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02章 什么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当然,苏定方也只是口嗨一下,并没有真的心大到自己开小差,让俘虏替自己在百济站岗。

而是把可怜的裴行俭打包送回了平州,顺手开了张“证明”,就算是仁至义尽了。

凭着这张证明,裴行俭得到了面见老上司李明——也就是面圣的机会。

不打引号,因为李明现在真的肉身成圣了。

他是正经八百的大明开国皇帝。

裴行俭坐在从平壤前往平州的马车里——这是老苏附赠的特殊待遇——一路惴惴不安。

“我该如何是好?我算不算背叛了李明殿下?殿下可不是能容忍背叛的人……

“不,我不应该叫他殿下,要叫他皇帝陛下。万一当面说漏了嘴惹殿下不高兴,就真的万事休矣……”

裴行俭心里一直在嘀咕个不停。

他知道李明殿下是做大事之人,但敢做到“陛下”,和巨唐分庭抗礼,而且还是在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太上皇还未殡天的时候。

只能说,天下第一硬核狠人。

被这样的狠人标记为“二五仔”,后果如何裴行俭都不敢想。

“我必须要脱罪,我必须要脱罪……”

小裴在惶恐不安中度过了最初的几天,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琢磨如何免于被李明秋后算账。

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开脱显然是不现实的,小裴虽然也有文采,但是想要耍过精明的李明……趁早洗洗睡吧。

而以他一介一文弱书生之身,想要肉身翻墙跑路也不现实。

“李明殿……陛下是讲究实利之人。如果我对他有价值,他兴许不会杀我。

“比方说,如果我能透露一些唐军的情报……”

裴行俭动起了歪脑筋,又立刻打消了这个想法。

“不行不行,卖主求荣,还是两次,这等无君无父之事,我裴某敬谢不敏。

“绝不是因为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仓曹参军,对对方可能感兴趣的军事情报一概不知……”

在左思右想也找不到一个能保证自己免于清算的办法以后,上路五天后,裴行俭躺平了。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李明便是那个天……”

摆烂一念起,刹那眼界宽。

裴行俭不经意地扫过窗外的风景,不由得愣了一愣。

他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自己已经身处一座繁华的城市之中。

窗外的景色和他在新罗所见完全不一样,不是满目荒芜、间或夹杂几间矮小的村社民居。

而是成排成列的高大房屋,以及笔直平整的夯土路面。

“咦?”

裴行俭吃了一惊。

此等繁华的街景,看似不输长安洛阳啊,除了城市小了点。

“难道已经到平州了?”他惊讶地问车夫。

车夫古怪地看了他一眼。

“这里是建安城。”

建安城……裴行俭在脑子里过了一下,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搜出了这个不起眼的地名。

“一座高句丽的山城?竟是这般繁华似锦的模样???”

他感到了文化冲击。

也许是在贫穷的新罗待久了,他这个地道长安人,居然在高句丽的城邦里感到了“乡下人进城”的震撼。

在冻土、山林和沼泽密布的东北,平地盖起一座不输内地的大城市,什么扶余超人?

五天就想从平壤飞到平州,什么大唐超人……车夫也在心里嘀咕了一阵,继续闷头赶路。

一行无言。

接下去的几天,裴行俭用自己的双眼,亲眼见证了一座又一座叫不出名字的大城市,一样的行人如织、车水马龙,楼房亭榭鳞次栉比。

他现在知道了,这些像竹笋一样窜出来的新生大城市,在高句丽时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是李明。

李明组织起了这些身为外族的扶余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建立起了一座一座建筑奇观,带领他们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到集体农庄的跨越。

大明的开国皇帝,恐怖如斯。

这恐怕是连大唐开国皇帝,如今的太上皇陛下(上一个太上皇不算开国),都难以轻易达成的成就。

而他自己,一个籍籍无名的裴行俭,即将面见这样一位帝王,由他圣裁自己的生死。

天意难以琢磨,不可琢磨。

李明殿下他是知道的,在长安担任主编的时候有过几次交流,知道是位给工资很爽快、但提要求也很变态的老板。

但李明陛下,他就摸不透了。

谁知道这段大起大落的治国经历,会让那位可塑性极强的小领袖发生什么样的嬗变……

在越来越忐忑的心境中,裴行俭的马车终于带他进入了平州城,大明王朝的中心。

如果说,之前觉得建安城等高句丽城池繁荣,是因为当时还带着滤镜的话。

那现在平心而论,他必须承认,平州在人口、建筑、道路等各个方面,都丝毫不亚于长安或洛阳,有些方面甚至更强。

比如这里没有坊墙,商铺无需在固定地点经营,所以商贸极为繁盛。

而这座新城越伟大,裴行俭心里的紧张就越深。

记忆里的那个小不点已经逐渐模糊了。

在他现在的脑海里,李明的形象逐渐和太上皇陛下重合,完全是一位身居宫中、威严不可直视的天命帝王……

砰!

他正在神游物外,马车突然来了个急刹车,让他脑袋撞上了窗框。

“下车。”车夫闷声道。

啊?这里是哪里?

裴行俭迷茫地张望四周。

他们停在一间……房子的门前,和周围的楼房没有任何区别,更是没有发现宫殿的痕迹。

这里仍然地处平州的闹市之中……

裴行俭心中顿时警报大作。

“我是来面见陛下的,你们要干什么!”

车夫斜了他一眼,耐着最后一点性子说:

“这里就是陛下办公的地方。”

“你莫要诓我!”裴行俭歇斯底里起来:

“你明是这么大、这么富强的一个国家,一点也不输大唐气象的国家,她的皇帝会在这间小破茅庐里?!

“你们欺骗我有什么目的!”

“……”车夫嘴角一抽,懒得搭理这个怪人,一把就揪住了他的衣领子。

“下来吧你!”

文弱的裴行俭根本无力抵抗,被粗暴地拖进了这栋屋子的大门。

一路传来他的哀嚎:

“我为陛下改过稿,我有苏将军的手谕!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

任何反抗都是无用功。

裴行俭被卫兵揪着脖子,走过长长的走廊。

走廊两边的房间里,文吏坐在席位上奋笔疾书,偶有文员抱着文件在廊下匆匆走过。

看起来和普通的衙门没什么区别。

衙门……

裴行俭心里咯噔。

坏了,该不会是那种专门对付细作的“有关部门”吧?!

这是要对他严刑拷问,榨出所知道的一切情报,然后再把他埋在后院的某个角落吗!

不祥的预感让他感到窒息,两腿一软,用沙哑的声音颤颤抖抖地说出一句:

“苏定方……苏定方害我……”

什么毛病……卫兵对这个突然发癫的长安人感到很不解,怕神经病传染给他们,敲开房门就离开了。

吾命休矣……裴行俭默默闭上了眼,就这么站在门口,等着自己被粗暴的大手提溜进去。

然而过了半晌,什么也没有发生,只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毫无起伏地说:

“把门带上。”

嗯?

裴行俭缓缓睁开眼睛。

这才看清楚房间里的布置。

和他在走廊里见到的办公室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空间宽敞一些、书多了一些,以及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堪舆图。

房间里坐着三个人,两个老头坐在下首,上首的位置被掩埋在一大堆文件里,看不见人。

三人都在忙着各自手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人正眼瞧他。

两个坐在下首的老头,有点眼熟……

“房相?!大司空?!”

裴行俭惊呼出声。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就又收回视线,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只是顺带通报一声:

“陛下,苏定方说的‘客人’来了。”

然后,从上首的那堆书山文海后面,一个熟悉的小脑袋探了出来:

“哦,裴行俭?欢迎欢迎!”

热情的态度,让裴行俭登时就混乱了。

他还是他,记忆中那个风风火火的少年,没有一丝改变。

“李明陛……殿下,不是,我……”

“哈哈哈,别拘谨。别干站着了,来来来坐坐坐!”李明大大方方地从自己位子上站了起来,以客人之礼请他入席。

裴行俭觉得这不太真实,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地,就被大明的皇帝陛下给劝到了座位上。

这真是皇帝?不居深宫之中,却在这闹市之中、毫不起眼的衙门里?而且还是和其他人合署办公?

等裴行俭膝盖触地了,聪明的智商也站上高地了,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全程犯了无数个殿前失仪的大错。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磕为敬——裴行俭咚地就跪倒在李明的跟前:

“罪臣,辜负了陛下……”

“不,是我辜负了你。”

李明充满诚意地说道:

“是我思虑不周,将你们这些在报社的局外人牵扯了进来,遭受唐伪帝的无端迫害。

“你也是身不由己啊。”

身不由己……短短四个字,让裴行俭产生了强烈共鸣,几乎哭了出来。

也就这四个字,让这位大唐忠良毫无阻力地接受了“唐伪帝”这个概念。

“唉,奈何唐伪帝驱使你等与我为敌,骨肉相残,生灵涂炭,我实在是不忍啊。”

李明无缝换上了沉痛的表情。

裴行俭早就被忽悠……不是,感化得不要不要的,真情流露地说:

“陛下有任何吩咐,罪臣必万死不辞!”

“好,很有精神!”李明语重心长地换了一个话题:

“苏定方在信里告诉我,他教你了些兵法。你学得怎么样?”

裴行俭心里咯噔,支支吾吾起来:

“这个,那个……”

“现在中原前线正缺人,半岛局势则已经稳定下来了。”李明图穷匕见:

“把苏定方浪费在那条战线上有些浪费。

“所以,我想把他调回来,你过去替他顶着。”

裴行俭战术后仰。

怎么从平壤一路润到平州,又被一脚踹回了平壤?

“陛下,我一介文弱书生……”

李明郑重地拍拍跪在地上的小裴的肩膀,道:

“你要学习班超的榜样,投笔从戎。”

裴行俭:“可是……”

李明:“我是会看相的,你面相很好,一看就是要做大将军的啊。”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裴行俭还真就是一位儒将,在西域大杀四方,官至安西都督。

“我封你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指挥百济,统理半岛文武事宜。”李明道:

“如何?”

话都说到这地步了,裴行俭实在无法开口拒绝。

他意识到,老上司李明是真的一点也没有变。

“那……”

“就麻烦你跑一趟了。”

…………

一脚把裴行俭踹出房门以后,李明的脸色立刻沉静了下来,对左膀右臂道:

“这一手驱虎吞狼,还可以吧?

“不用额外花费精力,用百济的力量就牵制住了我的父兄在我的后院放火。”

房玄龄继续写着什么,应和一声:

“陛下高见。”

不过长孙无忌并没有放松下来:

“以太上皇陛下的智慧,不会不知道百济这颗可以制衡新罗的棋子吧?

“他难道就没有想过我们会以此反制吗?”

一阵短暂的沉默。

“或许,百济常年和新罗、大唐为敌,难以拉拢吧,也或许……”

李明挠了挠头:

“螺蛳壳里做道场,他们能在半岛那片狭窄的土地上干什么?

“如果对面还继续向新罗增派力量,夏天的台风会教他们做人的,时间一长,撑不住的是他们。

“不去管他,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方针战略推进。”

嗯……长孙无忌不再言语。

房玄龄适时停下了笔,将他洋洋洒洒写就的大作一抖:

“陛下,全面进攻中原的计划已经草拟完成,请过目。”

李明深吸一口气:

“好。”

终于,到了下定决心的一刻。

大明和大唐的经济战,已经打过了。外交战,也已交手了两场,可以说各有攻守胜负。

至于政治战,更是在李明节度辽东二州时便开始了。

唐人已经应润尽润,现在二圣回朝、大唐政局稳定以后,润过来的人数已经大为减少,政治攻势的收效也迅速减小了。

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竞争手段,双方都已经打过了。

接下来,就该开战了。

“令前线各部做好最后战前准备,等苏定方就位。”

李明缓缓道:

“便在大河南岸做军事操演,伺机向进攻中原,直取东都洛阳。”

两位宰相立答:

“遵旨。”

…………

长安。

李世民最后也没有被驱逐到甘露殿,照旧在立政殿待着。

李承乾唉声叹气,在老地方找到了他。

“父亲,新罗军被伪明联合百济击败了,新罗国都失守。”

李世民神色轻松地点点头,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

“吾知道了。既然对面是李明,那想到联合百济这个法子并不奇怪。”

“……”李承乾怀疑他爹在幸灾乐祸,但他没有证据。

“接下来该怎么办?新罗还没有完全失败,伪明在那儿的力量并不多。应该继续向半岛增兵支援吗?”

李承乾虚心提问:

“第一波出海支援的只是一小部分前哨部队,真正的主力还停在扬州港,很快就能接续上,驰援新罗。”

李世民毫不客气地笑了:

“隔着大海、顶着台风,将部队运往无路可退的狭窄半岛之上,你这和在自己大腿扎一刀、任由鲜血流干有什么区别?”

“……可这都是父亲您的主意啊!军队已经调到港口,战舰民船也都征集到位了,怎么现在半途而废呢?”

李承乾有些绷不住了:

“那接下去我们该怎么办?难道您就是存心想让儿臣将江山一步一步输给李明不成?您还是想让李明当天下共主?”

李世民慢慢转过头,看着不安的嫡长子,不紧不慢道:

“放宽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