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40章 明弟,姐给你寄了点土特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论他们吹得天花乱坠,平州还是这般萧条景色,甚至比之前更渺无人迹。

“啧,真不地道。”

幽州刺史崔民干,奉旨乘马车进入平州,一路沿着官道,浏览着隔壁邻居的景色。

官道两旁,人踪绝迹。

连日常维护道路、传递信笺的吏员也不见一个。

仿佛方圆数百里,就只有他们这几个幽州来的活人。

这位刺史的车队,守卫、扈从、连同几车几车的行李,绵延数里,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但崔民干坐在庞大的队伍正中,仍然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崔民干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所出身的博陵崔氏第二房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姓,被天下推崇为“士族之冠”。

高士廉、韦挺主编的第一版《氏族志》,就是被李世民打回重做的那一版,将崔民干家族列为第一等,力压老李家以及其他名门望族。

然后,在第二版《氏族志》里,就被有形的大手硬压到第三等了。

这对崔民干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此对朝廷心怀不满。

即使加封他为幽州刺史、上柱国、博陵郡开国公也哄不好的那种。

“陇西田舍郎太不地道了,利用我安抚河北士族时,左一个崔公右一个崔柱国。

“不用时,便一脚踹到这兵荒马乱、荒无人烟之地,替他儿子擦屁股。”

崔民干一生平平稳稳,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只身”犯险,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春江水暖鸭先知,自从平州乱起来以后,最慌的就数他这个西边邻居幽州的父母官了。

因为东边的营州有个都督府,本身就是蛮族居多的羁縻州,整天不是在掀人头盖骨、就是在琢磨着怎么掀人头盖骨,所以同事张俭的心态稳得一批。

但幽州的爷就不一样了。

平州一乱起来,那些臭外地的上幽州要饭来了该怎么办?

所幸,在赤巾贼闹将起来以后,东北方向并没有什么流民逃难过来。

这让崔民干松口气之余,又不免心生感叹:

平州这破烂地儿,是真的没什么人啊。

也许户籍所统计的那三千多户都是虚的呢,

崔民干就这么担惊受怕了小半年,终于在这个月,也就是二月,收到了上个月长安寄出的谕旨。

撇开表面的官样套话,小崔一眼就看破了老李的真心思——

看看老李的小心肝宝贝儿李明有没有造反。

谕旨很急,但因为近日黄河以北突降暴雪,大大迟滞了传信的速度。

替领导家照顾熊孩子,虽然对这额外的苦差事有百般不情愿。

但崔民干仍然立刻打点行装,尽快上路。

“陇西人做事不地道,但我不能不地道。”崔民干嚼着果脯,若有所思。

李元吉原配之子、李令之弟、博陵崔氏崔挹的小舅子、河北士族天然的盟友,李明。

他所坐镇的辽东,与幽州、以及不服李世民的广大河北地区,刚好只隔着一座燕山。

有意思,很有意思。

“只是这位小舅子,有些名过其实啊。”崔民干望着冷清寂静的窗外喃喃。

关于“李明夺舍赤巾贼、窃据平州郊外”的流言,他也有所耳闻。

什么妖言惑众,煽动民变;什么拥甲上千,虎踞一方;什么如狼似虎,战无不胜。至于起兵反唐,对老崔来说更是加分项。

吹得神乎其神,好像平白手搓出了一支天兵天将似的。

但实地一看。

“十里无人烟,比往日更凄凉,啧啧。

“呵呵,我在期待什么?一个娃娃能有多少治理水平?”

下等州就是下等州,与他治下人丁兴旺的幽州相比,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崔挹、李令夫妇居然还想动“那方面”的脑筋,多少有点太天真了……

就在老崔吃着果脯吐着槽,一边沿官道向卢龙挺进时。

突然鼓声大作,金戈铁马之声不绝于耳。

官道旁,突然杀出一票人马。

他们身披唐甲,可没戴头盔,头上扎着五花八门的辫子,显然不是汉民。

看见官道上居然有人,这些兵士显然也吃了一惊。

但定睛一看,发现是一支皮薄大馅的车队以后,双眼立刻放出贪婪的光芒。

“高句丽人?都已经杀到幽州附近的官道了?!”

崔民干心里一沉。

平州局势竟已糜烂至此……不对,他更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安危。

那些蛮族军队,显然不是什么“秋毫无犯”的地道人。

完了,这是陇西佬借机铲除河北高等士族的毒计么……崔民干心里闪过绝望与愤怒。

就在这时,林子里响起一轮强劲的音乐。

“这调子……秦王破阵乐?!”崔民干整个人都是懵的。

豪华的车队,荒芜的官道,突如其来的敌军,严重走调的宫廷音乐。

各种毫不相干的要素,七零八落地拼凑在一起,给了他一种相当超现实的感觉。

奇怪的是,这音乐似乎对高句丽军队有奇效。

一听见这强劲的声音,高句丽人脸上的贪婪竟立刻转化为骇怕,一个个两股战战。

不论将领如何痛斥,他们都不敢再前进一步。

最后,整支部队竟然就这么崩溃了,抛下眼前唾手可得的肥肉,落荒而逃。

“难道是恶鬼听了金刚咒么?”

莫名其妙被困,又莫名其妙脱困,崔民干心中的疑惑更甚了。

这平州是如何神奇的一方土地啊……

但很快,他的一切疑问就得到了解答。

斜刺里突然冲出一队轻骑,截住这支高句丽溃兵的退路。

就在蛮兵进退失据,队形彻底溃散时,随着越来越近的鼓乐声,官道两边的密林深处,同时杀出两支队伍。

他们同样身披唐甲,也不戴头盔,却统一包着红头巾。

没有震天动地的喊杀声,战场上只能听见走调严重但更慷慨激昂的“秦王破阵乐”。

这支从天而降的军队就这么一言不发,排着严密有序的进攻阵型,踩着越来越急促的鼓点,仿佛一座冰山,沉默、不紧不慢、不可阻挡地,压向高句丽人。

崔民干只能看见这些赤巾大汉坚定如山的背影,听见激烈的金属碰撞声以及凄厉的惨叫求饶声。

喧闹很快就平息下来,这些赤巾大汉开始打扫战场、清点俘虏、救治伤员了。

崔民干的车队依旧停在原地,每个人都呆若木鸡,不敢不动,也不敢乱动,更不敢往山里跑。

那些头包赤巾的人,简直是修罗在世!

平州“乱象”远超想象,让他们甚至无法理解亲眼目睹的一切。

在他们眼里,黑魆魆的燕山山脉仿佛成了不可名状之物,任何胆敢擅闯的人类都会被吞噬……

就在他们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时候,赤巾军里跃出一骑。

是一位年轻将军,头包赤巾,英姿飒爽。

“站站站住!别别别靠近!”守卫们哆哆嗦嗦地拦在前面,握着长枪的手都在发抖。

小将完全无视这几个软脚虾,对着马车怒吼:

“你们是怎么敢的?一头往战场里钻?附近的老乡都知道避难啊!”

不怕不怕,那修罗似乎是能人言的……崔民干脑子一团乱麻,硬着头皮探出头去。

却是一愣。

“薛将军?”

薛仁贵也是一惊:“崔使君?”

在营州时,两人曾有一面之缘。

一直看不爽富二代的薛仁贵,倒是对这位宽厚有礼的门阀之后颇有好感。

他乡逢故知,虽然只是个点头朋友,但崔民干还是深深松了一口气,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薛将军,您这是……”

“如您所见,守国门,卫社稷!”薛仁贵自豪地拍着胸脯。

老崔颤颤巍巍地举起手指,指了指脑袋上:

“您这头上包的是……”

“赤巾军的标志!”小薛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

啊?!……崔民干差点惊呼出声。

虽然看见这帮红头巾猛男时,他心里多少也有点猜测。

但他现在却又不敢相信了。

一伙占山为王的土匪,如何有能力在正面硬刚正规军?

而且还不是打得有来有回,而是摧枯拉朽,仿佛对面才是土匪一般……

而且,你薛仁贵不是在营州当游击将军当得好好的吗?

怎么也被赚上山了?

山贼守国门,叛臣卫社稷?!

李唐这么不地道,已经混成这副模样了吗?!

“崔使君,不知您所为何事,只是末将建议您别再继续深入了。”薛仁贵好意劝道:

“您带着这么多行李走官道,太危险了。”

崔民干猛然想起此行的真正目的,急切地对薛仁贵说道:

“带我去见李明殿下!”

…………

“呃……崔使君?”

五里乡议事堂,李明小声提醒一句。

“啊?哦!嘶溜~”

崔民干这才恍然回过神,闭上差点脱臼的下巴。

在贫瘠的山间,突然一座座人丁兴旺的村社平地而起,对他的认知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而更让他惊诧的,莫过于这些村民的眼神。

目光炯炯,闪亮如星,仿佛自己是这方土地的主宰。

“唉……如使君所见,我们平州独自面对整个高句丽的几十万大军,打得很是艰难,而且内部还有慕容燕这个反贼,占据着唯二的两座县城。

“我们面临内忧外患,已经难以为继了。百姓连草都没得吃,只能喝西北风……”

李明拍着崔民干的手,熟练地背诵着叫苦的台词。

什么西北风这么有营养,这里的山民都快比咱幽州的爷还要膘肥体壮了……崔民干心里吐槽。

但他知道,李明也没有完全夸大其词。

这一路所见,高句丽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双方以燕山为界,滨海平原塞满了高句丽人。

而在平州之北,高句丽的大军更是虎视眈眈。

根据隋末的经验,高句丽这次出动的士兵至少有十五万人。

毫不夸张地说,敌人已经倾巢出动了。

而李明以一个下等州,不但扛住了一个曾击败大隋的中等国家的全力一击,内部甚至还能安居乐业,民不知有战。

这是何等夸张的操作……

“殿下,崔某记得,平州曾经不是这般模样吧……”崔民干好奇地望着山下,民众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劳作。

“您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是……”打土豪分田地啦……面对全国最大士族,李明硬是把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崔民干:“?”

李明:“当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调节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改良生产关系,激发劳动积极性。”

崔民干:“哦。”

没听懂。

“若无外敌,不知平州会变得如何富庶啊……”崔民干真诚地感叹。

崔家这位小舅子如此有能,他也与有荣焉。

“高句丽……现阶段确实是个大问题。”李明的眼神骤然幽深。

外人也许看不出来,但平州的局势确实急转直下,比过去严峻得多。

虽然论战斗力,赤巾军吊打高句丽。

但奈何人家军队人数比平州人还多,主打一手“你的箭矢终有尽时,但我的天灵盖无穷无尽”。

就算十五万头猪,都能给平州带来巨大的麻烦。

何况是十五万正规军?

这时,薛万彻闯进了议事堂,大咧咧地吼一嗓子:

“殿下,箭矢不够用了!”

“又不够了?”李明也腾地跳了起来,跑到隔壁门外大吼:

“房遗则!尉迟循毓!我踏马的箭矢呢!”

“别急别急,在搓了在搓了。”传来两个孩子身体被掏空的声音。

确实,单挑一整个国家,已经让平州十分疲弊了。

科技没有代差,而李明主政还不到半年,此地的战争潜力已经濒临枯竭了……

崔民干看着苦恼的李明,稍稍凑上来一点,语气中不知不觉地多了点亲近:

“殿下,您的姐姐李令,托我给您送来一些东西。”

“哦?令姐在河北过得可好?”久违地听见家人的消息,李明严峻的神色也柔和了一些。

“这是她给您织的冬衣,不知是否合身。”崔民干从随身行囊里挑出一件新衣裳。

李明一脸苦笑,委婉地谢绝道:

“这本是叙旧的好日子,若不是这让人焦头烂额的内忧外患的话,使君……”

“崔某是殿姐夫崔挹的族叔,论辈分,殿下可以叫我叔公。”崔民干笑盈盈地说。

李明下意识地对这种占自己便宜的行为感到反感。

但看着老崔的一脸坏笑,他觉察这家伙有弦外之音。

“叔公。”李明试探道:

“如您所见,您的小表侄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不知朝廷的支援何时能到?”

崔民干微微摇头:

“崔某只是一方刺史,奉诏前来探望殿下,朝廷的安排并不知晓。

“不过,您的姐姐还托我给您带了一些河北的土特产,还请您笑纳。”

哎你这老东西占我便宜还打哈哈,没看见我没空唠家常么……

就在李明耐着性子吐槽的时候,崔民干的随从们打开了随车的一箱箱行李。

里面全是金银珠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