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424章 朝贡是结盟的高级形式

“哦,是吗?百济国王没有背叛我,搞坏事的是朝内的奸臣,以及海外的倭国,是吗?”

唐州,国务衙门。

李明将属下呈上的情报文书一收,考校地看着两位情报总监。

“情报来源可靠吗?”

尉迟循毓言之凿凿地回答道:

“可靠!扶余比流乃是义慈王的亲舅舅,又同样出自扶余氏族,是第十一世百济王的后裔,因此最受义慈王的信任,担任职位最高的内臣佐平。

“他是我们在百济国的王牌,也是世界上最贴近义慈王的人。

“如果他的情报来源都不可靠,明哥,我都不知道谁人能更可靠了。”

黑炭头说得喉咙梆梆响,明显底气十足。

李明却是不置可否,目光移向了另一位情报总监,问道:

“仁杰,你怎么看?

“此次纵火案是你主查,发现凶人疑似与百济官方勾结的也是你。由你来统一把握。”

狄仁杰还是一如既往地低着头,先下意识地微微扭头,偷眼瞧了瞧身旁的尉迟循毓,有些怯生生的。

尉迟循毓被这位小同学、小伙伴兼小竞争对手给逗得哭笑不得,扭过头去,尽量不给这小子造成太大的压力。

狄仁杰舒了一口气,道:

“扶余比流确实位高权重,可是他本人是否可靠?

“倘若这是他与外甥义慈王一起做的局,这种可能性又该如何排除?”

这个怀疑是有道理的,人心隔肚皮,枕边人的心思都未必能琢磨得透,更何况是隔着一片大海的异国人呢。

李明转向尉迟循毓,笑呵呵地问:

“黑炭头,你怎么看?”

尉迟循毓依旧是自信满满,砰砰地拍着胸脯:

“无需担心,我也没有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

“除了扶余比流,我在百济朝中也安插了其他奸细。

“多人多方可以互相印证,证明扶余比流没有说谎。”

对这个答案,狄仁杰依旧不甚满意,道:

“我不是怀疑所有的密探都暗中站在对方那一边。

“可是,扶余比流乃是官员之首,他完全可以在朝中散步假情报,短暂地蒙蔽所有人。这样的假情报,同样经得起多方验证。

“更何况,扶余比流将幕后黑手指向了倭国,这是只有他才掌握的孤证,无法得到交叉映证。

“综上,并不能完全排除百济王和百济内臣的嫌疑。”

尉迟循毓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老实说,对于小同僚的诘难,他心里是有些不服气的,觉得狄仁杰未免在鸡蛋里挑骨头。

但是,他硬是把这股不服气给咽了下去,冷静思索了一番,还真没办法反驳对方。

诚然,他的细作个个身居高位,以至于让整个百济朝廷都依赖内鬼运行了。

可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密探的职业太集中,消息来源其实是相对狭窄的。

尤其是扶余比流这个层级的内鬼,即使放在华夏大地也是个顶个的人精,这样的人才,会容易控制吗……

“狄仁杰,你的疑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尉迟循毓低声承认道。

就算他再怎么不情不愿,但是事关大明中枢的安全,不是意气用事的场合。

必须实事求是,这是明哥一直强调的。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

李明还是笑呵呵的,对两位小伙伴兼心腹重臣的回答都很满意。

一个锐意进取,一个心细如发,都是当臣子的好料子。

两位人才也算是培养出来了。

“但是明哥,这问题还没有解决啊。”虽然被莫名其妙地表扬了,但是尉迟循毓一点也不感到开心。

“是啊,明哥陛下。接下来该怎么做?”狄仁杰也抱持着同样的疑问。

李明抱着胳膊,略一思索。

臣子有建议权和执行权,至于最终的决策权,那本就不是臣子的职权所在。

而是他这位主君的责任。

如果把什么事情都推给手下去做决策,自己只管人事就妄想“垂拱而治”,那他这个皇帝还是趁早改行去做HR算了。

“我觉得……”李明沉吟道:

“尉迟循毓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相信扶余义慈和扶余比流。

“百济的统治阶层和整个国家没有出问题,有问题的是倭国。”

两人异口同声:“何以见得?”

李明微微一笑,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密报:

“因为除了你俩,我还有另一道情报来源,可以作为旁证。”

两人眼皮一跳,一齐围了上去。

“果然,是他……”狄仁杰喃喃。

“是的,是他。”李明点头道:

“执失步真。他手下的商会成员在各地经商,这些地方自然也包括百济和倭。

“他们发现,倭国正在兴建海船,征募水手和士兵。而百济……”

李明顿了顿,揉了揉鼻梁,有些哭笑不得地说:

“百济人则在全民养鸡。”

战争是大规模的组织活动,一个国家在开战之前,是不可能不向其社会释放出某些信号的。

而商人接触的是一个社会的三教九流,最擅长的就是捕捉这类信号。

“一个准备和超级大国对对碰的国家……应该不至于沉迷于养鸡不能自拔吧?

“相对应的,倭国的动向就很值得怀疑了。

“他们刚刚结束了内部政变,现在突然大造舰船是为了什么?他们想打哪儿?”

李明沉吟道。

“而综合你们两人得到的情报,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这次纵火案的幕后黑手,就是倭人。他们联合百济的叛臣,计划将包括我在内的大明高层斩首,制造混乱。

“自己则趁机浑水摸鱼,从海上登陆,攻占三韩故地,推到平壤、东北,乃至于……”

李明没有继续说下去。

狄仁杰和尉迟循毓是真的被气笑了。

就像一头蚂蚁伸出腿,试图绊倒一头大象一样。

虽然毫无破坏力,但是暴露出来的狼子野心,是真的坏啊。

“贪得无厌,又喜欢铤而走险,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谋略。倭人原来是这般本质。”狄仁杰感到恶心透顶。

尉迟循毓愤恨地以拳击掌,道:

“尽管倭人的花招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后果,但是其心可诛!

“一定要对他们重拳出击!明哥,下命令吧!”

李明拍拍他的肩:

“稍安勿躁,我早就下达了命令,训练水师,大建可以远洋的船舶。

“只是……”

他看了看窗外。

“只是现在天公不作美,正在闹台风,战船航行过去会有危险,再等等吧。”

寥寥数语,倭国被毁灭的命运,就此确定。

不过在场的两位小伙伴并没有发出多少感慨。

只是多了一个被灭的国家而已,此事平平无奇。

狄仁杰却是注意到了另一个华点:

“明哥陛下,你的意思是……在此案实锤之前,你就认定倭国有问题了?”

案子是今天才正式汇报的,可听李明的意思,远洋战船是之前就开造了的。

征百济用不着这么多船,廉价步兵就足够碾压,如果能以现役无敌舰队在仁川登陆,那真是让百济人死都值回票价了。

同样的,周边一圈蛮夷,哪个不和大明有陆路相同?哪个需要大明呼叫舰队降维打击?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倭国一国了——

离得够远,体量也够大。

所以,这只能证明一年——

李明一早就想灭倭了。

“明哥陛下,您……早就发现了倭人的不臣之心?”

“是的,扶余比流很早就和我单独上报过倭人的动向。”

李明若有所思道。

狄仁杰不解:“然后你就信了?”

李明大大方方地点头:“是的,我接触过扶余比流,我觉得他是值得信任的。”

这话说的,不但狄仁杰难以苟同,连尉迟循毓的心里都打起了鼓。

“明哥,人心隔肚皮啊。你怎么知道那老翁一定可信呢?”

李明摸着下巴,反问道:

“你们说,那老大臣为什么愿意当大明的线人呢?”

“这……”这一问,把亲自发展这个重量级下线的尉迟循毓给问住了。

是啊,老人家图什么呢?

“为了钱?可他已经很有钱了,靠向我们出卖情报所换取的报酬,对他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

“难道为了权?他已是百济为官的顶点了,而且他也知道,我们不可能为了他而推翻正统王室,让他当那个国家的真正统治者,顶多是个傀儡,比现在当内臣佐平憋屈多了。”

“可若不是为了钱与权,扶余比流又是图什么呢?”狄仁杰忍不住问。

“不知道,可能是理想吧。”李明自嘲地笑笑。

大明当然有大明的问题,但是和同时代的贵物相比,那是不折不扣的地上神国。

都是神了,那自然会吸引一群海外的狂信徒。

说他们是慕强也好,师明长计以自强也罢,对大明有所向往那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扶余比流,以及百济的其他官员,恐怕也是怀有这样的心态,才甘愿为大明提供情报的吧。

他们是真心觉得,靠向大明,就能让自己国家像大明一样富强。

“倭人先放一边,岛国的问题迟早都能解决的,也不急于一时。

“现在,既然百济忠心可鉴,那我作为他们的神皇,自然也不能辜负他们。”

李明的神情轻松了一些。

形势和人心都没有出问题,坏的只是一小撮敌对分子,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以说很圆满了。

对于坏狗,自然是要杀了吃肉。

而好狗也不能亏待。

“百济事大国以诚,应该要赏赐一番。”李明说道。

一个弹丸小国,能贡献出这么多名贵的鸡,不容易。

当今不比现代,没有二十八天速成饲料鸡,吃口鸡肉不容易的。

“明哥打算怎么赏赐他们呢?”尉迟循毓问。

李明嘴角一勾:

“赏赐,当然是给钱咯。”

“钱?什么钱?”

“当然是我们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纸钱……不是,纸币咯。”

“哦哦哦~”

君臣三人会心一笑。

古往今来的朝贡体系,其实是一套微妙的经济体系。

藩属国象征性地献上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而中央王朝则赏赐价值不菲的钱帛,看似是当了冤大头。

可事实上,中央王朝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向藩属国大量输出本国货币,从而掌握了对方的铸币权。

而这套玩法迭代到大明,就逐渐演变成了,大明用不要钱的纸换来了实实在在的货物。

而对方拿到了海量纸币,又必须大明的产成品。

就这样被一步步纳入大明的经济金融体系,最后不分你我,完成吞并。

大兴安岭森林体系了属于是。

能够无痛加入地上神国,对扶余氏来说,对三韩的百姓来说,应该是不错的结局了吧。

“你们俩,还有在外的执失步真,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三方通力协作,才能将这起无头案查得水落石出。”

李明勉励地拍一拍两位同学。

“哦……哦,明哥/明哥陛下过奖……”

狄仁杰和尉迟循毓都不敢邀功。

虽然具体的事儿是他们查的没错,可是整起案子自始至终,都有一只看得见的大手在有力地推动着。

设立国内、国外和民间三重情报机构,互相牵制、又互相印证。

原来这才是如此设计顶层架构的初衷么……

“接下去的事情,我会安排。两位可以先放松一下,歇息歇息。”

李明说着,便背过身去,面对着墙上挂着的巨幅堪舆图。

二人知道领导要思考重要议题了,不便打扰,便识相地告退。

听着房门轻轻合上的声音,李明的脸色渐渐沉了下去。

“百济,是条好狗。

“可是对于另一条野狗,就不能无痛地处置它了。”

他的眼神飘过大海,落在东海边缘的那座列岛上。

地方是个好地方,可惜长了人。

穿越而来,李明不是没有动过“留岛不留人”的心思。

但是嘛,那鸟地方的体量比新罗百济大多了,地形复杂,又隔着一整个东海,补给十分困难。

别说在公元七世纪,就算在十三世纪,大汉可汗忽必烈也在倭国列岛吃了苦头。

甚至到了二十世纪,米英鬼畜在飞机大炮的加持下,都不敢贸然登岛。

投入产出不匹配,李明只能当那地方不存在,眼不见为净。

只是没想到,对面居然主动跳脸……

“就这台风季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