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30章 摸底

大明第一国舅 第130章 摸底

作者:黑胖的老鼠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8: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别看马寻在国子学这边是叫嚣的厉害,就好像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般。

可是转身就牵着旺财朝着皇宫跑,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请救兵,要不然肯定做不成事。

如果是涉及到军事方面还好点,马寻只要振臂一呼,能够涌现出来一批淮西人,说不定常遇春都能在其中凑热闹。

只是涉及到一些文治方面的事情了,那就只能去寻求朱标的帮助了。

郭英看到马寻就连忙说道,“小弟,你可注意点啊,上位今天可不高兴。”

马寻忍不住吐槽说道,“二哥,陛下的事情您哪能对外说。”

郭英一点都不在意,“这也就是你了,李相要是来打听上位的事情我都不说。我听说有回你想问问皇后在哪,有侍卫就没说,陛下知道后就责罚了。”

马寻不知道这事,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说道,“我好像进宫之后,想要去找陛下他们都容易。”

“那可不是么!”郭英就笑着说道,“也就是你和恩亲侯如此了,皇后从来都不因为小事责罚宫里人。就说那侍卫,皇后也不太喜欢,给骂了一顿。”

朱元璋对于宦官干政等严防死守,也严厉禁止一些外臣通过宦官、侍卫等了解他的情况等。

不过事无绝对,李贞、马寻要是问一些事情,侍卫们知道了就要说,朱元璋一点都不反对。

马寻随即问道,“我这趟来也不是去找陛下,他不高兴也轮不到冲我发脾气,太子殿下在哪呢?”

“上午在大本堂去听了会儿讲经义,这会儿应该是回春和宫了。”郭英就笑着说道,“要不然我跟着你一道过去,也就是我弟兄不受信任,都没东宫加官。”

听着郭英的抱怨,马寻有些不可思议,“你和郭大哥都没东宫加官?”

郭兴、郭英以及郭德成三兄弟,那是朱元璋的心腹。在外守军帐,在京守皇城,更何况还有一个郭宁妃是马秀英的左膀右臂呢。

郭英抱怨说道,“还不是我们兄弟功劳不够,以至于如此。小弟,其他的不说,你得想法子帮我们说说好话。”

马寻仔细想了想问道,“现在东宫的加官都是满员的吧?”

郭英立刻说道,“缺了,现在有空出来的。杨宪以前兼詹事丞,现在就空出来了。章溢此前是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去年病故了,这也空着。”

章溢,那是和刘基、宋濂、叶琛并称浙东四先生,只不过叶琛在开国之前就因降将复叛被杀。

现在仔细想一想的话,刘伯温已经离开中枢,浙东四先生只剩下宋濂还在朝堂之上了。

马寻不敢打包票,不过还是说道,“这事情肯定还是陛下他们定夺,我瞅着时机看看能不能说句好话。”

郭英喜笑颜开,马寻没有打包票是真的,可是稍微了解马寻一点的人也都知道他的性格极其稳重,能够愿意帮忙说话就是极为难得的事情了。

仔细想一想也觉得好笑,宋濂等文臣一个劲的往朱标跟前凑。

那是因为朱标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现在又是敦和温润的性格,所以很多读书人觉得这位储君能够让他们的政治理念得到施展。

而武将们也没客气,一个劲的也都是往朱标跟前凑。没一个担心自己手握兵权和太子接触被猜忌,只担心不是太子的心腹。

郭英也就是开开玩笑,他还要守城门,肯定不能同行。

看着春和宫前的树桩,马寻满意的点了点头,此前这里是一片梅花树林,不过去年就被砍了。

本来是准备栽竹子的,但是朱标好像不喜欢竹子,所以现在就空着。

甚至在坤宁宫后面本来也是有着一个后花园,不过现在也都是要拆了,朱元璋准备在那边安排假山、池塘,不种花只养鱼。

“舅舅。”朱标一身道袍,看到马寻非常开心,“这倒是真难得了,您进宫可从来都不到我这来。”

这也算是事实,马寻进宫的次数不少,可是来东宫的次数屈指可数。

马寻笑着开玩笑,“殿下这是在怪臣疏远了?”

“舅舅!”朱标笑着抱怨,“您跟我开开玩笑不要紧,这话要是传到娘的耳朵里,她又要说我了。”

马寻仔细看了看朱标的脸色,说道,“我先给你诊个脉。”

朱标笑着伸出手,他不觉得自己病了,只不过还是求个心安。不只是自己心安,也让爹娘心安,让舅舅心安。

马寻仔细的把完脉,他的医术一般只有自己清楚,但是突击的一些补习还是有些效果。

随即马寻问道,“你太极练的怎么样了?平时饮食可注意荤素搭配?”

“按舅舅说的,我不会剧烈跑跳,只是每天也都走走、动动。吃饭这些更不用说,都是娘安排的。”朱标笑着起身说道,“要说太极的话,我觉得就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马寻笑着在看朱标打太极,这个大外甥的气色不错,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马寻随即还是说道,“皇宫地势有些低,所以也有点潮,这些事情也都要注意点。”

皇宫就是填湖造起来的,所以有些潮也是真的。

朱标连忙说道,“这些事情我也记在心里,东宫这边也在注意。爹娘那边也留意了,肯定不会因为潮湿影响了娘。”

马寻算是半个保健医生,而他即使对于马秀英的寝宫装饰等说三道四,大家都是认真听着、积极整改。

原因也非常简单,担心气疾呢。

马寻可是最为了解气疾的人,而且是自小就在照料马太公的,这肯定是有发言权,自家人也绝对可信。

朱标随即也说道,“舅舅,外甥这里倒是没什么可让您担心的。倒是您自个儿得加把劲了,爹娘都有些不高兴了。”

马寻立刻就明白了,哭笑不得的说道,“说来这事我就来气,郭大哥他们那边好像是有了动静。”

“您那法子好像是有大用,怎么偏偏到了您这就没用了?”朱标也忍俊不禁,“爹娘前些天还在说,是不是医者不自医?”

马寻整理出来什么备孕计划等,这些事情本来大家都是当笑谈等等。

可是最近的情况就是郭兴等子嗣比较少的人,这先后一个个的都中彩了,还都夸奖马寻的法子好用。

而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马寻这个理论最为丰富、准备最为充分的‘专家’翻车了,还是没点动静。

倒是没人怀疑他的身体有问题,也不会觉得刘姝宁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肯定是妾室少了,多纳妾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广撒网捞到鱼了。

这事情就是没法说,有人准备的再充分,那也是求而不得。而有些人根本不想要,结果一个不注意就有了。

闲聊结束,朱标笑着问道,“舅舅难得到我这,肯定不是来给我诊脉,看看东宫是不是干燥。”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也是马寻的性格特点之一了,对此大家也都心里有数。

特意跑到朱标这里来就不说了,他去找朱元璋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是有正事。

也就是去找马秀英的时候好点,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正事,不过偶尔也就是去看看姐姐、陪着姐姐说说话。

“我来找殿下借些人。”马寻就笑着说道,“明年就要开科取士,我先摸个底,免得明年的科举闹出笑话。”

朱标也顿时认真起来,开科取士对于任何朝代来说都是大事,认真一点也是应该的。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于科举不满意,倒不是南北榜案之类的,而是因为会试的质量不高。

所以大明朝最初就是会试举办了两三次就停了十多年,随即再次重开会试。

朱标认真的问道,“舅舅可是担心国子学的那些人才学不够?”

“是有些担心。”马寻就实话实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取了一些才学不够的中榜也不太好。”

说到底就是国子学的那批学子才学可能一般,所以一开始就不能有太高的预期,也不能给一张太难的试卷。

知道那些人的水平,然后再安排考试,虽然这样可能是有点糊弄人,不过这也算是矮个子里挑大个,也可以让朝廷的颜面上好看一点。

第一次会试结束了,到时候再继续加强教育,先将眼前的第一次会试给顺利的结束,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事情。

朱标明白了马寻的意思,说道,“国子学现在是有四个学堂,既然舅舅准备摸底,试题肯定不能一样。”

马寻无比认可朱标的观点,那些学子的受教育水平不一样,自然就不可能是同一张试卷了。

看到马寻点头,朱标继续说道,“出题、阅卷,这些事情舅舅跟前都没人对吧?”

马寻也不隐瞒,“我肯定不会让国子学的教习们去阅卷,虽然大本堂的人多少也是和国子学有些牵扯,不过能公正不少。”

“这一点舅舅放心就是,我到时候去盯着大本堂,没人敢舞弊。”朱标信心满满的说道,“出题、阅卷的事情我来做,舅舅安排好这些事情即可。”

实权派的太子说话就是干脆,大本堂也好、国子学也罢,这位太子爷都可以安排的非常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