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03章 李世民:中套路了吧

李承乾觉得太上皇老爹在诓他,而且他有证据。

李明那边已经在大河之北、以及泰山之东摆开阵型了。

傻子都知道,中原将会是主战场。

然而,根据李世民的“大计”,全国的主要战力、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八王之乱”中原本部署在中原前线的军队,都被抽调去了扬州!

现在登陆不登了,中原空虚的防守也不补位,就让大批军队窝在扬州港大眼瞪小眼,这是做甚?

开门揖盗吗?

难道寄希望于李明脑抽,不打中原和关中,而是从齐鲁之地南下徐州扬州吗?

如果是过去,那父皇此举一定有他的道理。

但是现在,李承乾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脑子有时不大灵清的老父亲:

“父亲,中原既是富庶之地,又是关中的门户。中原守卫空虚,如果敌方趁虚而入,那就直叩潼关了。”

李世民耷拉着的右眼瞥了瞥他,左侧的嘴角勾了勾,但右半边没有动,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我知道。”

这让李承乾心里更没有底了:

“那中原的守备岂不是空虚了?伪明如果打过来,我们将丢失大片膏腴之地。”

李世民的笑意愈浓:

“我也知道。”

李承乾几乎要抓狂了:

“那怎么还不去驰援中原?”

“现在驰援有什么用?”李世民肩膀耸了耸:

“大部队从扬州调回中原战场,光行军就要数日,休整、驻防、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数日,前后至少要十天时间。

“而在这十天之内,大明随时都可能发起全面进攻。

“现在把兵调回去,和扬汤止沸有什么区别?”

李承乾的脑子宕机了一会儿,彻底绷不住了:

“可把兵调去扬州那鬼地方的不正是父亲您吗?!”

现在说什么风凉话?!

李世民的笑容渐渐扩大:

“是的。”

李承乾倒吸一口气,低声道:

“儿臣只是有猜测,还望父皇澄清——

“您真的想让儿臣送掉大唐江山,将天下拱手让给十四郎?”

语气十分认真,连用词都变得正式了。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让李世民愣住了,呆立了半晌,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哈!大郎啊大郎,你原来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他笑得非常厉害,一直笑到头疼,才缓过一口气来。

“当然不是!我是太上皇,天下的归属再也与我无关?”

说得很是超脱,完全是退休老干部做派。

然而他的双眼燃烧着熊熊烈火。

仿佛一头狮王,在领地被另一头年轻雄狮挑战时,所激起的最纯粹的胜负欲。

真龙的气势,令天子也难以直视。

“那……”李承乾说话的气焰一下子被压了下去,有些委屈兮兮地问:

“那,接下去该怎么办?

“父亲您说李明马上就要在正面发起全面进攻,这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慢慢在卧榻上躺了下去,懒洋洋地说:

“把军权给我,我有妙计,可让困局迎刃而解。”

李承乾控制着嘴角不要抽搐,耐着性子问:

“父亲,是什么妙计?”

“呼噜,呼噜……”回答他的只有老父亲粗重的鼾声。

李承乾:“……父亲,您其实在装睡对吧?”

“呼噜,呼噜……”李世民在卧榻上翻了个身,把后背对着他。

李大郎忽然意识到,自己大约似乎是中计了。

以支援新罗为借口、把大部队调往扬州,这本身其实是一个骗局。

是老李看穿了大儿子并不甘心彻底转移兵权,而故意打的一个死结。

这个结只有老李能解。

要么把兵权乖乖交给父亲,要么,把天下乖乖交给弟弟。

该说,真不愧是大唐开国皇帝么,连中风了都不忘玩弄这么一手……

李承乾克制着心中黑暗的冲动,不轻不响地说:

“我的一切都是父亲给的,再还给父亲有何不可呢?您大可不必用心机。”

李世民没有回答,但呼噜声也停了,就这么背对着大儿子。

两边沉默许久,就在李承乾以为父亲真的睡着了的时候。

李世民平淡地问道:

“是什么让我们父子变得互相猜疑,是权力吗?”

是吗……李承乾姑且在心里打一个问号。

“权力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你知道吗承乾?”李世民幽幽道。

“是什么意思?十分重要?”李承乾耐下性子,试着跟上老父亲的思路。

李世民躺着摇摇头:

“意思是,我有人无,人有我无——

“包括父子之间。”

李承乾神情一肃。

“所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历来难处。”李世民直言不讳:

“身为儿子,自然是希望父亲长寿。但作为太子,晚登基一日便少掌一日的权、而要多担惊受怕一日。

“而皇帝,自然也知道太子的这点小心思,因为皇帝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

李承乾觉得话题的走向有些不妙,心中的黑暗有些蠢蠢欲动。

“父亲,儿臣绝无此意!”他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表白道。

李世民却也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聊下去,而是唐突地转变了话题:

“我口述让人写给你的《帝范》,你看了吗?”

这和今天的话题有半文钱关系吗,父皇是不是意识模糊了……

李承乾心里嘀咕,嘴上还是回答了标准答案:

“父皇的巨著字字珠玑,蕴含深厚的治国道理。儿臣日夜研读,深受启发……”

李世民挥了挥手,打断了儿子的客套话。

“那本破书是写给史家的,废话太多,闲着无聊可以翻翻。

“我今天要教给你的,是几句心里话。”

李承乾眉头一挑:

“父亲说的是帝王心术吗?”

“不是那等肤浅的东西。”李世民直截了当地否认:

“法家的那套理论,不过是工具而已。别舍本逐末,将工具当成了目标。”

李承乾的眉毛又很快紧皱起来:

“恕儿臣愚钝,没听明白。”

“外儒内法,你知道的吧?”李世民问。

李承乾点点头:“这个儿臣是知道的,从汉朝以来便是如此。”

以仁德规训天下,以帝王心术驾驭臣下,这是历朝历代合格统治者都会的基本功。

“这是庸君所为,你不要去学。”李世民却对这条近乎真理的皇帝“同行实践”唱起了反调。

李承乾越发不明白父亲的意思。

老父亲的思维是越发跳脱了。

如果说,从给李明“放空门”到想收回兵权,这其中还有些逻辑关系的话。

那后面这一番关于父子猜忌、关于权力和治国的讨论,就完全脱离了正题。

这有助于李承乾、有助于大唐社稷脱离迫在眉睫的危机吗?现在是聊空天的时间吗?

“父亲,您到底想说什么?我已经愿意将军权交给您了,为什么您似乎仍然不满意呢?”

他忍不住问道。

李世民仿佛完全没有听见儿子的问题,自顾自地继续说道:

“其实真正的治国,不是外儒内法。

“而是外法内儒。”

“父亲,您没有回答我的……”李承乾正要感到不耐烦,却不由得一愣:

“外法内儒?这是何意?”

儒和法以这种顺序排列,还真是稀奇。

儒家的仁德天然具有道德优势,谁听谁喜欢,自然是要放在“外面”收买人心的。

而法家的权术就太功利了,说出去不好听,应该藏在“内里”。

但你把这顺序倒过来,把光鲜亮丽的伪装藏在里面、把赤果果的权术摆在外面,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

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外法内儒的意思就是,你利用法家权术所巩固的权力,最终是为了你能够施行儒家仁政服务的。”

李世民缓缓道:

“而不是像法家那样,为了权力本身而争权夺利。

“这种纯粹痴迷于权力本身的蠢人,和耽于食欲、色欲的禽兽有何区别?买椟还珠而已。”

李承乾无法完全理解老李的意思,觉得对方所述说的,还是儒家那套老掉牙的“仁政”。

他也不打算纠结于“施政哲学”这类宏观叙事,他只关心更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

“父亲,这和您要重夺兵权、反击李明有任何关系吗?”

唉……李世民背对着继承自己帝国的嫡长子,无声地叹了口气,感慨道:

“知我者,惟李明而已。”

李承乾的眉毛简直能夹死苍蝇了。

李世民完全无视大儿子的不悦,继续道:

“我说的不是孔夫子所倡导的仁政,而是以法家为外的仁政。

“也就是说,为了达成天下大治,一国之君应该动用法家的手段——

“也就是,不择手段。”

李承乾有些半懂不懂:“父亲,你是说……”

“我是个多愁善感之人,老友离世总是带给我很多痛苦。”李世民好像又换了一个话题,但随即话锋一转。

“然而,在玄武门亲手杀死两个兄弟一事,我至今都不后悔。”

这和李建成、李元吉有什么关系……哦?

李承乾感觉自己好像能渐渐追上老父亲略显支离破碎的逻辑。

“父亲,您的意思是……

“为了您能够当政称帝,施行您心目中的仁政,您当时……必须杀死隐太子和巢剌王?”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任何明君在我当时的位置上,都应该做出相同的选择。

“否则,他就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李承乾愣了一愣,骤然呼吸急促起来。

他感觉自己好像听明白了老父亲这一番话的用意。

从军权、权力、皇帝和太子的根本矛盾,到所谓“外法内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玄武门之变……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事实——

“父亲的意思是,他是我权力路上的绊脚石?只要他一日不死,大唐的军队就一日不会服从于我?

“他难道是想让我……杀了他?”

李承乾对自己的认知感到震惊。

“不,这怎么可能……

“可他为什么又要提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档子事呢?”

就在他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耳畔响起了甜腻而熟悉的女声:

“太子殿下真是太心善了,都如此地步了,还在犹豫要不要动手?”

对于突然响起的声音,李承乾一点也没有感到惊讶,很自然地搭话道:

“可是,媚娘……如今这大军压境、门户洞开的局面,要是父皇,单凭我和李治也收拾不了吧?”

他转过头去。

武媚娘就站在他身边,好像一直都在那儿,嘴角挂着邪魅的微笑。

“可是,太子殿下。如果这个天下不是您的,那就算最后挡住了李明的进攻,对您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承乾沉默不语。

武媚娘的笑容更为阴沉:

“别忘了那个男人对你所做过的一切。”

李承乾的眼睛闪过一道厉光,坚定地点头:

“你说得对,媚娘。”

“媚娘?”李世民一愣:

“好熟悉的名字,是我听错了么?”

武媚娘的幻影已经倏然消失,长孙皇后的梳妆间里,只有皇帝和太上皇两人而已。

“什么媚娘?父亲您在说什么?”李承乾很娴熟地装着傻。

李世民口齿含糊地嘟哝着:

“我也是越来越糊涂了,想起了过去一些不太开心的回忆……

“你还有事么?”

“孩儿告退。”李承乾十分干脆地离开了房间。

作为当今天子,作为全天下权力最大的人。

他有一万种办法,让一位中了风的、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宫里死得无声无息。

不需要他亲自动手。

…………

兖州,泰山以西的人口大州,大唐与“伪明”的边境城市。

虽然这里接近前线,双方军队剑拔弩张。

然而民间的交流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还在稳步增长。

大明商人从隔壁的沂州、齐州出发,频繁往来于兖州和辖内各县之间,买卖货物,赚得不亦乐乎。

兖州的货币也很杂,大明的纸币在民间是可以直接通用的,而大唐的开元通宝,大明商人也是收的。

这些“外汇”虽然不能在大明国内通用,但是可以向无处不在的大明银行申请兑换纸币。

大明的官府将这些铜板收集起来,既可以作为“外汇储备”和外国进行直接交易,也可以作为货币战争的弹药,对大唐和其他铜本位的附庸国重拳出击。

不过,大明商人一般不喜欢将这些沉重而遭贼的货币原封不动地运回国。

他们更愿意在大唐内部就地消化,采购其他物资运回大明,再赚上一笔。

“你这臭外地的来我兖州要饭来了?不交保护费,也敢在这儿做生意?”

兖州本地的几个混混,将一个大明来的商人暴打了一顿,抢走了他的钱财货物,将他一脚踢出了城门,围上去就又是一顿拳打脚踢。

“爷爷们我错了我错了!”

商人抱头认怂,总算把这些混混给哄走了。

确定他们走远以后,商人才从地上爬起来,咽不下这口气,咬牙切齿道:

“妈的这群强盗,我要报官!”

他要进城,却被卫兵拦住:

“你的通关文牒呢?”

商人感到很无厘头:

“放在包里被那群贼人抢了,你刚才都看见了啊!”

“我看见了甚么!莫要瞎说。”卫兵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我只认文牒,没有文牒一律不准入城!”

“你?!……”商人意识到,自己被兖州人设局针对了。

随着两地紧张局势加剧,大唐官方对大明商人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了。

现在则更是演都不演,明摆着就是要整他们。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商人在门口生气地大骂。

卫兵挥了挥手里的枪杆子恐吓道:

“再扰乱秩序,就把你下狱!”

商人愤恨地跑了。

但他当然也没有认亏。

“你们给老子等着!唐人不给我评理,我去找能给我评理的地方!”

就像小孩儿在外面受欺负找家长,商人回到齐州,第一时间就是向官府诉苦。

“对面的大唐欺人太甚!老爷要为我做主啊!”

齐州都督侯君集认真地听取了百姓的心声,大手一挥:

“放心,我替你讨回公道。

“攻陷兖州后,准你劫掠三日。”

“咦?”

商人疑惑地眨了眨眼睛。

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就听不懂了?

…………

当天下午。

大明齐州都督府的军队倾巢而出,直扑兖州城。

而兖州的守备空虚,而且不知为什么,抵抗意志几乎为零。

在侯君集祭出拿手的“城市化”,在兖州城下摆开了好几排投石车以后。

守军毫不犹豫地打开后门,全军撤退了。

几乎没有流血,就把兖州城完整地交到了大明的手里。

“咦?!”

看着自家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入城内,那位商人不知该说什么。

是……是因为我吗?

倒……倒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