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92章 公事为重

虎贲郎 第492章 公事为重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邑城外西北近郊,河东大学。

河东大学的建造方式参考军营,本就是军营基础上扩建而来。

一处大厅内,诸葛瑾巡查于此。

厅内百余名学子围着两排很长的桌案而坐,整理着军中抄获而来的各种竹简。

这些竹简都已经过了初步的筛查,能运来到这里的多是散文诗赋笔记之类。

从前线运来的竹简并不多,许多竹简搜集后都是就地掩埋,等待以后挖掘运输。

具体埋了多少竹简,很难统计。

撤军时运力宝贵,这些竹简过于沉重,是跟着甘宁的船队返回陕津,再陆运近百里,再装船走黄河经涑水而上,运抵安邑。

更重要的版籍、地理、经义竹简则装船走汾水北上运抵晋阳,去了晋阳也是暂时封存,等待以后龙城大学运转后,有了廉价劳力后,就能整编、梳理那些经史版籍山川资料。

诸葛瑾只是奉命来这里视察,大学并不强迫这些学生来参与解读、分类,只是给出了管饭管住的待遇。

大学城内的屋舍都是原来的营房改建而来,都是有火炕的,燃料就是东边十几里处的北郭氏庄园里的马粪、牛粪。

北郭氏庄园改成军营后,被划分为河东骑士营驻地。

哪怕河东骑士分散于各处军屯镇、庄,北郭骑营还负责战马的训练,有固定的马粪产出。

诸葛瑾左右观察,在人群中没有找到二弟诸葛亮。

又观察片刻,才在几个教授陪同下去其他学科巡视。

河东大学有道、法、德、经、史、农、兵、数、工一共九个学科,整个大学城也因此分成九个讲学区域,并不限制学生的求学范围。

各科有祭酒一人,教授主讲数人,这些人多以徐州人、弘农、京兆尹、河南尹、天水人为主。

并不设立专管大学的负责人,说白了就是个散装的大学。

因此这些祭酒或教授,对诸葛瑾很是巴结。

诸葛瑾也没什么独特的大功勋,就是跟着大司马前后两次出征关东,每次都是提点军医事务罢了。

他的权力并不大,甚至对外没有什么可以管的,可架不住伤兵痊愈后感激诸葛瑾。

而诸葛瑾的叔父、大司马幕府西曹诸葛玄,幕府各曹缺员补人、内部晋升转任,都是出自诸葛玄之手。

诸葛玄管的是幕府内务,可架不住人家升迁为河东郡守。

原河东郡守赵绪,转任太原郡守。

作为赵氏的乡党,诸葛氏权力不大,可影响力以及底蕴也在飞速膨胀。

诸葛瑾很快来到工科视察,见许多学子正一起编织铠甲,就问:“这是何故?”

工科没有祭酒,准确来说没人愿意担任,觉得太过于丢脸。

因此工科只有一名精通数术、天文历法的教授负责,他看着那些专心编织铠甲的学生笑说:“正研究铠甲改良一事,这是幕府年中时下达给工科的命令。”

“可有眉目?”

“难在缺乏钢甲片。”

这位姓薛的教授说:“工科已有改良的可行办法,就是缺乏足够的钢制甲片。目前只够编织十余领新甲,甲成后以弓弩矛戟刺击,斧钺劈斩,甲片亦有损耗。”

见诸葛瑾看到人堆里的诸葛亮,薛教授继续说:“目前采用的是迭钢法,每套铠甲需要五百余钢甲片才能改善。此前是七百余片,他们想降低到四百余,或不足四百片。”

说白了就是更加科学的偷工减料,将好钢甲片用在最关键的部位,还不能降低其他部位的防御效果。

大司马幕府体系下,铠甲一旦开始重新改造,需要的钢甲片必然是一笔极大的消耗。

至于铠甲重编的工时消耗,反而不算什么,一个合格的士兵,本身就要了解自己的护具、军械,要掌握铠甲临时修补的技巧。

不打仗的农闲时间,只要把新甲片配发下来,也把新式铠甲的编织样本发下来,士兵自己就能完成铠甲的重编。

淘汰的上古甲片也没必要丢弃,可以做镶铁皮铠配发给郡兵、县兵使用。

至于那些生锈变脆的甲片,自然是回炉重造。

诸葛瑾观察片刻,开口:“此事我会上报大司马,让工坊分出人力,多造一些甲片。”

薛教授也只是拱手道谢,表现的不卑不亢。

工科有任务,其他各科都有类似的任务,改良铠甲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件事情。

起码在这位薛教授眼中,铠甲改良远不及道科的历法重修一事。

近世以来天灾**不绝,在薛教授眼中有很多的因素,起码过去的历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天文、数学不断在发展,修改历法又是国朝大事。

此前桓灵之际就有类似的呼声,朝廷很难下定决心,黄巾之乱后又是无限延期。

可民间专业人士也没停着,谁都想成为新历法的推动者。

甚至铠甲改良,远不如农科的农牧良种改进,也不如工科自身的冶炼法改进。

论见效快,则是铠甲改良最容易出成果。

确定最终的新甲编织方案后,造出最少百领样品,就可以进行最终的考核了。

早就有样品,现在只是内部改进编织方案,以降低钢甲片的消耗。

最少十万套铠甲重编,每降低一片,都是有意义的。

诸葛瑾眼中这不过是给大学生练手的东西,以后会有新式铠甲、马铠或战车改进、战舰改进的任务下达。

也只是看诸葛亮在这里,他才开口愿意帮忙协助。

很多受伤军吏痊愈后,会转任地方,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坊管理岗位。

他只需要跟赵基述职时提一嘴,赵基不反对的话,诸葛瑾自身就能协调甲片增产。

巡视完毕河东大学后,诸葛瑾才前往安邑城。

安邑城中,郡守府内新旧交割完毕,新任郡守诸葛玄正翻阅郡吏档案。

郡吏肯定要更换一批,原来的郡吏现在还在留任。

搁在以往,这种郡守更替时,许多郡吏也会主动辞任。

可新的战争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准备,还不能动这些郡吏;新人接管时,肯定会有纰漏。

河东郡虽然不出动郡兵参战,也不需要进行军队动员,可也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备战。

有涑水航运在,如果前线进展不顺后勤吃紧,首先要将平阳、西河的物资运上去;紧接着河东物资就要起运,以免前线断粮。

诸葛玄本身就是个性格迟缓的人,这种时候更不想惹什么疏漏。

原本贾诩辞任太原郡守,最简单的就是让诸葛玄接任。

可赵彦用惯了赵绪,也想给诸葛玄更多的机会,就让诸葛玄接替河东郡守。

而赵基也想将自己的发展重心暂时转移到平阳,平阳周边八县虽并入了平阳侯国,可依旧属于河东郡。

让诸葛玄负责河东郡,赵基这里也用的顺手。

“叔父。”

诸葛瑾进来时端着一壶茶,诸葛玄抬头就问:“可见到孔明?”

“见到了,公事繁忙,未能言语。”

诸葛瑾斟茶,递上茶杯,坐在下首说:“明日侄儿就要前往平阳,孔明学业就劳烦叔父忧心了。”

“公事为重是好的,孔明少有主张,先让他在大学内游学。”

诸葛玄也已经续娶,妻子与一名妾室都被他留在晋阳。

按例来说,郡县长吏外地上任时不应该携带家眷,也不能娶本地妻妾。

诸葛玄思索着,继续说:“待大司马扫清三郡诸胡,会大力发展龙城大学。我以为,孔明应前往龙城大学。等我公务顺畅后,再召孔明,与他说明白。”

龙城大学学科与河东大学类似,但涉及律例、军队指挥、后勤、医学等深层次技艺。

河东大学也有医科,可前线军医不足,哪有好医师来讲课?

所以暂时并入道科,反正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的人,再兼修阴阳医术也是正常的。

而河东大学的数科,侧重实际应用。

叔侄两个讨论完诸葛亮的安排后,也没有多做闲谈,诸葛瑾当即辞别。

他家门风就这样,没有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习惯。

诸葛玄又是新任,属下郡吏没有进行更换,更要做一番表率。

与诸葛瑾太过亲近,反而不利于诸葛瑾。

河东不比他处,这里有太多与虎贲郎有关联的家族。

保持与诸葛瑾的关系,下面人也就无法通过他向诸葛瑾求人情。

诸葛瑾也不做耽误,出安邑城向北,夜宿于闻喜城北郊的亭驿。

他明日一早还要奉命去拜谒桐乡君,送几套冬装与生活物资;随后就要向平阳赶路,去协助贾逵动员平阳侯国八县内的义从部队。

降雪之前,必须做好战争动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