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嘉靖承明 > 第四百四十章 翰林喊饶命,嘉靖怒怼三法司!

对于夏言该如何处置,朱厚熜让法司议论。

但对于吕邦鹏、刘俊这种直接抗旨不遵的行为,朱厚熜则直接令法司定斩刑。

同时,朱厚熜还下旨,两人的全族流放东莱,三代不准科举,惩其不忠之家风!

而他们的家人也因此大骂吕邦鹏、刘俊自私,为博直名,不顾族人生死。

但对于吕邦鹏、刘俊来说,自己都过的不舒心,而吸自己血,靠自己过着优渥生活的族人们,能不能过得舒坦,对自己来说,又有什么要紧?

所以,两人并不在乎这些,也做不到共情自己的家人,他们依旧只是失望,失望天子没有因为他们的坚决而退让。

现在……

吕邦鹏和刘俊只希望,有后继者能继续阻止科举扩招的事实现。

对于吴惠和江佃和两新主副考官而言。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就是,要不要承认当今天子的文治功绩,要不要承认科举能录多少人是天子说了算,还是士大夫说了算。

“虽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但我们真没必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毕竟,连夏贵溪都宁手刃翰林,也不愿意否定天子独治而尊主上之权,我们又何必白送了性命,何必连累家人呢?”

江佃就在被锁入贡院后,就劝起吴惠来。

吴惠颔首:“你说的没错,没必要因为奸臣蛊惑天子与民争利,就真要陷君父于不义!”

“还是取一百八十名吧!”

“上万名参考士子,别说选一百八十名,哪怕选三百名,都说不上是制艺不精,无非是在你我不熟悉的那些时文风格的士子中,多选几个佼佼者而已。”

“正是此理!”

“如此,也算是上不负陛下欲使野无遗贤之意,下不弃有志为国的广大俊才!”

“利于缓和君臣关系。”

江佃跟着附和道。

且说,一般参加乡试,尤其是参加两京乡试这种考试,主考官很多时候其实即便有糊名制度,也因为平时常与一些仕宦子弟接触,所以知道许多仕宦子弟的时文风格,而可以猜个大概,往往录取的大半也都是这些人。

现在,朱厚熜扩招科举,本质上也是要求主考官从不熟悉的时文风格中公允的选些人出来。

这些人自然多数属于家庭背景不强的寒门士子。

毕竟,只有这些人的时文风格,才不会被官僚们熟悉。

所以,这也是奢豪大户阶层的人,很反对科举扩招的原因。

他们就是不想下层的人轻易成为人上人。

而朱厚熜这样做就是明着拓宽阶级跃迁渠道,增加社会稳定性。

闲话少叙。

吴惠和江佃接下来也就真的录取了一百八十名举子,也增加了相应的副榜名额。

被补录为举人的士子自然高兴的涕泗横流。

甚至有人主动朝紫禁城方向遥拜叩首,向天子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意。

因为他们也通过最近发生的事知道他们能被补录不容易,天子是真的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让他们在今年就成为举人。

先富贵起来,成为上层的仕宦之人,正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一样,总是顽固且激烈的不想他们这些后来的人轻松达到跟他们一个阶层,而富贵起来。

所以,吴惠和江佃两清流儒臣的“投降之举”,让这样的官僚缙绅自然怒不可遏。

吕邦鹏、刘俊在被押去刑场游街时,也看见了贴在街上公示栏处的本届乡试新榜文。

两人因此失望至极。

“松皋公,是谁成了怯懦逢迎之臣,为阿圣意,强行补录到一百八十名举子?也好让我们死个明白!”

吕邦鹏还因此在看见监斩官是许赞时,特地大声问起许赞来。

刘俊也跟着问道:“没错,身为清流,也如此无操守,难怪奸臣能轻松挑唆的天子与民夺利!”

“你们住嘴!”

“不是所有儒臣都如你们这般狂悖不忠,乃至夏贵溪这样深明大义者,敢为君父手刃不臣者!”

“你们到九泉之下,当知道反省,更应该知道感恩,感恩天子没有因尔等如此冥顽不灵,要将尔等千刀万剐!”

许赞叱责起两人来。

而两人也听明白了许赞话里的意思,知道夏言居然为逼迫翰林儒臣执行科举扩招的旨意,居然杀了儒臣!才使得有翰林不得不迎合圣意。

吕邦鹏因此不禁勃然:“儒臣只当死于陛下之手,他夏言有什么资格杀我们!”

“可恶!跋扈!他夏言才是当被千刀万剐之人!”

“陛下就算会因此落下刻薄残暴之名,也不该他夏言来阻止!”

刘俊也跟着说了起来,且对依旧喘粗气的吕邦鹏,而恨声说:

“我们白死了!”

“除非天子也杀夏言,可天子又不能杀夏言,杀夏言就是坏圣人大义!如此,公议也不能接受,公议只能承认我们的确该死!”

“可恶!”

“夏贵溪!他充什么忠臣孝子!”

“他配吗?!”

吕邦鹏因此呼吸越来越重,脸色也越来越铁青,而最后更是梗着脖子大声叱问起来。

许赞没有理会这二人,只在时辰到后,下令将两人枭首于市。

而两人则在其首级被摁在墩子上时,依旧挣扎个不停。

吕邦鹏甚至依旧嘴里不停地前言不搭后语地骂着夏言:

“我们受死,他夏言充好汉,他充什么英雄好汉,就他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就我们大逆不道、抗旨不遵?”

“我们这样做还不是为了天下缙绅!还不是为了士权!”

刘俊更是在这一刻因为知道自己的死没有了价值,而突然害怕起来,也就大声喊道:

“饶命!陛下,臣愿意补录了,臣愿意补录啊!”

“补录到一百八十名,其实算不得会录进来滥竽充数啊,上万名士子,别说取一百八十名,就是取三百名五百名,也不算滥竽充数,是臣睁眼说瞎话,是臣狂悖无视事实,自恃为翰林儒臣,而要逼陛下认输,臣错了,请陛下再给臣一个机会,看在臣颇有才学的份上,饶臣一命啊!”

咔嚓!

而在砍刀下降后,两人皆没再言语。

……

……

朱厚熜这里不久后也知道了两人被杀的事以及被杀时的情况。

对此,朱厚熜只呵呵冷笑:“咎由自取!”

在朱厚熜看来,这些人的确是咎由自取,属于主动把脖子伸过来让他砍,然后还跳着说“你有本事就砍我”那种。

比如,朱厚熜也没想过这么急着改革粮政。

但也是这些奢豪大户真的一点都不肯为国家宏观大局配合,逼得他朱厚熜出重拳。

如果这些奢豪大户一开始就让他们手底下的富贾巨商配合严嵩,不让边镇的粮价涨得太高,让朝廷能够顺利完成加强边备的事,而他们自己也能还是会因为粮价上涨多赚些钱,边镇粮食贸易的利润也依旧属于他们。

朱厚熜也不会急着改革粮政,进而又调整分配制度,得罪天下大户。

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确短视,而且是真的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只想吸最后一口毒药,没想过适可而止。

所以,他们偏不满足,偏偏既要朝廷让他们多赚朝廷的钱,还要他们不喜欢的人滚出权力场。

这也就逼得朱厚熜和严嵩这些人把锅掀了。

这次科举扩招也是一样。

他们明知道,天下大多数人是需要天子拓宽阶层跨越渠道的,甚至也明知道天子玩的是阳谋,偏偏要跟已经拉拢天下大多数人的天子作对,妄图以死守住士权在科举这项国家大政上的地位。

可谓利令智昏,也可以说是权令智昏,为了士权的地位,是真敢跟以往冒着杖毙风险也要抗上的文官学。

可君主越来越集权是士绅阶层越来越庞大后的必然趋势。

所以,这些人再坚持也是无济于事。

朱厚熜甚至还有些可怜他们。

而朱厚熜这天也对杨一清问起夏言被议罪的情况来:“法司准备怎么定夏言的罪?”

“三法司议后想问陛下,可不可以明面上因春秋决狱,而宽恕夏言的罪,法司议定只罢其职!但暗地里,让夏言自杀于狱中,如此就能两全,既不坏圣人大义,让法居于礼下,也不违天下公议。”

杨一清回道。

朱厚熜听后把脸一沉:“这算什么两全?难道公议想夏言死?那是谁代表了公议,竟然让公议主张与圣人大义不一致?还要北镇抚司背锅,堂堂三品大员,翰林掌院,没有被明正典刑,死在诏狱,算怎么回事?!朕的北镇抚司就该给为这矛盾的公议干脏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