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04章 穿越就是为了暴打(划掉)报答李世民啊!

“李靖。”

“在。”

“以你为历城道行军大总管,统帅中外军事,总督此战。”

“是。”

“侯君集。”

“在。”

“你为行军副总管,率领前军。”

“是。”

……

平州行在,沙场点兵。

诸位将士各自领命,踌躇满志。

他们的来源很复杂,有去年远征薛延陀、被侯君集等人带过来的四万精锐;有河北难民,有原高句丽、薛延陀等归降部众;也有从平州、营州时代开始的百战老兵。

但他们的目标都是同一个:

南下!扫清全大唐!

他们士气高涨,训练有素。

他们的将领,无不是青史留名的赫赫名将——

李靖统帅全局,侯君集为先锋,李道宗坐镇中军,苏定方、薛仁贵两翼齐飞,薛万彻断后,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预备。

真个是将星璀璨,初唐名将的半壁江山云集于此。

在强将的指挥下,赤巾军踏着整齐的步伐,离开沙场,奔赴前线。

这次,他们没有像以前那样玩个性,头上包个红头巾就上战场了。

每个人都全副武装,戴上最坚固的头盔,神情严肃。

以前的那些手下败将,不过是一些小杂鱼而已。

这次所面临的强敌,是史无前例的。

那是大唐的正规军。

“嗯……”

李明站在高台上,俯瞰着奔向未知前途的健儿们,神情沉凝。

“陛下,该回去了。”房玄龄在一旁提醒道。

李明的目光仍然留在远去的将士们身上,沉吟道:

“我仍然觉得……

“现在猝然发动全面进攻,未必是正确的时机。”

在近期和大唐终有一战,是上至李明、下到普通百姓都有的共识,毕竟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然而选定“今天”这个日子就开战,似乎有些操之过急。

这个略显激进的战略,是李靖和房玄龄领衔、文武百官共同提议的。

“李承乾刚刚即位不久,对面从长安到地方都还有些动荡。就该趁现在快刀斩乱麻,在伪帝坐稳龙椅以前,先将其消灭。”

房玄龄慢悠悠地为李明梳理着这么做的原因:

“以上是战略层面。在战术上,唐军被大规模调集到了扬州,正准备登船增援新罗。

“此时中原空虚,正是趁敌人青黄不接,在这个方向突袭的好时机。”

李明抿了抿嘴:

“诸公所言极是……”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打仗的方面,别说李靖,尉迟循毓都比他李明更有发言权。

这也是李明最终拍板,通过这个方案的原因、

但是……

“我觉得如果缓一缓,或许还能更稳妥。”

李明对相父悄悄说道。

他不希望自己的这番话被其他人听见,动摇军心。

房玄龄波澜不惊地问:

“是什么事让陛下如此放心不下呢?”

“泗水。”李明喃喃道:

“泗水上的那座桥,还没有建好啊……”

泗水发源于泰山余脉,在南宋黄河夺淮入海以前,泗水是淮水的重要支流。

唐明边境、大唐一侧的兖州,便坐落在泗水西岸,是赤巾军此次进攻的第一个目标。

虽然大明的河北与大唐的河南看上去也接壤,但猜猜这两块区域为什么一个叫“河北”,一个叫“河南”?

因为两者之间还隔了一道天堑,那就是黄河。

在夏季的丰水期,谁跨河打仗谁煞笔。

所以明军的主攻方向,选择在了齐鲁接壤的兖州一线。

这就是李明当初不惜疯狂大撒币,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拿下齐鲁的原因——

这样进攻中原就不必渡过黄河,不论进军还是补给都能节省海量的成本和时间,是完美的前进基地。

然而,虽然从齐鲁西进能绕过分隔南北的大河,但有一条小河绕不过。

那就是南北走向、分隔东西的泗水。

在拿下齐鲁的地块以后,李明专门下旨,立刻组织民夫,在泗水河道狭窄处修建过河桥梁。

然而,李明拿下齐州的时间并不长,决定以此为前进基地进攻大唐的时间更短,过河桥还没有完成施工。

因此,明军渡泗水,一部分靠船舶摆渡。

另一部分则取道泗水的源头——泰山余脉陪尾山,绕一大圈。

两军从东和北两个方向,夹击兖州。

“说到泗水桥……陛下,臣有一言,请陛下静听。”

房玄龄的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皱:

“陛下心里装着的应该是九州万方,一座桥不至于牵动您这么多精力吧?”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诚恳地说:

“相父教训的是。”

房玄龄抚着胡须微微点头:

“陛下英明。”

“但……”李明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泗水是前线一道不大不小的坎。那座桥如果不能竣工……”

房玄龄以为李明担心的是后勤,宽慰道:

“陛下,泗水并不是大河那样的天堑。平日里的船舶来往就很多,齐州与兖州的商贸都是跨越这条河的,并无不便。

“所以,这条河并不会对兵粮后勤物资的运输造成什么影响。况且中原富庶,就算补给暂断,因粮于敌也可以撑几日。等这座桥建好了……”

“我担心的不是后勤。”李明打断道:

“我担心的是人,是士兵的后撤通道。

“如果被对面反推回来,拥堵在兖州城下,泗水河畔……”

那就要复刻敦刻尔克了!

虽然大明现在占据着政治、经济优势,兵强马壮、三军用命。

但是对面也不差,是货真价实的巅峰大唐。

更可怕的是,对面可是有李世民的啊。

被某位最能打的教员,评价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的李世民啊。

换谁谁心里不打鼓?

谁知道那位太上皇,是不是退而不休呢?

兵者死生之地也,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

对上李世民,必须要想好退路。

“臣下理解陛下的忧虑。”房玄龄捋着山羊胡:

“但是形势不等人,我们不可能做好一切准备才采取行动。

“如果对面坐稳了皇位,将军队调回了防线,届时再发动战争,恐怕会更艰难。”

李明没有多少什么,只是简单地点了点头:

“嗯。”

一君一臣沉默下来,没有再说什么,望着将士们的背影逐渐远去。

过了良久,房玄龄忍不住问:

“陛下,臣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叫我李明便可,房玄龄。”李明淡淡道,既不客气也不居高临下,仿佛两人是地位平等的老友一般。

君臣之间直呼姓名,一分粗俗,九分亲近。

老房被少皇帝开诚布公的胸襟惊得愣了一愣。

半晌,他用平直的语气问道:

“既然你这么忌惮你父,为什么还要和他作对?”

“如果向长安解释,你父亲就算不把你立刻扶正为大唐皇帝,也会让你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而且肯定会允许你留在平州。等候继位。”

房玄龄也彻底不装了,将肚子里最大的疑惑一股脑全部倒了出来:

“李承乾身体不好,活不长的。说得难听一些,甚至你父亲,也已经在风烛残年了。你只要再等几年,就能平安顺遂地接过帝位。

“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把登基仪式也放在平州,让文武百官不远千里来朝觐……”

李明全程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听着自己的老朋友喋喋不休地提问。

“所以,李明。”

房玄龄正视自己的忘年交,真心提问:

“你为什么仍然坚持要开启战争,和你的父亲,全天下最可怕的敌手,正面对决呢?”

这一番话,就算是地位真正平等的朋友之间这么说,都难保不会翻脸。

但是李明很认真地听着,一点也没有感到被冒犯。

他知道,眼前这位装了一辈子的老人能对自己敞开胸怀,是出于极为可贵的信任。

也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对老朋友的问题给出正面的回答:

“有些仗是不得不打的。从辽东开始便是如此,这你也是知道的,那些听调不听宣的贵族门阀什么的。”

房玄龄觉得这话可能有点道理,但有点道理不大可能。

“可是李明,你看起来……似乎对和你父亲正面对决,并不感到很抵触啊?”

李明不置可否:

“哦,是吗?何以见得?”

房玄龄深深看了小老弟一眼:

“因为,你在微笑。”

李明摸了摸自己的的嘴角:“真的吗?没有啊。”

房玄龄没有再多说什么,向主君拱了拱手:

“一番直抒胸臆,实在痛快。臣还要统筹规划战时的民间生产,请陛下恕臣告退。”

李明点点头:“辛苦相父了。”

君臣之间短暂的推心置腹,到此结束。

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李明不禁长吁一口气,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

老房果然敏锐。

对能和李世民对决一事,李明何止是不抵触。

简直有些期待了。

“都穿越大唐了,如果不能全方位暴打李世民,那不是白穿越了?”

…………

长安,立政殿。

清晨。

光荣退休后无所事事、仿佛无时无刻不在睡懒觉的李世民陛下,破天荒地早起了。

“出征,打李明……呵!”

他的左边嘴角勾勒出一个笑容,在宦官的帮助下,换上一身戎装。

“衣服有些紧……是缩水了么?”

李世民撑了撑紧绷的肚腩。

宦官立刻道:“老奴这就为陛下换一身。”

“哈哈,不必费这个心了。”李世民颇为洒脱地笑笑:

“反正也用不上。”

“呃?”宦官一怔。

这时,一旁的宫女一个个都绷紧了身子。

“陛下……”

原来是皇帝在两位内侍的搀扶下,来到了太上皇的寝室。

儿子未经通传擅闯老子的房间,这有点粗鲁,但是没人敢管他,毕竟人家是皇帝。

“你们……先退下吧。”李承乾命令下人,不知为何声音有些颤抖,好像十分紧张。

但下人们自然是不敢多待多问的,立刻低着头,鱼贯而出。

其中一名搀扶着李承乾的内侍,在桌案上摆了一壶酒。

李世民的目光短暂地落在那壶酒上,瞳孔一缩,随即超脱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你们也……退下。”李承乾说得非常无力,好像很疲劳。

两位内侍什么也没有说,闷声离开。

房间里只剩下父子二人,李承乾艰难地咽了口水,视线不敢落在酒壶上,嘴唇微微颤抖:

“父亲,请……”

李世民的笑容更盛:

“挺孝顺啊,大早上请你中风的老父喝酒。”

李承乾登时脸色铁青。

他也是昏招迭出,太刻意了。

谁不知道李世民陛下不善饮酒?

“唉……行吧,你是皇帝,你请我,我就喝。反正我这副烂身体,不买个‘一醉’不起,也没什么意思了。”

李世民颤颤巍巍地站起身,从抽屉里翻出两只酒杯,笑着说:

“你不来一点?”

李承乾的脸色就像打翻了染缸,青红皂白上演了个遍。

“我开玩笑的。”李世民笑着摇摇头,扶着桌案盘腿坐下,自己给自己的杯子里斟上了酒,另一个杯子空着。

“我自己酿的苦酒,理应我自己喝。”

李承乾嘴唇动了动,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像根柱子似的杵在那儿。

李世民也不搭理他,自言自语地叨咕了起来,活像酒桌上健谈的醉鬼。

“是的,我自己酿的苦酒。在你小时候起,我就对你刻薄,将你视为传承江山的工具,层层重压把你逼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现在我废了,不中用了,你也算接过江山了。我却还不识相地挡着你的路,朝臣们还在看我的脸色。”

李承乾的脸色越来越扭曲,呼吸越来越急促,浑身湿透,仿佛掉进了水里似的。

“而更可恶的是。”李世民轻巧地接着说:

“我这个糟老头还耍了些小心机,要回了已经给出去的兵权。这不是有些,在你眼里,给脸不要脸了吗?”

“绝没有。”李承乾矢口否认,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嗓音干涩得可怕。

“管你怎么想吧,反正这酒我也不是第一次喝,十七年前,李元吉也请我过一次。”

李世民悠然地握住酒杯,最后叹了一口气:

“只可惜,无法亲自和李明过过手。想必他也会很遗憾吧?

“承乾,这是我教给你的最后一件事。”

“嗯?”李承乾好像神游物外被老师抓住了似的,浑身一震。

“战争,检验的不止是武功,更考验文治、组织和决断,是对一个统治者最残酷、同时也是最好的试炼。”李世民直视嫡长子的双眼:

“不论你我之间过去有什么恩怨,你爹我如今是不能继续陪你走下去了,你好自为之。”

说着,他便端起杯子。

李承乾仿佛溺水之人,握紧双拳,简直要把牙关都咬碎了,突然大吼一声:

“父亲!”

他扶着瘸腿,摇摇晃晃地冲上前,一把打翻了李世民手里的酒杯。

李世民左边眉毛一挑,看起来并不错愕,平静地问:

“这合乎礼仪么,承乾?到嘴的美酒,这就不喝了?”

李承乾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好像刚被人从水里救了起来一样。

“父亲,是孩儿思虑不周,忘了您不善饮。”

李世民嘴角一勾,似笑非笑:

“那么,我明日即带兵出京,奔赴前线。你有异议吗,皇帝?”

李承乾的脸色极为复杂,脖子青筋凸起,嘴巴快速地一张一合,好像在和哪位看不见的人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过了半晌,他大约是吵累了,脱力地说:

“就依您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