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62章 李世民最担心的情况

在外行眼里,打仗就是两队人马互砍。

在大部分内行的将军眼里,打仗则是在后勤、地形、气象等约束条件下,两队人马互砍。

而在李世民眼里。

在要不是进了文庙、早就进武庙了的军事天才李世民眼里。

战争是一件没有标准、十分个性化、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的活动。

而每位指挥官在这活动中的应对策略——即作战战术——是不一样的。

就像指纹一样,各有特点,因人而异。

仗打得多了、总结得多了,李世民逐渐掌握了一项绝技——

那便是通过观察战场态势,倒推出对方部队的实际操刀人究竟是谁。

他的这种直觉,往往比细作提供的所谓“机密情报”更为准确,帮助他在作战中根据敌方主将的用兵特点,“量身定做”一套克制的战术。

也因此,当山对面那支赤巾军突然一改猥琐蹲坑的运兵风格,如大鹏展翅一般,稳准狠地向山下的薛延陀伸出利爪时。

李世民便敏锐地意识到,对方换主帅了。

而接手的那位新主帅,正是李靖!

这份猜测,压过了援军到来的惊喜,让李世民狐疑不定。

他和李靖共事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一个主北一个主南。

然而,对那位替大唐打下南半个华夏、却也令他忌惮不已的老“合作伙伴”,李世民每夜都在兵书上复盘对方的打法。

所以,赤巾军军阵的微妙变化根本逃不过他的法眼。

“李靖?是那位被天可汗封为卫国叶护的老将吗?他也在恒山?”阿史那社尔听得一愣。

契苾何力也犯起了嘀咕:

“我还在长安时,李卫公就已年老体衰,恐怕命不久矣……”

他俩又不是没有打过仗,在名将如云的唐初,也足以当得起一句“能征善战”。

但是对陛下这种“瞪谁谁怀孕”的神奇技能,他们仍然感到十分“玄奇”。

在他们眼里,在山谷这种回旋空间极其受限的地形中,策略的发挥余地也不大,而基础的排兵布阵都是大差不差的。

如何能通过一招一式,就判断出一方的主将是谁呢?

更何况,李靖李卫公谁不认识啊?

年过七旬的古稀老人,恶病缠身,能活一天算一天,连竖着走出卫国公府都很勉强。

怎么可能从安稳舒适的长安,大老远地跑到这冰天雪地的恒山,只为指挥一群山贼打胡人?

辽东军方面刷出了远超国力支持的火星援军,他俩姑且还可以用“百姓踊跃参军”来强行解释。

可在长安病床上等死的李靖,突然瞬移到云州前线指挥战斗,这属实有点过于抽象了。

又不是玄幻。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只是他俩又不好意思当面拂了老皇帝的面子,只能旁敲侧击地提一句疑问。

“可不是李卫公,又能是谁呢……”

李世民同样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李靖不至于千里迢迢杀奔前线,专门到他面前来露一手吧?

因为自己在出征前留了后手,私底下专门交代了房玄龄:

此役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立诛李靖。

而现在的他,就正好符合“三长两短”的标准。

李靖那羊尿泡可能装病装了好几年,可能身体足够硬朗。

但是房玄龄那老小子足够可靠,总不至于连这么简单的命令都不执行吧?

“可是,这既稳妥又阴险的战法,除了李靖还会有谁?”

李世民牢牢地注视着战场,整个身体完全探出了隐蔽处,似乎想要将躲在壕沟里的赤巾军主将看个真切。

“父皇……父亲,请当心一些!别落下山去!”

李承乾心里一急,赶紧拽住李世民的腰带。

父皇可以去死,但不是现在,现在让他活着才符合孤的利益……李承乾心里嘀咕道。

“嗯……”

李世民三心二意地应了一声,不过总算老老实实地贴在雪地上,隐蔽着自己的身形。

他越看越觉得对面赤巾军的战术十分可疑。

战术可以模仿,但细节上的指挥习惯,是其他人无法完全模仿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换做一般的将领,这种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将本军分成四部分的布局,搞不好就变成葫芦娃救爷爷的添油战术。

但是那些赤巾军的站位却是恰到好处,犹如一只凶狠而隐蔽的猛虎,收着利爪,小心翼翼地靠向猎物。

而懵懂的铁勒人也果然中计,聚成了一坨一坨的方阵,方便被集体收割。

不论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可这一招一式,和李靖历史上的几次战役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完美复刻了。

“难道说……李靖这么多年确实一直在装病?

“然后朕陷入困境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长安先乱,被那厮得空出逃了?

“那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李世民越想觉得,这是连他自己也不敢轻易采取的设定。

“有这么多义民加入战斗,奋起反抗铁勒人侵略,乃是我大唐江山社稷稳固的保证,父亲应该高兴才是,为何愁眉不展?”

李承乾在一旁说着风凉话,心里憋着笑——

全天下不是你最大吗?怎么一个快躺棺材板儿的李靖就把你吓成这样?

“嗯,确实……”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便不再说话,而是愈发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战场。

只是这次,他望向赤巾军阵列的眼神中,便不再含有刚才的欣喜、心疼、或者感动等正面的情绪。

而是充满了戒备和算计。

多愁善感的李世民下线,现在的他是一台冷酷的政治机器。

假如说,他是说假如……

他刚才的假设都成真,李靖真的与辽东势力合流。

那……

其中的奥妙,就很值得说道说道了。

众所周知,因为其地理原因,辽东可以算是大唐孤悬汉地核心之外的半个飞地。

离心倾向一直十分严重。

直到李明主政当地,才刹住……

才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个屁,离心倾向更严重了,连营州都督府都被他夺舍了……

算了算了,斯人已逝,不提也罢。

李世民咽下这股无名业火,太阳穴又痛了起来。

辽东明着不服朝廷,而李靖则是暗中蔫儿坏。

开国皇帝和功臣的关系如何处理,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因为功臣与其说是“臣”,更像是合伙人。

开国战争时期,兄弟之间自然可以随性一点,不那么听使唤,带头大哥一般不会说什么。

可是坐稳江山以后,大哥当然不能容忍小弟继续没大没小、权势滔天下去,当然要开始收权。

这就容易发生结构性矛盾了。

李世民能凭着自己“第一功臣”的身份压服其他人,所以功臣集团很老实。

李二也不必像某些开国皇帝那样大杀功臣,留下一段段君臣佳话。

但李靖是个例外。

因为李靖的功劳也不小,独立带兵作战,打下了南方半壁江山。

他当年如果反水,从唐朝独立出去,组建一个加强版的南朝也是可能的。

而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李靖与军阀萧铣的关系也不明不白。

在峡州讨伐萧铣时逡巡不前,被太上皇李渊看出猫腻,差点问斩。

最后太上皇好歹被手下人给劝回来了,让李靖保住了一条命。

李靖从此以后也收敛了锋芒,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可是事关江山归属,李靖敢演,李世民未必敢信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靖那卓绝的军事能力,就是那块让李世民无论如何无法放心的“璧”。

如果李靖的能力,与辽东的反骨结合在一起……

后果不堪设想!

那就绝不是辽东脱离大唐、自立门户那么简单。

而是李靖以辽东为基础,向中原步步渗透,直到取而代之!

在河北的这一战,就是这计划的第一步!

拿下河北,李靖和辽东佬就有进军中原的跳板了!

如果辽东的背后有李明节制,那还只是皇位在老李家内部流转的游戏。

但问题是,李明已经被李泰杀害了啊!

李靖所图的,怕不是灭亡整个李唐王朝!

“也许只是巧合,辽东佬的指挥未必是李靖,一定不能是李靖……嘶,疼!”

一阵钻心的头疼,打断了李世民的猜疑,也让他从牛角尖里短暂地钻了出来。

自己的怀疑如果为真,需要一系列巧合同时满足,这显然不太可能。

而且按常理来说,在活到五六十岁就算寿终正寝的唐朝。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不可能、也没必要大老远跑到冰天雪地来继续发光发热。

就算让他来当皇帝,还能享几年福?

李世民晃了晃脑袋,收拢思绪,继续观战。

只是在他眼里,这场恒山之战的性质悄然开始发生变化——

从辽东义军与入侵者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而是变成了割据武装赤巾军与铁勒族武装争抢地盘。

…………

“什么?那些烦人的辽东佬还有增援?把前军打退了,在山脚处形成对峙?”

真珠可汗夷男声如洪钟,粗鲁的质问声让传令兵不敢抬头。

薛延陀的主帐设在河谷另一头的山包顶端,也是能俯瞰整个战场的。

对面山上突然冒出来了很多援军,他自然也能看见。

他早就料到那股赤巾顽匪不会乖乖引颈就戮,摇来援军很正常,一点也没有让他猝不及防。

真正让他破防的是,他的军队对阵敌方援军,场面上并不落下风。

这就给了他一种不是不能赢的错觉。

跟从真珠可汗来云州和赤巾贼死磕的勇士,都来自核心部落,都是整个汗国最遵守军令、能打的精锐。

而对面新来的援军,既不包红头巾,身材也比正牌赤巾军矮小得多,战斗力一看就不行。

一加一减,显得薛延陀军好像只要再咬咬牙,就可以击败敌方援军、突破防线,抓住被困在壕沟里的赤巾军大鱼似的。

然而最后还是被打下了山,功亏一篑。

力度拿捏得刚刚好,恰好让真珠可汗尖叫抓挠。

功败垂成可比兵败如山倒让人恼火多了。

“传我的命令,集中兵力,全力进攻那个山头!”

真珠可汗大声咆哮道。

敌人的援军他并不怵,因为他有足够的冗余,手头有的是人力和对方拼消耗。

只要一拥而上,用人力淹死对方,一切就会好起来的。

“大汗,我虽然不懂兵法,但斗胆问一下……”

坐在一旁的李泰不安地问:

“将兵力集中在一处,会不会有危险?万一……”

“你懂什么?打仗打的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真珠可汗不耐烦地吼他:

“贼寇来得越多越好!就要趁现在这个机会,将赤巾贼的指挥,以及任何胆敢与之为伍的刁民,通通一网打尽!”

几句话就给李泰给喷蔫儿了。

因为就像李泰自己说的,他不懂兵法。

只是出于阴谋家的直觉,李泰总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如果对方要使坏,就趁现在了……

“愣着干什么?快去传令!”

真珠可汗转向左右为难的传令兵,又吼了一嗓子。

无辜的小卒莫名其妙挨了两顿喷,灰头土脸地退下去传达命令了。

过了一会儿,集结的骨哨声此起彼伏。

如同笨重的巨兽,薛延陀庞大的部队开始运动了,迟缓地向河谷中段靠拢。

真珠可汗站在山巅,将山下的军阵尽收眼底,毫不掩饰洋洋得意的神色。

这里集结的虽然并不是薛延陀的全部三十万兵力——毕竟以恒山的战场宽度,也展开不了那么大规模的部队——但这阵势已经足够壮观了。

密密麻麻的方阵逐渐形成,一个衔接一个,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而他们的目标,不过是河谷边一座平平无奇的山头。

这些士兵如果全部爬上山,甚至能盖住整座山的表面,让那里暗无天日!

“我的军队,是否雄壮?”

真珠可汗向盟友李泰炫耀着,颇有武装立威的意味。

李泰服服帖帖地叉手行礼:

“真乃熊虎之师也,确实威猛,不可挡啊。”

“呵,管对面有什么阴谋诡计,我的勇士杀他们就像杀野狐狸一样简单。”真珠可汗骄傲无比。

那些士兵就是他傲慢的资本,也是他在汗国站稳脚跟、并且进一步谋攻大唐的倚仗。

大军骑脸怎么输?

任他赤巾贼还有什么花招,尽管使出来吧!

大军还在陆续集结,因为河谷空间有限,骨哨声串在了一起,秩序变得越来越混乱。

真珠可汗在山巅俯瞰,兴奋地挥舞着马刀:

“全军压上!将赤巾贼的首脑捣毁,将辽东贼寇一个不留,全部杀……”

“大汗?”

他正说到兴头上,又被李泰给打断了。

“什么事?”他懊恼地大吼一声。

李泰被吓得浑身的肉一颤,脸色有些迟疑,指着河谷的上游方向,哆哆嗦嗦地问:

“那些,是大汗的骑兵吗?”

“嗯?骑兵?”

真珠可汗听得一头雾水。

哪个正经人打山地战用骑兵呀?

他手搭凉棚,望向李泰所指的方位。

在黄昏晦暗不明的亮光里,他隐约看见河谷上游起了一团雾,向他的大军快速靠拢过来。

随着雾气团,接近,真珠可汗这才看清楚了。

那不是雾。

而是无数马蹄踩在雪地上,所扬起的冰晶。

李泰没说错,真有骑兵。

“奇怪,我已经命令他们下马了呀……”真珠可汗纳闷地嘀咕一声。

李泰皱起了眉头: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并不是大汗的军队?”

真珠可汗放下了手,反问李泰:

“那是你的兵?”

李泰摇摇头,指向他们所在山包的山脚位置:

“遵照大汗的吩咐,我军一直在原地没动……

“大汗您说,会不会是来自其他部落的友军?”

真珠可汗嫌弃地摆了摆手:

“那些蛮子只在劫掠的时候才会主动冲到前面,怎么可能大老远来云州?”

“那这支骑兵是……”

两人面面相觑,脸色骤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