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宋枭途 > 第二百三十章 完了,侯爷动杀心了(求订阅!)

说实话,陈康伯多少有些辜负了蔡仍对他的信任。

陈康伯到了蔚州,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可蔚州却没什么起色,与应州和朔州根本就不能相比。

其实不仅陈康伯让蔡仍失望了,就连李纲,都有些让蔡仍失望。

后来,李纲也来到了蔚州,他也因为蔚州城中的人,是主动投降的,而在蔚州有些缩手缩脚,结果,换来的就是蔚州城中的人跟他们貌合神离。

最终结果是,不论是耕种,还是复产,亦或是应召入伍,蔚州都远远无法跟应州和朔州相比。

这让李纲和陈康伯终于意识到,蔡仍一手所创造出来的政治部有多高明,进而开始对蔡仍钦佩起来!

带着这样的钦佩,李纲和陈康伯将蔡仍迎入了蔚州城。

刚见面,蔡仍就问李纲和陈康伯:“你们来到蔚州城了之后,都做了什么?”

李纲看了陈康伯一眼。

陈康伯叹了口气,道:“下官代替侯爷和朝廷颁布了六条命令……”

就像陈康伯所说的那样,他来到蔚州以后,代替蔡仍和赵宋朝廷颁布六条政令:

一、赐蔚州州县曲赦。

所谓曲赦,就是单独赦免一地或数地之罪犯——除了违抗命令和谋反者以外,其余罪犯,无论罪之大小一律赦免,立即释放。

另外,要对他们量才而用,使之各有所归。

二、蠲除科率,即免除蔚州州县的各种苛捐杂税,对贫乏饥饿之民,以官粟赈济(就是分粮),勿使百姓流离失所。

三、甄擢贤才,对于蔚州州县,那些怀才抱艺,湮没在民间的各类人才,或者素被乡里所推荐而没有试用者,还有那些因忠直而得罪权贵或者被权贵排斥者,以及因失误而获罪的官员,不分汉人、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都加以甄别擢用。

四、冯从文仗义献城,擢升蔚州通判,其余献城者,均有丰厚封赏。

五、不论汉民,还是契丹、奚、渤海、阻卜等有色之民,限十日内更换我汉服,三个月内留起头发,不更换、不留头发者,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格杀勿论。

六、不论汉民,还是契丹、奚、渤海、阻卜等有色之民,皆是宋民,朝廷一视同仁。

七、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听了陈伯康所颁布的最后一条政令之后,蔡仍的眼睛就是一亮,他心道:“到底是名相之才,竟然想到了民族大融合这个主意,并想以此来解决燕云的民族问题。”

李纲在一旁补充道:“下官觉得陈知州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这个法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见效。”

蔡仍先是赞成道:“民族融合是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之间的共性逐渐增多,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这的确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蔡仍随后语气一转,又道:“不过,民族融合,也是需要基础的,至少得是另一个或者另几个民族愿意放下芥蒂全心全意的与咱们融合,再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学习,才有可能达到民族的融合,像蔚州城这样,大家全都面和心不和,谈什么民族融合?”

陈康伯到底还不是历史上的那个能力非凡的宰相,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进士及第不久、刚刚进入官场没多久的年轻官员,遭遇了这个挫折之后,他忍不住道:“相公,下官来之前可能将事情想得简单了……”

的确。

蔚州,也可以说是整个燕云,都有极为严重的民族问题。

这里是生活着汉、契丹、奚、渤海、阻卜等很多民族的人。

好的一面是,这里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阻卜人汉化成度非常高,对汉族有非常高的认同,这为蔡仍彻底收服这些民族的人奠定了基础。

不好的一面则是,在契丹、奚、渤海、阻卜等民族汉化的同,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也在胡化。

这一带的汉人,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开始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朝统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都已经发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数民族化现象,从而和中原汉族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因此,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

而辽朝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燕云汉人忠于自己,但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

即便是到了金人统治燕云地区的时候,也是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阻卜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辽、宋、金三个王朝都对燕云汉人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

可以说,燕云汉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也不爱。

这也就导致了,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

再加上蔡仍带来的纯正的汉人。

这里的民族问题的确严重,严重到李纲和陈康伯这两个名相之才都难以调和。

当然,这也是因为蔡仍太急了,如果给李纲或者陈康伯足够多的时间,已经提出用民族大融合这个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他们,应该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只不过,这个办法太耗时了,蔡仍等不了也不愿意等这么长时间。

陈康伯也知道,蔡仍着急,所以他继续说道:“下官愚钝,在下官想来,如今可能只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蔡仍问:“什么办法?”

陈康伯道:“罢了下官的知州之职,改任冯从文为知州。”

蔡仍何等聪明,怎么能不知道,陈康伯的意思是,对蔚州使用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使用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把军政权交付地方土豪首领掌管。

而且,陈康伯还提出了具体人选——冯从文。

得说,陈康伯提出的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就像折家与赵宋,虽然是听调不听宣,但折家也真是为赵宋守了近两百年的边疆,无数折家人都为赵宋战死。

关键是,此法能立竿见影。

不得不说,在这个特殊时期,陈康伯的提议的确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可以大力推广的选择——可以想象,只要蔡仍采用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采用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把军政权交付带头投降的地方土豪首领掌管,未来必定会有更多献城的人。

事实上,冯从文他们这些人之所以献城,为的绝不是什么大义,而是利益。

冯从文他们这些人所期待的,正是羁縻府州制和羁縻部族制或是具有浓厚藩镇割据、羁縻部族色彩的省地正州执政体制机制,希望蔡仍把军政权交付他们这些带头投降的地方土豪首领掌管。

这也是,蔡仍将陈康伯派来了之后,他们开始使用不抵抗也不合作的态度来对付陈康伯的原因,归根究底就是,他们不愿意蔡仍派去的人统治他们,他们想自己统治自己。

而陈康伯在面对有功无过又不抵抗的冯从文等人,实在是无从下手,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不死不活的样子。

听了陈康伯所言,蔡仍有看向李纲。

李纲明白,蔡仍这是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李纲道:“下官赞成陈知州的想法,可以先稳住他们,将来慢慢图之。”

蔡仍知道,陈康伯和李纲的提议是良策。

而且,蔡仍也明白,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游戏。

可蔡仍却不想开这个口子。

因为这个口子一开,那绝对会是后患无穷、隐患不断。

而燕云,是蔡仍给自己准备的龙兴之地,不能有这些后患和隐患。

所以,蔡仍道:“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且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落后民族在先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如匈奴族从东汉至南北朝的汉化。一是先进民族的部分成员,因陷于落后民族的汪洋大海而融合于落后民族,如夏时的淳维,秦汉时的赵佗,南北朝时的桓诞,北齐时的高欢。”

李纲和陈康伯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蔡仍一开口,他们就明白了,蔡仍不同意他们的提议。

果然!

蔡仍继续说道:“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存在着两种情况或方式。一种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的过程合于另一个民族;另一种是采取政治强制手段把一个民族合于另一个民族。你们只使用前者想要同化蔚州城中的人,当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民族融合,事实上,更快更有效的方法还是后者。”

李纲和陈康伯的心同时一凛,暗道:“完了,侯爷动杀心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