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四十二章:太子亲征,北宫之患

“太子万万不可!”

刘辩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百官皆惊。

太尉杨赐原本沉稳的面容此刻骤然变色,手中的朝笏微微一颤,紧接着“噌”地一下站起身,袍袖随着动作猛地扬起,急切地快步朝着太子方向迈了两步,口中高呼:“殿下不可啊!”

开什么玩笑,太子年仅十二岁,亲征?

且不说太子年少之躯能否承受领兵作战的艰辛与劳累,单论太子一旦离开雒阳,北宫之中那位若趁机复出,又当如何应对?

太子之位乃是百官共同承认的,数月以来,亦齐心协力辅佐太子处理朝政,对于太子的贤明亦是认可的。

然而若北宫那位骤然复出,指控太子谋逆,那百官岂不是都要被视为同党受到牵连?届时朝堂上怕是会掀起一阵比党锢之祸还要酷烈的腥风血雨!

“臣附议,太子乃大汉国本,不可轻出!”

司徒袁隗也是惊诧莫名,放在膝盖上的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摆,随后缓缓起身。

他这位司徒是最不希望北宫那位复起的。

身为司徒,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

连太子都没有教成“孝悌”模样,将父亲软禁北宫,还当什么司徒?

届时北宫那位的第一刀还不砍向他这个司徒,甚至砍向他们汝南袁氏?

司空张济也是身子猛地一震,迅速起身,几步跨出身子微微颤抖,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地说道:“殿下万万不可啊!”

张济心中的担忧未必比袁隗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北宫那位再怎么也要忌惮一下影响,可他是亲宦官派系的,在朝堂的背后靠山就是天子和张让、赵忠两位中常侍。

后来他的靠山转变为了太子,成为太子安插在三公之中的自己人,在朝议上的许多决策都会事先征求他的支持。

若是北宫那位复起,他的家族恐怕都要覆灭了。

即便是一众太子家臣此刻也都面面相觑,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轻轻摇头,眼中满是疑惑与不安,显然太子此番决定并未与任何人商议过。

刚被任命为执金吾丞的张昭也忍不住离席,手持板笏神情严肃,谏言道:“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殿下欲亲征叛贼,若身有损,殿下纵自轻,奈高庙、皇后何!”

“尔欲为袁盎乎?”

刘辩闻言狠狠地瞪了张昭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右手用力地摆了摆,示意他退下。

但张昭却不甘示弱,怒目圆睁,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双脚稳稳地站在原地,坚决不肯屈服。

于公,监国太子治国有方,乃是后汉少有的明君贤主,一旦有失,则江山社稷危在旦夕。

于私,他是太子家臣,前程与全家性命都系于太子一人。

所以张昭绝不能同意太子亲征一事,甚至将这件事上纲上线到了对不起列祖列宗和皇后的高度。

“孤意已决,尚书台发布诏令,征募六郡良家子及三河良家子入军,再令各地方州郡刺史、太守征召兵马抵御黄巾叛军。”

“散朝!”

刘辩气得真想将张昭叉出去,但终归还是忍下了心中的怒火,将这件事确定下来不容变更,旋即拂袖离去。

众人面面相觑,有的无奈地摇头,有的轻轻叹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缓缓散去。

嘉德殿外,袁隗、杨赐和张济这三位三公将太常刘焉与太子少傅荀爽拦下,希望二人能再去劝谏一下太子。

袁隗看向刘焉道:“年少之君轻出征伐,非国之幸事,君郎乃宗室长者,可再去向殿下进谏。”

刘焉也是苦笑着道:“太子殿下决心已定,怎会容人置喙?”

杨赐看向荀爽,荀爽作为太子少傅,有教导太子的责任,素来受太子敬重,又是太子未来的丈人,听闻皇后也见过了他的嫡长女,对其颇为喜爱,有着这层关系难道荀爽的话太子也听不进去?

荀爽也觉察到了杨赐的目光,摇了摇头道:“伯献曾为太子批言‘谋同孝文,霸类世宗’,难道还不知太子脾性?”

“别说老夫了,恐怕就是皇后阻拦,太子也会执意亲征。”说着,荀爽看了一眼身旁的三公九卿,提醒道,“诸位心忧太子老夫理解,但莫要去惊扰皇后。太子本就因那篇檄文而盛怒不已,若是再惊扰皇后,太子未必不会以鞭杖谏者。”

“须知年少轻狂,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谏言,未必不会激起太子的少年性情,反而弄巧成拙。”

鞭杖者,以刑大臣也。

鞭杖也就是后世的廷杖,只不过未成制度,是孝明皇帝对付臣子的一大利器。

有了孝明皇帝开头,以太子的脾性未必不会将这件利器搬出来收拾与他意见相左的臣子。

张济目光微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将心中的想法按了下去。

他本打算在散朝后去见见张让、赵忠,让他们将这件事上禀皇后,他认为以皇后与太子之间的感情,太子也许会被皇后阻拦下来。

但荀爽也提醒了他,连忙熄了自己的小心思。

荀爽也觉察到了张济的神情,微微眯起眼睛,若有所思。

这些时日与太子相处他也算摸清了这位少年太子的性情。

这并非是位骄纵自满或是盛怒之下便要亲自征伐的年轻人,而是更擅长谋定后动。

太子既然会在朝议上提出亲征黄巾,那他定然是早就已经考虑过了,否则那北地太守皇甫嵩缘何忽然就成了讨逆中郎将?

谋同孝文,若无先谋,这位太子也不会有霸类世宗之举。

而且,他隐约觉得太子似乎还别有所图?

只是他也没想明白太子能借着亲征这件事图谋什么。

“与其再纠结此事,不如想想如何辅弼殿下早破贼军班师回朝。”荀爽的声音忽然低沉了下来,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警惕“另外……便是北宫。”

荀爽口中的“北宫”,众人也都明白是何意。

对于“天子”,后汉常以“国家”唤之,而如今这情况,众人也担心再称呼“国家”犯太子的忌讳,便以“北宫”指代。

对于荀爽提出的问题,众人也都深深认可,

袁隗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卫将军掌握宫城卫戍,各宫门司马皆受你调度,切不可大意!”

杨赐和张济以及其余九卿也是如此目光郑重地看向何苗,顿时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而何进则是默默不语,他明白何苗在这件事中的重要性,但看到何苗被三公九卿如此对待还是有些不舒服。

而何苗自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是刘宏的妻兄,但重用他的是太子这个外甥。

况且刘宏一旦复起,定然要弄死皇后和太子,他难道就能逃过一劫?

何苗目光深邃地望向了北宫的方向,没有再言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