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39章 他们不管大唐,我管

李承乾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无意识地纵马来到此处。

但绝非什么冥冥之中的天意。

秋狩与武才人邂逅以来,他一直刻意避开感业寺。

但今天,李承乾借着胸中的那股气,他就是要闯一闯此地!

他翻身下马,一瘸一拐地拾级而上。

老主持立刻带着一群尼姑跪在地上:

“不知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只是,寺内还有其他施主在做功课,恐怕……”

李承乾当即拉下了脸,但立刻又缩了回去,温和道:

“孤对大唐的未来有些彷徨,听说此地求签祈福颇为灵验,特来求问一下江山社稷。”

只要念出“为了大唐”的四字真言,住持也没有借口继续挡着这位贵人了。

她寻思着感业寺里的“女施主”们,都是太子殿下奶奶辈的妃子了,便放松了警惕,恭敬地向内一拱手:

“敝寺残破,若殿下不嫌弃……”

怎么会嫌弃呢?

李承乾第一次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寺庙,几乎被太极宫遗忘的角落。

感业寺内部朴素而不朴实,简约而不简单,清幽而不清净,与皇室常去的其他寺院并无本质不同。

李承乾的奶奶辈妃子们正聚在一起,追忆着往昔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一见住持带着其他人来了,便装模作样地念起了阿弥陀佛,偷偷朝那边瞥一眼。

只见是一位长发飘飘、容貌俊俏的男装丽人。

这些前朝的妃子,并不太熟悉本朝太子的样貌,只当是当今圣上口味独特,选了这么一位妃子。

在闲言碎语了几句之后,她们继续津津有味地讨论起“今晚吃啥”这个究极哲学命题。

而在这些八卦的视线中,有一双亮晶晶的媚眼格外热切。

李承乾也感受到了这份目光,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一点头,便继续跟上了住持的脚步。

“不知殿下是求签、祈福还是研学?”住持问道。

李承乾略一倾首思考,望了望偏西的太阳,便礼节性地双手合十道:

“愿听师傅布道解惑。”

住持就像好不容易碰上正经学生的贵族学校校长一样,露出姨母笑,热情地向里一伸手:

“讲经堂在大雄宝殿后,请随贫尼来。”

讲经堂曲径通幽,堂侧还有数个分隔的小房间,用于面壁顿悟。

当然,因为感业寺的“香客”们身份比较特殊,没有修炼方面的需求,所以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人。

“不知殿下想听《华严经》还是《维摩诘经》?”

“怎么这里的经书也与别的寺庙无异,净是南朝开始就流传的陈词滥调?”

“请殿下恕罪,中原与天竺隔着葱岭,往来困难。只是听闻数年前,有高僧玄奘西行求法,正在归途。想必届时能有新的经书与殿下共同研学吧。”

“那孤也只能来年再与师傅讨教了。今日,就温故知新,将《华严经》吧。”

“善。”

…………

住持讲经结束,已是日落西山,正是天色晦暗、而油灯未燃的中间时刻。

“殿下若不嫌弃,敝寺也有一些斋饭。”住持敲着发麻的腿。

李承乾一脸如痴如醉:

“师傅高明,孤似是有些悟了……”

“讲经堂旁有面壁室,是冥想的好去处。”住持看看天色,心里快速地盘算着晚上吃什么。

李承乾扶着墙壁站了起来:

“那劳烦师傅带路了。”

一进两丈见方的面壁室,李承乾便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为了修行者能不受外界干扰地冥想,这里的墙壁很厚实,隔音非常好。

虽然只是个样子工程,为了让这里的“香客”们更有沉浸感,但该说不说,用料和建造上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此地绝无人打扰殿下清修。那……”

“请师傅自便。”

住持如蒙大赦,和随侍的尼姑们一起,奔向饭堂吃饭去也。

李承乾就这么坐在独立的密室里,就这么等着。

不一会儿,吱呀一声。

木门轻轻开了。

即使在昏暗不明的小房间里,他也一眼就认出了那双年轻、热切的媚眼。

父亲的才人,武媚娘。

武媚娘不再如上次见面那般拘谨,大大方方地入内,关好门,一脸狐媚子笑地问道:

“殿下怎么会在此处?”

在绝对安全的密室,李承乾终于能肆无忌惮地直视她,勾勒出一个并不输于对方的媚笑:

“姨娘又怎会在此处?”

虽然是冬天,但面壁室下铺着地龙,烤着炭火,非常温暖。

两个年轻人的脸蛋都红扑扑的。

这时李承乾才看清,武才人穿着一件夏季的宽松罗纱衣。

只穿了这么一件。

在暧昧的夕阳下,若隐若现。

“妾身在此,当然是为江山社稷祈福。”

“孤则是为大唐兴衰求卜问卦。”

“真是巧了,您与我都是为了大唐。”

两人志同道合。

…………

“殿下似有忧愁?”

“父皇……对孤不甚满意,责备孤对弟弟刻薄。”

“殿下恨‘那位’弟弟么?”

“不恨,那条小可怜虫也只是……被用作敲打孤的棒槌罢了,没了他,还有别人。”

“呵呵……哈哈哈!”

“你笑什么?”

“笑殿下胆小,以储君之尊,还怕这怕那的?”

“唉,你不懂。”

“政事之复杂,确实超出小女子所能。臣妾只知道——陛下大行之日,不就是殿下登基之时吗?”

“?!

“……

“嗯。”

…………

高句丽,平壤城。

荣留王高建武兴奋地来回踱步,等待平、营州前线传来的捷报。

高句丽建国近七百年,靠给大汉当狗起家,卖力舔了两百多年,终于趁主人衰弱时,狠狠反咬一口,撕下了玄菟郡故地。

接着,又向半岛侵袭,相继暴打新罗、收服百济,实力大增。

而高句丽的高光时刻,莫过于高建武……的弟弟当政时期,抵挡住了隋炀帝的三次讨伐,一时风头无两。

这个国家的野心被一次次喂大了。

在李世民横空出世时,高建武确实消停了一阵,一面佯装俯首称臣,一面观察辽东情况。

观察的结论是:早打、大打、打进攻战!

现如今,他的高句丽国占据了全面优势。

有兵有粮有内鬼,既占据平州地利,又把握调虎离山的战略主动。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高建武这边,营州都督府拿什么和我斗?

在得到营州军已经向西进发、增援平州的消息以后,他更是兴奋得合不拢眼,半夜醒来都要点灯看看辽东的地图。

仿佛那已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辽东一取,他就可以进一步占领燕山防线。

等中原再乱起来,甚至可以展望一下燕山以南,大河以北……

高建武觉得自己优势很大,可以a上去了。

不出意料的话,前线的第一份捷报今天就能传到平壤城……

“报!”

信使不失时机地传来前线的报告。

“如何?全歼出营的营州军了吗?是否乘胜追击?是否占领城池?”

高建武强压着兴奋,把疯狂颤抖的双手放在背后,平静地问。

无耻偷袭,甲兵骑脸,怎么输?告诉他怎么输?

“呃……”信使一怔,恭恭敬敬地递上前线战报,一个字也没有多说,逃也似的离开了书房。

高建武并没有察觉什么异样,接过书信,自言自语道:

“营州将是我大高句丽的核心州县,为了收拢民心、彰显我军神威,破城后只劫掠五天便可,七十岁……不,八十岁以上老人不得掳掠为奴。

“吞下辽东以后,本王是不是应该称帝呢?连败隋、唐,四方诸国就算不服也得服吧。”

他一边琢磨着“怀柔亲民”的政策,畅想着大高句丽帝国的美好远景,一边拆开战报。

草草瞄了一眼,却疑惑地皱起了眉头。

怎么全文都是“平州”,营州只字不提?

主战场不是应该在营州吗?

文吏草率,写错了吧?

带着疑惑,他睁大了眼睛,仔细阅读这份战报。

然后发现,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无法理解了。

“我军几近覆没?在平州?被赤巾贼?!”

高建武如遭雷击,整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长久不能动弹。

不是将军,我们不是在重点攻略营州吗?

搞了半天,连营州的边儿都还没摸到?

却被自以为囊中之物的平州,掰断了手指?

而且还不是别人,而是一伙山贼?

甚至还不是打得有来有回,而是被单方面吊打?!

“不可能……呵呵,一定是写错了!前线将军谎报军情,当斩!”

高建武诡异地笑着,将战报一片一片撕得粉碎。

他的称帝梦,才刚做了几分钟。

被山贼吊打?和慕容燕一个德行?连个被渗透成筛子的平州都拿不下?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就在二十多年前,强大的高句丽军还打得隋朝败亡呢!

“来人啊……来人啊!”

高建武拍着桌子大声喊。

“大……大王……”近侍看着一地的碎纸屑,哆哆嗦嗦地上报。

高建武身体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要吹倒似的,从牙齿缝里挤出一串命令:

“让营州方向的主力军,放弃营州。集结全国所有部队,雇佣北方靺鞨部落为先锋,征调全国适龄男丁为大军输送粮草,赋税预先征收五年。”

近侍越听,抖得越厉害。

大王疯了,他这是要让高句丽自爆吗?!

“集中一切兵力,向辽东进发。民兵蹲守长城堡垒一线,盯住营州军的行动。

“其余所有人马……”

高建武咬牙切齿地说:

“进攻平州!剿匪!”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能主动入局,但什么时候出局就由不得他了。

大唐一定已经获知,高句丽悍然入侵大唐领土。

天子一怒,雷霆一击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

但这个亡命之徒仍旧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自己还能翻盘。

翻盘的重点就在于,在唐军千里迢迢地赶来时,抢先一步锁住燕山防线!

而重点之中的重点,就是扼守要道的平州!

为了它,甚至营州也能暂时放一放。

“还有机会,只要把赤巾贼给剿了,只要把他们都剿了……哼哼,夺了燕山,李世民再生气又能奈我何?哼哼,哈哈哈!”

高建武发出反派的笑声。

一国对一州,正规军对民兵,优势在我!

…………

“高句丽军又双叒叕在北方集结?”

李明和委员会的诸位委员齐聚一堂,认真听取着吴大娘的情报,在地图上做着标记。

标了也白标,平州北方已经被密密麻麻的箭头画满了。

“扶余人似乎是放弃营州,专打平州了。”吴大娘汇报道。

在暴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小朋友、才在薛仁贵口中得知、原来自己揍的是代练之后,李明痛定思痛,重拾自己当年在长安的先进经验。

那就是,再次组建一支密探队伍,由有过经验的吴大娘带队。

在成功开展彻底的收获民心后,情报像滦河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入。

李明也迅速掌握了高句丽的动态——

那帮老哥好像打上头了,把全国的力量都压上来了!

“有点太看得起我了吧……”李明对着地图狂挠头。

精神原子弹不能当饭吃,虽然赤巾军战斗力还阔以,但被举国之力猛攻,那也是很难招架的。

他治下的人口差不多有十万出头,男丁五万,就算再怎么穷兵黩武,满打满算也顶多凑出来几千人的部队。

大家科技没有代差,对方又是有点组织的正规军,在冷兵器时代以一当百不太现实。

高句丽一人一口唾沫,还真能把他们都淹死……

“筑垒工事修建得如何?”他转头问道。

韦待价几乎没有停顿:

“北边夯土城墙已经提前赶工完成,林中陷阱正在铺设中,工匠在紧急赶制铁蒺藜和拒马桩。”

李明在地图上做出相应标记,又问:

“慕容燕遗留在燕山各处的堡垒,修缮得如何了?”

“要道和其他关键部位的堡垒已经修缮、加固完毕,可以驻军了。我一会在地图上标识出来。”

房遗则提问:

“我们要不要攻入卢龙县城,利用那里的城防呢?”

侯君集反对:

“卢龙县地处滨海平原,易攻难守,会我们的拉长防线,进一步摊薄兵力。”

吴大娘表示同意:

“根据勘察,现在县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守着那儿价值不大。”

众人达成一致,继续蹲在山里当银币。

但是利用山地迟滞敌人行动,归根结底也只是权宜之计。

以一州,还是一个边远的下等州。

敌一国,还是曾揍过大隋、地跨东北和半岛的中等国家。

谁都能看出来,这有亿点难度。

所以,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

摇人!

李明还是很拎得清的,打打土豪可以“放着让我来”,对抗外敌就得“世民救我”了。

他只是想要一块自己的土地,不是要一块土地把自己埋了。

而且这几个月的改革已经很彻底了,全体军民思想一致,对抗论外的敌人时,适时接受援助并不会动摇执政基础,反而是他爱惜人命的表现。

当然,光一个营州军的增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营州主力已经被薛仁贵带出来了,就是上次被高句丽拦腰截断、差点大败的部队,现在正在平州休整,接受新式训练和改造。

营州剩下的那点兵马,面对高句丽的全面进攻只能说勉强自保,支援就别想了。

而且他们向平州进军的路上还容易被围点打援,反而会牵扯平州的精力。

要想破局,需要的是中原唐军的支援……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响,停在议事堂外。

薛仁贵手里挥舞着一幅卷轴:

“长安来信!”

李明一下子从位子上蹦了下来:

“父皇怎么说?援军什么时候到?”

然而定睛一看,他却皱起了眉头。

因为薛仁贵送来的,不是皇帝诏书。

而是门下省的公文。

他打开卷轴一看,眼睛微眯。

“是寄给张俭,不是给我们的。”

薛仁贵两手摊手:

“反正邮路从平州经过,都是自己人,看一眼怎么了。”

好家伙,人家张俭大都督好歹名义上还是你的领导……李明对薛仁贵背叛旧主的可耻行为表示高度赞赏,便毫不见外地读了起来。

公文内容,是朝廷关于张俭之前数次汇报平州实情的回复。

通篇下来,只有一个意思:

朝廷不信,李明肯定有问题,你再好好查。

李明目光一凝,旋即卷起卷轴。

发现大家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

“明哥,怎么了?”

要和他们如实说道吗?如果得知这个坏消息,士气一定会大挫……

李明打了一会儿肚皮官司,依然决定,敞亮地把公文扔在桌上。

“内容就在这儿,你们想看就看。”李明轻叹一声,嘴角勾起苦涩的微笑:

“看来,朝廷还在针对我个人做一些文章,至于大唐领土,在某些人眼里还在其次。”

众人神色一肃,看完了公文,莫不义愤填膺,七嘴八舌地说出那一句:

踏马的,国家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总之,先做好没有外援的准备吧。”

议事堂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整个辽东的主心骨。

李明迎着众人明亮的双眼,淡淡地说道:

“高句丽他们不打,那我打。大唐的尊严他们不要,那我要。大唐的人民他们不管,那我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