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66章

国色 第66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也不能怪宫婢不会说话,因为原先在咸阳宫里的那批人都是秦二世乃是秦始皇时代的宫人了,她们之中许多年龄太大,已经干不了伺候人的活计,最小的也有二十多岁了,这在古代其实就已经是超龄很多了,谁愿意自己宫里头都是一堆毫不鲜灵水嫩的老女人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

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曾经是秦君的人,难保里面没有一两个对秦君忠心耿耿从而对新朝怀恨在心的,出于安全考虑,这批人也必须全部撤掉,所以刘桢让房羽将这批人集中起来,给她们发放一批为数不少的俸钱,让她们各自归家,无家可归想留下来的也可以,先集中起来,以后可以按职能分配,成为女官教导新宫女规矩等等。

然后,房羽又另外招了一批新的宫女入宫,又重新制定规矩,规定这些宫女在宫中服务满三年即可出宫,但是如果她们愿意继续留下来的话,俸钱也会相应提升。根本无须强迫,民间生活困苦的人家就很愿意将女儿送入宫用以改善全家的生活境况,有儿子的人家还会让女儿当宫女来补贴儿子婚娶的费用,这在哪朝哪代都是免不了的现象。

这些新宫女入宫之后,虽然经过紧急培训,但日常也就刘桢一个人住在咸阳宫里,她又用不了这么多人,所以大部分人都只是闲置着的,现在张氏等人一来,这些人终于派上用场,但是规矩没问题,不代表说话和应变能力也能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所以回答张氏的那个宫婢也只是下意识就说出这句话。

说完之后她立马就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面上露出忐忑不安的表情。

相比张氏的平静,有反应的反而是刘婉。

她沉下脸,呵斥宫婢:“你可知道在你眼前的是何人?是咸阳宫未来的主人,即将母仪天下的皇后!难道连她的话你也不能听从?!”

那名宫婢满脸惶然,唯唯应声,看上去已经不知所措了。

与她一道进来的宫婢连忙请罪,一面道:“皇后恕罪!我等初入宫闱,不知规矩,还请皇后宽宥!我等这就去将匣子与箱笼送来,请皇后与公主稍等!”

实际上刘远还未登基,他的老婆孩子当然也不能现在就称为皇后与公主,但早在听说刘远打了胜仗,即将登基称帝的时候,张氏身边的人就已经机灵地改了口,但是来到咸阳之后,没有正式的诏令,人人也就谨守规矩,不敢轻易改口,张氏和刘婉等人初来乍到,也没空闲与他们计较。

不过现在这几声皇后与公主一出,立时便令人舒坦了不少。

她说完便要扯住先前那宫婢一并退出去,张氏开口:“站住。”

二人立时不敢妄动了。

张氏:“你叫什么名字?职守为何?”

后来开口的那宫婢伏首道:“婢子名唤阿庭,负责这周南宫的打扫杂务。”

张氏点点头:“从今日起,你就不必做那些了,到我跟前来近身伺候罢。”

转眼之间,一步登天。阿庭顿时愣住了。

张氏:“不是说要请王女过来吗,还不去?”

二人这才醒过神来,应声告退。

刘婉不满:“阿母,你对那两人也太宽宥了,阿姊只不过在咸阳宫住了三年,帮我们看管着宫室而已,他们还真就以为咸阳宫是她一个人的了?!”

刘妆迟疑道:“二姊,你这样说不太好罢?那两名宫婢不过是奉命行事,也没什么错,你这样说,阿姊知道了会不会不高兴啊?”

刘婉直翻白眼,忍不住冲她嚷嚷:“你能不能有点出息!长点志气!你现在是公主了!不是以前还在向乡不知世事的乡下小女子!”

刘妆被姐姐一吼,不由缩了缩脖子,刘婉见她这样,越发恨其不争。

都是一个娘生的,怎么差距就这么大?看她妹妹这样,哪里有半点未来皇后嫡出公主的威仪?

张氏打圆场:“好了,她总归是你阿妹,你别总像呵斥似的教训她,让旁人看见了不好!”

刘婉:“阿母,我这是在教她做人!她这种事情将来是要被欺负的!”

话尾余音犹绕,刘桢来了。

“方才在外头就听见阿婉的声音了,这是怎么了?”刘桢打趣道,一面向张氏行礼。“拜见阿母。”

“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张氏亲切道,又对刘婉道,“快把你的位置让出来给你阿姊!”

时下沿袭秦制,座次以左为尊,张氏左首的位置,原本是刘婉在坐着的,再旁边则是刘妆,在民间时,这也是颇为讲究的,更勿论他们现在的身份截然不同了,更不能在这种细节上闹笑话。

刘婉没说什么,很快把位置让了出来,她与刘妆依次递推了一下。

“阿桢是来向阿母交还宫权。”刘桢看着两个妹妹让座,也不客气推辞,笑眯眯地落座之后,才道:“先时,阿母不在,咸阳宫上下唯我一个刘家人,是以大都由我便宜行事,如今阿母归来,正该将宫权归还阿母。”

张氏笑道:“何必如此着急,我们今日才到,连各种物事都还未整理好,你辛苦些,多帮我掌管几日,等过些时日,我再与你要罢。”

刘桢道:“既然早晚都要交还,自然是由阿母来掌管方是名正言顺,还请阿母莫要推辞了,我年幼不晓事,这中间兴许出了不少纰漏,阿母一来,我便可将担子卸下了,正乐得轻闲呢!”

张氏叹道:“罢罢,你都如此说了,我这个当娘亲的,哪里还能让女儿辛苦?”

刘桢笑嘻嘻道:“那就有劳阿母了,回头我便遣人将名册都送过来。”

张氏道:“宛县多山珍,又有当地秘法所制牛脯,甚为美味,这次我们都带了不少过来,回头我让阿芦给你送些过去罢。”

刘桢双眼登时亮晶晶:“那可就多谢阿母了!我从未去过宛县,听说那里物产丰饶,美味佳肴甚多!”

刘妆噗嗤一笑:“数年未见,阿姊还是与从前一般,最喜研究那些吃食了!”

刘桢笑道:“那可不同,从前只为温饱,如今却是作为享受,身份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了!”

话是浅显,听者却都心有所感。

想当初,刘薪不喜欢这个庶子,加上刘远从军归来不事生产的缘故,刘家在向乡生活处处受到冷眼嘲笑,那时他们看刘弛一家就如同仰望云端上的人物,又羡慕又嫉妒,却哪里会想到自己还有今日?

刘远当上颍川郡守的时候,张氏就已经像置身在梦中一样,觉得一切会在哪天醒来的时候消失。等到刘远成为豫王,她同样又有很不真实的感觉,每当刘远出去打仗,她就会担心对方战败,然后刘家比从前还要落魄悲惨的情景。

结果时至今日,刘远竟然要称帝了!

张氏在向乡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她,她将来会当皇后的话,她一定会觉得那个人疯了。但是现在,当初嘲笑奚落的那些人,现在都要匍匐在他们脚下颤栗哭泣!谁还敢说她张氏阿云嫁了一个无赖!谁还敢说他们刘家将来一定不会比刘弛一家更有出息?!

想及此,张氏就叹道:“谁都不会想到我们刘家有今日,只怕你大父他们更加不曾料到!”

刘婉嗤笑:“大父现在只会埋怨阿父不给世父一个官职罢?在他眼中可不就只有世父一个儿子?”

张氏轻叱:“放肆,几时轮到你来妄议长辈了?”

刘婉:“阿母,我又没有说错!当初咱们从邾县来咸阳的时候,大母和世母不还多有怨言吗,怪阿父连累了他们,否则他们现在还可以待在向乡生活呢!现在好了,向乡也是阿父的疆土了,他们既是要回去,你就让阿父送他们回去啊,看他们现在还想回去不!”

刘婉话糙理不糙,刘桢听得想笑。

不光是她,连带张氏和刘妆二人也都是一脸忍笑的古怪神情。

有了刘薪刘弛的事情作为缓冲,这里的氛围明显缓和了许多。

眼看日头缓缓落下,刘桢言道自己还有事要处理,就先行告退了。

她前脚一走,张氏就沉下脸色,对刘婉道:“阿婉,从前在宛县也就罢了,日后在咸阳,你的身份今非昔比,一言一行都要被史官记录下来的,怎可在你阿姊面前说你大父和世父的不是?万一这话被传出去,你免不了就要被扣上‘骄矜放纵,目无尊长’的名声了!”

刘婉莫名其妙:“她与大父家又从不亲近,怎会无端端将这种话往外传?”

刘妆怯生生道:“阿姊,阿母只是想让你说话仔细些罢了!”

张氏叹了口气,女儿太要强了,她得操心,女儿性子太弱了,她也得担心,这两个人的性情若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你阿妹说得不错!方才阿桢一来,我也未来得及说你,她在咸阳宫三年,颇有功劳,只怕等你阿父来了也要重重赏她,那些发泄的话你在这里说说也就罢了,出了这里嘴巴就给我闭紧一些!”

刘婉反驳:“那个宫婢出言不逊,轻视阿母,本来就该受惩才是!”

张氏:“她哪里说错了?在我们之前,咸阳宫本来就是你阿姊在管,我们才刚来一天,凡事请示她也并无不妥,再说你阿姊现在也将宫权交还了,这种话若是让你阿父听到了,你觉得他会不会像我一样,只是训斥你几句便算了?”

一提到刘远,刘婉这才噤声。

张氏继续教训:“你也该多和阿妆学学了,什么叫贞静和顺,韩傅姆教过的话,难道你都忘了吗?”

刘婉见她动了真气,连忙软下语调,撒娇道:“阿母~阿父是皇帝了啊!我们过了那么久的苦日子,难道以后还要小心翼翼看别人脸色吗?是我不好,以后我注意些就是了,可要是让我出去对着那些小人还像阿妆那样说话也娇娇无力的样子,我可做不来啊,就算是阿母也会以为我被不知从哪里来的恶鬼附身了罢?”

刘妆无辜被拉来躺枪,一脸无语状。

“你啊,你啊!”毕竟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再怎么生气也气不了多久,张氏虚点了点刘婉,终于被逗笑了。

那头刘桢回去之后,张氏便果真让人送来了宛县出名的牛脯,刘桢试了一下,这种牛脯的做法跟后世的五香牛肉有点相似,配着南边云梦泽送来的稻米饭最是可口下饭,刘桢吃得津津有味。

从前他们在向乡时,稻米并不常见,条件好的多数还是以粟米为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刘远占据了大半天下,饮食已经不能用条件好来形容,别说稻米饭,只要她想,连焖烂的熊掌淋上蜜汁也可以成为盘中餐。

这样的饮食水准比起后世来说也不算差到哪里去了,可见古代的东西不是不好吃,只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吃到好东西的本钱而已。

现在大事抵定,刘桢也不必再时不时为自己全家的性命担忧,她正考虑要不要找个时间让人把炒锅也发明出来,这样能吃的花样就更多了。

这边她吃得欢快,阿津却犹带忿忿之色。

“我家阿津这是被谁欺负了不成?”刘桢打趣道。

“昔日离开咸阳宫时,唯有小娘子主动要求留下,视章邯大军的威胁与自身生死于度外,如今他们一回来,辛辛苦苦便要抢走小娘子的功劳!咸阳宫若无小娘子打理,如何能有今日模样,只怕早就野草荒芜了!怎能如此!”

张氏身为正室,又是刘桢的母亲,要接管宫权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连阿津都不敢明目张胆说这样不对,只能含糊其次,为刘桢打抱不平。

“我的功劳谁也拿不走。”刘桢放下碗,摸了摸有点撑的胃,决定起来走走。“阿父看在眼里,所有人也看在眼里,不是想夺走就能夺走的。再者你知道我本来就不耐烦打理这些事情,从前宫中只有寥寥数人,还算容易管理,以后阿父那些姬妾子女也要在这里住下,这些事情有阿母在,当然要交给阿母去管,难道让我一个当女儿的去过问吗?”

走出宫室之外,格局顿时豁然开朗,巍巍的宫城矗立在秦岭之中,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居高临下,仿佛能将整座咸阳城乃至天下都收入眼底。

咸阳宫是以宫为城,宫城合一,宫墙外围甚至涵括了整座咸阳城,正确来说,他们现在所居住的咸阳宫,应该称为内宫才对。

后世可能无法想象这样一座宫殿建筑群的面积有多大,那相当于故宫的十多倍,即使是内宫,也有故宫的六七倍之大。朝代越往后,宫殿就越小,也只有威加四海,并吞八荒的秦始皇才有这种雄伟气魄——当然,后果是用力过度,秦朝挂了。

日日置身在这样一座宫城里面,自然不会有狭迫的情绪,事实上刘桢在这里三年,也就堪堪把咸阳宫逛了个遍,像甘泉宫,未完工的阿房宫等等,她顶多是去看过一眼,那里现在没有人常住打扫,早就处于半荒废的状态,偶尔过去一次,也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来回,更不要说住在那里了。

不过现在既然都城定在这里,想必那些昔日瑰丽的宫阙就不会再蒙尘了。

“你们都要开始学会习惯。”刘桢顺着悬空在十数丈上的阁道慢慢走着,低头望着底下缩成手指一般粗细的环宫河曲。“从前咸阳宫里只有我一个人作主,自然怎么做都无人置喙,但是现在不同了,往后你们言行都要注意一些,宫中人多嘴杂,不要落人把柄才好。”

这番话不仅是对阿津说的,也是对她身旁的其他婢女说的。

阿津与桂香等人都是跟着刘桢从郡守府一路过来的,自然有所体会,闻言都敛容应是,也不敢再抱怨了。

过了几日,宋谐与安正等人也从定陶那边过来了,他们比刘远提前来到咸阳,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作准备。

新朝建立,一切百废待兴,不单是登基大典,就连新朝的官职,爵位,甚至是律法等等,这些都要重新制定,就算有周代和秦代可以作为参考,但毕竟时移世易,情况不同,也不能全部照搬,就算可以全部照搬,宋谐他们也不可能全部照搬,否则这样会显得他们无能。

周礼可以用来参考,但是周天子都多少年有名无实了,幸好还有秦始皇这位旷古烁今的先例在。

为了凸显自己地位的独一无二,秦始皇想了许多别出心裁的点子,譬如开创皇与帝合一的称号,把原来用来自称的“朕”改成只有他一个人可以自称,还弄了个“受命于天”的玉玺等等,这些可以刷成就感的,宋谐他们通通都要保留下来,不仅要保留,还得创新,比如说在把帝王的座次拔高一个台阶,让皇帝就连坐着都有俯瞰众人的快感。

秦始皇是没有皇后的,在他之后,胡亥也没有皇后,秦王子婴登基的时候太年轻,又被赵高挟制,同样没来得及立后,结果皇后的册立和规制,又让宋谐等人伤透了脑筋,还有诸侯王,公主,后宫妃嫔,乃至文武百官……

由于工程量浩大,又还没有正式的职位分工,在宋谐的主持之下,从定陶跟来的官吏,还有跟着张氏他们一并从宛县过来的,甚至咸阳城现有的官员,通通被临时抓了过去参与典章制定。

大家拿着《周礼》和《尚书》从中找典故凭据,成天吵得脸红脖子粗,会议场面异常火爆激烈,听说十来天就病倒好几个人,还有不少人带病在加班,精神可嘉。

刘远的大军已经在来咸阳的路上了,为了能够及时赶上登基大典的吉日,宋谐等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又过了十来日,刘桢就听说许多典章已经定下来了,初稿被送到张氏那边过目。

张氏向来对这些佶屈聱牙,弯弯绕绕的文字没什么兴趣,就派了韩氏代她出面,又委托刘桢去瞧瞧,当然也不需要刘桢和韩氏去发现什么漏洞毛病,只要大面上过得去,工程顺利竣工,她就对刘远有交代了。

自从宋谐等人到达咸阳,刘桢这边忙着交接宫务给张氏,也没空出宫,到了郡守府,才发现门口的士兵也换了人。

她平日里进出郡守府惯了,有时候兴致一来乘着牛车就过来找房羽玩,现在刘远还没登基,车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徽纹标识,结果下了车,守卫不认识她,就把人给拦住了。

出宫之后刘桢当然不会穿曳地的华丽袿衣,一身浅蓝色绢面的窄袖襦裙,看上去就像富户人家的女儿,顶多气质不凡,可郡守府现在基本聚集了刘远手下最得用的谋士,未来的治国精英,守卫自然非常森严,轻易也不可能放人进去。

这种情形下无须刘桢说话,她身旁的桂香便道:“这位是豫王女,奉小君之命前来查看新朝大典一干事宜,还请让行。”

听了这番话,那两名兵士也不肯松口,言道须得容他们入内禀报再说。

桂香很不高兴,放在几天前,这咸阳城里还没有一处地方是刘桢去不得的,虽说咸阳郡守是房羽,可咸阳上下的官员都知道,刘桢手里同样也有决策权,这使得她在咸阳城的地位十分超然,从前她跟着刘桢每隔几日就要来一回郡守府,进进出出也是习惯了,从未遭遇这种情况。

她不由看了刘桢一眼,后者抄着手,神色平静,似乎并无不悦之意。

少顷,禀报的那名兵士出来了,身后还跟着房羽。

“王女恕罪,还请随我入内!”他显然跑得有点急,脸上还微微冒汗。

刘桢颔首,那名兵士脸色有点惶恐,生怕她怪罪,刘桢道:“你忠于职守,值得称许,并无不妥失礼之处。”

对方连连拱手,唯唯应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房羽将刘桢领了进去,韩氏与桂香等人则跟在后面。

“那些人不是郡守府的守卫,否则不会不认得你。宋先生奉陛下之命接掌咸阳,陛下又还没到,他们也不能跑到咸阳宫里去做事,只能先将郡守府借调,门口那些人都是宋先生带来的,还请王女莫要怪罪!”房羽连连苦笑,告罪的同时也撇清责任,而且从他的话里行间,刘桢也听得出一点微妙的不满。

这也难怪,待了三年的地方被人反客为主,任谁都不会高兴。

不单是桂香她们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就连房羽也并不见得如何适应良好,只是他更加聪明,所以没有表露得太过明显。

刘桢安慰他:“等陛下来就好了!”

“是啊!”房羽也只能这么希望了。

二人进了正堂,那里已经熙熙攘攘坐了不少人,因为争论激烈,工作时间持久,许多人的头冠或头巾都歪掉了,撸袖子争吵的有之,伏案埋头写作的也不在少数。

刘桢一进去,迎来了片刻的安静。

宋谐揉揉额头,起身行礼:“见过王女。”

他这一带头,其他人自然也都陆陆续续跟着起身行礼。

刘桢扫了一眼,安正不在。

然后房羽的位置被挤到最后面去了,泯然众人矣。

在场的熟人不少,有孟行,还有当初刘远在颍川郡起家时跟随的人,以及一些咸阳城的官吏;陌生的面孔也不少,许多都是后来刘远在宛县和定陶的时候过去投奔他的,刘桢不认识。

刘桢也回了一礼:“诸位不必多礼。”

出于礼节,宋谐将上首的位置让出来,他本以为刘桢会推辞,但刘桢并没有,她只说了一声“有劳宋先生”便坐了下来。

宋谐有些哑然,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为刘桢介绍一一介绍在场的人。

完了之后,宋谐就命人送上这些天草拟的内容,一一请她过目,为免刘桢不知重点看得太久,又让人直接把目录念出来给她听。

不得不说,这些名士能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几乎把一个新建王朝的典章制度都构筑出一个雏形了。

刘桢粗粗听了一下,旁的不说,与她有关的,公主封号封邑,府邸服色规格,基本都齐全了,所差的不过是再精益求精的修改罢了。

西周离得太远,秦朝国祚短,又是继承东周的传统,官方对后宫女子的各种待遇也不会有太过详细的规定,基本都是凭借当权者的心意来定,所以关于皇帝妻妾儿女们的这一部分典章,宋谐他们等于是在平地起楼阁,全部原创,也正是如此,才更加耗费心力。

按照宋谐他们的设想,再结合从前的范例,公主与皇子一样,都是有封邑的,不过封邑要比皇子少。在封号上,皇子可封王,位比诸侯王,皇女则称公主,不过地位充其量只能比同列侯。封号跟封邑是挂钩的,食邑封在哪里,封号就用那里的名字,至于封邑好不好,那就取决于皇帝的心意了。

宋谐道:“若是王女觉得有何不妥之处,还可命人修改补缺。”

他问得很谦虚,刘桢自然也要给面子,何况她确实挑不出错,为了让刘远满意,这些人都是绞尽脑汁豁出老命来干这个活的。

刘桢就笑道:“先生安排得很好,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

宋谐见状,笑了笑,就让人将竹简先搬下去。

这堆东西占了不少空间,被搬走之后大家顿时觉得空阔舒服了很多。

刘桢道:“如今阿父不在,多赖诸位先生辛劳,日后新朝建立,这些典章上自然少不了署上诸位的大名,流传于世,如此说来,诸位可也说得上是名垂青史,千古流芳了!”

虽然众人已经心中有数,但听她这么说出来,也都是难抑兴奋。

刘桢转头问宋谐:“宋先生,不知律法制定得如何了?”

宋谐道:“还差少许,想必再过几日可以完成。”

刘桢道:“秦律严苛,却不无可取之处,又事关天下人教化,新朝万世基业,重要性比之典章礼乐亦不遑多让,还望先生与诸君去芜存精,赏罚分明,以此律法为我大乾立不世功德!”

宋谐恭恭敬敬地拱手道:“王女放心,我等自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望!”

刘桢微微颔首,巧笑倩兮:“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在这里打扰碍眼了,我这就回宫向阿母禀报,还请诸位先生不要太辛苦才好!”

她出门上车,宋谐等人则恭送到门口,看着车行渐远,才转身入内。

诸人重新落座,一个叫熊康的谋士不满道:“此女虽是帝女,可毕竟是女子,又还未经过正式册封,先生何等人也,何必对她如此小心?”

他原是英布手下,后来投靠了刘远,过目不忘,记性极强,也颇为重用。

宋谐拈须笑而不语,打了个哈哈,随即转移话题。

其他人见状,也都知机地跟着说起别的事情。

熊康似乎还想再说,被旁边的人扯了扯袖子,勉强住嘴。

坐在角落备受冷落的房羽神色自若,似乎并不以自己的境遇为窘,只在心中默默冷笑,心想你们这些人难不成以为新朝公主会如前朝帝姬一般柔弱好欺么,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方才那位只怕很快就能让你们大惊失色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太多,刘老爹太胖塞不下了,下章放他出来!【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这里新朝代的制度基本都是跟汉朝差不多的,不用再额外去记什么】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づ ̄3 ̄)づ╭飞吻~

晴音扔了一颗地雷

丧心病狂的渣扔了一颗地雷

vmoon扔了一颗手榴弹

vmoon扔了一颗手榴弹

不挑食的叽扔了一颗地雷

鱼扔了一颗地雷

莫近红炉火扔了一颗地雷

淡紫色的誓约扔了一颗地雷

灵月汐扔了一颗地雷

四少扔了一颗地雷

筏子扔了一颗地雷

【好多熟悉的名字,好多童鞋都是投了一个又一个,我会争取每章都是肥肥的来报答大家,有没有很感动啊?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