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朝鲜叛乱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七十八章 朝鲜叛乱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豪格到了朝鲜后,朝鲜人本就苦哈哈的日子更是难过,一下子就如同来到了地狱一般。

本来日子不怎么好过的朝鲜哪里经得起这样反复收割?虽然朝鲜国王和大臣们为了不触怒豪格,费尽心力帮大清筹集物资,可这些压力全部转移到了朝鲜老百姓身上,随着大量的民间物资被收集并且运到辽东,朝鲜百姓根本就过不下去了,没了足够的粮食,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了,难不成活活饿死?朝鲜百姓虽然懦弱,可面临生死关头,这些人依旧也会反抗。

没多久,朝鲜各地就冒出了多番叛乱的情况发生,朝鲜国虽派兵镇压叛乱,却根本无力解决。毕竟叛乱的次数和人实在太多了,这边按着葫芦那边又起了瓢,刚刚解决这里的叛乱,其他地方又冒出了叛乱,再加上朝鲜军队中也有大量对大清强烈不满的将士,本就不愿意把屠刀对准自己人,一来二去,朝鲜的叛乱非但没能尽快平定,反而越演越烈。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国王李倧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豪格,豪格得知后哈哈大笑丝毫不以为然。

豪格这家伙本就是个莽人,在他看来区区的叛乱算得了什么?那些拿着锄头粪叉等农具连盔甲都没的朝鲜老百姓更是乌合之众,既然这些朝鲜百姓胆敢叛乱,那么直接带兵杀就是了,杀一个两个你们不怕,就杀十个百个怕不怕?如果还压制不下去,那么杀更多,几千,几万甚至数十万!反正这些人命都是朝鲜的人命,死的再多同大清何干?

而且把这些不知趣的朝鲜人杀光对于大清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一来朝鲜不需要拿这么多粮食来养这些朝鲜人,这些粮食不就是大清的了么?杀杀杀!杀的越多越好!血流成河,他倒要看看朝鲜人是真的不怕死么?

就这样,豪格命令他的部下直接介入了平定朝鲜叛乱的军事行动中,这些八旗兵可不是朝鲜的士兵,更没有对朝鲜百姓的半点怜悯,他们下手毒辣,凶残异常,不仅在平定叛乱中丝毫不手软,杀的人头滚滚,甚至还借机会趁机掠夺地方,就连那些根本没参与叛乱的朝鲜地方士绅豪族也不放过,反正随便找个理由说他们是乱贼即可,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由于豪格的这番作为,使得朝鲜国的叛乱非但没能压制下去,反而越发严重。大量的百姓被杀,就连无辜的百姓甚至士绅也没放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朝鲜全乱了,朝鲜八道中六道乱成一团,到处都有反叛,仅仅京畿道和全罗道略好,可表面的平静之下依旧也有暗流涌动。

此外,朝鲜的叛乱性质也从最初朝鲜百姓自发组成的反抗变成由地方士绅甚至豪族领导的抵抗。由于豪格无差别的打击,再加上八旗清军肆无忌惮地对地方掠夺,使得这些人为了自保联合起来,组成了规模不小的各支义军。

这样一来,朝鲜国的震荡加剧,但在豪格来看根本就不在乎。反正他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压制得住朝鲜,只要自己没事,还能顺利从朝鲜搞到大量物资,朝鲜人的死活关他屁事?朝鲜乱了就乱了,等任务完成自己拍拍屁股走人,这个烂摊子交给朝鲜君臣去处理就行了,未来朝鲜会什么样子,豪格才不关心呢。

朝鲜的情况很快就引起了大明方面的注意,离朝鲜最近的皮岛本就是大明驻军所在,所以朝鲜那边发生大规模叛乱和动荡之后,皮岛守军就接到了消息,并且把此事快速就报告了上去。

郑鸿逵去了欧罗巴,山东水师提督暂由李佑兼任,李佑在接到皮岛的汇报后第一时间就把情况通过快马送至京师,直接禀报到了朱慎锥这边。

朱慎锥在接到李佑汇报的同时,锦衣卫那边的奏报几乎同一时间也送到了他的手中,看完了两份奏报后,朱慎锥凝神想了片刻,立即招内阁开会。

温体仁等人接到消息后陆续赶来乾清宫,很快内阁五位阁老全部到齐,这些人分别是首辅温体仁,次辅张至发和阁老王晋武、范复粹和孔贞运。

王晋武入阁后取代了之前刘宇亮,如今在内阁排名第三,虽然不是次辅,但王晋武的身份和其他人不同,他不仅是大明勋贵,更是军方的第一人,是大明军方在内阁的代表人物。

随着王晋武的入阁直接打破了之前大明内阁全是文官的格局,第一次军方有了在内阁发声的渠道。而且朱慎锥还在此事上对内阁进行了新的调整,也就是自现在开始,以后的内阁成员必须要有军方代表在其中,但军方代表作为内阁阁老只能担任次辅和阁老,而不能担任首辅,这算是把规矩确定了下来。

王晋武入阁后并没有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他按照朱慎锥的意思在内阁中显得很是低调,多看多听少说,这是朱慎锥之前对王晋武的提醒,王晋武也做到了这点,在他入阁这些日子,王晋武基本不插手内阁的正常事务,大多数政务方面虽然王晋武因为阁老的身份会列席讨论,不过他通常很少表态,就算表态一般也是跟随内阁其他阁老包括首辅温体仁所做出的决定来附和。

但这不代表王晋武这个阁老就是摆设,对于民政他不主动参与,可对于牵涉到军事方面王晋武却很主动,凡是在军事方面的问题王晋武往往有着很大的话语权,这点就连温体仁也不敢忽视,如此一来,王晋武在内阁的身份地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隐隐有了提升,如今已排在了张至发后的第三位,一旦张至发退出内阁,那么王晋武就能顺势补位,成为内阁次辅人选。

众人入了偏殿,朱慎锥已在等着他们了。

首辅温体仁领头带着内阁成员拜见皇帝,随后皇帝赐座,内阁阁老们按照排位依次入座。

“朝鲜那边起了变化,朕刚接山东水师提督李佑和锦衣卫的奏报,诸位先生先看看吧。”朱慎锥开口道,一旁伺候着的卢九德把两份奏报先递给了温体仁,温体仁接过后打开细看,他先看李佑的奏报,看完后眉头微挑,接着又看了锦衣卫的奏报,两份奏报看完递给了身边的次辅张至发,随后再一个个往下传去。

片刻,五位阁老全部看完了,等到孔贞运把两份奏报递还给卢九德后,朱慎锥目光扫过诸人,开口询问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首辅温体仁先开口,他带着笑容起身向皇帝行礼道:“建奴倒行逆施,在朝鲜如此行径激起民乱,此乃我大明之福啊!陛下之前对建奴实施封锁已见成效,如不是建奴物资缺乏,国中已有乱象,建奴贼酋哪里会做这种事出来?朝鲜国乱乃建奴压迫过甚所至,现在朝鲜民乱汹涌,对我大明而言并不是坏事。”

“首辅大人说的对!”张至发本就是温体仁的小弟,向来对温体仁马首是瞻,听温体仁如此表态,他连忙接过话题道:“朝鲜撮尔小国本为我大明属国,当年万历年间日本渡海进犯朝鲜,短短月余朝鲜国都陷落,其国主狼狈出逃,朝鲜已到了灭亡的边缘。”

“当年如不是我大明出手,派兵入朝力挽狂澜,最终击败来犯日寇,这才保住了朝鲜国祚,要不朝鲜早就没了。仅此一点,我大明对朝鲜就有再造之恩,而且朝鲜立国后我大明对朝鲜多有优待,不仅视其为诸属国之首,太祖更立其为不征之国。我大明对朝鲜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就算是父母对待子女也不过如此吧,可朝鲜狼子野心却不思我大明之恩,之后多次反复横跳,私下同建奴眉来眼去,崇祯年间见我大明势弱,居然弃我大明,反投建奴对其称臣,而今落得如此下场乃咎由自取!”

张至发的话让孔贞运都表示赞同,他们对朝鲜的感官极差,尤其是孔贞运,作为圣人后裔,朝鲜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无耻到了极点,当年大明强盛的时候,朝鲜扒着大明的大腿直喊爸爸,从国君到臣子再到百姓,无不以自己身为大明属国而荣,私下更是戏称能当大明的狗是此生最大的荣幸。

当朝鲜遭遇国难时,如果不是大明出手相助,朝鲜早就被日本并吞了,哪里还有今日的朝鲜在?为了帮助朝鲜复国,大明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此战历经七年,大明耗资千万,战损数万精锐,这才获得了胜利。

而战后,朝鲜是复国了,大明却又得到了什么好处?除了朝鲜国王的几句感激话和那些不值得一提的上表外,大明却因为朝鲜一战国力大损,这才有后来的努尔哈赤趁大明精锐在朝鲜消耗,辽东军力不足的原因反叛,造成了之后辽东萨尔浒战败,建奴崛起的局面。

可以说辽东之所以会变成后来的样子,起因就是因为朝鲜,如果没有朝鲜之战损失,以大明的实力压制努尔哈赤再有野心也不敢反叛。可现在呢?建奴在辽东崛起后,朝鲜却显得首鼠两端,虽然最初在毛文龙的压制下朝鲜军队配合明军和建奴打过几仗,可朝鲜的战力实在烂的很,再加上朝鲜又存着自保心态,出战往往出工不出力,作用极其勉强。

再之后,当皇太极把矛头对准朝鲜,发兵征讨的时候朝鲜君臣瞬间就慌了神,初一交战就败的稀里哗啦,随后朝鲜君臣急不可待地向建奴求降,最后居然对建奴俯首称臣,抛弃了大明。

锦州之围一战,朝鲜水师和陆军还配合建奴同明军作战,这样的国家从上至下哪里有半点君子之德?说一句反复小人丝毫不为过,现在遭遇此难,全是自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