼厮鸟砍了!”

苏定方亦昂然向前,进了两步,说道:“便秦琼、罗士信、程知节为将来,俺也能为郎君将彼辈擒杀!亦敢请郎君拨兵五百与俺,俺与薛四郎分以左右,掩伏道上,截击彼等贼厮鸟!”

“这场仗……”

李善道话才说,帐门外冲进数人。

众人去看,来的是焦彦郎和他的几个悍勇亲兵。

是听巡夜吏卒禀报,萧裕领着几骑夜闯入营,焦彦郎本已睡下,慌不迭地起来,紧忙赶来“保驾”。撞进帐中,一眼看见了披甲跨刀的萧裕,焦彦郎火爆脾气,进帐前,刀已在手,先是急忙忙地找见到李善道,见他安坐无事,心总算放下,刀便要往萧裕脖子上去架,边大骂叫道:“贼厮!驰马引骑,闯俺中军大营,你这狗日的,要干什么!”

跟他进来的几个亲兵亦都横刀在手,也都要往萧裕身上去架。

李善道连忙制止,将萧裕的来意,与焦彦郎说了一说。

焦彦郎骇然大惊,反应倒是与薛万彻、苏定方相同,惊色尚在脸上,怒气已涌上来,不再骂萧裕了,改骂柴孝和、郭孝恪,捎带着李密也骂,骂道:“老子入他娘,翟公犯了什么罪?杀了翟公!入他亲娘,还来夜袭我军营?死囚老狗!郎君,俺这就领兵出营,杀他个狗日的!”

“十三郎,把刀收回去。萧公,请坐;十三郎,你也坐下,叫你的亲兵退出。”

焦彦郎说道:“郎君?”

李善道端起茶碗,抿了口茶汤。

焦彦郎只得从令,令亲兵退出,与萧裕坐入席上。

李善道这才接着适才的话,说道:“这场仗,不能打。”

焦彦郎、萧裕等人,面面相觑,不知他何意。

萧裕说道:“不打?总管,这不是我军要不要打,是柴孝和、郭孝恪率部来袭我军!”为李善道献策,“总管,末将拙见,现距柴、郭联兵到达,虽然时间已经不多,然现即下令,已足以设备。末将可回书柴孝和,佯愿为内应,然后引末将本部骑,与他会合。等其攻总管营时,末将俟机,乱其阵伍。总管则至其时也,遣精卒出营,内外相合,其众虽多,破之必矣!”

“萧公此策大佳,然纵破柴、郭两部,我军亦必有损。屈突通至今不敢东走者,一因李建成部牵制,二因我军已得弘农。然若闻我军与柴孝和、郭孝恪内讧,其或就会趁以此机,离潼关东进。弘农等县,我军新得,到时诸县势会响应屈突通。那么,陕、虢之地,不为我有矣。”

萧裕没想到,这种危急的时刻了,李善道还在想陕、虢的事情。

他说道:“总管,事急矣!陕、虢纵失,可以复得;营若被陷,恐不测将有。”

“这场仗不打,营也不会失,并且说不得,一兵一卒不费,就能退其两部联兵。”

萧裕、焦彦郎、苏定方、薛万彻互相看了看。

苏定方问道:“郎君此话何意?”

“我已有定计。”

萧裕问道:“敢问总管,何计策也?”

“萧公,与柴孝和的回书,你不用给他回了。等到其两部兵离我营十里地时,你领你营铁马百骑,与定方、万彻等从我出营,往迎柴、郭两部。此即之我之计也。”

萧裕、焦彦郎等惊诧莫名。

焦彦郎急不择言,急声说道:“郎君,你这么干,不是自投罗网,自寻死地么?”

“卿等听我说。自陕县而至弘农,百里之远,风雨之夜,行军整晚,柴孝和部必定已经疲惫;桃林至此,亦四五十里远,郭孝恪部也定然已劳。疲劳之师,焉足攻坚?彼等所以敢不忌将士之劳而夜袭犯我者,无非两个缘故。其一,欺我无备;其二,赖有萧公内应相助。

“十三郎,你,还有等下我传令敬嗣,你们两营抓紧时间,做好营防。柴孝和等闻之,便会知我已有备;又见萧公从我出,就会又知萧公未肯为其内应。如此,柴孝和必就会生退却之心;复闻我仅引百骑出而迎之,他既已生退心,狐疑自然更起,至时,他不退兵,尚可何如?”

李善道沉着冷静的一番话下来,萧裕、焦彦郎紧张急迫的心情,渐渐的随之平息下来。

不错!

一点也没有错!

李善道的分析太对了,百里冒雨夜袭,打的就是一个敌人的猝不及防,而当却见敌已有防范,及原本以为没问题的内应,又没做内应,则柴孝和、郭孝恪复能何为?确是只有撤兵一途了。

感风这个病,就是后世的感冒。

咳嗽、鼻塞、发烧,脑袋昏沉,一身热汗驱走了感风,多日的身体不适不仅不翼而飞,突发的紧急状况的促使下,并且李善道的头脑感觉比往日更加清醒,思路更加清晰。

不到半刻钟的时间,应对的决定已经果决做出。

作为主将,有时需要博采众议,有时须当独断专决,没再等萧裕、焦彦郎等人说话,李善道从席上起身,环顾诸将,令道:“萧公,你即还营,选拣百骑,备从我出迎;彦郎,布置你营营防,抽精卒千人,列阵营外,以待或需之用;定方、四郎,集合亲卫诸骑,亦从我出迎。”

四将在李善道起身时,都已起身,躬身接令,齐声应诺。

“定方,你亲去敬嗣营,将我令传与给他:令他亦整军布防,也列千人出营列阵。”

苏定方应诺。

四将各领得了军令,时间紧急,刻不容缓,行个军礼,立即就都出帐,按令各行其事。

李善道步到帐门口,挑开帐幕,望向北方。

营中层层叠叠的帐篷,挡住了他的视线。

柴孝和、郭孝恪两部万余步骑冒着风雨,踩着泥泞,已将杀到的场面,却仿佛就在他的眼前。

……

“轰隆隆”,又一阵滚雷响过。

借着闪电的亮光,柴孝和骑在马上,以手遮雨,眺看前方。

五更末刻了,夏天的时候,这会儿天都已经亮了,深冬之际,风雨之夜,夜色还深如墨。

离李善道在弘农县城外的营地,已不远了。

大概是错觉,可能是紧张导致,约略地好像刚才望见了远处的弘农县城。

郭孝恪在他身边,亦借闪电光,往前望了望,说道:“离弘农城不远了,萧裕回书怎还不到?”

一到弘农,奇袭的火拼就要打响,他此际情绪复杂。有焦虑,有不愿,有不解。焦虑是战斗将要打响;不愿是委实不愿与李善道火拼;不解是不明白李密为何要杀翟让。也有不安,不安便是给萧裕的密信送出,已经两个多时辰,萧裕的回书应该是早就已到,却到今未见!

柴孝和现是甚么心思,火把的光不够亮,黑乎乎的,郭孝恪看不出来,但能感觉到柴孝和现也不平静,骑在马上的身体尽管颇直,远方风雨夜沉,他却不停地在向前张望。

“或许一会儿就到了。”

郭孝恪已经猜疑了多时,说道:“总管,萧裕该不会是不愿为你我内应,反将你我卖了吧?”

“萧裕本非李善道嫡系,系魏公遣助李善道的,牛、吴二将又其旧日同僚,翟让且已死,河内并将为魏公所夺得,李善道孤军在此,覆灭而已。萧裕焉会不识轻重,拒为你我内应?”

这话说得有理。

可不知为何,李善道在河北用兵无往不胜的过往,李善道推心置腹,对待部曲的仁义,回想在郭孝恪脑中,他的不安却没能因此得到减少。

反而是兵马越往前进,离弘农县城外的李善道兵营越近,他的不安越多!

冬雷阵阵,电光闪夜。

漆黑的夜色,风雨交加,蓑衣难以遮雨,甲衣无以阻寒,泥泞的道路跋涉艰行。

斥候回报:距离弘农县城,只二十里远了。萧裕的回书仍还没到!

五更悄然而逝,卯时初刻,天色渐亮。

斥候回报:距离弘农县城,只十五里远了。

萧裕的回书仍还没到!

卯时三刻,虽然阴云满布,雨下如泼,天光已亮。

斥候回报:距离弘农县城,只十里远了。

萧裕的回书仍还没到!

斥候又报:“总管、长史,小人等潜近李总管营外,观其营墙上守卒遍布,焦、秦两营前,分列兵士千人成阵;萧将军营前,骑约两千,亦冒雨而阵。”

又一电光!又一雷声!

雷声在耳,犹未散去,又斥候仓皇地驰马赶回:“报!报!报!”

柴孝和、郭孝恪还没从李善道部三营已布防的情报中缓过来,下意识的柴孝和问道:“何报?”

斥候说道:“李总管引萧将军等骑两百,於前五里道上驻马,令小人请总管、长史往见一会。”

“萧裕!”这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事!你萧裕,为何居然告密?柴孝和如遭雷轰,心神剧震,握缰的手不由自主地收紧,雨水顺着额头滑落,满是不可置信,脸色变得苍白。

郭孝恪亦愣住,愣住同时,不知何故,一点轻松从他的焦虑、不愿、不解中泛出来,他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总管,李二郎已有备,此战,我军打也还是不打了?”

柴孝和再是有谋略,仓促间也无应对之策。

今夜百里奔袭,如果不能成功,李善道必然将会反击。他和郭孝恪两部兵马迎冒冰冷的风雨,行了一晚上的军,李善道部却是养精蓄锐,其若反击,他与郭孝恪两部的处境将极其危险。

“李善道只引了两百骑相从?”

斥候答道:“回总管的话,是,只有两百骑。”

——百骑是萧裕营的精骑,百骑是苏定方、薛万彻率的亲卫铁骑。

如只两百骑,是不是可以立择精骑,奔往杀之?不对!李善道知兵能战,他如已得萧裕告密,不可能只带两百骑相从出营,他莫非是在道边藏有伏兵?柴孝和神念连转,做出了选择,说道:“长史,且令部曲稍止,你我与诸将往军前,以察李善道是否是只引了两百骑相从。”

若果真李善道托大至此,倒是正好,省了一场攻营!

若是情势不对,其有伏兵,就先撤退。

郭孝恪没意见,便与柴孝和下令,令部队且止,留常何、张善相在队中,带上四将中最勇悍的牛进达、吴黑闼两将,引了数百从骑出中军,行去军前打望。

……

大亮的天光下,一支万人的步骑正在向黄河南岸的河阳外城开进。

正是裴行俨、张仁则所率之部。

风雨止不住这万人精锐的前进,但黄河可以阻止。

好在河阳三城皆在刘德威的控制下,黄河如今也已不是麻烦。

闻得斥候回报,离河阳外城不到二十里地时,张仁则轻松地笑与裴行俨说道:“再一个时辰,我军就可河阳外城,经桥而入河内矣!自出兵离营,少有停歇,克定河内之期,已唾手得之。”

裴行俨是主将,重任在肩,较为慎重,令从将数人,道:“引骑五百,先往河阳外城,令刘将军做好接应我军过河的预备;再问问刘将军,高曦、李育德等而下何在,有无动静。”

这几个从将接令,便引了五百骑兵,从行军队中出来,先去河阳外城。

河阳外城,在黄河南岸。

不到二十里地,此数将与五百骑没用多久就到了。

离城尚有三四里,有些声响夹杂在风雨声中,从河阳外城城内方向远远传来。

相距有点远,又有风雨的声音,偶尔还有雷声干扰,此数将虽是放慢了马速,降低了耳边的呼啸风声,仔细倾听,可还是辨别不出传来的是什么声响。

几将就又加快了马速,急向河阳外城奔去。

风卷动甲外御寒的衣袍,密集的雨滴打在脸上隐隐作痛,马蹄声轰鸣如似天边的滚雷,战马都被鞭打到了最快的速度,呼吸而到。河阳外城入目,数将惊愕失态!

城头上,挂着的还是刘德威的将旗,可是城墙上的守卒却叫喊着,慌张地向下跑。

风雨中传来的声响,不单单是从河阳外城传来,不单单是这些守卒闹出来的,绕过外城的南城墙,数将到了城边上,顺着城北通往河中中潬城的桥向前展望,他们看到!

中潬城中,火光隐现,依稀的激烈喊杀、战斗声从其城中遥遥传来入耳。

连通外城、中潬城的桥梁上面,这会儿混乱不已,有从外城北城门出来,向中潬城跑去的将士;有从中潬城的南城门出来,向外城狼狈奔逃的将士。桥能有多宽?雨里,两下的将士相向跑动,拥挤桥上,往北的,北逃不了;往南的,南进不得。拥挤中,接连有将士掉落河中。

“怎个回事?”

数将是一块儿来的,其中一将的这问题问出来,谁也不能回答他。

一将叫道:“会不会是高曦来夺中潬?”

“他怎会知我军来了?”

这将叫道:“赶紧回去禀报将军!”

桥上恁地拥挤,他们就算想去中潬城帮手,也过不去,唯有赶紧回去禀报。

便勒马转回,数将引五百骑疾驰还回主力的行军队中,见到裴行俨、张仁则,禀了所见。

裴、张惊诧,张仁则的轻松何尝再有?两将舍下大队,与此数将赶忙亲去观望。赶到外城,城边望之,一如那数将所禀。不过中潬城中的杀声、战斗声已渐平息。

数将策马到桥边,寻住了个校尉,带回来交给裴、张。

两人问之,校尉答道:“一个时辰前,内城突然生乱,接着不久,遥见有兵马杀向中潬,中潬城继亦生乱。末将等无刘将军令,先不敢动,后乃斗胆带兵出援,无奈桥被堵,到达不得。”

裴行俨、张仁则俱皆惊疑。

张仁则劈手抓住这校尉,问道:“刘将军何在?”

“刘将军在内城。”

三城之中,内城在北岸,接应裴行俨、张仁则部的话,北岸比南岸重要,刘德威故在内城。

裴行俨问道:“刘将军既在内城,内城缘何生乱?”

校尉答道:“事起仓促,中潬城末将等都不能抵至,内城情形,末将不知。”

就所见的这种情况,根本不用判断,只能是高曦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本军要来夺河内,先下手为强,抢在本军到前,夺下了河阳北城,随之,又进夺中潬城。裴行俨不再多问,再次打望中潬城,杀声比适才更小了,从其城南门逃出的兵卒更多了,桥上也更混乱了。

中潬城,扼桥之中,论形势,比内城还要紧!

一旦被高曦得之,他们这万人步骑就只能望河而叹,渡之不得了。

他急怒喝令这校尉,说道:“将你的部曲尽从桥上撤出,放中潬城逃出的兵卒过河,速腾开桥上通道。”令张仁则等将,“回军中,令丢下辎重,轻甲急趋,速来援救中潬城!”

为时已晚。

中潬城城内传出的杀声,已经平息,不多的火势也已被雨水浇灭。

逃出的中潬城守卒,没有人追击他们,一面“高”字旗上,悬挂在了南城头上。

这校尉撤回了他的部曲,中潬城里逃出的兵卒都过到了河岸这边,从将又从中寻到了几个军吏,带来了停在桥边没走的裴行俨处,裴行俨正待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三两骑披着蓑衣,自中潬城出,策马沿桥,到了中潬城与北岸之间,停下来,开始高声说话。

裴行俨听之。

这几骑喊叫的是:“刘德威已为高公手杀,内城、中潬城已为我得。高公令:外城便送将军。”

声透风雨,清晰可闻,裴行俨目瞪口呆。

……

“哈哈哈,柴公、郭长史,适我接报,闻公二人引部来至,我尚不信,亲眼见之,方知是真。”李善道摸着短髭,晏然地坐在马上,笑着说道,“陕县已克了么?柴公。既兵还,怎不先作信通,我也好提早设宴,为公庆功、洗尘!郭长史,自到河北,你我一向共事,你从柴公同来,却亦不先书信告知。我知矣,柴公与长史是想给我一份惊喜,可是么?”

郭孝恪面色涨红,无以答之。

柴孝和佯笑两声,两边细顾,天光虽亮,大雨如注,道边野间瞧不出虚实,实在是无法确定究竟有无伏兵,看着李善道只在萧裕等两百骑的护从下,就离他只有一里多远,他有心即令从骑杀上,——思来想回,李善道怎会敢这般拿大?道之两侧,必有伏兵!

念头在胸,他口中答道:“敢禀总管知晓,陕县尚未攻克,所以今与郭长史合兵万余,还谒总管者,是为陕县城坚,仆力不足,不得拔克,因欲再向总管求兵相援。”

“弘农诸县,我已尽得。高延霸、薛万均两将,呈捷报与我,今明两日他两部即可至弘农。区区一陕县耳,拔之有何不得?柴公放心,等延霸、万均两部到后,我调他俩相助於公!”

柴孝和应道:“总管情意,仆不知何以为报。”

“柴公、长史,我在帐中略备酒宴,请两位到我营中,饮些薄酒,暖暖身子吧。”

柴孝和说道:“总管且请还营,容仆与郭长史安置好部曲,再往总管营中谒见。”

“也好。你两部万余众,是倾巢而来了啊,风大雨大,是该当先将你两部部曲安顿。既如此,柴公、长史,我就在营中恭候,如何?”李善道话语温和,笑吟吟地说道。

柴孝和应道:“必不敢劳使总管久候,稍时仆与郭长史即到。”

三人没人下马,就在马上,对着行了个礼。

礼罢,柴孝和、郭孝恪拨马将走。

牛进达、吴黑闼等骑随之亦拨马。

李善道叫住了他俩,猛然问道:“柴公、长史,黄君汉、王须达而下何在,是死是活?”

柴孝和、郭孝恪等人刚才一直处在戒备的状态,拨马待走时,众人都在注意李善道的举止,李善道那时安坐不动,没有任何的动静,他俩坐骑拨过头后,故是这当口的心情略正放松。

骤闻李善道此语问出,两人情不自禁皆是心头一震,回头来看。

两骑疾从李善道左右驰出,迎风电掣,一里多地,迅猛即至,两根长槊透过瓢泼的大雨,直刺而来,两尺余长的槊锋,锐利夺目,柴孝和、郭孝恪躲无可躲。

一槊从柴孝和左肩背后刺入,斜穿其躯,刃出於前。

一槊刺中郭孝恪的后腰。

鲜血如似喷泉,喷涌雨幕之中!

两人惨叫声动,牛进达、吴黑闼大惊骇然,忙操槊转马,马才转过,一将厉声喝道:“吾萧裕在此!李公令:动者死,下马降者生!”李善道左右两百精骑同乃驱马,举槊奔冲!牛、吴等骑都已马拨过去了,反应快的在拨马,反应慢的尚无措,其众虽数百,瞬间被杀大溃。

杀柴孝和者,是苏定方;杀郭孝恪者,是薛万彻。

两将抽回长槊,转杀向牛进达、吴黑闼。

骑众已溃,本军主力在数里外,萧裕的大呼又响:“牛公、吴公,柴、郭悖逆作乱,李公军令:只诛首恶,不问胁从。公二人速可降之,俺保你两人不死!”

苏、薛的马槊已到!

牛进达、吴黑闼应战不及,只好慌忙丢下长槊,滚落下马,腿下一软,拜倒在了雨中泥里!

电光过去。

柴孝和、郭孝恪栽倒马下,他俩带来的数百从骑逃者无有,非死则降。

又一声雷,震如龙鸣。

大雨滂沱,李善道锦袍玉带,稳据马上,稳如泰山,只是没有了笑容,未有半眼去瞧柴孝和,转目摔落地上的郭孝恪,目中有伤痛之情流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