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清要完 > 第360章 只要洋枪,不要洋务(求订,求票)

“声甫,你说的很好,也很对!”

倭仁拈着胡须,目光灼灼地看着翁同龢,一字一顿地说:“我也有一问,请你正心诚意地回答。”

翁同龢挺着胸膛,正容道:“倭大人请问吧,同龢必知无不言。”

倭仁点点头:“好,那老夫就问你,你觉得罗雪岩在上海搞的那一套洋务能救得了大清吗?说真话!不管你说什么,只有天知、地知、子知、我知,还有你父亲和兄长知道。”

“这”翁同龢看了看老爹,翁心存道:“艮峰当世大儒,今日与你这个晚辈论道,你有什么好顾虑的?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是,父亲。”翁同龢回头对倭仁道,“倭大人,晚辈以为罗雪岩在上海所搞的新政洋务绝对救不了大清!”

“为何?”倭仁看着翁同龢。

“因为搞新政办洋务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救大清!”翁同龢肃声道。

“那是为了什么?”倭仁又问。

“是图强!”

翁同龢说:“晚辈在上海呆了两个月,期间罗雪帅领着他的新军和水师跟着洋人飘洋过海去入侵了一回日本,打下了日本几个炮台,放火烧了人家的港口商市,杀了人家好几千人,逼得人家赔了一大笔黄金而雪帅的新军和水师可以扬威异域,毫无疑问是得新政、洋务之功。

另外,晚辈在上海期间还向罗雪帅幕中熟知外洋事物的几个幕友打听了西洋列强的内情。方知西洋列强之所以强,就强在船坚炮利、兵强械精。他们的那点奇技淫巧,主要就用在打仗上面!而他们有了海陆强兵之后,就走穷兵黩武的路子,不仅在欧洲大陆上互相厮杀,还在海外到处点钱战火,杀人放火抢金银,真是无恶不作。

而罗雪岩习洋务、办新政,不过才起了个头,就跟在英、法、美三国列强屁股后面去海外劫掠了他的洋务、新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的好!”倭仁拍了拍巴掌,“那么你再说说,为何罗雪岩搞的那套穷兵黩武的洋务和新政救不了大清?”

翁同龢轻叹一声:“因为当今天下大乱的起因根本不是缺银子。本朝刚开国的时候,全天下的银子肯定没如今这么多,不照样能天下太平?”

“那如今为什么不能天下太平?”倭仁问。

翁同龢道:“依晚辈拙见,如今天下大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多地少,天下之田难养天下之民,以至于有越来越多的百姓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因而极易为人蛊惑,以致大乱。

二是人心败坏!正人心乃是治天下之本也!人心若不正,则为富者不慈,为贫者不平,上位者不仁,下位者不安。

如果天下之人少而土地尚多,犹可以均田地抑兼并之法勉强维持。可一旦人丁滋生过多,而天下有数之田又渐为上位富豪者所有,上者富者不仁不慈,贪婪暴虐。贫者下者不平不安,不知富贵在天,唯望大乱以均财富。这天下如何不大乱?这样的大乱又岂是洋务、新政可以平的?

即便图强有所成,无非就是出海掠得一些金银土地.可天下百姓四万万有奇,而土地不过十万万亩,哪里是从海外掠得一些土地财富可以安定的?

况且英、法、美、俄等列强的洋务和新政办得更好,奇技淫巧更厉害,早就把海外的富庶之土瓜分完毕了。我中国若想去争抢,只能招致更大的祸患,实在不是上策。”

“说的好!”倭仁连连点头,转头对翁心存道,“邃庵,我看你的这位公子有大魁天下之才啊!”

翁心存笑道:“艮峰兄过奖了,犬子儒业尚浅,虽然知道唯有正人心才可以救天下,却不知道该如何正人心,又有何用?”

倭仁哈哈大笑道:“自西北归来后,我常与曾涤生书信往来以论时事,倒是有些心得。”

“哦?愿闻其详。”翁心存问。

倭仁捋须道:“我的心得只有八个字:只要洋枪、不要洋务!”

“只要洋枪、不要洋务?”翁心存微微一皱眉,似乎还没有完全明白。

倭仁道:“洋枪可平乱世,洋务必乱人心如今天下已经大乱,不靠洋枪洋炮,我大清怕是有覆亡之危!可是为了获取洋枪洋炮就不顾人心败坏大办洋务,甚至以洋夷为师,抛弃我华夏的正道,走洋务歧途,长此以往必然会变夏为夷。

而洋夷的强国强兵之策,无非就是五霸七雄的那一套无所不用其极的霸道之术加上坚船利炮,然后用在五洲四海之内实在是礼崩乐坏到了极点!我泱泱华夏,文明之邦,难道要抛弃正道人心,退回去用五霸七雄之术与洋夷禽兽争海外区区之利吗?”

翁家父子三人听了倭仁这番理论,都有点佩服这个老顽固了。

这个倭仁不愧是理学大师,人家的肚子里果然是有货的,居然可以说出这么一大套反对洋务的道理出来.而这么一番道理从他这个理学领袖的嘴里说出来,附和的人一定很多,搞不好会形成风潮。

看来接下去要头疼的不仅是僧格林沁了,多半还有那个恭亲王恭老六!

翁心存朝倭仁抱了抱拳道:“今日听艮峰一席话,胜读十年之书!不过朝廷手中的洋枪洋炮,还是应该掌握在八旗子弟手里!”

“那是当然!”倭仁拈着胡须道,“八旗子弟世受国恩,理当从军报效,岂有舍八旗而用科尔沁的道理?吾明日就上书天子,言及此事.邃庵,可愿与倭某一同上书?”

“当然!”翁心存一口答应道,“翁某求之不得!”

天京,下关。

从大阪出发的“粤发”号终于靠上了天京下关有点冷清的码头了。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 书_吧首发本。

天京这座太平天国的首都直到如今,依旧是凌驾在苏州、上海之上的东南第一大城!

首先,这座城市的面积就不是苏州、上海能比的这毕竟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大明子孙后代打造的天下首善之地!也不说外城了,单就一个内城的面积便比苏州大了许多,更遑论上海。

其次,天京的人口也不比苏州、上海少。虽然太平军杀进来的时候屠了一批,后来陆陆续续又跑了许多。但是洪秀全也带进不少“新天京人”,而且随着太平天国在江南的统治日益稳固,又有不少来自各处的商人聚集到了天京内城之外,秦淮河西岸的繁华之地开起了买卖。使得天京城的人口再一次达到了百万上下!

“真是.太雄伟了!”

刚刚从“粤发”号上下来的稻子望着下关码头附近高大巍峨的仪凤门,忍不住就发出了一声赞叹。

如此雄伟的城门,在日本是根本看不到的,也只有天朝上国和上帝次子的居停才配拥有啊!

想到这里,她就转身看了眼跟着自己一路从大阪而来的十四名少女,重重点了下头,大声道:“天京城已经到了我们现在就去朝见天王陛下!”

“哈伊!天王半载!”

一群日本少女一起欢呼了起来,把守着天京下关码头的太平军们搞得有点不会了。

这些女子是哪里来的?什么“半载”?为首的好像还是一个洋婆子看着还挺漂亮的!

今儿奉命率队看守下关码头的是太平军羽林军的一个旅帅,名叫陈得才,二十多岁年纪,短小精悍,五官生得非常精神,穿着一件丝绸的黄袍,头上扎着红巾,腰间挎刀,带着几个背着洋枪的羽林军士兵,就大步流星走了上去,一指领头的稻子,大声问:“喂,你个洋婆,哪里来的?来天京城做什么?”

稻子马上向陈得才鞠躬行礼,用显得生硬的中文答道:“大人,小女子名叫稻子,日本国长崎人士,乃是天王堂兄,洪大全公的门人,奉命来天京侍奉天王陛下”

她的话还没说完,陈得才就喝了一声:“住口,天王几时有洪大全这个堂兄?尔定是个奸细,来人给我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