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一十三章:“夺情”·“君臣”

天幕上。

皇宫内院之中。

一张胖脸紧皱的宦官小声道:

“陛下,这张先生还没离开京城呢,那些人就在内阁堂而皇之的相互道贺了。”

“张先生若是走了,陛下的新政……他不能走啊。”

小皇帝同样皱着一张脸,紧巴巴道:

“大伴所言朕当然知晓。”

“张先生是忠臣,但怎么挽留呢?”

“丁忧是祖制啊……”

宦官的胖脸上洋溢着光芒。

小声道:

“皇上,可夺情。”

小皇帝一愣,轻声念叨着:

“夺情?”

……

【按照当时官员的丁忧制度,承重祖父母及嫡亲父母丧事,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二十七月,服满起复。】

【期满后,再出来视事,谓之起复。】

【但也有特例,宣德元年正月,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母死丁忧,宣宗下诏起复。】

【宣德四年八月,内阁大学士杨溥以母丧丁忧去,随即起复。】

【成化二年三月,内阁大学士李贤,父丧,宪宗诏起复,三辞不许,遣中官护行营葬,还至京又辞,帝遣使宣意,遂视事。】

【这些都是丁忧“夺情”的先例。】

【但是,这样做并不符合明代的典制。】

【因为按照祖宗旧制,官员丁忧不许夺情起复。】

【万历五年(1577)九月二十六日。】

【张居正的同僚、内阁辅臣吕调阳、张四维上疏奏明万历,引用先朝杨溥、金幼孜、李贤“夺情”起复故事,请求谕留张居正。】

……

大汉·宣帝时期

“丁者,当也。忧者,居丧也。”

刘病已皱眉思索天上其余几人的含义。

居丧之时,不出游,不宴饮,不作乐,不结婚。

若是官员,必须强制他离职回家服丧。

而不丁忧……

父母去世你都可以不管不顾,你这个德行也没资格做官。

“这几人究竟是为了新政推动……还是另有他谋?”

这些人靠不住。

刘病已可以很确定,张居正本人一定是不想丁忧的。

推动新政走到这个地步,他绝不会半途而废!

但这也透出一个问题。

他的新政是后继无人。

许平君叹了口气,抚着绣布上的桃花道:

“这一幕却是与王安石颇为相似。”

“看着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但这些人心里想的恐怕是,张居正一走,自己等人就要受到逆流冲击了吧。”

刘病已看着那一朵桃花,静静道:

“所以,一切都要看皇帝如何决断了。”

……

【在接到吕调阳、张四维的奏疏后,万历帝谕吏部:“元辅朕切倚赖,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照旧入阁办事,侍讲侍读,期满日随朝。该部即往谕朕意。”】

【九月三十日,张居正向万历上疏乞恩守制。】

【“臣在忧苦之中,一闻命下,惊惶无措。臣闻受非常之恩者,宜有非常之报。夫非常者,非常理之所能拘也。”】

【“如皇上之于臣,若是之恳笃者,此所谓非常之恩也。臣于此时,举其草芥贱躯,摩顶放踵,粉为微尘,犹不足以仰答于万一;又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徇匹夫之小节,而拘拘于常理之内乎!”】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看着这份奏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君臣相得……君臣相得……”

“亮,何其幸哉。”

刘禅不知道相父看到了什么,但他不喜欢相父说的这句话。

“相父!”

刘禅板着没有啥威严的脸,握着诸葛亮的手,努力展示“威严”道:

“是阿父与朕,何其幸哉!”

诸葛亮看着刘禅。

恍惚见,似乎见到先帝。

“哈哈哈哈!备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他泪眼朦胧笑道:

“幸哉……”

……

大隋。

“观此,夺情之本谋尽露矣!”

杨坚大体能预见张居正的下场了。

虽是以新政大局为重,可以不择手段。

但内外勾结、欺瞒上听。

这种事情瞒不住也瞒不了。

“花花肠子一大堆,不如跟皇帝说实话。”

……

大唐。

“原来如此……”

李世民捻须长叹。“一切都是他谋划好的。”

李承乾看的半蒙半懂。

“这……皇帝不是已经允许夺情了吗?”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皇帝真的允许他夺情了吗?”

李承乾眨眨眼。

什么意思?

李世民指了指天上的那名宦官道:

“此人与张居正是同盟。”

“张居正也是内阁首辅。”

“夺情是出于皇上旨意,但却是张居正与他事前谋划好的。”

“你看他的乞疏。”

李世民眯眼打量着那份奏疏。

“他怕皇帝太小看不懂,所以露了马脚。”

“一方面乞恩守制,另一方面却强调非常理之所能拘,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徇匹夫之小节。”

“这分明是在向皇帝表明他的决心。”

“如果皇帝为了继续推行新政,坚持夺情,他可以置常理、小节于不顾。”

李承乾咽了口吐沫。

“但……但这也不能说万历就不知道吧?”

李世民背负双手道:

“简单,就看后续万历会不会秋后算账了。”

“自古多情者必多疑。”

“此时皇帝有多么敬爱先生。”

“那以后他就有多愤恨先生。”

“情天,往往也是恨海啊。”

……

【对张居正的《乞恩守制疏》,万历的批示很明确:

“朕冲年垂拱仰成,顷刻离卿不得,安能远待三年!且卿身系社稷安危,又岂金革之事可比!其强抑哀情,勉遵前旨,以副我皇考委托之重,勿得固辞。”】

【十月初五日,张居正再次上疏乞恩守制。】

【万历当天批复:“……连日不得卿面,朕心如有所失。卿平日所言,朕无一不从,今日此事,却望卿从朕,毋得再有所陈。”】

【十月初八,张居正三疏乞恩守制。】

【万历再次重申挽留之意,还转告他,已决定差司礼监随堂太监同张居正的儿子一起赴江陵安排丧事,并迎接张母来京。】[插图]

【且命司礼监随堂太监偕张居正次子嗣修前往江陵营葬。】

【张居正便顺水推舟,不再坚持乞归守制,向皇帝提出“在官守制”的折衷方案。为了表明他的虔诚之心,特地辞去俸禄。】

【万历过意不去,向内府及各衙门降旨:

“元辅张先生俸薪都辞了,他平素清廉,恐用度不足,着光禄寺每日送酒饭一桌,各该衙门每月送米十石、香油二百斤、茶叶三十斤、盐一百斤、黄白蜡烛一百支、柴二十扛、炭三十包,服满日止。”】

……

大汉。

“啧啧啧……”

刘邦一脸的同情。

“这傻小子……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吕雉轻叹一声道:

“这孩子确实敬重这张居正。”

“张居正这一次是棋差一着了。”

刘邦揣着手窝着腿,打了个哈欠道:

“嗨!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一個个满脑子里都想着阴谋权谋。”

“诸葛亮的例子在那摆着呢!抄都不会抄。”

吕雉瞥了一眼他。

“有几个人能成诸葛亮?”

刘邦嗤笑一声:

“大丈夫当如是!”

吕雉脸色一僵。

刘邦斜睨着她,不屑道:

“想都不敢想,何况去做?”

“做都没做就说自己做不成。”

“这种就是废物。”

“他能做成你就做不成?”

“那乃公一辈子就只能地里刨食吃!”

“乃公这回算知道刘盈是随了谁了。”

吕雉听到这话不由瞪大眼睛。

她颤着手指着自己。

刘邦点点头。

“对。随你!”

“刘季!!!!”

……

【张居正所得之数远超他的俸禄。】

【如果再算上“不可胜记”的“其余横赐”,那就更是天文数字。】

【万历以这种方式表明了他对元辅张先生在官守制的全力支持。】

【夺情起复之局已定。张居正以“在官守制”的形式,于“七七”之后,仍入阁办事。】

【但这一安排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

【其气势之咄咄逼人让万历与张居正始料不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