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51章 卖国无门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51章 卖国无门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尉迟大总管,恳请您再替在下打听打听。陛下这……到底是何意呀?”

被李明陛下称为“旅店”的鸿胪寺别馆,专供外国使节下榻的客房内。

一位老翁向一位意气风发的黑炭头深深地拱手。

老翁儒雅随和,汉语说得几乎听不出口音,身上穿的绸缎料子也很考究,脖颈处围了一圈貂,平添了一丝异国的气息。

他便是代表新罗和百济两国国主出使、请求大明把自己国家吞了的使者,同时也是百济国的宰相,扶余比流。

老翁还有一层身份,那便是尉迟循毓的下线,大明埋在半岛上的最高级别细作。

“在下自从有幸踏上贵地,双手呈奉国书以后,已经过去好几日了。

“这几日里,未能承蒙陛下召唤。

“不知在下哪里做得不到位,或者新、百两韩哪里侍奉大国不勤?还望大总管不吝赐教!”

扶余比流的态度很是谦卑,但是不解和焦虑也是写在脸上的。

我们带国来投了啊,免费白送的领土啊!

怎么上面的态度这么冷淡呢?

尉迟循毓满脸尴尬,挠着脑袋:

“那个,应该是明……陛下最近比较忙。

“你知道的嘛,打倭人啊,搞水利啊,还有洪灾的扫尾啊什么的……”

这借口找的,尉迟循毓自己都不信。

莫非明哥还想敲打敲打韩人,再多榨一点好处?

可人家都已经把自己国家都献出来了,都躺平任搞了。

还能再榨点什么东西出来?

一滴也没有了啊……

“加入大明,乃是全体韩人的悲愿。

“请总管阁下务必……”

扶余比流再次深深地弯腰。

“不……不必这样……”

尉迟循毓心虚地扶起老登。

他也是很尴尬的啊,脚趾都快把鞋底给抠穿了。

自己的下线,终于完成了最高难度的工作,把国家都双手送上了。

结果这边却已读不回,就这么钓着人家。

万一把翘嘴都给放跑了怎么办啊!

李明那厮在搞什么啊!

开疆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啊!

“我……我今天一定要当面和他说说,问个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

尉迟循毓一跺脚。

敢在四处都是耳朵的衙门里对神皇陛下这么大不敬,充分说明了他作为陛下心腹的地位。

“不不不,都是在下的不是。请切莫为了我等韩夷的一点小事,耽误了大明的军国大事……”

扶余比流在一旁很绿茶地劝解尉迟心腹道。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一个义愤填膺的声音:

“让我看看是谁敢在背后对圣人不敬!”

门开了,一张古板的山羊胡子脸探了进来,不苟言笑,完美符合一名中年官僚的刻板印象。

这位官僚的目光短暂地停留在了室内的黑炭头上,微微愣了愣。

但他旋即又恢复了一本正经的表情,整个人挤进了房门,严肃地捻着胡须:

“即使贵如尉迟公,亦不得犯忌!”

是鸿胪寺卿唐俭啊……尉迟循毓撇了撇嘴,黑脸愈发黑了。

唐俭这人死板得很,在前朝就是一个“犯颜直谏”专业户了。

屡次把时任皇帝的李世民陛下喷得恼羞成怒,差点动刀剁了他。

和他一比,魏征都显得温文尔雅了。

能让这位仁兄没有停止新陈代谢,甚至还能继续在衙门里当官,老李家父子的器量确实都是杠杠的。

这位爷既然敢喷皇帝,那皇帝麾下的喽啰们,自然也是难逃其毒舌的。

“我把话先放在前头,《大明律》可没有什么大不敬之罪嗷!”尉迟循毓做好舌战的准备,先给自己套层甲。

“所以我说犯忌,又没说犯法,对陛下总得敬重……算了,我不是来说这个的。”

唐俭这次罕见地没有较真,只是口头批评了一下,便转向了尉迟循毓身旁的百济使者。

扶余比流眼睛一眯,当即躬身道:

“唐公,在下借居京城的这几日,多有叨扰。”

外交部长在这时候突然来访,多半是有重要的事项要传达,绝不敢懈怠。

他表面沉静,心脏却是跳得飞快。

百济、新罗两国的命运,就在此举!

“咳咳,这个……”

唐俭古板的脸上,居然也闪过了尴尬的表情,为难地假咳几声,道:

“关于阁下呈交的国书,陛下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觉得……”

这一开场,就让扶余比流的心凉了大半。

“觉得此事的时机,恐怕尚不成熟。

“阁下觉得呢?”

说得比较委婉,但也明确表达了上头的态度——

想并入大明?没门儿!

我能觉得什么呢,我难道还能拗过神皇的大腿不成……扶余比流的脑子一片空白,痴痴地呆立在原地,竟不知该作何回答。

不仅是他,连向他宣布这条消息的唐俭,也同样是脑子空空。

他实在想不明白,人家都把国家给白送上门了。

为什么要拒绝?

难道百济、新罗是什么鞭长莫及的边远之地吗?

是,也不是。

对以前的华夏王朝来说,燕山以外基本就是实际控制的边界了,半岛实属天涯海角。

但对大明来说,辽东正是龙兴之地,东北才是大后方,两韩就是家门口的两位邻居,出平壤城往南也就一脚油门的事情。

地方不远,习俗差不多,物产虽然说不上多丰饶,但能住人、能种地、能挖矿,也不能说是负资产吧!

搞不懂,搞不懂……

“这……不对吧?”尉迟循毓迷惘地挠着头皮。

送上来的国土不要?

这还是“我全都要”的那个饕餮……不是,明哥吗?

“一定是奸臣从中作梗!我要亲自见他!”

黑炭头丢下目瞪口呆的百济使臣,气呼呼地就冲出房门了。

临行前还不忘恶狠狠地瞪唐俭一眼。

别瞪我啊,我只是一个无辜的传声筒……唐俭转过脸去,不搭理他。

“哼!”

尉迟循毓风风火火地走了。

房间里只剩下鸿胪寺卿和百济宰相,两个不太熟的中老年,在那儿大眼瞪小眼。

尉迟总管真是,一如既往地莽撞……唐俭心里吐槽,目光转向房间里的客人。

“咳哼!那个……”

他组织着语言,不太确定地向对方说道:

“应该……恭喜吗?”

按照正常的外交逻辑,国家保住了,没有失去独立国格,这总应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吧?

然而,原本长袖善舞的百济宰相,现在就像整个人的魂灵儿被抽空了似的,仍然目光虚浮地傻站着。

这幅犹如丧家之犬的可怜模样,让唐俭都不由得起了恻隐之心。

“陛下的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并没有。

“事情还没有定论,阁下先……再等一会儿通知吧。”

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走的时候还在心里直纳闷儿:

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一个白送不要,一个卖国无门。

说好的以利益核心的外交呢?

一个个都学孔融,谦让起来了是吧!

“这活儿不好干,这活儿不好干啊……”唐俭愤愤不平地嘀咕着。

…………

送走了两位客人,扶余比流整个人都是麻的。

同时身兼百济宰相和大明细作,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二五仔。

相反,他觉得自己才是百济真正的爱国者。

两韩蜷缩在半岛南端,土地贫瘠、物产匮乏,就这么在一亩三分地过家家是没有前途的。

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彻底融入华夏大陆!

就是为了践行自己的理想,他才以皇族宰相之尊,甘愿屈居尉迟循毓之下,当一个小小的线人。

不然他图什么,图那点活动经费吗?

而这一路的经历也证明了他策略的正确性。

跪舔大明以后,钱有了、米有了,甚至普通百姓偶尔还能吃点肉了。

这是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的神仙日子啊!

这就给两韩人民打下了思想钢印——

跟着大明混,有肉吃!

而更坚定两国人民“投明”的契机,莫过于这次倭人入侵了。

倭人登陆,一开始确实所向披靡,杀得韩人哭爹喊娘。

所幸韩人攒够了皇恩,召唤出一记皇恩碎地拳,直接把倭人砸得碎了一地(物理)。

有这么一根文能富国、武能定邦的粗壮大腿,没有人比他更懂做狗的韩人,能不紧紧抱住吗?

而什么样的抱大腿,能比“直接加入大腿”本身更忠诚、更彻底呢?

只要加入了大明,直接泡在皇恩里了,到时候谁还敢欺负咱啊!

“都没了,都没了……

“呵,呵呵!”

老宰相凄苦地一笑。

他恍然感到,长久以来支持着他的信念,开始轰然崩塌了。

…………

“问题是,后勤补给要怎么运上岛去。”

夕阳西下,到了理论上的下班时间。

可国务衙门依旧忙碌。

最上层的书房里,李明正在和两位首相就出兵倭国的后勤问题激烈地讨论着。

“征倭的关键不在战场——你们二位也看到了,倭人的战斗力稀烂,根本不是我大明天兵的对手。

“可是征倭也难,难就难在后勤。

“倭国是岛国,又贫瘠多山,因粮于敌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保证后勤供应充足,要把粮食和装备,足额实时地运到岛上去!”

李明唾沫横飞地说着大道理。

粮食和装备,对大明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后勤物资运送到前线去。

而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古代,民夫是唯一可以依赖的运输手段。

因此,李明最后强调道:

“因此,我们必须往半岛和倭岛同时征调大量民夫。

“谁赞成,谁反对?”

房玄龄面无表情道:

“臣反对。”

李明眼角一挑。

“说出你的理由。”

“很简单,没人,没钱。”房玄龄两手一摊。

“全国不是只有征倭一件事,尤其是今年冬季。

“让大河重回故道,这也是一件劳力伤财的大事。

“如果将大量民夫抽调上半岛,那么国内的水利工程,谁来建呢?”

李明反问:

“就不能多征募些民夫吗?”

“恐怕不能。”长孙无忌接话道:

“今年——请恕臣直言——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上半年战事频频,下半年又天灾不断。

“重建需要人力,战争需要人力,而民间需要休养了,陛下。”

房玄龄微微点头,表示对同僚的同意。

一旦牵涉到“人”的问题,成本就低不了。

但李明不干了:

“那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没有民夫,谁来给军队运粮?难道让天兵也像倭人蛮子一样吃草吗?”

对陛下意料之中的反问,房玄龄早就想好了答案。

“我们可以放弃半岛,在扬州、青州建立仓库,以那里的港口为出发点。

“虽然距离倭岛的距离比半岛远一些,但胜在靠近人口腹地,可以就近征调人员,避免长途的人力物资消耗,成本低。”

长孙无忌附和:

“臣附议。”

李明敲了敲地图:

“这两地离倭岛主战场还很远,运送补给来得及吗?

“战争首要考虑的应该是怎么保打赢!”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寸步不让:

“可是经济问题也必须考虑进去,否则容易让国力透支,国民不得生息啊陛下!”

就这个后勤补给基地位置的问题,两边针锋相对。

就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敲门声响了。

一张古板的山羊胡子脸探了进来。

“陛下,您要交待的事情,臣已经告知了百济使臣。”

是唐俭,他来复命了。

然后,他就看见皇帝和两位首相缓缓转过脑袋,就这么一言不发地盯着他。

盯得他瘆得慌。

自己好像来得不是时候……

“哦。”

李明最后点点头,就当是知道了。

而两位首相对此也没有什么表示。

韩人嘛,能闹出多大点事?

水利、重建、征南蛮、征东倭……哪个不比那俩犄角旮旯的附庸重要。

国家一大,摊子就大,事情就多。

尤其是现在,正是讨论征倭策略的关键时刻。

他们实在顾不上韩人了。

无非是让鸿胪寺卿传个话而已,能惹出什么乱子来呢?

“那,恕臣告辞!”

唐俭如释重负,转身就要走。

前脚还没离开,后脚尉迟循毓就冲了进来。

“不好啦!百济使臣寻短见上吊啦!”

阿西巴……李明在心里骂了一声。。

传个话,都能整出幺蛾子?

“他人怎么样?”

长孙无忌有些紧张地问。

大家虽然平时看不起两韩之地,但韩人的宰相要是死在大明衙门的地盘上,那还是能算一桩大事的。

这可真是黄泥拉裤兜,有理说不清,指不定还会平白吸引新、百两国的仇恨。

值此征倭时刻,韩人如果在腹背反水,那还是挺麻烦的。

“所幸发现及时,把那使者从绳子上放了下来,他无事。”尉迟循毓心有余悸道。

大明作为特务统治的样板(正面)国家,其招待别国使者的鸿胪寺别馆完全处于谍报机构的监视之中,是十分正常的。

里面的密探细作都扎堆了。

这是为什么尉迟循毓能第一时间发现百济使者自残。

也是为什么来汇报此事的是尉迟循毓。

李明瞪了唐俭一眼。

“你怎么和他说的?”

唐俭很是冤枉:

“不是……我只是很礼貌、很客气地向他转达了陛下的意思啊!

“尉迟大总管可以为我作证!别馆里安插的钉子也可以为我作证!”

他也是急坏了。

不管那使者有没有把自己搞死,他这口“破坏两国关系”的锅是背定了……

“行罢,请唐公一会儿随我一道去探望那使者,给他压压惊。”

长孙无忌挥挥手,要把那唐俭打发走。

“啧!手头上的事儿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平白生出一桩事来……”

唐俭低着头站在一旁,活像挨训的小学生。

李明眼睛一眯,忽然想到了什么,嘴角勾勒。

长孙无忌凑了上去。

“陛下有妙计?”

“有。不就是腾不出民夫吗?这事儿好办。”

李明指了指傻站着的唐俭。

“前线的劳力,不有的是吗?”

唐俭愣了愣,傻傻地指着自己:

“我吗?把臣流放到新罗去扛大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