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郎 > 第446章 虎贲精神

虎贲郎 第446章 虎贲精神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定陶城内,陈宫送走张辽后,也遣退众人,独坐阁楼静室之中。

他身侧窗扇大开,本人则是静心反思。

从吕布缩回去开始,他就明白自己的活路已然断绝。

现在张辽入城劝降,就给了他一个体面的台阶,顺着这个台阶,他起码能保存定陶城中的兖州士民。

可若顽强抵抗,除了带着全城吏民陪自己殉死外,更会引发其他变数。

例如张杨,战争继续延续,赵基攻陷定陶后有较大可能顺手去打张杨。

不是赵基与张杨有多大仇恨,而是破定陶后就与兖州人结下了大仇;为避免兖州人缓过劲后成为阻力,那赵基肯定会去打张杨。

重点是击破、杀死、掳掠张杨聚集起来的兖州吏士,掐灭兖州人未来复仇的希望。

张杨遭遇重创,吕布又怎么可能束手旁观?

战争会进一步升级、扩大,吕布、赵基固然借着朝廷大义胡作非为,但朝廷大义也能约束他们,使他们做事时有所顾忌,很多阴毒手段无法施展。

而继续扩大的战争,会撕毁朝廷大义的神圣性,让吕布、赵基失去那道奉天子以讨不臣的便利,也会暴露本身的面目。

朝廷大义就是最华丽的服装,穿在身上十分华丽,但也限制了他们。

当他们不再利用,也不受朝廷大义羁绊时,那才是出笼猛虎,择人而噬。

所以摆在陈宫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尽可能保存兖州人的元气,为以后复仇做力量积蓄。

只要他还想有朝一日有后继者为他复仇、翻案正名的话,现在就必须理智抉择,而不是拖着兖州人、朝廷社稷一起灭亡。

反复思索后,陈宫也放松、释然起来。

起身对外呼喝:“取一壶酒来。”

“喏。”

宿卫的一名郎官应答,很快端来一盘筛好的浊酒,盘中还有一碗今年的新米饭,一碟菜,一小碗酱咸肉。

陈宫抓酒壶自酌,拿起筷子尝了尝咸肉,不由想起了雒阳大变的那一年。

董卓霸京师后,曹操刺董失败出逃关东,很多有识之士也纷纷出逃关东,陈宫等人在路上与曹操相遇,当时还有刘备一行人。

曹操曾经担任过任城国相、东郡郡守,与陈宫也是旧识。

想讨董之初,陈宫应刘岱所邀出仕本州,后黄巾军入境,刺史刘岱战死,兖州有崩溃瓦解之状。

陈宫与州吏万潜游说济北相鲍信,又联合张邈,才推举袁绍所任的东郡郡守曹操为兖州刺史。

然后就是鲍信离奇战死,曹操又违背常理在徐州大造杀孽,还杀戮议论、批评曹操的名士边让,大有独霸兖州,威福自享之意。

陈宫为了自保,也为了给相信他的鲍信、边让一个交待,只能联合张邈、张超兄弟,迎吕布借力打力,以驱逐曹操。

自初平四年至今,前后鏖战看似漫长,也不过四年时间。

这四年时间里的战争经历,对陈宫个人而言太过于漫长。

所受到的煎熬,比过去三十多年里的经历还要漫长、难熬。

以至于人到中年,生出丝丝白发,显露老态。

如今也好,以一人之死,结束兖州之战,还兖州士民一个太平、休养生息的机会。

“也罢,也罢!”

陈宫感慨着,自己研墨向赵基书写一道认罪、致歉的帛书,又向吕布写信托付家事。

做完这两件事情后,召集随行郎官,交付两封帛书。

气氛沉肃悲壮,郎官们目眦欲裂,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陈宫独自走上阁楼。

阁楼之上,陈宫眺望城中远近屋舍、街道。

前年曹操破定陶,城中已然残破。

虽经历过程昱的治理、修复,城邑繁华远远不能跟最初时比较。

定陶堪称中原纺织中心,一个陶字已说明了此处的历史底蕴。

从南北二城穿插而过的济水,带来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与灌溉。

这样的中原繁华重镇,先是经历黄巾之乱,又是曹军攻烧,过去祖祖辈辈生活在城中的居民多已不见。

这两场动乱后乘机涌入城中的百姓,其生产技能远远无法跟最初时的居民比较。

因此这里的衰落,已成为不可挽回的事情。

带着无限的留恋与懊悔,陈宫神情反而平静,扬着下巴远眺片刻,缓缓拔出剑又觉得太长不是很趁手,就取出小刀,双手倒持稍稍瞄准,想也不想就扎刺咽喉。

整个人失力向后踉跄倒退两三步,斜倚在木柱上缓缓滑倒坐在地上。

强忍着不适应,更是用力一刺,脑袋再也不受控制垂下。

阁楼下听到异响的郎官们顺着楼梯涌入,顿时哭喊声一片。

作为光禄勋陈宫所选的随行郎官,他们不仅是陈宫的故吏,更是陈宫看中的人才。

其中即便有出身并州、关中、凉州的郎官,此刻也只能垂着脑袋神情悲哀,混迹在人群之中。

天色未暗,定陶南北二城同时开门,城中各军或抛弃军服、旗帜这类标识,或接受安排出城接受安排。

陈宫的头颅也被斩下,清洗后装盘,呈送城外赵基案前。

济水北岸,帷幕之中。

赵基看着盘中保持平静面容的陈宫首级,忍不住长叹一声:“陈公台有今日之祸,就在于他不肯信我。”

环视跪成一片的郎官:“首祸乃陈公台一人,他既然畏罪自戕,也不好追究尔等罪行。待返回许都后,各署自有惩处,当引以为戒。”

“喏。”

郎官们有气无力,赵基见此感到很不高兴:“身为郎官,乃朝廷明日之栋梁。今虽遭遇小挫,又对我怀有怨气,怎么能如此没精打采?大声回答,让我听清楚。”

一个郎官再也忍不住抬头看赵基,梗着脖子怒声大喝:“喏!”

赵基看着对方一笑,就问:“其他人呢?”

其他郎官观望,以为这个郎官会遭遇严惩,更是不敢随意出声。

赵基本就想折腾、消遣这些人,扭头看关尚:“集合左右虎贲郎,使持短棍,将虎贲精神注入这三署郎身上!”

关尚疑惑询问:“大司马,这精神如何注入?”

“我来教你。”

赵基解出一支短矛,倒持展臂打在关尚肩上铠甲,一声脆响:“就这样注入,阿尚若是觉得不够,可以卸甲。”

“回大司马,这足够了!”

关尚扭头去看时,其他虎贲郎已开始招呼伙伴,军中哪有常备的短棍?

倒是有很多预备的火把,纷纷持火把围上来,见关尚一挥手,当即双手各持火把扑上去,三十几个郎官追着九十多名郎官殴打。

打的这些三署郎官转身就跑,而帷幕外一队卫士持矛站立,矛刃如墙抵在面前,实在是跑不出去,又无处躲闪,偏偏又不敢还手反抗。

不多时就被打的蜷缩一地,打滚躲避。

等这些虎贲郎打累了,才气喘吁吁退回两侧。

场中就剩下最初大声回答的那名郎官,茫然无措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赵基见安静下来,就问对方:“你是何人?”

“回大司马,卑职右郎中张发。”

“很好,我会给右中郎将署行文,以后你就是右中郎了。陈公台首级你亲自看护,传首许都后你负责缝合其尸首,就以九卿之礼葬在定陶北城附近。他东武城人,不忍心定陶吏民重蹈东武城惨状,这才如此。”

“喏。”

张发应答,又说:“回禀大司马,光禄勋生前有手书要呈送大司马。”

“手书何在?”

赵基询问,一个蜷缩在地的郎官爬起来,龇牙咧嘴从怀里掏出帛书。

虎贲郎下手也有分寸,不打脸也不打手,就算体表肌肤被打青,也被衣服遮蔽着。

帛书转递到赵基手中,翻开阅读后,就说:“我不会让陈公台白死,规矩我还是懂的,出来混要讲信誉。不过定陶吏民也要受一些惩戒,立刻输运两万石米粟,布帛万匹。我也不要城中女子、金钱之类或军械之类,不过城中车辆尽数交割给我。可能做到?”

看似询问面前的张发,可跪在一侧的济阴豪强、郡吏们很清楚,这是在询问他们。

哪里还敢再谈条件,纷纷顿首再拜,口中答应,声音清朗。

生怕口齿不清,引来虎贲郎的殴打。

不过就他们的身份,也不配虎贲郎进行殴打。

三署郎官、虎贲郎、羽林郎与黄门郎,才是郎官,是未来的朝廷栋梁。

这些豪强、郡吏之类的,还不够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