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358章 八旗之友罗雪岩(求订、求票)

大清要完 第358章 八旗之友罗雪岩(求订、求票)

作者:大罗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京内城,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翁府。

这是翁同龢他爹翁心存在北京宅子,也是翁同龢回到北京后的住所。

翁心存一汉人官员,能在北京内城得一套宅子就足见他老人家混得有多好了!

北京内城是旗城,理论上只有八旗子弟能住这儿,而翁心存还没抬旗,一般来说是不能在北京内城搞一套宅子的。但是这个翁心存他不是一般的官,他是入直上书房的官,就是给皇上的儿子们当老师,是所谓的“帝师”!

不过翁心存并没有真正给皇帝当过老师,他一开始授惠郡王绵愉读书,那是道光的弟弟。再后又给六阿哥奕訢授课,不过没教多久他母亲没了,回籍丁忧去了,再来北京后又给八阿哥奕詥当老师。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翁师傅再过几年还能当上上书房总师傅!

这么个给三个皇上家的王爷当师傅的汉员,皇上家当然得给他在北京内城分套宅子。毕竟皇子们读书是很“卷”的,一大早就要上课了。上书房师傅们要住在外城,也赶不及啊!

而这翁心存除了是皇上家的好老师之外,还是大清的大忠臣,眼下官拜兵部尚书,深得咸丰皇帝的信任。

另外,他老人家还是个善于教导儿子们做官的好爸爸!

他的长子翁同书是道光二十年的进士,朝考点翰林,当过贵州学政和詹事府少詹事,官运算是相当不错了。不过翁心存瞅见江忠源、左宗棠、黄世杰、罗雪岩这批走团练和军功路子擢升上来的官员也有点眼热,就给他的长子安排了一个江北大营帮办的外差。想让儿子走一走回籍办团练的路子,还让次子翁同爵先一步回老家常熟摇人,组建翁家军。

可惜翁家军还没拉起来,苏三娘就把常熟给占领了!

于是翁同爵只好卷了浮财润去了上海,还混成了罗雪岩的幕友。而翁同书则壮志未酬,江北大营也被杨秀清打破,只好跟着琦善一起跑回了北京。

而翁心存得知次子入了罗雪岩幕府后,又给他的三子翁同龢安排了一趟南下送信的差,顺便盘一下罗雪岩的道,看看翁家的未来能不能和罗雪岩挂钩?

毕竟翁家是江南士绅领袖,门生、故吏、姻亲、宗族遍布苏松太常湖嘉各府,而罗雪岩又是统治上海的大军阀。

“父亲,孩儿在上海听到过一个传言,不知当不当讲。”

翁宅的书房当中,翁同龢正在和一个白面无须,体态肥硕,年过六旬的老者说话。边上还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白面长须,眉目英挺的中年男子。

这老者就是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而那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则是翁同龢的长兄翁同书。

“哦?”翁心存瞄了自己的长子一眼,后者赶忙起身走到书房门口,推开房门,探出脑袋往外张望了一下,然后又缩回脑袋,合上房门。

翁心存又向儿子翁同龢点了点头。

翁同龢轻声道:“有传言说罗雪帅和罗吴王勾结甚深,甚至.”他把声音压到最低,“甚至是一个人!”

“一个人?”翁心存一怔。

翁同书惊道:“那我家岂不是.”

他的话才说了一半,就被父亲翁心存的目光给瞪回去了。

翁心存问:“他们是一个人的传言传的可广?荣禄.知道吗?”

翁同龢摇摇头:“孩儿是从二哥和二姐夫那里听说的,他们都是罗雪帅的幕友,不过他们俩也不能确定。至于荣禄.应该不知道。”

“那你也不知道!”翁心存淡淡地说。

“那二弟“翁同书提醒道。

翁心存又横了儿子一眼,悠悠地说:“如今太平天国大势已成,即便没有朱明的国运,维持南北二朝的局面总是没有问题的。而我翁家终究是常熟名门,是江南的士林领袖,为父虽然在北朝担任高官,但翁家终是南朝世家!

而且北朝如今是真没银子了!皇上都已经把省银子的主意打到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上了为父该有的都有了,此生已无憾,又深受皇恩。

但你们,还有曾源、曾荣、曾纯、曾桂、曾翰以后怎么办?北朝以后即便能维持,日子一定也是紧巴巴的!他们旗人自己都吃不饱,还能有我们这些南朝士人的份?”

“父亲说的是!”翁同龢道,“我家如今在江南有了好大的家业,要都弃了就太可惜了。”

“好大家业?”翁同书一愣,“我家的田产没有被长毛给分给穷人?”

“那肯定是要分一些的,但我们赚得更多多多了!”翁同龢道,“二哥不是早早卷了浮财去上海吗?他到了上海后就买了上百亩土地。”

“一百亩又不多。”翁同书道。

“那得看在哪儿?”翁同龢笑道,“这一两年上海发展极快,二哥买下的那一百亩土地,现在都成了好地段,已经筑了马路,起了街巷。除了三十亩修了翁庐,其余的土地都用来盖房子,光是铺面就有半条街,现在要卖出去,至少能赚两万银元!”

“那么多?”翁同书一惊。

大清的汉官要“净捞够”这个数可不容易。

“就是那么多!”翁同龢道,“而且,咱家在常熟的财产也没丢光。根据太平天国吴王府下发的训谕,咱家在常熟城内的宅子、铺子都可以留着。在乡下的宅子也能保留,宅子里的家什也不会动,另外还能保留一百亩桑园。只是损失几百亩稻田和三四千银元放出去的债务。

二哥已经算好账了,咱家在常熟的损失最多一万五千银元,在上海已经赚了两万银元外加一所三十亩的大宅。比原本想象中的情况可好太多了!”

“哦,那别家的情况呢?”翁心存问。

“只要卷了浮财到上海买地置产的都差不多。”翁同龢说,“所以苏、松、太、常、湖、嘉等地的士绅极少组织团练反抗太平军,都在往上海跑,上海也由此日渐繁华。”

“高明啊!”翁心存看了长子翁同书一眼,“怎么样?这路数你没想到吧?一个罗雪帅,就替罗吴王解了难题,把江南六个最富庶的州府的人才、资财都掌握在了手里,还能把分田分地的事儿给办成了。这罗吴王即便不是朱吴王,至少也是个张吴王啊!不错,不错了.”

他又一回头,问翁同龢道:“罗雪帅对皇上砍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又是什么意思?皇上可就等着他的题本呢!”

翁同龢道:“父亲,罗雪帅的题本我已经带来了,这题本也是照着皇上的意思写的,还是孩儿帮他起草的。不过他实际上并不支持皇上借此砍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

“啊?”翁心存一愣,“不支持?那他什么意思?”

翁同龢说:“雪帅说宛平新军不能单靠僧王和科尔沁蒙古掌握,还得用京旗子弟!最好让京旗子弟拿着朝廷给的旗饷去宛平新军里面当兵,来个旗、蒙、汉三方混编,如此才能让皇上牢牢掌握这支新军。”

“什么?”

“这”

翁心存、翁同书都是一愣。

翁同龢说着话,又从袖兜里面掏出一个大钱包,摆在了茶几上:“父亲大人,这是罗雪帅给咱在京城活动的银子.”

翁心存拿过钱包打开一看,嚯,厚厚一叠的银票!

翁同龢道:“雪帅没有别的意思,他只是不忍看到北京城里那么多旗人子弟饥寒交迫毕竟他马上就要娶婉贞为妻,也是旗人的女婿了!”

翁心存笑道:“看起来这位罗雪帅还是八旗之友.同书,你看这事儿能办吗?”

翁同书点点头道:“只要银子够,这事儿一定能办.我认识不少御史言官,一个个都饿着呢!”

翁心存想了想,对长子道:“同书,你马上去趟倭艮峰家,请他过府一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