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宜行事(求订阅!)

大宋枭途 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宜行事(求订阅!)

作者:任鸟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9: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王黼创建经抚房后又独专经抚房,兵部员外郎李熙靖提出疑问,他对王黼说:“应奉之职,非宰相所当预。尚书、枢密皆有兵房,足以治疆事,经抚何为者哉?”

王黼听后很不高兴,将李熙靖记恨在心中,李熙靖因为这番话开始了其冷板凳生涯。

蔡京对王黼成立经抚房也很不满,他虽然已经致仕,但他对朝廷大事还密切关注着——当蔡京听说,为收复燕京,朝廷要面向全国按人头征收免夫钱,他不禁为之垂泪。

王黼与蔡京都是以善于理财而被赵佶选中担任宰相的,但二人的理财理念和路数大相径庭——蔡京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向富人和商人弄钱,花样众多而且手法巧妙。王黼则不分类别,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收钱,手段简单而粗暴。

一天,蔡京入宫对赵佶说:“老臣听说,现在三省设置了一个经抚房,人人都要向它缴纳免夫钱,这是真的吗?”

赵佶问:“这有什么问题吗?”

蔡京满含热泪道:“这不是从老百姓饭碗中捞取钱财吗?此非正道,也有损于陛下形象。陛下圣仁,泽及四海,可当朝大臣此举,并非为陛下着想,也不是为大宋社稷着想啊!”

赵佶听后默然不语。

其实,赵佶也隐隐听说了,有些地方官员为完成经抚房下达的任务指标,为获取政绩,强迫百姓出钱,弄得民怨沸腾。

这使得赵佶明白了,征收免夫钱的确是一项害民之策。

可是,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想改正也已经来不及了。

赵佶只能将朝廷的难处跟蔡京说了,又勉励了蔡京一番。

事已至此,蔡京再说什么,都已经没用了,他只能静观事态的发展。

至于蔡仍要兵,那是指定没有,有兵也不能给蔡仍。

最后,尽管童贯强烈反对,可在王黼、蔡攸、梁师成等人一边倒的支持下,赵佶还是允许了蔡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扩军。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金吾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一事了。

对此,北宋朝廷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童贯为首,他们主张履行跟金国的盟约,暂时停止攻击,等待跟金国进一步沟通,等待北伐军北上,燕云一块收复。

另一派则是以高俅、蔡攸等人为首,他们主张,战机稍纵即逝,不立即抓住,则悔之晚矣,应立即去取云州,然后取了云地全境,之后与童贯所率领的北伐军夹击燕京。

两派争执不休。

赵佶一时之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后来,王黼单独去找赵佶说:“官家,如果冠军侯能得云地全境,只要给他一些时间,他就能自给自足,不必朝廷再大费周章的从蜀地或东南给他运粮、运物资了,不仅这样,兴许将来他还能供养燕地,更关键的是,如果冠军侯和童太师夹击燕京,燕地必能轻易收复。而如果不让冠军侯继续进攻,在无遮无挡的雁北平原上,冠军侯他们难以防御不说,还时时都需要朝廷供养,太劳民伤财了,长此以往下去,臣怕后患无穷啊。”

王黼这么一说,已经被方腊折腾怕了的赵佶,心中立即一凛!

赵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他不是一个蠢人,因此,他明白,王黼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赵佶有些迟疑道:“可如果让冠军侯继续攻击,咱们去哪给他弄兵去?靠他在燕云招募的那点义勇,能成事吗?”

童贯当然不能说,他不让蔡仍继续攻击,是因为担心蔡仍做强做大,他只能以蔡仍兵力不够收复云地勉强出击反而会适得其反为由,而坚决反对蔡仍继续打下去。

事实上,童贯根本就没想到,蔡仍真的胆敢以锵锵五六万人马就向辽国开战。

在童贯想来,辽国就是再没落,也不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也不可能有人敢以这点人马挑衅堂堂的大辽。

在童贯原来的规划当中是,蔡仍到了河东之后,只能在那里慢慢等待着机会,等他将辽国的主力吸引到燕地,再向云地发起进攻。

要知道,蔡仍离京的时候,赵佶和童贯都是这么跟蔡仍说的,让蔡仍伺机而动。

哪成想,蔡仍这个愣头青,一到云地,还没等粮草物资运到前线,就果断向辽国发起了进攻。

关键是,还真让蔡仍一举就攻占了应、朔、蔚三州,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

如此一来,就将童贯和大宋架在火上烤了!

王黼也知道,蔡仍的确兵力不足。

犹豫了一下,王黼试探道:“要不然,咱们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先收复云地?”

不想,赵佶果断摇头道:“不可。”

还是那话,在赵佶心中,云地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必需要得到的,赵佶势在必得的只有燕地那个华北平原的咽喉,那个最适合大宋的边疆。

因此,赵佶是绝不会因为形势变了而动摇的。

王黼想了想,道:“那就只能将选择权交给冠军侯了,让他视形势而定。”

赵佶的眼睛顿时就是一亮,他心道:“这个好!如果蔡仍能以五六万人马就为朕收复云地,那固然好。如果蔡仍因为人马数量不够,而无法收复云地,保持住现状,等待进一步的机会,也不错。如果蔡仍守不住云南退回到河东,虽然可惜,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女真人问责……朕还可以将责任全都推到蔡仍身上……”

越想,赵佶越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乎,赵佶也不跟别人商量,就御笔亲书了四个字“便宜行事”,然后派人给蔡仍送去了。

……

一直到二月底,蔡仍才终于将自己想要运去云地的东西全都送到了应州。

至于赵宋朝廷后续运的粮草和物资,蔡仍实在是等不了了,只能留下陈遘和胡世将继续往云地运送粮食和物资。

不久,蔡仍便率领金吾中军和金吾右军、金吾后军来到了蔚州。

蔡仍没有先去云南的核心应州,而是先来蔚州,那是因为蔡仍是打心底里对蔚州最不放心。

应州和朔州都是经历过公审、分田分粮、诉苦教育的地方,在应州和朔州有很良好的民众基础。

这从应州和朔州的民众很积极响应号召积极的跟从仇悆、郭永等人种地和恢复生产就不难看出。

如果说,这还不够明显的话,两地各有一万多人踊跃加入金吾军成为金吾军的新兵,也足以说明蔡仍一伙在应州和朔州取得的成功。

只有主动投降蔚州,准确的说是蔚州城里的人,表面上跟蔡仍派去的人客客气气的,背地里却是串联不断,很不让蔡仍放心。

不只蔡仍不放心,蔡仍手下的文官们也无不担心,甚至,杀性较重的包康等人,见蔚州城中的人如此不识抬举,都劝蔡仍在蔚州城中也搞公审,杀掉那些“罪大恶极”的人。

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或许可以打败一个民族,但是要想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却绝非刀枪剑矢能做到的,尤其对方还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强大民族。

所以,不能靠杀戮征服这个世界,除非你能将所有人都杀光。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将他们杀得一干二净好了。

说这话的人可能不懂,屠戮能威慑一时,却不能威慑一世,更不能震慑永远。

就像大蒙古国,它屠戮了四分之一个世界,可它却连一个民族都没有彻底征服,仅仅五十三年就解体了,只经历了两代帝王。

而且,大蒙古国存在的时候,内部战乱不断,叛乱几乎就没有停止过,铁木真和蒙哥一直到死都在征战和平乱,几乎没怎么休息过。

相比较而言,大英帝国打抚相结合的做法就要好得多,存在的时间长得多,内部稳定得多,地盘也大得多,并且很多它所征服的国家和民族一直记得它的“绅士”,比如印度。

当然,大蒙古国有诸多不如大英帝国的地方,也不光是因为大蒙古国是靠杀戮威慑其他民族,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比如,它境内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文化传统各异,因此它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从它诞生的时候,就无法避免瓦解崩溃的命运。

总而言之吧,蔡仍不觉得只凭杀戮,就能征服世界。

因此,杀戮从来就不是蔡仍唯一的选择。

所以,一离开太原,蔡仍就来到了蔚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