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50章 白嫖是结盟的最高级形式

“「天无二日,神皇陛下就是我们全体韩夷心目中惟一的太阳!

“哦呵呵呵~两韩那帮化外鸟人,偶尔也能写点人话嘛。”

唐州,国务衙门。

李明喜滋滋地读着手里的信。

这封信是百济、新罗呈上的国书,以两国国王的名义共同签署的。、

基本就能代表两国对大明王朝的态度了——

躺平任摸。

“半岛终于安定下来了吗?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一旁的长孙无忌一边处理着文书,一边三心二意地说着。

毕竟这是自从大江大河洪涝泛滥以来的半年里,神皇陛下心情最好的一天了。

如果没有一点反应,对陛下未免太冷淡了。

但反应太大又影响工作。国家现在多线开弓,又要建设、又要大河改道、又要筹款、又要打仗,大家手里的活儿都堆积到干不完。

所以,副首相随口说两句吉祥话,就当拍过马屁了。

而他的上级——神皇麾下第一人——首相房玄龄,那更是连客气都不客气一下了,直接往上座甩出一刀文件。

“陛下已经把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完了,有空闲看藩属来信了?

“这个先放放,这里有件更紧要的事。

“大河重回故道的工程方案,工部已经呈上来了,附带民部做的工程造价总预算,请您过目。”

除了还知道叫李明一声“陛下”以外,房相已经完全把小李当牛马来使唤了。

“哦。”

华夏和韩人共同的太阳乖乖地接过方案审阅起来,勤勤恳恳地拉起了磨。

房间里又安静了下来。

日上三竿。

李明在文件末尾签字盖章,又回到文头,大笔一挥写下“已审阅,着工部照此办理,民部协办”几个大字,不禁长出一口气。

嗯,牛马总算把一大袋“面粉”给磨完了。

接下来,还得磨下一袋……

李明疲劳地揉揉眼睛,余光瞄见了书桌边缘的那封信。

两韩国王小心翼翼、千斟万酌写就的国书,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摊在那儿。

“姑且看看吧。”

李明再次将国书拿起。

劳逸结合,读读韩人的彩虹屁,就当是牛马途中的中场休息了。

“「百济、新罗久慕华夏,奈何山川阻挡,又有高句丽从中作梗,千百年来一直无法沐浴教化。

“「所幸韩人有幸、苍天不负,陛下点石成兵,阳光普照之处,扶余消融、倭人授首,终使两韩与大陆联通,万民得享王化……」

“嘿嘿,这马屁拍得,有点过分了嗷,真是羞煞朕了啊,哈哈哈~”

神皇陛下汪汪大笑了起来。

长孙无忌适时地插话道:

“这怎么会是马屁,韩人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哪。

“陛下如阳光普照、春风润物,让韩人得以生息繁荣,这次又拯救韩人于水火之中。

“您才是他们的太阳哪——当然,您也是大明惟一的太阳。”

越缺什么就越强调什么,副首相觉得陛下身边是缺一个拍马奉承的佞臣了,所以临时客串以下。

该说不说,他这个捧哏的角色扮演得还不赖。

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吹牛皮的同时,还能把手头上的活儿干好。

房玄龄对陛下就没有长孙那么温柔了,直接又甩过去一迭文件。

“如果陛下闲下来了,不妨再读读这份折子。

“这是袁天罡和工部合署呈上来的,提出一种在白帝城修建堰坝、预防大江雨季洪水的设想。

“藩属之事,交由鸿胪寺办理即可,陛下不妨先放一放。”

刚才说错了,房相并没有把小李当做牛马来使唤。

因为牛马劳作还能休息一下,小李为国拉磨,是一刻也不能停的。

“哦。”

神皇陛下老老实实地接过首相甩过来的工作,又苦吃苦吃地研究起来。

日头向西。

李明终于将文件搞懂了,在文头批下“已阅,时机技术不成熟,宜先在大江支流试点”几个大字。

末了,作为工作之中的消遣,他又拿起了藩属国呈上来的“彩虹屁”国书。

牛马也是需要胡萝卜激励一下的嘛。

“「天数有常,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

“「我等韩夷如腐草之荧光,大明如天空之皓月,而陛下更是乾坤之红日。

“「荧光在暗处虽依稀可辨,终将融入日月的光辉。

“「过去千年如漫漫长夜,我等韩夷独自摸索。

“「而今陛下现世,犹如旭日东升」……

“嘶……”

读着读着,李明的表情有了一点变化。

从最初的纯乐子人,开始变得认真了一点。

但不多,只有一点。

“嘶,他们这意思,该不会是要献土于我,谋求并入我国吧?”

长孙无忌照例又是一通吹捧:

“韩人献土来降,东北边疆彻底安定。此乃千年未有之功劳,虽秦皇汉武不能及也。”

他就是一个么得感情的马屁机器,不用过脑子就是一串吉祥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不停。

说明他其实和老同事房玄龄一样,对两韩之地那片儿的动向并不太感兴趣。

“陛下……”房玄龄疲倦地揉了揉眼睛。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得意忘形的领导。

“如果韩人真决定做些大事——比如纳土归降——根据一般流程,他们的国王应该会先派出一名身份尊贵的使者,口头上先和我们通个气的。”

李明歪着脖子回忆了一会儿:

“使者……好像是有的。

“是个老头,叫什么‘扶余比干’好像,自称是百济国的‘平成大佐’……”

房玄龄几乎把手里的文书丢了出去,一个猛子就站了起来,声音十分激动:

“那是他们的‘内臣佐平’,名叫‘扶余比流’!

“是百济国王心腹中的心腹,重臣中的重臣!

“他在献上国书之前,难道什么都没有和陛下说吗?!”

李明挠了挠头:

“哦,我那时候刚好有事要忙,所以让他去隔壁的旅店等通知去了。”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

闹了半天,最看不起百济和新罗那点破事儿的,原来是李明陛下自己啊……

“哦哦哦,下面还有。”

李明翻到国书的最底下,念了起来。

“「我等韩夷仰慕中华已久……今天赐良机……

“「百济、新罗两国,愿归化华夏,成为大明的州县……

“「此乃万千韩人的悲愿,恳请陛下恩准」……”

李明的表情终于严肃起来了。

他挠着头皮,喃喃道:

“‘归化’,不是‘归附’,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当藩属了,要当大明的正式州县了……

“啊这,他们玩儿真的啊?我还以为只是写封感谢信,拍拍我马屁而已……”

另边厢,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早就兴奋起来了。

两人起身,整衣冠,向李明陛下长长一拜:

“恭喜陛下!”

这就不是单纯地在恭维了。

虽然半岛南端那点事情,对坐镇唐州的诸君来说,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

然而如果能将整个茶壶都毫无代价地端回家里,那他们肯定是高兴的。

开疆拓土耶!

白送的土地和人口耶!

谁不喜欢?

然而冷淡的两位首相来了兴致,皇帝本人却消沉了下去。

“哦,嘶……”

李明挠了挠头,表情似乎有些苦恼。

明明刚才读着韩人的彩虹屁时,还很乐呵的呢。

长孙无忌有些疑惑的问道:

“陛下难道是怕韩人有诈,这是诈降?”

“那倒不至于,他们既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必要。”李明当即否定了国舅的猜想。

随着大明对两韩的经(操)贸(控)越来越深,那边的情报对这边基本上就是单向透明了。

如果韩人要搞事,在这个点子出泗沘王宫之前,李明就已经知道了。

“只是没想到,他们居然背着我整了个大的,自说自话要并入我大明了……

“哦不对,那个负责两韩谍报的最大细作,刚被我支到衙门外面等通知来着……”

李明拍了拍脑门。

是因为裴行俭打倭人打得太猛了,直接把围观的韩人给吓到跪了?

还是因为裴行俭把倭军俘虏一个不留全都砍了,把韩人感动到跪了?

总之,都怪裴行俭!

看着李明抓耳挠腮的样子,房玄龄有所猜测:

“陛下似乎不愿意接纳二韩归顺?”

李明没有点头,但也没有摇头。

“怎么说呢……塞翁失马,凡事都有利弊……”

白送钱都这么拧巴,看来是真的不太想要了。

“为什么呢?”

长孙无忌是真的不解了。

忆往昔,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隋炀帝死磕一个高句丽,打生打死,耗费巨资无果而终,还间接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而现在,韩人二国主动献土,李明陛下居然还不要了!

杨广同学如果泉下有知,那可不得气得跳起来!

装逼也不是这么装的吧!

房玄龄有所猜测:

“莫非……陛下是担心国土过于辽阔,韩人又难以管束?”

“此话有理。”长孙无忌也点头附和。

国家这么大,治理起来很是不轻松。

毕竟在古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交流感情基本靠手(指动笔写信)。

诏令的上传下达是一件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光让天下太平无事、勿生事端,衙门的诸位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这从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中,就能管窥一二。

再多吃进两个国家,还是两个本来互相不对付的世仇。

那事务可不得激增,衙门可不得忙到自闭啊?

过劳还只是小事。

如果吞地太多,过扩惩罚过重,导致帝国自爆……

“那倒不至于。

“我大明鲸吞大唐、合并高句丽、攻略突厥荒原,领土广博、国内民族更是多如繁星,照样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条。

“新罗百济,无非两个蕞尔小国而已,多他们两个还不至于让我们无法招架。”

李明同样否认了房玄龄的猜测。

在治理的能力范围之内,领土还是多多益善的。

“问题是,新罗百济于我来说,已经和本国领土无异了。

“两韩之地对我国大军完全开放,可以随意设立战略据点;人民也可以自由出入,商贸任意流通。

“粮食、矿物、港口,乃至于土地上的劳动力,都能直接为我国所用。

“这和其他州县,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对于陛下的灵魂一问,两位老首相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对哦!

当一个地区对你俯首帖耳、予取予求。

那它就是你的领土!

不,甚至比领土还更优一些……

“如果那两个国家真成了我国的一部分,那韩人不就成了我国子民了吗?

“对本国国民,那我们就得留点底线,不能压榨太狠了吧。”

李明吐槽着。

“做贸易不能盘剥得太狠,剪刀差必须得要收窄一点。

“也不能任意抽调他们的百姓给我们修桥铺路、或为我们的军队打杂,待遇得要提升上去,不能不给钱只管饱吧?

“还有,再掳掠韩人做奴隶,也不合适了吧?毕竟大明人不奴役大明人。

“那样的话,大伙儿缺的新罗婢、高丽奴这块,谁来补啊?”

这番话把两位首相给干沉默了。

他俩的脑子里虽然还没有“殖民地”这个概念。

但这种敲骨吸髓的可持续性竭泽而渔模式,实在是太酷啦。

“不仅收益减少,成本也要倍增。

“韩人成国民以后,还得花钱给他们修桥铺路吗,还得改善教育吗?

“要是他们遭了什么灾,总还得我们赈灾救济,不能放着不管,任其自生自灭吧?

“哪像现在,上了也不用负责……”

“咳咳!”国舅和相父同时干咳一声,打断少主那少儿不宜的比喻。

不过李明陛下想表达的意思,两人已经很清楚了——

臭外国的,上我们大明要饭来了是吧!

“陛下您想说的是,只享受宗主的权力、而不履行治国的义务,现在这种状态的治理成本最低是吧?”

长孙无忌替陛下概括讲话精神。

毕竟隔墙有耳,某位起居郎正在隔壁包间竖着耳朵,正大光明地偷听着这里的动静呢。

“是的,就是这样,管杀不管埋。

“和浮名相比,我更关心实利。

“而有什么样的实利,能比白嫖更让人快乐呢?”

李明的言辞一如既往的犀利。

咳咳,起居郎……陛下您说的每一个字都会记录在案,被后人所研读的……房玄龄也只能在心里嘀咕。

“既如此,臣便让鸿胪寺卿婉拒新罗百济的来使。”

李明点点头:“便如此吧。”

刚说完,手里就多了一迭新的文件。

“好。这是对倭和对真腊用兵的战争预算,以及后勤民夫调度总览。请陛下过目。”

房玄龄重新恢复了说正事的态度。

“同时在西南与东北两线作战,远离本土,后勤压力极大。此事不可不详查。”

“哦。”李明老老实实地坐回了自己工位上。

两韩之地再怎么翻腾,终究也只是一首插曲。

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得在战场上。

…………

鸿胪寺卿唐俭前往别馆,一路挠着头。

身为前大唐的民部尚书,在业务能力上与房遗则比还略有差距。

所以老唐的这个尚书是没得当了,又转岗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鸿胪寺卿,也就是外交部长。

作为曾单枪匹马深入东突厥的资深外交家。

今天的任务却让他摸不着头脑。

大唐的一般外交政治经验,在大明好像完全不管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