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359章 皇上,大清不能没有八旗子弟啊!(求订,求票)

一辆半旧不新的马车,轰隆隆的滚动着驶过了四九城西正红旗聚居的街道,转到了一处不起眼的巷子里面。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车夫挑开车帘,里面走出一个白面短须,仪表堂堂的中年。他戴着一顶瓜皮小帽,身着一件青布长衫,正是翁心存的大公子,翁同龢的好大哥翁同书。

翁心存的眼光四下一扫,最后落在了一座再普通不过,还有些破旧的墙垣式小门楼上,嘴角微微一翘,露出苦笑的表情,

这种式样的门楼在四九城内极为常见,就是普通八旗子弟家的普通门楼,里头通常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院,住着一户混吃等死,废物点心一般的八旗子弟。但是这座小门楼里的住着的,却是京城清流领袖,公认的理学大家,以侍讲候补入直上书房,教惇郡王小五爷读书的倭仁。

别看倭仁现在只是个候补侍讲,但那时因为他在叶儿羌帮办大臣任上因为弹劾叶儿羌回部郡王的事儿栽了跟头,被降三级调用的缘故。在出任叶儿羌帮办大臣之前,倭仁可是当过大理寺卿的。清朝的大理寺专管复核刑部、督察院审理完毕的案件,这可不是什么清水衙门。

大清朝每年多少贪官污吏要过刑部、督察院的堂?这中间又有多少油水要往刑部、督察院各位大人那里送?而刑部、督察院的大人们贪赃枉法之后,又都得过大理寺卿这一关!

倭仁要是肯收银子办事儿,一年搞他个三五万两都不叫贪。

可这位爷愣是个油盐不进的大清官儿!

他自以为是理学大儒.要正心诚意办差,要克己复礼做官。银子是不可能收的,差事还必须认真、用心去办。

所以谁给他送银子都不行,刑部、督察院送上来的案子,只要被他挑出点毛病,一准打回去重审。那几年他真不知道耽误了多少大人们发财!

要不然他好好的大理寺卿怎么就给发配去叶儿羌了?

不过翁心存、翁同书父子却很清楚应该怎么拿捏这号油盐不进的理学大儒,那就是不讲钱,讲理!

而在大清朝,在北京城,帮八旗子弟振作就是最大的“理”!

哪怕倭仁心里很清楚这事儿不大可能,他也一定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

想到这倭仁很快就要被自家父子当枪使了,翁同书就得意地一笑,快步上前伸手拍响了倭仁家的大门。

圆明园,海晏堂。

“皇上,这是罗雪岩托奴才带来北京孝敬懿贵妃的银票一共有三万银元!”

荣禄这个时候正在给咸丰送钱!

“三万银元?他倒是挺大方啊!”

咸丰的眉毛微微一扬,朝身边的安德海一招手,后者马上上前,取过荣禄递上的信封,转交给了咸丰皇帝。

“这是汇丰银行?”咸丰取出里面的银票打量了一番,“怎么不叫钱庄呢?”

荣禄笑道:“奴才也觉得这名号挺古怪的,据说是罗雪岩想出来的,为的就是跟一般的钱庄、票号做个区别。”

“区别?区别什么?”咸丰问。

“这银行是由南洋大臣衙门、上海督军府、江海关道还有上海的大洋行一起背书的,资本充裕,最是可靠,而且还能主导上海的钱业行会,主持同业结算总之就是比钱庄、票号高级,而且可靠!”

荣禄其实也说不清楚,咸丰也听不明白。

他俩现在还不明白罗雪岩搞出来的这个“汇丰银行”其实在扮演“东南央行”的角色。而一间可以调节利率、汇率,还拥有一定发钞权的“央行”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

而在当今世界上,类似的银行恐怕只有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俄罗斯银行等区区几家。

看见咸丰笑盈盈收好了银票,荣禄又摸出了一个装奏折的盒子,双手举起:“皇上,这是罗雪岩托奴才带来的折子。”

所谓的折子,就是密折,和公开上表的题本是不一样的。折子是直接递给皇上,别人不能先看。一般是由上折子的官员本人或是他们委托的人送到乾清门,交给守门的侍卫往里头递。

“拿来看看。”

咸丰又朝安德海招招手,后者马上取过盒子,撕了封条,拿出里面的折起来的纸片,递给了咸丰。

咸丰取过折子展开看了一会儿,麻脸儿就放沉了,然后哼了一声:“这个罗雪岩什么意思?我大清什么时候轮到他一个汉人官儿来为八旗子弟鸣不平了?”

荣禄一听这话,哪儿还敢多嘴,赶紧把额头贴紧地面,静静的,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而咸丰帝脸色也渐渐铁青,小眼睛眯着,只是盯着折子上的几句话在看.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科尔沁蒙古当年都没有保卫大元,如今又怎么会为大清鞠躬尽瘁?八旗子弟再不中用,也是大清的自己人,大清的新军,可不能没有八旗子弟的份!

罗圈胡同,翁府。

天色已黑,翁心存的书房之中,或坐或立着四个人。

和翁心存一起坐着的是一个年约五旬,身材清瘦,目光坚毅,一脸正气,穿着一件布袍的男子,正是当今儒家理学派的领军人物,乌齐格里.倭仁。

而翁心存的两个儿子翁同书和翁同龢则侍立在父亲左右。

“艮峰,您看这事儿.”翁心存望着倭仁,一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面团团脸上,堆满了温仁恭俭让的笑容。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 书_吧首发本。

倭仁拈着自己的胡须,目光移向了翁同龢:“声甫,你觉得罗雪岩的洋务办得如何?”

“办的好!”翁同龢说,“依晚生看,罗雪岩虽然不是儒生,但他却是一个图谋远大,能以国家的发展为先,遇事刚正不挠,无所阻挡的人,堪称君子。所以,他能把洋务办好,也能挡住长毛的攻势,还能从洋人手里收回租界!”

倭仁扬了下眉毛:“哦,一个办洋务的莠民,也能称君子吗?”

翁同龢正色道:“一个莠民能抵挡住长毛,能从洋人手里收回租界,能用上海一府养出两万数千新军和一支南洋水师,让长毛和洋人都不敢小觑我大清,甚至还收复琉球属国,迫使倭寇俯首签约这还不是君子吗?他虽然不知道正心诚意、克己复礼的道理,但行事哪里不正心?何处不复礼?我大清那么多儒家君子在朝为官,有几人能与之相比?”

倭仁冷冷一笑:“可他现在却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俨然是唐季藩镇.世间岂有如此的君子?”

翁同龢摇摇头:“倭大人,罗雪岩不如此,大清早就无东南了!他虽然割据一方,虽然喜欢洋务,但终究是大清的臣子,也在替江南儒门保下了几多元气。而且他对朝廷、对皇上还是忠心的,要不然也不会提出以八旗子弟御宛平新军的主张了。”

倭仁淡淡反问:“八旗子弟还有几个能做事的?”

翁同龢正容道:“莠民都能成为大清东南柱石,难道八旗子弟就不能振作?而且如今打仗早就不靠弓马娴熟了,只靠洋枪洋炮犀利。根本就不难!同龢一介儒生,在上海住了两三个月,就学会使用洋枪了,而且枪法颇好。

京中八旗子弟,学三个月学不会,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呢?有手有脚,肯用心,肯下功夫,怎么可能学不会?明明是八旗子弟能学会的,又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学,而是要依靠科尔沁蒙古呢?

科尔沁蒙古是外藩蒙古啊!罗雪岩是藩镇,科尔沁蒙古就不是?皇上能把北京新军交给罗雪岩吗?这不可能吧?那科尔沁的郡王为什么能一手操持北京的新军?

倭大人,咱论事不论人,您就说这事儿对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