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六百一十二章:最早的KPI考核·考成法

天幕上。

张居正伏地顿首,对着坐在上位的小皇帝涕泪道:

“先帝临终亲握臣手,嘱以大事。”

“用是盟心自矢,臣虽才薄力孱,无能树植鸿巨,以答殊眷。”

“但于国家之事,不论大小,不择闲剧,凡力所能为,分所当为者,咸愿毕智竭力以图之。”

“嫌怨有所弗避,劳瘁有所弗辞。”

“惟务程功集事,而不敢有一毫觊恩谋利之心!”

……

【张居正是亲眼目睹嘉靖时期的混乱政局的。】

【隆庆二年就上过《陈六事疏》中所勾画的新政主张。】

【隆庆帝倒是欣然接受,然而当时的元辅李春芳务以安静称帝意,不想有所作为。】

【次辅陈以勤则不置可否。】

【这使张居正明白,只有在自己掌握大权后方可施展抱负。】

【万历元年(1573)六月,张居正提出“考成法”】

……

大汉·武帝时期

“难怪……”

刘彻摸着胡须轻声道:

“历代顾命大臣攻伐皆追究打击对方朋党,偏偏这人只点杀高拱而不大搞牵连。”

“他是想拿隆庆之政当垫脚石啊。”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备好纸墨等待抄写。

天幕如此大张旗鼓的着墨此人,那他的变法改革一定是有所成效。

抄一抄,做做参考。

“只是这一段话怎么这么像《出师表》呢?”

……

【考成法规定,凡六部、都察院将各类章奏及圣旨,转行给各该衙门,都事先酌量路程远近、事情缓急,规定处理程期,并置立文簿存照,每月底予以注销。】

【除通行章奏不必查考者之外,其他转行覆勘、提问议处、催督查核等公文,另造处理文册两本,注明公文内容提要及规定处理程限,一式二份,一份送六科注销,一份送内阁查考。】

【六科据此逐一候查,下月陆续完销。】

【上下半年各总结汇查一次,分类检查簿内事件有无违限、未予注销。】

【如有耽搁拖延,即开列上报,并下各衙门诘问,责令其讲明原委。】

【次年春夏季再次通查上年未处理完的事件,秋冬二季也照此进行,直到查明完销为止。】

【如有不照此规定执行的衙门、官员,必加追究。】

【巡抚、巡按拖延耽搁,由六部举报。】

【六部、都察院在注销文册时容隐欺蔽,由六科举报。】

【六科缴本具奏时容隐欺蔽,由内阁举报。】

【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考成系统: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确立起一个健全的行政及公文运作系统。】

……

{请问诸君为何称之为“考成法”?小生不解}

{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考核成绩的法律,内阁制定工作任务,通过对六部和地方官员完成进度情况进行评级,优秀的可以升迁,不同的完成情况有对应的赏罚制度。}

{上班每天要打卡考勤,考勤就是考成法里面的一个。}

{某种程度上已经比较接近现在的各类考核制度了。}

{其实这个方法自己平常也可以用,不管要做什么事,都事无巨细的提前记录,然后按照日期逐步完成。相信我,这东西很提升成就感。}

{其实就是台账,现在上面来检查工作的时候首先看台账清单,没台账清单拿出来,视为什么都没做。}

{这种记事薄工作法的源头发明者就是张居正的考成法。}

……

大宋·哲宗时期

“妙啊!”

赵煦猛得站起身。

这是专门解决文恬武嬉政务懈怠的好方法啊!

每接手一件事,当事官员再不敢敷衍塞责。

疲疲沓沓的办事作风就能有所改变。

究其因,是官员们害怕在考功溥上记下秽行劣迹,断了晋升之路。

赵煦原本都不对大明报什么希望了。

不成想,还真蹦出个对大宋病症的方子!

“妙啊!”

……

大明。

朱元璋悄悄的看了一眼马皇后。

马皇后一撇嘴,无奈道:

“不是吧?这你也要定为祖制?”

朱元璋握拳咳嗽两声。

“那个,好政策就得延续下去吗。”

马皇后把手里的南瓜子往老朱嘴里一塞,没好气道:

“一天天改祖制改祖制!你给后人留点活路吧!”

“你怎知这考成法后面不会被投机取巧的官员利用,成为谋升谋利的工具?”

朱元璋眉头一竖就要发飙!

但又想到隆庆的天象,无奈长叹作罢。

……

大明·嘉靖时期

单手托腮,目中精光爆射!

“呵……”

朱厚熜的嘴角浮现一丝冷然的笑意。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听起来,这是一套很好的考核制度。

但它的实质是一种变相对科道言路打压。

六科言官拥有负责监督朝政的超然地位,品级虽然不高,却可以封驳诏书,对皇帝的不合理决定行使否决权。

而御史则是皇帝的耳目,代替皇帝对朝廷的行政、司法、人事做全面监察。

考成法相当于借绩效考核之名取消了六科的言官和御史的独立性。

他们的官路前途都被牢牢控制在内阁手里,那也就被控制在内阁首辅的张居正手里。

“你一人能压住天下官员的非议吗?”

朱厚熜觉得他压不住。

这个压不住不是制度的推行与否,而是能否一直保持下去。

他怎么保证自己死后,皇帝能在一众言官群攻中不放弃此制。

“哒。”

朱厚熜缓缓起身。

殿门处的阳光照射下来。

壮阔的身影笼罩身后的皇位。

“此事,唯有朕能掌握!”

“考成法,朕定了!”

……

【众所周知。大明帝制习惯于因循守旧,习惯于祖宗成法,对于革故鼎新十分反感。】

【在这种政治氛围中,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阻力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因此,万历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猛烈的反抗。】

【但鉴于新政切中时弊,成效卓著,反对者难以抓住把柄,便从攻击张居正个人品行、离间万历帝与张居正关系下手,以达到迫使张居正下台、中断新政的目的。】

【万历四年(1576)正月,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擅威福,欺君罔上。】

【张居正大怒而向万历请辞,结果万历将刘台下狱,廷杖一百,远戍。】

【百官议论纷纷,张居正上疏辩解,改为免杖为民。】

【反对之声一时绝迹。】

【但好景不长。】

【万历五年(1577)九月,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去世的消息传至京城。】

【对于一般人而言,老父的去世是家庭私事。然而对于张居正这样众目睽睽的元辅大臣而言,如何处理亡父的丧事,则蒙上了一层浓烈的政治色彩。】

【人言可畏,酿成了轰动一时的“夺情”风波。】

【已经平息的反对新政的声浪重新出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