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44章 某种意义的双向奔赴

数日后的一天清晨,卯时。

晋阳城的瞭望塔上。

咕噜~

蹲守哨塔的哨兵被一声雷鸣般的巨响给惊醒了。

“谁?!”

他东张西望了好一阵,才意识到,那是自己肚子叫的声音。

因为肚子饿,为了节省体力所以站岗放哨的时候偷偷睡觉,结果没睡多久又被自己给饿醒了,属实黑色幽默了。

“这狗日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倒霉的大头兵嘟哝着,有气无力地拄着自己的长枪。

一天吃两顿,顿顿都是稀得能数出有几颗小米粒儿的稀粥。

这种安慰餐除了能暂时骗过自己的胃,顺便锻炼膀胱以外。

实在提供不了多少营养。

连维持基本生命体征都有些困难。

“上次能吃口干饭,是在什么时候呢?

“狗日的朝廷,明明断的是对面的粮,怎么我们也在跟着挨饿呢……

“我去那是什么?!”

小兵正在痛骂朝廷,突然发现,北边隐约出现了黑乎乎的一团……“东西”。

在凌晨的微光里,哨兵看得不是很真切,揉了揉眼睛仔细瞅。

好像是一朵黑压压的乌云,贴着地面向晋阳城下挺进。

大头兵都快被饿出夜盲症了,根本看不清楚那是什么东西。

不过他也不需要看清楚。

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他立刻敲响警钟:

“敌袭!敌袭!!!”

城头立刻亮起点点火把,忙中有序的脚步声此起彼伏,间或夹杂着甲兵的铿锵声。

几乎一眨眼的功夫,守军就在各自的阵位上严阵以待了。

在李世民的事先布置下,唐军将士枕戈待旦,就等着狗急跳墙的明匪送上门来。

天策上将神机妙算,鸡蛋果然来碰石头了!

李世绩飞速登上城楼,亲自眺望敌人来袭的方向。

春天降临了但没有完全降临,加上连日阴云,太阳爬升得很是缓慢。

天色蒙蒙亮,光线正处于可能看清但看清不大可能的暧昧状态。

李世绩瞪大了眼睛,只能辨认出一些来自北方的大致轮廓。

有人,有马,还有大型器械,疑似是冲车和投石机。

看起来还真是一支像模像样的攻城部队。

“明军大概来了多少人?数得清楚吗?”李世绩问。

哨兵揉了揉眼睛,老实汇报:

“卑职看不清,反正看上去人挺多的……”

阿史那社尔推开小哨兵:

“我来看看,我自小在草原长大,看得远。”

“嗯,有劳左仆射了。”李世绩主动让开位置。

阿史那社尔皱着眉头,朝着那黑压压的一大片仔仔细细地盯了好久,擦了擦牙花,嘀咕道:

“狡猾……”

李世绩急忙问:

“对面来了多少人?是明军主力吗?”

如果敌人主力真的压了上来、试图硬冲晋阳城。

那就说明他们真的是走投无路,垂死挣扎了。

攻城战一直是古今中外军事战略的难点,普通将领一般都尽量避免强行攻城。

强如天策上将,攻克洛阳之战也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最高光时刻,吹了一辈子。

足以说明一场成功的攻城战到底有多么稀缺。

“不知道。”阿史那社尔又吃力地瞄了好久,才移开了视线,疲劳地揉揉眼睛。

李世绩一愣:“你也看不见?”

阿史那社尔摇头:

“对面在军阵里点燃了烟雾,故意混淆我们的视线!”

“果然如陛下所料……”李世绩的表情充满了惊喜。

明军突然有了动作,毫无征兆地冲过来、做出一副拿天灵盖撞晋阳城铜墙铁壁的架势。

这足以说明他们真的已经到了兵粮寸断、山穷水尽的地步。

否则,他们大可以安稳地盘踞在代州,坐等唐军先崩溃。

“谁先撑不住,谁就昏招迭出,功亏一篑……

“不愧是陛下,这都算到了!”

他喃喃道。

敌人一盲动,就给了唐军防守反击的机会。

众所周知,天策上将李世民最擅长的打法就是防守反击——

敌人库库一顿猛攻被化解,在撤军的时候被李世民咬住尾巴,一波带走。

这是同时代的军事同行都心知肚明的老李看家战法,李靖不可能不知道。

可是既然敌人都知道这位最强对手的用兵习惯,为什么还要傻呵呵地送上来,给他打防守反击的机会呢?

因为不得不这么打。

在战事前期,李世民就会通过丧心病狂的后勤骚扰战术,将对方逼入弹尽粮绝,不得不殊死一搏的绝境。

这就是为什么天策上将的对手即使知道,也只能和傻子一样地给他送上反击的机会。

因为阳谋无解!

强如李靖,也不能免俗!

“这是大好的战机。”阿史那社尔不禁舔了舔嘴唇。

攻城难,那么相对的,守城就简单。

一般来说,只需要坚守城门、放放冷箭金汤,坐等对面送人头就行了。

“没错。”李世绩向老战友点点头。

“接下来,只需依据陛下的计策——

“大开城门,全军出击!”

…………

“出城迎敌?真的假的?”

“是陛下的命令吗?”

“陛下也老糊涂了啊……”

“胡说!一定是虫豸把陛下的命令听错了!”

一听自己要出城和明军刚正面,唐军中下层之间爆发了不小的争议。

这倒不是他们怂,而是守城战不是这么打的。

他们都是资深打工人了,在天策上将麾下待久了,对一些基本战略战术也略懂——毕竟这关乎着自己的脑袋。

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得先防守,再反击。

攻城战中,防守方得等对面人头送了差不多、开始撤退了,才是冲出去收割的时刻。

但现在李世绩大总管的出击命令……

高情商的说法是不寻常,低情商地说就是蠢。

因为饿了很久的肚子里,大家肚子里除了空气就是怨气,所以这些精锐唐军也忍不住抱怨几句。

但是抱怨归抱怨,他们仍然排好进攻队列,坚决执行上峰的命令。

咔咔锁链声响,沉重的晋阳城如同一头来自远古的巨兽,缓缓张开深不可测的大口。

封闭了数月的晋阳北门,大开。

“冲!”

一声令下,骑兵如大鹏展翅,沿左右两路包抄而去;中军步兵如猛虎下山,列阵压上。

大军直扑上去。

唐、明两大强权的绝对主力,即将在晋阳城下展开正面对决。

如同火星撞地球,一场惨烈的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唐军这么以为的时候。

对面的明军扭头就跑……就跑……跑了。

“咦?原来河北佬和辽东山匪这么怂的吗?”

就在唐军愣神的功夫,这帮明军又扭头奔回来了。

这是什么诱敌深入……唐军被对面的回马枪吃了一吓,紧急变换阵型迎击。

没想到,接下去的发展更让他们大跌眼镜——

这伙杀回马枪的明军并没有和唐军对冲,而是在自家的攻城器械上放了一把火。

然后重新调转马头,头也不回地跑路了,跑路了……

“嘶?诶?”

唐军被对面的抽象战术给弄不会了,愣了好一会儿,猛然反应过来。

“追!”

然而,这帮鸡贼的叛匪跑得贼快。

每人都骑着马儿扬着鞭,向着东方的太行山去,脚底抹油,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装完逼就跑,突出一个刺激。

更气人的是,就在他们快要逃入凌晨的黑暗时。

这帮贱人不知为何又慢了下来,在唐军部队面前搔首弄姿,各种勾引。

跑完还装逼,主打一个不要脸。

“欺人太甚……”

唐军一天饿三顿,早就憋了一肚子火气了。

现在又被嚣张的河北佬骑脸,简直岂有此理,叔可忍婶也不可忍!

“呔!泼贼哪里逃!”

唐军正要追击,本阵却传来阵阵急促的鸣金声,催促他们归队。

主动开门迎敌,又放弃追击?

两边的骚操作,把基层士兵的CPU都给干烧了。

就在他们迷惘的时候,又是一阵急促的鼓声,在催促他们出击。

“别追这些溃兵,他们是诱饵!别进山!向北急行军!去朔州!”

军官的嘶吼声此起彼伏,声嘶力竭地将向东边山地撒出去的部队,往北边拉扯。

唐军士兵彻底不会了。

上面到底在搞什么?!

敌军主力不是在代州吗,怎么要越过代州、转头去打朔州了?

朔州在哪儿?和他们所在的晋阳之间,还隔着一整个明军大本营呢!

适合大规模行军的道路,肯定被明军严防死守把持着啊!

这不是让大伙儿硬冲敌阵吗?

明军来晋阳城下千里送人头不收,却要赶着趟儿地把自己的人头送去崞县?

你们两边高层在干嘛,互相送礼回礼吗?

朔州有什么,李世绩他老母吗?!

他们实在不知道,上头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该不会指挥系统被明军的细作给渗透了个遍吧?

“你们还在发什么愣?误了战机怎么像太上皇陛下交代?!这么喜欢太行山,老子把你们全部踢上山喂大虫!”

军官厉声呼喝威胁着。

士兵们互视一眼,无奈地耸耸肩。

行吧,朔州就朔州吧,被打得全军覆没、江山易主,可别怪我们作战不利哦。

这可是你们自找的。

虽然空空的肚子里,除了满腹怨言什么也没有,但是唐军还是那支唐军。

饶是心中充满不解,但他们仍然不折不扣地执行着上级的命令,丢下逃向东边山林的大明“溃军”,沿着向朔州方向急速行进。

…………

与此同时,大明代州。

明军的主力全在崞县的大本营待着,并没有南下死磕晋阳。

他们在忙着打包收拾行军物资。

他们准备润了。

向北边润,润去朔州。

与其在这里三天喝九顿、顿顿西北风,还不如去北边的朔州回回血。

那里离唐军前线更远,李世民的魔爪总伸不到那里的补给线吧!

总算能要到饭了兄弟们!

这个冬天以来,崞县的官兵百姓过得并不比打野的流浪汉好多少。

一共八万精壮小伙被困死在小县城,补给近乎断绝,这是个什么概念?

别忘了,当地老百姓也还得吃粮呢!

尽管明军提前准备好了过冬的物资,虽然冬天过得苦了点,好歹没有饿死人。

可是过了冬天,敌军封锁仍然没有一丝松懈的迹象,而这里边的人还得每天吃饭呢!

继续困在这里,迟早会爆发人道主义危机。

是时候放弃代州阵地,向北后撤了。

可是,如果在后撤途中被唐军追击了怎么办?

这是最容易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

不过管他呢,李卫公一定做好了充足的应对措施。

在怎么着,也总比留在这儿,除了喝西北风、别的什么事都不干强!

营房内外忙得热火朝天。

而在军帐之中,几位将军却是各自生着闷气,面红耳赤。

“还没打一场像样的仗,我军居然就这么败了……”

苏定方喃喃道。

虽然在冬天耐耗、饿得肚子咕噜叫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地怀念起当年在京城当片儿警的平静生活。

可是当真的要后撤到安定的后方时,老苏突然感到无比失落。

你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要当英雄,哪怕只有一分钟……

“代州乃是战场的最前线,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怎么说丢就这么丢了,那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争夺……”

薛仁贵跟着老苏一起喃喃自语。

代州乃是战略要地,扼守着汾河谷地的中端——。

事实上,汾河谷地随便哪一段都是战略要地。

不经过一场大战,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拱手送人,确实难免让人感到郁闷。

“你俩就少说几句吧。这项决定,是在座诸将经过商议、由李靖李卫公亲自定夺的。

“现在全军都在为撤离做最后准备,诱饵部队也已经出动了,再翻烧饼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李道宗责备道。

虽然两人的心情他不是不能理解,当初明军抵挡李世民的反扑、把战线维持在代州一线,也是花了不小的成本。

但是形势比人强,这里的区区八万军队,确实耗不过整个大唐啊。

“成天嘀咕什么‘战略要地战略要地’,李明陛下常说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你们知道么?

“我们这八万人如果全部被耗死了,把守着再多战略要地又有何用?还不是被唐军吹口气就解决了!”

这次战略大转进的始作俑者、“点子王”侯君集就没惯着那怨声载道的两人,粗着喉咙就开始教育他们。

是的,侯君集的计划并不是狗急跳墙,去死磕晋阳城。

而是装出死磕晋阳城的样子,用一小部分敢死队去吸引唐军的注意。

与此同时,主力部队回撤朔州。

老苏小薛两人被教育得不吭声了。

诚然,侯君集、李道宗所言极是。

这一整个冬天的耐耗生活,对明军上下都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不仅士兵都被耗成了节食仙人,将军们也在频频体验轻断食。

这几个月把他们给饿的……

战争初期他们在代州囤积的粮食,过了一个冬天,基本被这里的军民吃了个底朝天,连带着他们自己也没得吃。

虽然李明考虑到将军元帅这些贵族的面子,并没有强求他们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执行同样的饮食标准。

但是,当自己手下都在喝西北风的时候,就算最铁石心肠的侯君集也不忍心一个人在那儿吃香的喝辣的。

就算没有一点恻隐之心,也得注意影响,别逼出军中哗变不是。

终于,噩梦般的耐耗生活终于要结束了。

终于能离开代州这是非之地,去北边的朔州吃米了。

再在这儿耗下去,人都要整抑郁了。

不论是老侯老李,还是老苏小薛,众将都感到一阵发自心底深处的轻松。

连带着把因为熬不住撤退而造成的郁闷都冲淡了不少。

“到头来,还是没能耗过对面啊。”

李靖坐在上位,平静地说道,语气里完全听不出懊恼的意味。

自己意见被采纳的侯君集心情不错,主动应和道: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早就该后撤了。

“保住这八万主力,可比保住这鸟不拉屎的代州重要多了!”

山西可远远算不上“鸟不拉屎”,但是在这儿忍饥挨饿了一整个冬天,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回朔州以退为进,确实势在必行。”

李靖缓缓道,话锋一转:

“可是如果敌人乘胜追击呢?”

侯君集把胸脯拍得梆梆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出的计策,一定能把他们骗得团团转!

“谁能看穿我的计策,组织大军提前北上朔州阻截我军?除非神仙降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