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63章 平壤之冬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263章 平壤之冬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24: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句丽王都,平壤城。

王宫安鹤宫。

“呕!”

高句丽摄政渊盖苏文宿醉难忍,一大早在床上还忍不住干呕。

这里理论上是高句丽王的居所。

但是在渊盖苏文刺杀了不得人心的荣留王高建武、自立为摄政以后,他直接把扶持的傀儡王赶出了王宫,自己一屁股坐稳了。

他在这座宫殿日日笙歌,昨晚也“照例”酗了一晚上烈酒,只是这次醉得特别厉害,吐得七荤八素。

不过也得亏他把胃里的酒精吐空了,脑子终于久违地清醒了一些,除了还有点头晕脑胀以外。

“妈的,就给我喝这种酒?给伟大高句丽王国的统治者,喝农民的劣酒?!”

渊盖苏文口齿不清地嘟哝着,暴躁地大吼:

“来人!把厨子……全部砍头!”

声音回荡在空荡荡的宫室之间,就像往空空的海螺吼了一嗓子。

除了听见自己的回声,渊盖苏文什么回应也没有得到。

“妈的,要把宫女也全部砍头……”

渊盖苏文不悦地嘟哝着,扶着墙好不容易立直了,摇摇晃晃地去了偏殿。

在那里,差点被砍头的厨子和宫女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早膳。

“没一个靠谱的……”

看在还需要人打理一日三餐的份上,渊盖苏文在心里暂时赦免了厨子宫女的死罪,先来一杯高粱酒醒醒宿醉。

浓烈的辛辣味让他一下子精神了。

“摄政阁下。”

王国的新任宰相照例出现在渊盖苏文的餐桌边,手捧一迭文书材料。

“请您过目!”

摄政阁下纵酒享乐可是非常忙碌的,所以每天只能趁早膳时间,见缝插针地“处理国事”。

而新来的宰相是位很懂事的年轻官僚,每天都很准时地向他汇报前一天的“治理情况”,请示接下去的“工作安排”。

至于原本自己提拔的老宰相哪儿去了,好像是某天来上朝时,在路上“不小心”跌进粪坑里,陷而卒。

至于平时喜欢坐车的老宰相,那天怎么突然选择步行上朝,而且怎么走着走着拐进小巷,走进粪坑里了,个中细节,渊盖苏文那颗泡在酒精里的大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这位新宰相是常来安鹤宫和渊盖苏文“交流感情”的辽东商人举荐的。

考虑到自己在平壤难以服众、对各地部落又冲突大于合作,当时烂醉如泥的渊盖苏文就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等他清醒过来、想要收回成命时,这年轻人很懂事地给他搞了一套“晨报”,把他舔得十分舒服,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于是,这位由外国商人推举的“宰相”,就彻底在安鹤宫站稳了脚跟,每天一大早按时汇报。

“在阁下的德政下,王国河清海晏、百姓富足,各族酋长尽皆俯首,等候接受阁下的册封。”

宰相一本正经地说着笑话。

一个敢说,渊盖苏文也是真敢信。

因为这年轻人呈上来的报表也好、文书也罢,是符合勾稽关系,经得起推敲的。

更重要的是,新宰相说的话很好听,正投渊盖苏文所好。

在他的描绘下,高句丽国内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这倒不是假的,只是和渊盖苏文没关系而已)!

不只是宰相,他新认命的尚书、侍郎等王廷高级官员,也常来安鹤宫当面汇报工作。

总不至于这些人都同属一个团伙,连续作了几个月的假,专门哄骗他吧?

“不错。”渊盖苏文装模作样地点点头,试图让醉醺醺的脸显得威严一些,说一句廉价的谦让话:

“有你在,我双手垂拱之间就能治理好整个国家了。”

辽东商人大规模进入高句丽以后,他还以为自己对这个国家开始失去控制了。

现在才意识到,那都是错觉,他的治国能力和用人能力还是很强悍的。

看吧,只是大胆提拔了一个年轻人,就立刻把国家的控制权给攥回到手心了。

“那些酋长整天和我作对,现在还想要封爵?赐他们鸩酒一杯要不要!”

渊盖苏文向新宰相下达了新指示,便结束了今日份的治国理政,总耗时大约半壶高粱酒。

“收到,阁下请慢用。”

不论多离谱的指示,宰相也照单全收,从不顶嘴反驳,很是让渊盖苏文舒心。

多大点事,无非是在第二天呈上的晨报材料里添上几笔的事。

宰相离开安鹤宫,并没有回到他的府衙,而是拐进了王宫附近的一条小巷道。

巷子深处坐落着一栋佛寺,佛塔高耸。

宰相径直进入寺庙,与熟识的和尚合十问候,便一个人熟稔的进入佛塔,拾级而上。

塔顶视野良好,可以将安鹤宫的南出入口和正殿尽收眼底,一举一动一览无余。

至于王宫的其他方位和侧殿,则交由其余“佛塔”进行监视。

塔顶设有一间袖珍佛殿,都是渊盖苏文近几个月新认命的、常在安鹤宫“晨会”露面的高级官僚。

几位熟面孔的背后,是另一张熟面孔——一尊胖小孩的佛像,长得很是喜庆,活像一个青春版的小弥勒。

正是国内城岩里寺(房玄龄临时办公室)同款李明造像。

而聚在这里的熟面孔,表面身份是高句丽的高官,实际上则都是辽东赤巾军的密探。

他们的任务,是每天为渊盖苏文编撰“大本营战报”,用虚假的信息欺骗摄政,让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

这个国家真正的“宰相”,其实是房玄龄。

这种异想天开的主意,除了李明也没人想得出来。

李明的主意也不是凭空来的。

而是参考了近代史中的某位袁大头被自己儿子办的假报纸忽悠、贸然开历史倒车称帝的段子。

事实证明,构建信息茧房真的有效。

在赤巾军精心打造的楚门世界中,渊盖苏文彻底迷失,在房玄龄等大唐老臣集团秘密进入高句丽、并开始接管国政以来,他全程不知情,更别说出手阻挠了。

“我们的摄政大人今天又下达什么指示了?”

高句丽的“尚书”调侃道。

“让我们把卑沙城、安市城的几个地主酋长毒死。”

“宰相”言语轻松地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玩儿真的。”

“侍郎”笑着插话:

“管那独夫民贼是不是玩儿真的,反正那些地头蛇早就被赤巾军领导农民吊死了。”

“是啊,哈哈哈~”

几人哄笑起来,佛堂内外洋溢着快活的空气。

他们任务最艰巨的时期——也就是房玄龄刚刚进入高句丽、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已经平安度过。

而现在,就算渊盖苏文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也已经为时已晚。

从王廷到地方,一切原有的统治机构都被打散重组,统治阶级不是归顺就是被自杀。

宰相、将军、胥吏、百姓全是李明的人,渊盖苏文拿头和他斗。

“李明殿下打算何时捅破最后这层窗户纸,把那酒鬼架下来呢?”

“宰相”不经意地问。

现场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他们同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该不会……因为渊盖苏文过于没有存在感,李明和房玄龄把他、连带着执行哄骗任务的哥几个,给忘了吧?

“应该……不至于吧?”

几人心里不是很有底气。

民生、基建、粮食、商贸……哪一个不比区区一个高句丽摄政重要、哪一个不比那酒鬼值得高层费心?

“宰相”郁闷地凭栏倚靠,无意间看到,一驾马车正驶向安鹤宫正大门。

“宝藏王?他来干什么?”他疑惑地问。

宝藏王高藏,是前任国王高建武的弟弟,也就是被渊盖苏文扶持起来的那位傀儡。

只不过渊盖苏文自己现在也和傀儡无异了。

“宝藏王昨日就派人向安鹤宫打过招呼,约定今日来访了。”侍郎漫不经心地说道:

“大约是两个丧家之犬互相舔舐伤口吧。”

几人又哄笑起来,佛堂内外重新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李明牢牢掌控着高句丽的每一寸土地。

包括安鹤宫。

让两个可怜的傀儡碰碰头,无伤大雅。

…………

“高藏你在说什么?高句丽不在我手里,而在辽东人手里?!”

渊盖苏文惊讶不已,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连醉醺醺的眼神都清澈了不少。

高藏怜悯地看着眼前这位杀死他亲兄的篡位者,语气里充满了无奈:

“自从征讨平州失败、辽东人开始大举进入高句丽以来,阁下难道没有发现,国家正在逐渐失控吗?”

“没有。你又不在我的位置上,你有何依据下这个结论?”

渊盖苏文粗鲁地反驳自己名义上的君主。

看着这两耳不闻宫外事的无知酒鬼,高藏想生气都打不起劲儿。

“看来阁下您应该是不知道,高句丽最近正在发生的大事吧?”

“什么事还能是我不知道的?”渊盖苏文不屑地反问。

高藏淡淡地回答:

“高句丽人踊跃加入赤巾军,替唐国抵御薛延陀入侵。”

“什么什么什么?”

渊盖苏文瞪大了铜铃大眼,有一种大早上打开方式有问题、错入平行宇宙的感觉。

高藏说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完全听不懂了。

赤巾军不是手上沾满了高句丽人鲜血的平州非法武装么?高句丽人加入它干什么?

而且薛延陀铁勒诸部是突厥人的奴隶,而突厥人又是大唐的奴隶。

怎么就倒反天罡,骑在大唐脖子上了?

而武德充沛的大唐,怎么就突然落魄到要祈求高句丽籍赤巾军的援助了?

渊盖苏文一时槽多无口,觉得眼前这位傀儡王大约是被软禁久了,都出现幻觉了。

“老实说与阁下听,我虽素与阁下不合,但更不愿意看见扶余子弟受汉人蛊惑,奔赴前线和铁勒人、突厥人、室韦人等拼得你死我活,白白流血牺牲。

“所以我才冒昧拜访,希望与阁下商议对策。

“我也只能与阁下商议了,因为我族的其他权贵,不是莫名其妙地死去,就是被莫名其妙地架空。”

大概是哀莫大于心死了,傀儡王对篡位者说得非常直白。

把渊盖苏文气得嘴角直抽抽,猛地一拍桌案,拍得掷地有声:

“来人!把这妖言惑众的疯子拖下去砍了!”

他的怒吼在偌大的宫室里回荡,和刚才一样,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宝藏王有些好笑、又有些悲哀地看着他,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充满了物伤己类的感怀。

大家都是无权无势的傀儡,所以他才敢把话说开了,不怕惹对方生气。

“妈的,那群卫兵从一大早就不听我的话,迟早也要砍了……”

渊盖苏文恼怒地嘟哝着,一屁股坐回了席位上。

“摄政阁下。”高藏压低了声音,双眼直视着对方:

“您有多久没有离开安鹤宫,在自己的国家走一走、看一看了?”

…………

高句丽摄政和国王同乘一车,离开安鹤宫,行驶在平壤的街道上。

时值隆冬,平壤城里白雪皑皑,但是百姓的生活依然热火朝天。

渊盖苏文眯着醉眼,努力聚焦,透过车窗吃力地打量着街景。

打量了一会儿,不禁对宝藏王勃然大怒:

“你这狗崽子,敢骗我?

“街上明明人丁兴旺,繁荣得很,和我宰相告诉我的一模一样!比你那蠢哥哥的治下强多了!”

高藏叹了口气:

“现在的高句丽确实比过去富庶得多,但这是在辽东节度使李明治理下的富庶,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不属于我们的花园,再美丽又有何意义?”

渊盖苏文有些难以理解宝藏王的比喻,半懂不懂地皱起了眉头。

高藏指了指街角:

“看,那上面写着什么?”

渊盖苏文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街角处摆了一个摊子,周围聚满了年轻男子。

“那些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不去种田,在这儿偷懒呢!”

渊盖苏文愤懑地自言自语着,再一细看,这才看见了那摊子的招牌上写着几个汉字:

赤巾军征兵点。

赤巾军,赤巾军……

这个过去还是高句丽人碰都不能碰的话题,现在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平壤街头了。

“狗崽子!辽东叫花子要饭要到平壤来了!”

渊盖苏文醉意未消,暴躁地怒骂一句。

“停车!我要下车!”

他不听高藏的劝阻,蛮横地下车,一头冲向征兵点。

“哎阁下……”

高藏猝不及防,没料到事态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渊盖苏文居然这么莽。

眼看那厮就要惹出天大的麻烦,当了一年多傀儡所培养出的危机本能,让他果断命令车夫:

“快走!记住,今天的事保密,我进宫见渊盖苏文一事,你千万不可与外人说起!”

跳船、割席、划清界线,一气呵成。

就算没有我说,你俩的一举一动也早就在赤巾军的监视下了……车夫腹诽一句,随口应了一句:

“是。”

便驾车带着宝藏王逃离了现场。

另边厢,渊盖苏文闯进了拥挤的征兵现场,推搡着踊跃报名的年轻人。

“吃里扒外的狗崽子,不去种田交税,你们替辽东佬当兵卖什么命?”

热闹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疑惑地看着这个发酒疯的酒鬼。

看着看着,几人好像认出了酒鬼的身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渊盖苏文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打量的眼神,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地叫嚣着:

“你们这些叛匪是造反!里通外国,是背叛高句丽!

“你们给我在这里老实待着,看我派战车,把你们一个个都送上天!”

人群中,有人高喊:

“他就是渊盖苏文!”

“谁?谁敢直言我的名讳!”

渊盖苏文大怒。

没有人回答,所有人都沉默地看着他,就像在看路边一条死狗。

此情此景,终于让他觉察了一丝不妙:

“你们……想干什么?

“我是摄政,是这个王国的第一人,将来要做高句丽皇帝的!

“停!你们这些贱民不许靠近我!不许触碰我!不许……”

一个拳头结结实实地砸在他的脸上,打断了他的话。

“你……你怎么打我?”

渊盖苏文捂着肿胀的脸颊,不敢嚣张了,委屈得像个小娘们儿。

打人者闷声道:

“你让我的家人都饿死了!”

“我?我……我都不认识你,怎么饿死你家人……”

他苍白无力地辩解着。

但是根本没人听他的,愤怒的人群痛揍独夫民贼,拳头如疾风骤雨一般落在他的身体各处。

渊盖苏文发出一声哀嚎,很快消逝在人群的怒吼声中。

黑红的鲜血慢慢浸润了洁白的雪地。

…………

国内城,岩里寺。

房玄龄照旧坐在李明大神的神像前,批阅着高句丽一国的国事。

“殿下计划正式吞并高句丽,有许多前期工作要着手准备。

“首先,两地的官僚系统互派官吏、交叉任职,逐渐磨合、全面对接,最后达成一体……

“除了辽、高一体化,对薛延陀的战争是当务之急。后勤有河北老乡协助,压力不大,但问题是报名参军的高句丽人太多了,得设立明确的筛选标准……”

老房同志在背后小老弟雕像的注视下,笔耕不辍,从一大早忙到了傍晚。

当他终于从文山书海中移开视线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

他点燃了油灯,这才看见,书桌角落静静地躺着一封没有拆开的信。

“嗯?从平壤寄来的?那里发生了什么?”

他纳闷地拆开,在灯下阅读。

“渊盖苏文被义愤填膺的平壤市民乱拳打死了?

“渊盖苏文,渊盖苏文……”

房玄龄喃喃地念了几遍,不禁挠头:

“渊盖苏文是谁?”

他回忆了老半天,终于有些想起来了。

是高句丽的摄政,被赤巾军架空的苦主。

房玄龄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替殿下规划彻底与高句丽合并的计划时,把高句丽原有的统治阶级给忘了。

对此,老房表示:

“哦。”

连橡皮图章都算不上的路人甲,死了就死了。

灭亡高句丽,与高句丽何干?

“倒是那些全程监视、架空渊盖苏文的密探,立下了大功,很有能力,应该擢升。”

房玄龄很熟练地写下了几个名字,打算报送给在安市城暂领“吏部尚书”一职的同事杨师道。

“渊盖苏文死了,这等小事需要报告李明殿下吗?”

老房思考了一下,觉得作为几位密探升职加薪的依据,还是有必要作为背景资料,将渊盖苏文的死讯汇报上去的。

他便又拿起纸笔,写起了简报。

刚开个头,他就忍不住嘀咕:

“渊盖苏文?呵,一个蛮夷酋首,他也配姓‘渊’?”

这不是犯了太上皇李‘渊’的避讳了么?

于是,他在简报上改了寥寥数笔,替一国的首脑改了名。

“从今以后,你在史书里就叫‘泉盖苏文’了。”

房玄龄很快就做完了简报,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此时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

在这晦暗不明的时刻,他的思绪不禁发散开来。

发展仍然是李明殿下心头的头等大事,也是广大东北的主旋律。

但是房玄龄也有自己最关心的事务。

“不知前线的战事进行得如何了……”

他的思绪穿过辽河、越过燕山,一路向西飘到了云州。

…………

云州,恒山。

桑乾河支流河谷。

薛延陀大军正缓慢地在河谷中段集结,即将对藏身山峰之上的赤巾军指挥发起最大规模的冲击。

原有的阵型被打乱、重组,在狭窄的河谷地带吃力地腾挪着,一片混乱。

就在这时,斥候发现河谷的上、下游两端,各冲过来一支骑兵。

他们的盔甲外面披着厚实的皮毛,头上扎着古怪的辫子,看不出所属的阵营和部队。

不过反正肯定不是汉人,更不是辽东的赤巾军。

斥候放松了警惕,用突厥语大声喝问:

“你们是谁?哪个部落的?”

来者没有放慢脚步,叽里咕噜地回了一句。

“他说什么呢?你认出来是哪个部落的方言了吗?”斥候问身边的伙伴。

伙伴摇了摇头。

对方所说的语言很奇怪,首先排除汉语。

但也显然不是突厥语。

差异太大,铁勒诸部虽然散装,但各部落不至于连语言都不通。

对方说的,是一门完全不同的外语。

就在他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对方又高声喊了一句。

喊得很是亢奋,连声调都提高了八度。

这下斥候听懂了。

那是一句汉语。

虽然不甚标准,但是那充满感情、又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过了十几丈的距离,盖过了马蹄声,清晰无比地敲击在铁勒人的鼓膜上。

那句话是这么说的:

“李明殿下的恩情还不完!”

啥?

铁勒人正听得发愣。

那支古怪的骑兵已如闪电般杀到了跟前,手起刀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