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65章

国色 第65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定都是一件比国号更加重要的事情。

国号好不好,取决于念起来顺不顺口,能不能起到大吉大利的效果,但这些因素都是很主观的,有些人觉得好,有些人未必觉得好,这种事情吵起来,三天三夜也吵不完。

但是国都的定位却更加客观。

首先作为国都,地理位置一定要很重要。周天子东迁之前,都城就在咸阳旁边的镐京,周秦两代君王之所以都选择这里作为王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北有高原,南临渭水,交通方便,从战略上来考虑也很重要。然后还有其它很多因素,比如说还要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之类。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国都,一定是要为以后几百年考虑,而且它的好处不像国号那样虚无缥缈,必须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

刘桢在咸阳待了三年多,对这座城池,乃至咸阳宫的一草一木,都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如今的咸阳没有被项羽或其他人一把火烧成废墟,它依然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从西周到现在,整整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沉淀只会让它洗练出更美丽的色泽,更重要的是,在刘桢前世的那个世界,长安城就是在咸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里将成为以后许多年的世界中心,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份长安的情怀。

现在咸阳没有被焚毁,当然也就不必重新建设长安,以后只需要在咸阳的基础上扩建即可,宫殿楼台都是现成的,有了秦朝的基础,咸阳比其它任何一座城池都要适合当国都。

房羽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的理由比刘桢更加直观,也带了点私心。他在咸阳苦心经营了三年,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费,也希望刘远能够看到他的功劳,这种功利心人皆有之,谈不上错。

但是刘桢和房羽也知道,刘远现在不在咸阳,他身边必然也有很多人希望他能把都城定在别处,咸阳未必是最终之选,从宛县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是,现在刘远还在定陶没有班师回去,但是大家为了未来国都的事情已经吵翻天了。

刘桢就把房羽叫过来商议,问他对此事有何看法。

房羽苦笑道:“我自然希望王上能将都城定在咸阳,不过此事我人微言轻,只怕说了不算。”

秦朝灭亡之后,他本来应该是咸阳令,刘远把咸阳提升一个级别,他变成咸阳郡守,但就算是这样,他一个咸阳郡守在如今的刘远面前也说不上话,豫王身边,多的是出谋划策的人。

刘桢的身份倒说得上话,不过她年少又身为女子,也很难说刘远会不会听从。

刘桢笑道:“何必如此苦恼?做与不做在我们,听与不听在阿父,我们自可联名上疏陈述咸阳为都的种种好处,至于最后如何抉择,就不是我们的事了。”

房羽点点头:“也罢,那依小娘子看,我们是各自上疏,还是联名上疏?”

刘桢想了想:“联名罢,也免得费事,你写你的,我在结尾加上几句就好。”

——————

此时的刘远正在彭城。

大败项羽之后,彭城并没有坚持多久,其时负责守卫彭城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项伯与他哥哥和侄子都不同,他野心不大,遇事犹豫难以决断,并不是守城的最好人选,但是项羽只信项氏族亲,所以自己出征的时候,就把彭城交给项伯,结果项羽一死,兵败如山倒,彭城也慌作一团。

在这种情况下,项伯决定开城投降,事实上,就算他不投降,楚军已经基本折在了定陶之战,面对刚刚打败楚军而士气高涨的豫军,彭城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刘远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且待项伯如上宾,当然,这也是必须做给别人看的,至于其他项氏族人,刘远也没有多作为难,没了项羽和几十万楚军的他们现在只是丧家之犬,根本不会比诸侯王的威胁更大,刘远不吝于释放自己的善意,也能让全天下的人都看在眼里——这也许就是想要当皇帝的人的必修课,从这一点来说,刘桢对于颍这个国号的担忧很有预见性。

司马昂,张耳和申阳还未正式投降,但他们对于刘远来说已经构不成威胁了,摆在他眼前的当务之急是都城的问题,总不能都快要登基了,连都城都还没定下来吧?

正如刘桢所料,都城定在哪里,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见,有鉴于这些人都是高智商的谋士,所以他们提出的这些五花八门的意见,虽然刘远看得头晕,却不能完全忽略。

譬如有人就建议定在宛县,因为之前宛县就是刘远的治所,按照豫王的王城规格来建设,经过几年的经营,已经非常完善,如果把宛县定为帝都,只需要在王城的基础上扩建即可。

咸阳和定陶同样也是热门选择,前者作为周秦两代帝都,后者则是“天下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宋谐进来的时候,刘远刚刚看完房羽的奏疏,末尾是刘桢亲自写的家书,她先是仔细问候了刘远及张氏他们的近况,同样也对定都咸阳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刘远当然知道,没有谁比刘桢更有资格对咸阳发表意见了,她在那里居住了三年,对咸阳的布局甚至比自己还要熟悉,刘远看着刘桢在竹简上把咸阳的好处数了个遍,就像夸耀心爱之物似的,想想自己已经足足三年有余没有见过女儿了,脸上不由也带上微微的笑意。

宋谐看他心情还不错,就跟着打趣:“难不成是王上有哪位姬妾新近诞下了公子?”

刘远哈哈一笑:“借你吉言,不过不是,是阿桢和房若华写来的信,建议我定都咸阳!”

他最近几年积威越来越重,居移气,养移体,身上仿佛真有了真龙天子的气势,连带宋谐说话的语气也小心了不少,如果让宋谐现在还用从前刘远当郡守时的那种语气去指点对方,他是绝对不敢的。

从一个乡间小吏倍受歧视的庶子,成为即将君临天下的帝王,宋谐可以说是一路见证了传奇的人,现在民间甚至有人开始传说刘远出生时紫光冲天,金龙衔云而上,如果自己不是加诸在刘远身上种种祥瑞谶言的制造者,宋谐觉得自己差点也要相信这些流言是真的了。

“先生觉得帝都定在哪里合适?”刘远问。

这是他第一次就帝都问题询问宋谐,在那之前他并没有问过,宋谐也从来没有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一大堆僚臣谋士里面,他好像是最为沉默的一个,但是每回刘远询问他的意见时,他却又总能说出令刘远比较满意的意见。

“臣以为,阳翟可以为都。”宋谐没有卖关子,直接就说出了答案。

“为何?”刘远对这个答案有点意外。

阳翟是颍川郡治所,这也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因为中原文明所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就是以阳翟为都的,但这并不是宋谐选择这里的原因。

刘远将国号暂定为颍,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心中的执念,宋谐揣摩上意,觉得刘远最喜欢的应该还是待在颍川,这里既是他的故乡,也是他发迹的地方。

对宋谐来说,他认为都城定在哪里并不重要,这些城市各有各的好处和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刘远喜欢。

果不其然,刘远脸上露出“先生果然与我心意相通”的表情。

但是过了片刻,刘远又问:“先生觉得咸阳又如何?此地毕竟是周秦两代帝都,规模非阳翟可比。”

宋谐没有直接说好与不好,而是说:“我曾听闻天下有奇人隐士,善卜卦占天时之利,王上不如派人访之,听听他们是如何说的。”

刘远没有想过这个办法,愣了一下,喜道:“大善!”

寻访归寻访,当然不是随便找个江湖骗子就来,这个时候对奇人术士的要求很高,起码也要达到像鬼谷子那种天下闻名的程度才能称为奇人。

刘远一下令,大家很快就找到一位。

这人是个女的,叫许负,据说是天人下凡,自幼善于相面,对占卜观星之类的也算精通。许负的名气之大,连刘远也听说过,听说能将她找来,马上就亲自召见了。

许负如今也已经是三四十岁的妇人了,面如满月,慈祥和蔼,令人一望便生好感,刘远对她十分恭敬,屏退左右,又彼此寒暄一番,便问:“以许先生之见,刘某可有帝王之命?”

许负沉默片刻,道:“在大王之前,来询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已有三位了。”

刘远好奇道:“哪三位?”

许负也不隐瞒:“河南王申阳,齐相田荣,西楚霸王项羽。”

刘远:“那你是如何回答他们的?”

许负:“我都和他们说,有。”

刘远:“……”

现在除了前面那个,后面那两个都已经挂了。

他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

许负见他笑了,也松了口气,“其实大王这个问题根本不必问我,术士只能算人,不能算天,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的命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大王觉得可以,就是可以,何必将术士之言放在心上?”

刘远大方地挥挥手:“既然如此,许先生可以不说!”

许负起身,真心实意地道:“大王行仁善之政,又有容纳四海之胸襟,身为一介草民,我也很希望大王能够君临天下!”

她实在很会说话,刘远原本因为她不肯给自己看相而产生的一点不痛快也烟消云散了。

“此番请先生来,还有一个问题,希望先生能够为我解惑。”

“大王请讲。”

“如今国都尚且未定,咸阳与阳翟,我不知如何抉择,久闻先生精于相面,触类旁通,想必对堪舆之术也不在话下,还请先生替我择其一。”

前面那个问题已经委婉避开了,后面这个问题就不能再不回答了,不然就算刘远心胸再广,估计也不会轻易放她走的。

许负很明白这个道理,她沉默很久,道:“那就看大王,是想要天命,还是想要王命了。”

刘远眼睛一亮:“此话怎讲?”

许负:“咸阳得天命,在此定江山,可开不世之基业。阳翟得王命,定都于此,大王则可安享天年。”

这话十分玄乎,刘远听得半懂不懂,只觉得越是深想,就越是一团迷雾。

只是不管他怎么问,甚至语带不悦地加以威胁,许负却不肯再多说了。

刘远没有办法,只得换个方式追问:“还请先生告诉我,咸阳与阳翟,哪个能令国祚更为绵长?”

许负:“大王,术士只能算人,不能算天,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刘远:“先生只管说就是了,我不会怪罪你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许负还敢说什么,她叹了口气:“咸阳。”

刘远:“至于国号一事,请先生也顺道指点一二罢。”

许负:“大王使者前来找我之前,我就已为大王卜上一卦了。”

刘远:“喔?”

许负:“乾卦,六爻,九五。”

刘远:“请先生细说。”

许负:“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乃上吉。”

刘远点点头,总算满意了。

——————

刘桢并不知道,在定都的问题上,促使刘远下定最后决心的,并不是谁的进言或奏疏,而是来自术士的一席话。

当她知道咸阳最后被确为帝都,国号也正式改为乾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因为咸阳即将成为都城,所以张氏他们也得由宛县那边迁居过来,刘远还带着大军,时间则需要更久一点,宋谐他们则先行从定陶启程前来咸阳,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作准备。

他们抵达咸阳城的这一天,正是万里晴空,刘桢与房羽等人亲迎出城。

张氏的脸上又多了不少岁月的痕迹,刘婉和刘妆则像刘桢一样,身形拔高不少,秀丽而苗条,已经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刘槿同样从小屁孩长成了大孩子,许久不见刘桢,他脸上带着一些腼腆和羞涩,在他身上的改变反倒是最少的。

刘桢在向张氏行礼的时候,目光在张氏后面的人群掠了一遍,从宋弘到她不怎么熟悉的刘桐,还有被婢女牵着手或者抱在怀里的,她更加不熟悉的几个后来才出生的弟妹,并没有发现自己想念已久的身影。

张氏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便笑着道:“阿楠还在你阿父那里呢,约莫得过些日子才能随你阿父一道过来!”

刘桢有点失望,仍是打起精神笑道:“听说如今大兄又升了官,正想好好捉弄他一番呢!”

张氏点点头:“可不是,都当上校尉了,再往上升就是副将了,等你阿父与他也来了,咱们一家可就算是团聚了。”

她又握着刘桢的手,眼圈一红:“上回作别的时候,你的身量才到阿母的胸口,如今就要与我一般高了,每每想到你人在咸阳,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我心里就难受得很!”

“劳阿母惦记,是女儿的不孝!”刘桢忙要行礼,却被张氏拦住。

“傻孩子,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

房羽趁机上前一步:“小君此来多有辛苦,住宿事宜臣已安排好,不如先至宫阁打理歇息一番?”

张氏颔首,和蔼道:“有劳你了,我听豫王说,房郡守打理咸阳三年有余,劳苦功高,虽没有上战场打仗,可相比起来,功劳也不遑多让。”

房羽拱手连称不敢。

刘桢将张氏等人迎入咸阳宫,宫室还是他们曾经住的那几间,她都提前让人打理布置了一番,基本没什么变化。

久别重逢,人多嘴杂,众目睽睽之下,大家也没法说什么私密话,但是刘桢就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她的继母长进了不止一点半点。

换了以往,张氏不说镇得住这样的大场面,说话可能也显得局促,然而现在一看,她落落大方,行止有度,虽说不复美貌,却隐然多了几分气度。若说从前还有些小家子气,扶不上台面,现在就算穿上皇后的袍服,估计也够格了。

当然够不够格不是刘桢说了算,但是在刘桢看来,只要这位继母在这三年中不要做些太出格离谱的事情,她的地位不会动摇的,现在既然刘远还以她为正妻,没有表露出换人的意思,那么想必皇后之位应该也是张氏去坐了。

更重要的是,刘桢惊奇地发现,张氏不仅在气质上有所变化,就连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进步了许多,自己只不过是在人群中梭巡了一下,她就知道自己要找的是刘楠,若是放在从前,她的继母是绝对不会有这份眼力的。

跟房羽在咸阳待久了,刘桢觉得自己的心态不知不觉稳了许多,处理事情的手腕也变得更加圆滑,连带周身的锐气也收敛了不少。但她现在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她,其实大家都在变。三年时光,改变的不止是事,还有人。

——————

大家的宫室都没有变,刘桢还记得张氏他们在离开咸阳之前居住的地方,现在那些地方物归原主,只是把灰尘打扫干净,被褥置换一新。至于其他刘远的姬妾和子女们,以刘桢的身份,当然不可能亲力亲为地去选择布置,这些事情就都交给了桂香去做。

张氏他们长途跋涉,实际上都很疲惫了,但是重新回到咸阳城,却是以全新的身份,从前那种暂时居住的惶然和不安全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看着这些壮丽的宫阁,心中那种“天下我有”的骄傲与自豪,以至于精神呈现出与身体截然相反的亢奋。

宛县的王府再漂亮也不可能比得上咸阳宫,或者说天底下很难再找出一个地方的宫室能与咸阳宫媲美了,刘婉和刘妆兴冲冲地把自己的宫室看过一遍,又跑到张氏的宫室。

“阿母,阿母,这些我那些衣裳总算有地方放了,不必再多弄一个屋子去安置它们了,还是这里好哇!”刘婉兴奋地道,恨不得现在把阔别三年的咸阳宫再逛上一遍,“上回来得匆忙,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更漂亮的宫室,如果有的话,我还能换吗?”

张氏笑骂:“好了好了,你就安静些罢,韩傅姆教给你的那些仪态都学到哪里去了?”

刘婉微微噘嘴:“这里又没有外人!难道以我们的身份,连选一间宫室的权力都没有吗?阿父可是要当皇帝的人,到时候我们就是公主了!”

“有有!”张氏左耳进右耳出地敷衍她,一面对前来听命侍奉的婢女道:“我记得从前走的时候,还在‘采薇’放置了几匣细软和几箱衣物的,你们去将匣子和箱笼都拿过来罢。”

婢女面面相望了一眼,其中一人迟疑道:“且待婢子们先去请示王女。”

宫室之内,一时安静得吓人。

良久,方听张氏笑道:“对,你说得不错,是我糊涂了,那就先帮我把王女请过来罢。”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讲的事情比较多,本来字数还应该多一些的,不过时间来不及,只好先发上来,明天又要去外地,俺争取不断更,么么哒!

关于国号的问题,大家提了很多可行性的意见,包括祁啊,昊啊,或者还是用豫啊之类的,俺都认真考虑过了,不过因为跟剧情没法契合,所以只好放弃,为了表示感谢,已经给这几位朋友都送上红包,记得去查收下~~~至于什么上帝拉大国拉玉帝拉龙人拉之类的,哈哈哈别闹了( ̄(エ) ̄)ノ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づ ̄3 ̄)づ╭

泗玥扔了一颗地雷

泗玥扔了一颗地雷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四少扔了一颗手榴弹

四少扔了一颗地雷

半透明sushi扔了一颗地雷

路边飞过扔了一颗地雷

淡紫色的誓约扔了一颗地雷

toвapnn扔了一颗地雷

gnocchi扔了一颗地雷

elias扔了一颗地雷

shijiu扔了一颗地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