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花田闲居 > 第174章 大致了解

花田闲居 第174章 大致了解

作者:知牧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3:00: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易谦之中举了?

留兰不由愣了。原以为易家只是经商,竟然能出个举人。易大爷易谦之,那不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易锦亭的爹吗?怪不得易锦亭生在商家,却早早的被拘在家里念书呢,原来易家是看好了他良好的遗传基因呀。

虽然与易家的瓜葛,从初来乍到时就开始了,可留兰对易家的事还真没上过心,原因之一,是她曾接受了“大宅必有争斗”简称“宅斗”的教育,先入为主的认为易家虽然已经分家但肯定少不了你争我斗,一不小心牵扯进去可就麻烦大发了。二来,他们与易家联系的纽带,即易七爷易安之出现在她面前的次数伸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她也不可能直接问人家的家事,于是乎,她对易家的了解,不说为零,但以百为计,都没突破个位数。

但既然他们准备搬来青州城,对合作伙伴有个深入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文氏此次来的一件很重要的事,便是与易安之谈一下他们的计划,商讨一下他在品香坊的股份以及日后的合作问题,说不定还会接触到易家其他人,实在是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

于是趁着替她收拾住处的机会,留兰拉着秦川,向他详细打听了易家的事。

不得不说,秦川的头脑,果真不是盖的,否则文泽、李钊几个也不会以他为目标。他在芳桂斋这两年,不仅是单老师傅的徒弟,跟着他学做果脯蜜饯,还得到了杜掌柜的赏识,教他管理算术,对东家能做到门儿清,也不意外。

根据秦川所述,留兰整理出了一份易家人物关系图。最高等级的自然是易家老祖宗。如今已经是古稀之年,易老祖宗育有三子,长子易伯襄,次子易仲襄,幼子易少襄是老来得子,可惜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遗腹子即易安之,易安之出生时难产,保住了他,母亲却血崩而亡。所以他出生之日起便是养在易老祖宗身边的。

三老爷易叔襄、四老爷易季襄虽然是庶出,但他们的母亲都是易家老太爷的通房丫头,生了儿子之后才抬了妾的。身份低微,而且死的也早,所以三老爷四老爷都是养在易老祖宗名下了。留兰猜想,这其中必然也隐藏着不见硝烟的斗争,不过是易老祖宗过于强悍。以绝对优势完胜而已。不过这些想想便可,无需考证。

易家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庶子成家后就得分府单过,易三老爷、易四老爷已经单独立府十来年了,易老祖宗也没亏待他们,易大老爷和易二老爷因为易老祖宗还健在。虽然没有单独立府,但早已分府单过,易家的产业。也早已分到了各府头上。

芳桂斋并易家在别地的几处产业,都是易老祖宗的嫁妆,也一直握在易老祖宗的手里,当然,属于易安之的那一分。也在易老祖宗的手里。易安之没有成家,且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像女儿一般养在深宅里。如果握了大笔财富在手里,不被觊觎才怪呢,易老祖宗这么做,也是明智的选择。

易家还有一位姑奶奶,闺名明湘,当年由易老太爷做主,嫁给了他的一位崔姓好友的独子,彼时崔姑爷只是书生一枚,如今已是礼部郎中,虽然只是正五品,但至少是京官,易家大爷易谦之也是由他举荐至国子监就读,才得以中举,也算是易家的功臣。只不过易家姑奶奶也是有孙子的人了,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易家人已经多年没见到这位姑奶奶了。

大老爷易伯襄、二老爷易仲襄分别育有二子,易谦之是长房嫡子,庶弟易虚之行二,生母是自由服侍大老爷的丫鬟,比易谦之只小半岁,四岁时被姚姨娘推落了水,落下了虚寒之症,未成年便夭折了。三爷易谨之、四爷易慎之都是二房嫡子,如今都已成家。五爷易勤之、六爷易勉之都是三老爷易季襄的儿子,四老爷易叔襄只有两个女儿,易二小姐易敏芙、易三小姐易敏蓉,如今也都已出嫁。

易家大小姐易敏慧,易谦之的胞妹,由易家姑奶奶做媒,嫁到了京城,丈夫是个未入流的小官,但公公是礼部主事,是孟姑爷的下属。

秦川兜兜转转一通讲,留兰费了好大工夫才理顺清楚,总之一句感慨,这才是大户人家。

“哟,这就是留兰?长得这个俊法,这几天净听秦川念叨你了,可算是来了!”

留兰坐在廊下听秦川讲易家的事,突然听到门响,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挎着个菜篮子转过影壁,且人到声至,声音像她这个人一般干净利落。

“这是罗大娘。”秦川连忙给留兰介绍。

“罗大娘好!”留兰甜甜的打了声招呼。

刚才秦川已经和她提过了,这处宅子,是在单老师傅名下的,除了住了他和单老师傅,还住着仆从罗四孝一家,罗四孝自幼时便跟着单老师傅,如今也有三十多年了,罗四孝的妻子原是易家内宅的丫鬟,是个孤儿,自己姓甚名谁都不知道,人称罗大娘。罗四孝算是管家兼车夫,罗大娘是厨娘兼内务总管,这会儿应该是出去买菜刚回来。

“哎,真是个好孩子!”罗大娘满意的打量着留兰,“中午想吃什么,大娘给你做!”

留兰也觉得罗大娘和蔼可亲,不由笑弯了眼,“什么都行,我不挑食的!”

“不挑食好,不挑食长得快!正好,我买了只小母鸡,一会儿你罗大伯让他杀了,我给你做芋儿鸡吃!”罗大娘说着,拎着篮子往后院厨房去了。

“芋儿鸡是什么?”留兰听着好奇,问秦川。

“就是芋头仔炖鸡,罗大娘的拿手好菜,鸡肉鲜嫩,芋头软糯,可好吃了。”秦川夸张的擦了吧并不存在的口水,跨过栏杆跳到廊下,“你先休息一会儿吧,我先回去看看,吃饭的时候再回来。”

“我跟你一起去吧!”文氏送她过来就往芳桂斋去了,她一个人在这儿也怪闷的,住的地方也收拾好了,她和文氏住东厢房,文氏经常来住,干净的很,被褥铺上就能睡,根本不需要怎么收拾,俩人大部分时间就聊天了,秦川这个小学徒也够闲的,看得出挺受宠,跟老来子一般,地位超然啊。

留兰快步走到秦川身边,仰着脸看他,“秦川哥,你这两年长高了好多。”

“我还嫌长得慢呢。”秦川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走吧,去铺子里,也让你认识认识罗杨和罗柳。”

罗杨、罗柳是罗四孝的一双儿女,罗杨为兄,十七,罗柳为妹,还未及笄。原来兄妹俩都不在铺子里做活,经过徒弟不告而别的事后,单老师傅一气之下,把原来铺子里和那个徒弟亲近的两个伙计都打发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就把罗家兄妹一起带过去帮忙。

没想到兄妹俩被父母教育的很好,手脚麻利且会看眼色,尤其是罗柳,虽然身为女儿家不好抛头露面,却能把库房规整的井井有条,让新上任的杜掌柜十分满意,也因此留在了铺子里。

冬日带着暖意的阳光下,留兰突然想起初来时那个流光似火的盛夏,身旁这个少年也是这样带着她一路走一路说,让她对上林镇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回竟然也是他,从范公巷到芳桂斋,不长的一段路,秦川已经让她对芳桂斋所在的明市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不敢说完全了解,是因为这条长约里许的宽阔大街的繁华程度,快赶上整个上林镇了,但据秦川的说法,这里并不是青州城最繁华的地段,青州城最繁华处是南阳河南岸,明市街位于南阳河之南,离河道还有五六里的距离。

一路行过,两侧店铺林立,各式各样的匾额在阳光下光辉熠熠,古玩珍宝、金属器皿、布庄、绸缎行,及至银楼、首饰作坊、胭脂铺子,香料铺子等等,留兰不停的摆着脑袋,觉得眼前都有些花了,不管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甚至连青石铺就的街面,在近午的阳光照射下,都能反射出淡金色的光来,不像上林镇的街面,永远都灰扑扑的,看着就想拿水泼上使劲擦洗几遍。

秦川看着留兰越来越亮的眼睛,熠熠生彩的小脸儿,左顾右盼的好奇劲儿,心里突地生出骄傲的感觉来,抬手指指东北方向,“往那儿走五六里地,在南阳河南岸,有易家的一处大酒楼望江楼,还有一家珍味阁,知道珍味阁卖的是什么吗?山珍海味,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林中跑的,熊掌、燕窝、鱼翅、海参、银耳、干贝、蛎黄,总之是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知道望江楼的招牌菜是什么吗?四味燕窝、一品鲜鲍、蟹黄鱼翅,反正是一般人吃不起的。”

这些东西,留兰两世为人也只是听说,不由撇撇嘴故意挑刺,“明明是在河边上,为什么叫望江楼呢?”

秦川愣了一下,挠挠后脑勺,“总不能叫望河楼吧,那多不好听,还是望江楼听起来比较气派。”怎么说,他现在也算是易家铺子里的学徒,多少有点儿与有荣焉的感觉。

“哼,等我哪天也开一家酒楼,就叫望河楼,就卖家常便饭,和他们叫板。”留兰说完这句话,自己先咯咯笑了,纯粹的玩笑话,她的计划里可没有开酒楼,再说,熊掌、鱼翅、鲍鱼、海参,还真不是她稀罕的玩意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