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兰习惯性的往对面走了几步才想起来,旧书斋里已经不是性情寡淡的桑芮了,而是见了谁都自来熟的王实,这才几天工夫,整条街上没有不认得他的了,生意也的确不以前好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可她却觉得和话多的人,反而没有共同语言了。正要返身回走,又被送客人出门的王实看见,喊住她又是一通感谢,感谢她给他出了个好主意,秦家已经答应租他的后院了。
留兰好不容易应对完王实的热情,带着几丝无奈回到后院,碰上正送唐香宁出门。
自从秦家学堂增设了宿堂和饭堂,唐香宁在婆家的地位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加之今年他们学堂一下子出了两个秀才,西书苑的学子比他们学堂多了好几倍,也才出了五个,唐香宁更被她婆婆认定为是个旺夫的,每天都小意奉承着。也允许她随时回娘家了。反而是唐香宁既要在饭堂做饭,还要打扫宿堂,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唐老爹隔一天就要送些豆腐、豆干之类的过去,也能经常看到小外孙了。
因为设宿堂和食堂的主意是留兰帮忙出的,唐香宁每次回娘家,都会过来坐坐。留兰看着唐香宁离开,随口问白氏,“香宁姐姐来做什么?”
白氏笑道:“他们家租了对面旧书斋的后院做宿堂,听说我们要往城里去,也想把咱们的后院一块儿租了。”
留兰愣了下,觉得这样也好,“那也行啊,反正小舅舅他们又不在这边住,只留着前边的库房和厨房就行。”
“那过后和你珊姨他们商量商量。”白氏脚下不停,“我去趟锦绣坊,你回屋看看留念醒了没。这丫头,越来越爱睡觉了。”
晚上白氏把秦家要租他们后院的事和文氏李珊商量了,两个人也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还能减少一部分开支。
于是文氏又往秦家走了一趟,不仅说定了这件事,还带回了另外一个问题:宿堂增设了,饭堂也得有,这两边毕竟有着不近的距离,唐香宁一个人也顾不过来,还得再找个做饭的。而她婆家那边知道这个消息,都想沾这个好处,一个两个的都找上门了。应了这个未免又得罪了那个,闹得唐香宁头疼不已,索性想让文氏帮个忙找个合适的人,就说是答应租给他们房子的条件,也好堵住那些人的嘴。
文氏想着。反正他们年后就搬走了,也不怕被人说嘴,就应下了。
“这个不难。让大嫂二嫂做就得了。昨天秀芝还跟我说呢,她怕忙不过来,想让大嫂或二嫂来帮忙,两个人你推我我推你的。这就好办了,两个都来,分好工各干各的的也好。轮流着也行,随便他们怎么弄,也不怕别人说嘴了。”李珊推推身旁的小万氏,“咱俩晚上就去和她们说,看她们怎么说。赚钱的事儿还你推我我推你的,打量外人都不知道她们妯娌处的好呢。”
先前陈氏和大万氏都是不好意思沾他们的光。既然有这么合时宜的事,自然高兴的应下了,由此更感念文氏和白氏平常与人处事处得好,因此才事事顺心,且因李钊年后也要跟着进城,也算是有了好的出路,在老太太孙氏的带领下,李家三妯娌与文氏、白氏之间的情谊更深厚了一些。
忙了大半个月,也都安排的差不多了。品香坊这边,李珊加紧教小万氏做点心。李珊学了足有十年,小万氏头脑也不笨,但毕竟时日还短,一时半会儿还达不到李珊那么高的水平。
好在现在铺子里的主流产品,诸如各种口味的夹心棒、夹心饼干、果脯饼干、奶酪饼干等都好做一些,留兰便和李珊商量着,以后主要做这些,也能避免与胡记点心铺、陈记点心铺的正面竞争,否则他们离开之后,如果另两家把握机会抢生意,也怕小万氏应付不过来。然后再定几样李珊最拿手的招牌点心,让小万氏每天都做一些,总能熟能生巧。
李珊虽然积累了十多年,但练习的时间少一些,小万氏天天练习,脑子又不比李珊笨多少,加紧练了一段时间,还是颇有成效的。
除此之外,留兰还借机实现了她的另一个想法,多种口味的小馒头,并且拿南瓜、胡萝卜、山芋试验了一下,可惜没有搅拌机榨汁机之类,只好先把南瓜、胡萝卜、山芋切成丁,借唐家磨豆腐的石磨磨成汁,和面做成小孩拳头大小的馒头,试卖了几天,受欢迎度虽然比不上夹心棒、饼干之类,也算是不错,便决定了年后新鲜蔬菜、水果下市,可以多做些口味出来。
因为这个,留兰越发想做出个搅拌机或榨汁机来,没有电,也可以试试手动的。可惜,她仍然是只知道大概的原理,可这么放弃,又十分的不甘心,于是搜刮了记忆里所有有关榨汁机或搅拌机的信息,写写画画涂鸦了足有十五页纸,其中有十页是抽象的不能再抽象的草图,一并交给王实让他捎给桑芮。
王实看到鼓囊囊一个大信封,眼睛都直了,深度怀疑留兰是包了一包点心送给桑芮,但还是答应帮她转交,不过桑芮如今身在何处他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到信,让留兰慢慢等。
慢慢等,也只好慢慢等了。
但在等的过程中,留兰也没闲着,在她的建议下,锦绣坊趁着冬天人都闲着,放出消息去,要招收十个十二三岁的女孩,绣技好不好没关系,只要心灵手巧,每天到锦绣坊上工,由白氏亲手指点她们绣艺。不过前三个月没有工钱,三个月之后就能拿到固定的工钱,但也要看手艺如何,手艺好的拿的多,手艺差的拿得少。一年之后,只要还继续在锦绣坊做工,不仅每月有固定的工钱领,每做一样绣活,都能拿到数目不等的报酬。
且不说能不能拿到工钱,单冲白氏在镇上的名声,都有好些人家愿意把闺女送过来,免费学的手艺也是自己的,更何况并不是所有十一二岁的女孩都像文清那么能干,要被白氏收下了,赚多赚少都能贴补家用。因此消息一放出去,只两天就有将近三十户人家把女儿送了来,但白氏只有年前的时间教授,经过对她们的考校,最后还是只留下了十个。这十个女孩都是心灵手巧的,有名师教授,只半个月就有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这些留兰也只是出出主意,各方面都商定之后,她便收拾东西,跟着文氏到了青州城。
一进入青州城,留兰就掀着车帘往外看,上一次进城的情景分明还历历在目,可眼前的景物却依然陌生的很,经过万年桥,还未到热闹的时候,她都差点儿没认出来。伸长脖子看了一路,还是没能看出个东西南北来。
街上人越来越多,马车也只能越行越慢,留兰看着街边铺子上的招牌,乌木古拙的,金字闪亮的,随便拿出一方来都比品香坊气派很多,再看铺子里进进出出的人的衣着气质,差不多应该是青州城的繁华地段了。
上回进城,她没能跟着到芳桂斋,易家既然在青州城赫赫有名,铺面怎么说也不会太寒碜了。
马车且往繁华深处去,听外面车夫一声“到了”,缓缓停下来,留兰迫不及待地钻出马车,仰头眯眼,循着甜香味道找到了“芳桂斋”三个大字,她眼拙,看不出是哪种笔法,只觉得跟含了一颗果脯在嘴里,别有一番滋味。
原来还是婉约派啊。
“留兰,你们终于来了!”芳桂斋的小伙计秦川一脸兴奋的迎了出来,正儿八经的向文氏行礼,“文姨,一路辛苦了,是先进来坐坐,还是直接往住处去?”
文氏探头往铺子里看了看,里边还有不少客人,略一思虑便道:“先往住处去吧,给留兰带了几床被褥,你娘也给你捎了几件厚衣服,先回去放下,安顿好之后再过来也不迟。”
“那好,我们先往住处去。”秦川跳上马车,在车夫身旁坐下,“往前走,左拐,去范公巷。”
文氏看他高兴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你也不和杜掌柜说一声。”
“杜掌柜今天一早就被七爷叫去了,他知道你们这几天来,让我在门口守着呢。”
杜掌柜是文氏介入芳桂斋后新招的掌柜,单名一个辛字,还是个不第秀才,能识文断字不说,还算得一笔好帐。只不过身上还带着文人的酸腐之气,开始的时候还对文氏颇为不屑,接触的次数多了,对她的印象才慢慢改观了。
留兰听文氏多次提起这个杜掌柜,听说他虽然是文人,在经营上却还是很有头脑的,趁此机会好好交流一下,说不定能尽快熟悉青州市场。
“就是前边儿那个巷子口,拐进去第七个门就是。”秦川指挥着车夫走到一个巷子口,巷口的墙上钉着一块看上去年代已经久远的木牌,上书“范公巷”三个字。
“范公巷,这个名字听起来倒是不错,听说街巷的名字都是有来历的,这条范公巷有什么来历?以前住过姓范的人吗?”留兰纯属好奇心太重。
“还真让你说对了!聪明!”秦川翘翘大拇指,“那位范公,就是现在范家的先祖,曾经位列三公。不过那都是几百年前的事儿了,现在的范家虽富,也没有当官的了,这巷子里住的,也没有姓范的。不过,易家倒是出了个举人老爷,易大爷易谦之,眼下正闭门苦读,准备明年的春闱呢,一旦金榜题名,另三家,可就被压下去一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