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93章 结构矛盾

虎贲郎 第493章 结构矛盾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晋阳,大司马幕府。

城中三千虎步军已经跟随徐晃出发,前往西河离石进行前期集结。

张辽返乡视亲,所部军队也开始重组,最终会选四个营参战,配置与赵云一样,是两个步兵营,一个车营,一个骑营。

说是步兵营,这一战严重依赖雪橇,依旧会配备大量马匹。

哪怕赵基本部的五千敢死兵,也不可能让他们徒步披甲行军,也会配属雪橇进行机动。

仅仅是初冬降雪是不够的,需要更大的降雪。

大雪降下后,会隔绝消息的流通,也会限制诸胡的集结与逃跑。

为了迷惑诸胡,此刻赵基进行的动员具有迷惑性。

比如赵云就率军向榆次移动,并护送了许多车辆,完全是一种袭击河北的样子。

甚至幕府内的一些会议,也是着重分析河北的局势。

公孙瓒此前发来的檄文,也在晋阳流传,引的市井街巷议论不止。

这种情况下,刘去卑从右部进行动员,反而就显得正常了。

徐晃率兵进驻离石,不过是为了充实太原西侧的防线,补充了刘去卑动员后的防御空白。

平阳人力、物力的动员,也就合情合理了。

就连赵基离开晋阳前往平阳,也有了合乎情理的借口,那就是送董贵妃以及勋贵女眷启程入朝。

这种动员状态下,甘宁与管承所部五千余人转乘汾水船队,也是抵达平阳。

他们不会参与后续的船运工作,因汾水会结冰,结冰期也不好估算。

如果参与后续俘虏、畜力转运工作,那反而会消耗体力,不利于应急。

所以甘宁、管承二部安置在平阳,这个冬天的任务就是建造平阳造船厂。

冬天闲着也是闲着,训练也缺乏意义,军队本身具有很高的组织力,就地营建造船厂,对这些人来说也不算手生。

而敢死兵一直在平阳休整,两条进入上党的路,一条入口在太原榆次,一条就在平阳东侧。

模糊化战争目标,烟雾弹笼罩之下,身为烟中恶鬼自然能发动致命一击。

甚至突然发动三郡诸胡征伐战争,消息传到河北,反倒会被误认为是另一种迷雾、假象。

这日清晨,天降小雪。

赵基与杜氏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后,神清气爽烹煮茶汤,隔窗观赏着远近屋顶、树梢落下的新雪。

蔡昭姬产后还未完全恢复,反倒是杜氏,战力更胜以往,令赵基很是尽兴。

杜氏也很珍惜现在的机会,弄个人质抓在手里,她今后容颜不再时,也能有个安身立命的依靠。

她是个非常聪明能顺应形势变化的人,她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

战争、暴力摧毁了过去的一切,她也只是想更好的生存。

何况,这也不算委屈,她自是欣然接受,极具战斗**。

赵基端茶浅饮之际,新主簿卫觊抱着一盘公文来到阁楼:“大司马,河北使者抵近榆次,子龙将军遣使来告,是否放行?”

赵基拿起茶壶给卫觊倒茶,问:“使者何人?”

“颍川郭图郭公则。”

“这可是个袁绍肱骨,看来不仅仅是要赎回袁熙。”

赵基将倒好的茶碗推过去,卫觊俯身拱手道谢,伸出双手接过,托举着浅饮一口,将茶碗放下后问:“那就放行?”

“来都来了,那就见一见。”

赵基伸手拿盘中公文,纸张生产最先用在军事,现在终于全面办公化了,但县一级依旧还是竹简为主,大概明年秋冬才能完成太原、西河、河东各县的纸张办公。

所以赵基这里的公文,来自郡一级、校尉及以上的公文,都是纸张;而都尉、营督、司马、长史、军正、县令长、县尉的公文,依旧是竹简载体。

盘中公文纸张堆迭不到一指厚,可信息量是两迭竹简的数倍。

赵基从桌案一侧伸手取笔,翻阅幕府内的公文,仔细阅读,进行批示。

很快处理完毕这些轻便纸张公文,赵基拿起第一迭竹简,双手捧着阅读,这是来自雒阳门下省的公文。

是台崇写来的,台崇力求详细,所以这道竹简足足用了五十多枚,千余字出头。

赵基捉笔朱砂笔不时在竹简上勾画,同意的就画〇,不同意就是个×。

台崇的公文上自然是各种门下省的重要议题,最让台崇费心的是吕布提议拜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并以魏越为卫将军,戍守雒都,执行军屯。

迁拜董承为重号将军,只能算是吕布对皇长子命名为刘冯的一种自然回应。

董承的女儿生下皇长子,按着两汉传统,董承自然要重赏,升官、拜县侯重爵,赏赐庞大财富之类的,现在朝廷财政枯竭,无法执行。

但给董承一个县侯,一个重号将军,就成了必须落实的事情。

赵基端详竹简片刻:“大将军这是想立一杆旗子,也不知董承能否立得住。”

国丈、位同三公的辅国将军不其侯伏完,严格算起来是被赵基扯下来的。

赵基不倒伏完的台,杨琦死后,伏完就是当之无愧的公卿、勋贵、外戚领袖。

正是赵基软禁了皇后伏寿,使得伏完与皇帝离心,加上伏德意外死亡,伏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不怎么积极为皇帝奔走效命。

皇帝是敏感的,察觉伏完懈怠,自然不会强逼着伏完拉磨。

现在伏完真没必要冒着杀头、诛九族的风险帮皇帝搞事情,就算皇帝夺回大权,又怎么安置皇后伏氏,又怎么安置、任用伏完?

反倒是赵基这里间接又与伏氏达成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有朝一日,皇后成了皇太后,那主动权就在赵基与伏氏手中。

所以伏完目前低头做人,极力从朝政中淡化自身的影响力。

只要伏寿还是皇后,那就有希望当皇太后,当了皇太后,伏完的机会就来了。

比起皇帝,自然是亲女儿更可靠,更值得豁出一切去冒险一搏。

对于赵基的点评,卫觊就当没听到。

赵基随即就问:“伯觎,你说大将军突然让魏扬祖来雒中军屯,是要防范我军明年出兵关东,还是在经营退路?”

卫觊思索片刻,才回答:“君侯,以臣之见,大将军以魏扬祖领卫将军,理由便是防范君侯再出关东。我军前后两次所掳人口不下五十万,今君侯麾下兵马近半是关东籍贯。朝野有识之士,又怎么愿意君侯再掳关东户口以自壮?”

“是啊,他们意识到了,可他们又能如何?”

赵基将台崇的竹简卷起来放回盘中,拿起另一道竹简开始阅读,嘴上依旧说:“无论如何,明年还要再次出兵关东。青州四部家眷,一定要接回西州境内,否则不利于军心稳定。”

“臣明白。”

卫觊应答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都花费巨大成本,冒着风险去接青州四部的家眷,那么琅琊乡党民众也该识趣跟着迁入西州。

就关东战场,真当各方屏蔽掉己方影响力后,徐州人不见得还能有什么好日子。

广陵人可以跟着陈登混日子,在这个乱世里沉浮飘摇。

东海人受到的影响也小一些,可琅琊人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要么逐步被琅琊境内的臧霸、孙观、尹卢儿这些流民帅、屯帅兼并,要么出仕渠道被限制。

只要还存在琅琊国以及各县,那么一层层的盘剥就少不了。

到那个时候,绝不会看在大司马的面子上对琅琊人高抬一手,反而会变本加厉,有目的的削弱琅琊人,恨不得铲除一空,消灭这个大司马在关东的最后支柱。

所以摆在琅琊人面前的选择真的不多,琅琊人如果都跟着迁徙,你一衣带水的东海人迁不迁?

虽然还没到明年,更没有出兵关东。

可明年迁徙琅琊人口,在赵基以及卫觊这样的幕府核心看来已是必然之事。

抽走琅琊人与部分东海人,刘备这个徐州牧也就瘸腿了。

至于刘备怎么想,这跟大司马幕府没关系。

不服气的话,无非就是再打一场的事情。

刘备作为宗藩中最能打的那个,惦记刘备的不止是天子、公卿,大司马幕府内惦记刘备的也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