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52章 官场PUA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52章 官场PUA

作者:吃不起肉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08: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咳咳!”

扶余比流摸着脖子,上面还留着淡红的印痕。

“您没事吧?”别馆的侍女声音温柔,用流利的扶余语安抚着贵客。

“奴婢正要进屋洒扫,却见您不慎把脑袋钻进了绳结。

“当时事态紧急,奴婢急着为您脱困,可能弄疼了您,还望恕罪。”

真的吗?我不信……扶余比流看了那擅自闯入的侍女一眼,终究是什么也没有说。

据他所知,刚才的事情经过与侍女所说有“亿点”小出入。

他刚因为卖国被拒,心灰意冷之下,抽下一尺白绫,在房间里自挂东南枝。

结果椅子都还没来得及踢倒,门外就突然冲进来一群大汉,七手八脚地把他给抬了下来。

等他回过神来,自己已经坐回到了座位上,在接受温柔婢女的话疗了。

很明显,自己正被人严密监视着。

“呼……”

扶余比流轻出一口气,面有歉意地对那婢女道:

“抱歉,将诸位牵扯进来,耽误你们工作了。”

关于在别馆被大明密探盯梢这件事,他是有所察觉的。

毕竟他自己就是一名大明密探。

别馆这些假扮成侍从婢女的探子,其实都是他的同行。

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正被同行们寸步不离地盯着,他才敢冒险整这一出“自寻短见”的闹剧。

为的就是把事情闹大,逼上头表态。

“婢女”的表情顿时玩味了起来。

坏了,好像遇到懂行的了。

“阁下就不怕我们搭救不及吗?”

她压低了声音。

“呵呵,不怕。”扶余比流苦笑着摇头。

作为这行当的资深从业人员,他对大明特务的专业能力是深信不疑的。

没有救不成,只有不想救。

而如果对方真的见死不救,那其实也代表了上头的表态。

若真如此,那他还真不如一死了之算了。

他好歹是一国的宰相,如果连卖国……不是,“白送国家”这种零难度的事情都办不好,那真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了。

这时,房门敲响了,侍从通报鸿胪寺卿来访。

扶余比流松了口气。

自己这番作,看来还是起到了效果的。

如果能争取到面圣的机会……

“陛下有些话语,着我向你直接传达。”

鸿胪寺卿唐俭没有和他多客气,直入主题。

扶余比流眼皮微微一跳。

算盘落空,让他心中有些失落,缓缓起身一躬。

“臣,接旨。”

“没有经过门下省,称不上旨意,只是一番训诫如下。”唐俭古板地纠正了对方的错误,道:

“陛下云:‘尔等想要并入我天朝,居心不可测。是为搭便车,赚取财政补贴耶?抑或是为曲意逢迎,取得天朝的保护耶?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间有远亲。如今大明强盛,周边蛮夷咸来归附,中书省审核都审不过来。可患难才见真情,有几个蛮子能与我华夏共患难呢?’”

大意就是:臭外国的,上我大明要饭来了?

我不是,我没有……扶余比流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局面,张了张嘴,但终究没有把反对意见给表达出来。

Big胆!

开玩笑,那可是陛下的金口玉言!

你敢说不,你算老几?

可是,可是……

老使者噗通匍匐在地上,哇哇就开始哭。

“韩人虽是东夷,但对华夏孝心可鉴……”

“哪里可鉴了?”唐俭冷冷地打断了对方的吟唱。

“大明征高句丽时,尔等为华夏出力了吗?”

这……

正打算借痛哭流涕表一番心迹的扶余比流卡壳了。

明……不是,当时还只是辽东一造反割据政权的赤巾平州,鲸吞高句丽时不能说润物细无声吧,也能算是不知不觉了。

两韩还在半岛南端撒尿和稀泥玩,突然,北边那另一“韩”就没了,成了“明”。

“哼,你们什么也没有干吧?”

唐俭冷笑一声。

不是,我们啥都不知道啊,高句丽就没了,我们想表忠心也来不及啊……扶余比流正要哭诉。

唐俭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板着脸继续严肃地反问:

“上溯几十年前,隋朝三征高句丽,尔等可曾出力?

“哦,力是出了,不过帮的是尔等的扶余亲戚,反打我华夏。

“这一笔笔账,我们的史官都记着呢!”

一番话,就把老扶余的反驳给憋了回去。

冷汗浃背了。

华夏人可真记仇啊……

“上溯三百年前,晋朝八王之乱,尔等趁机攻打乐浪郡……

“上溯两千年前,周王封燕召公于辽东,建立燕国,受蛮夷滋扰……”

唐俭一件一件地述说着韩人及那块地方其他土人的黑历史。

“请唐公暂歇一会儿。”

扶余比流擦了擦眼泪,直截了当地问:

“陛下需要吾等韩夷,如何表露对陛下、对大明、对华夏的忠心?”

大家都不是傻子。

对方既然愿意和他说一大堆,就说明这不是纯粹的拒绝。

而是在谈条件。

“问我?我只是陛下的传话筒。”唐俭一本正经地说道,随即话锋一转。

“不过陛下仁慈,韩人既有皈依之心,亦不能让尔等继续在化外黑暗中徘徊千年。

“关键在于尔等自身,看尔等的表现。”

扶余比流支起了耳朵:

“愿闻其详!”

“我个人有一些建议。”唐俭压低声音:

“陛下将远征倭国,想必这你是知道的。

“只是倭国离大明路途遥远,又隔着一片大海。

“天兵再强,那也是要吃饭的。这后勤补给的问题……”

扶余比流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缴纳投名状的好机会。

他立刻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

“新罗百济必量小国之人力物力,结大国之欢心!

“陛下要多少,韩人必竭力满足!”

对,对,就是这样……唐俭俯视着韩人使者,且喜且怜之。

喜的是,自己总算不辱使命,完成了陛下交待的任务,把差点搞砸了的外交事务给扳回来了。

怜的是,韩人被陛下下套了啊。

接下来还不被逮着往死里用……

…………

得到了大明这边的暗示,扶余比流不敢懈怠,连夜启程,坐船回到了泗沘城,将神皇的意旨带到。

“什么?陛下不要我们?”

义慈王蹭地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不是,陛下……

这可是白送的国土欸!

您的老表叔、老前辈隋炀帝杨广,为了打三韩,把国家都给打没了欸!

您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陛下嫌我韩人反复,心有顾虑,因此不愿收我。”

扶余比流直言道。

“哦……”义慈王又坐了回去。

虽然我三家姓奴,虽然我曾同时向大唐、高句丽和倭国进贡。

但我知道我还条好狗……

算了,这话说出去连自己都不信。

“那该怎么办?”

义慈王紧接着问。

本来嘛,他本人对“献国”这事儿并不是那么热忱,毕竟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嘛,是被自家宰相推着走到这一步的。

但是事到如今,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卖国都没人要,这可不得被后人笑话死?

必须卖,必须卖成功!

“大明天朝接下去不是要征倭嘛,正苦于后勤困难。”

扶余比流把唐俭传达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告了。

“该如何证明我等的一腔赤诚,就在此举!”

…………

次日,大明“婉拒”的悲报就在新罗、百济两国流传开来。

韩人闻之,抱头痛哭。

大明啊,我未曾谋面的故乡~

为了获得荣誉大明人的身份,韩人爆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全面登记男丁人口,提前组织起庞大的民夫队伍,并开展相关的业务训练——

比如扛沙袋、赶车、以及简单的速成汉语啥的。

以免上了战线啥都不会,连明大人的命令都听不懂,贻误了战机。

此外,趁现在冬季农闲,两国还全员调动,在最靠近倭岛的金城集中,疏浚航道、扩建港口。

提前为明军打造后勤基地,迎接他们的大驾光临。

总之一句话:

别让明大人久等了!

…………

“嗯,不错。

“韩人不愧是万年藩属国啊,当得一条好狗。”

李明对两韩人民的积极主动非常满意。

“现在前线基地有了,民夫也有了。

“你们看,两难这不就自解了吗?”

陛下座下二位护法,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一时沉默了。

陛下的办法确实很好,简直惊为天人。

韩人来傍大户,我所不欲也;征倭后勤困难,亦我所不欲也。

两份不快的事情迭加起来,居然变成了双倍的快乐,还有比这更大的快乐吗?

这番政治操弄,谁看谁不迷糊。

就是有亿点心黑了。

这么欺负纯朴又忠诚的舔狗,连两条老狐狸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过了半晌,长孙无忌小声提议:

“利用韩人皈依的热情来反向剥削奴役,会不会太伤他们了?”

“伤他们个头,他们自己还乐此不疲呢。”李明一语道破。

“只有努力争取过的才会珍惜,太轻松就让韩人当了大明公民,他们反倒容易起反心。

“只有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费劲千辛万苦润过来,他们才能好大明顺民,不会造反——

“如果造了反,那之前他们为了润过来而吃的苦,岂不就白吃了?”

陛下确实对人心有独特的理解,使出的招数虽然腹黑,但确实有效。

“那……敢问陛下,待战争结束,真要纳二韩入华夏吗?”房玄龄问。

李明嘴角勾勒,呵呵一笑:

“那就看他们表现了。

“毕竟我们华夏文明滋养韩人这么久,他们地处大陆边缘,也就只有大明能依靠了,否则他们早就冻饿死了。

“所以,他们相应地为我们支付些血税,那也是应该的。甚至可以说是太便宜他们了。”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虽然不知道“pua”这个概念。

但李明这套话术,莫名让这两位高级社畜感到哪里不对。

该不会陛下也在对我使用这套话术,让我乖乖“交血税”每天加班加到吐血吧?

“总而言之,征倭最大的后勤问题,基本解决了。

“大明还得有朕啊,要不是朕的主导,二位能这么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吗?二位还得站位更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朕期待你们的发挥。”

李明顺嘴又pua了他们俩一把。

两位首相:“……

“陛下英明,这个国家不能没有您啊。”

姑且陪少主玩一会儿。

短暂的工作休息结束,李明的表情立刻严峻起来。

“农历十二月,东征倭岛。

“要赶在春耕以前荡平倭国,不可延宕。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问题吧?”

倭国的问题,必须予以雷霆一击,迅速解决。

这才几个月,就让他们接连搞出了“刺驾”和“掘堤”两个重量级操作。

这再留他们过年,那就是在拿竹叶青当竹竿子玩儿,对自己生命和国家未来的不尊重了。

房玄龄提醒:

“大河改道工程也是定在十二月。”

这两件都是不可延宕的大事,撞在一起了。

“我知道。”李明一字一句道:

“我不认为国内建设会影响对外征战。

“还有意见吗?”

两人摇头。

既然神皇陛下决定,倭人不可活过今年。

那就只有全力以赴,让陛下的决定落实为现实。

…………

大明的战争机器全速开动,这次的冲量格外巨大。

和过去与突厥的相爱相杀、或者明唐一家人互殴不同。

此次征倭,是深仇大恨的灭国战。

中原几乎家家戴孝,甚至于连累了南方的救灾工作,始作俑者就是倭人。

不死不休之仇。

因此,这个国家迸发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父亲推着独轮车为前线运粮,母亲连夜为军人缝制过冬被褥,子弟则踊跃报名参军。

都是不求报酬的自愿行为。

甚至连化外的韩人,在李明的指挥棒下也卷了起来,积极建设海港。

房遗则一核算,惊讶地发现,衙门的实际开支比预期的成本要低得多,账目漂亮得像作假了一样。

这是什么高级的财技?

他畏惧了。

…………

就在大明开始积极备战的时候。

鲸海的彼岸。

倭国都城,大和国大阪难波宫。

孝德天皇正在得意地仰天大笑。

“朕正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