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六章 加恩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零六章 加恩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湖广的情况朱慎锥询问的很是仔细,对洪承畴这些年的政绩表示了认可和表扬,同时朱慎锥还问了洪承畴未来对湖广一地的施政打算,对此早就有准备的洪承畴也做了详细解答,听着他的侃侃而谈和一些计划安排,朱慎锥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更是柔和。

“你干的不错,短短三年能把湖广整顿成现在的模样,你是用了心的。大明的臣子们如果都是你这样的官员,把心思用在民政民生上,何愁大明不中兴富强呢?”

“陛下此话让臣诚惶诚恐,臣不敢居功,臣所作所为只是尽臣子的本分罢了,这些都是臣应当做的。”洪承畴郑重回道。

“不骄不躁,乃大臣之风,不错,很不错!”听着他这样说,朱慎锥就更满意了。

皇帝表扬,这让洪承畴心中很是高兴,可同时洪承畴也暗暗有些防备。当官这么久,他知道许多事不能看表面,有时候皇帝表扬你不一定也是好事,而且他在湖广这几年中虽然把湖广管理的很好,也成绩卓然,可洪承畴自己却也知道依旧还有些不足。

而且在官场上,往往出头的椽子先烂,当官千万不能得意忘形,低调才是王者,一旦成为标杆就不好了,这等于成了众矢之的,洪承畴可不是海瑞这样的官员,以孤臣、独臣自居,他有才能不假,能做事也不假,可他更会做官,深知韬光养晦的道理。

正当洪承畴心里这样琢磨着,甚至想着一旦皇帝借自己在湖广的政绩打算嘉奖自己时,自己应当如何推辞,避免引来麻烦的时候,突然朱慎锥开口问了他一句话,这句话让洪承畴不由得一愣。

“朕记得你是福建泉州人士?”

“回陛下,臣的确是泉州人士,臣的老家在福建泉州的南安英都。”

“你们洪家是南安的大族?”

“陛下,洪姓虽在南安是大姓,但臣出身贫寒,并非大族子弟。”洪承畴苦笑着回道。

“哦,这朕倒不知,洪卿可否说上一说?”朱慎锥好奇地问道。

洪承畴迟疑了下,这才开口道:“臣只是南安洪姓旁支出身,臣家中早年家贫,臣父乃遗腹子,由祖母抚养长大,后中了秀才,但科举不顺,臣父不善耕作也无经营之才,再加上福建多山少地,家中度日艰难……。”

随着洪承畴的讲述,他早年的经历展现在了朱慎锥的面前。洪承畴的祖父读书人,但只是一个秀才,而他的父亲洪启熙是遗腹子,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去世了,洪启熙出生后家中没有成年男子,由其祖母抚养长大,和其祖一样后来考上了秀才,也算是耕读世家了。

可惜洪启熙这个人运气不好,考上秀才后再也没能进一步,而且因为多年的科举本就不富裕的家中更为贫寒。洪启熙有三个儿子,洪承畴是其长子,从小家中为了生活,洪承畴的母亲为了补贴家用做豆干为业,而洪承畴很小就懂事,经常帮着母亲做豆干,还挑着担子出去走街串巷贩卖换取钱粮。

在这样的生活中,洪承畴却依旧没有放弃学业,先跟着父亲洪启熙在家读书,后洪启熙见自己这个长子在读书的天赋比自己强许多,特意给他借贷筹集了学费,把他送去泉州学堂学习。

洪承畴不负父亲的所望,努力学习,几年后就考上了秀才,后来又在万历四十三年考中了举人,那年他才刚二十三岁,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从而由一个家世贫寒的穷小子完成了鱼跃龙门的传奇经历,这才当上了大明的官儿。

可以说洪承畴简直就是后世穷小子翻身的经典励志经历,更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的代表人物。洪家本在当地只是普通的人家,也因为出了洪承畴这样的一个人物,让洪家这些年兴旺了起来。

原本洪承畴家只是当地洪氏的旁支,因为他的缘故现在反而成了洪氏家族的核心家族成员,从而被主支所接纳。但无论是洪承畴的父母还是两个兄弟,在家乡却从未依仗自己儿子当了大官而飘飘然,他的父亲洪启熙热衷于教育事业,拿出了洪承畴给家里的银子在当地办了宗族学堂,亲自当夫子传授学问。

而他的母亲也没有沉迷富贵之中,依旧坚持本色,在家相夫教子,悉心培养子孙辈,平日里经常做善事,在当地有极好的口碑。

听完了洪承畴的讲述,朱慎锥对洪承畴的经历大为赞誉,更赞同其父母的了不起。

有这样的父母,可以说是洪承畴之幸,而且朱慎锥记得在原本历史中洪承畴当了贰臣后回到家乡,其母非但闭门不见,还痛骂了洪承畴一番,就连洪承畴的两个弟弟也对自己这个兄长所为极为不屑,直接和他断绝关系,以表示对大明的忠诚。

这些故事流传后世,洪母之德让当地人缅怀,并为编成剧本传颂。朱慎锥想到这,开口对洪承畴道:“你父母大不易,你有多久没见他们了?”

“臣惭愧,臣在崇祯四年转任三边总督时曾回乡探望过一次,如今算起来已有十多年了……。”

“你父母如今身体如何?”

“陛下牵挂臣父母,臣感恩不尽,臣母身体尚可,只是臣父的身子有些体弱,这些年因年事已高多病,亏得臣的两个弟弟在家替臣尽孝,臣这才能安心为陛下,为我大明做事。”

朱慎锥点点头,叹了一声道:“十多年没见父母,你的确不容易。而且父母年事已高,你久在外为官,也是忠孝两难呀。”

“陛下,臣父教导过臣,国家之事当以国为首,家在后,臣既是大明臣子,自当以国事为先。何况臣两个弟弟在家替臣尽孝,臣心中也能放心……。”

不等洪承畴把话说完,朱慎锥摆了摆手,开口道:“话虽如此,可终究父子人伦为重,朕幼年失孤,对此深有体会,如有机会还是回乡探望父母才是。另外,朕给你一个恩典,你如今已是我大明湖广总督,朝廷重臣,当加恩其父母,以你往日功绩和湖广施政的辛劳,就加你父为资政大夫,另加你母亲为二品浩命夫人,如何?”

这话一出,洪承畴哪里还坐得住?连忙起身朝着朱慎锥拜倒,身子激动地不住颤抖,眼中更是落下了泪水。

“臣……臣……陛下……臣……。”

“好啦好啦,不必如此,这是你应得的,往后好好为朝廷做事即可,你父母不易,当孝顺他们,给他们这个恩典,也是朕的意思。”

“陛下之恩,臣粉身难报……。”一瞬间,洪承畴激动地涌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皇帝待他如何先不说,可加封自己父母这完全出乎洪承畴的意料,而且不仅给了他父亲资政大夫的加官,还给了他母亲二品浩命夫人的恩典,如此皇恩浩荡,怎能让洪承畴不激动呢?

这个恩典简直比朱慎锥当场告诉洪承畴马上升他为内阁阁老更让他心情激荡,要知道他洪承畴的官已做的不小了,作为湖广总督是大明目前几大总督之一,掌控着湖广两省的军政大权,是地方的封疆大吏,妥妥的大员。

整个大明能和他相比的寥寥无几,也就陕甘总督孙传庭,两广总督熊文灿和他相当,他的官职从品级来说已等同甚至超过了六部的堂官,而且在地方的实际权利比京官还大些,一旦从地方入京,以他的官职和经历不仅能掌控一部,甚至还能直接入阁成为阁老。

可就算当了阁老又如何,官职只是自己的,可给家人的恩典却很难拿到,尤其是资政大夫和二品浩命夫人给他的父母,这样的情况在大明官员中本朝他可以说是第一位。

皇帝如此厚待,洪承畴怎能不感激万分,有了这个恩典,不仅能让他洪氏在家乡更声名远扬,而且还能让其父母了却多年的心愿,尤其是一直屡考不中的洪父,他当了一辈子的秀才,连半个官都没机会,没想老了老了却有直接成为资政大夫的机会,洪承畴甚至想到恩典送到家中时,自己的老父亲会乐成什么样子。

见洪承畴这副激动的模样,朱慎锥心中暗暗好笑,无非就是两个虚头而已,无论是资政大夫还是二品浩命夫人,只是区区一道圣旨罢了。

这些恩典花不了多少银子,更不需要朝廷给什么俸禄,更多的只是荣誉和称呼。但仅仅如此,就能让洪承畴对自己感激莫名,这就非常值得了。

安抚了洪承畴几句,让卢九德把他搀扶起来,重新坐下后,朱慎锥对洪承畴道:“恩典之事你尽管放心,朕既然开了这口,这几日就会正式下旨加恩你父母……。”

“臣……。”见洪承畴又要行礼,朱慎锥摆手道:“朕这个人赏罚分明,你既然有功,加恩你父母也是理所当然,何况你父母不易,朕将心比心,也是人之常情。”

“此外,朕有意让你离开湖广,调任他职,不知你自己有何想法?”

这话一出洪承畴微微一愣,他想到皇帝居然要把他调离湖广,他这几年在湖广大展拳脚,做的很是不错,而且对于湖广施政还有长远的规划,原本以为自己能在湖广至少呆上好些年,甚至做满九年再调任的,但没想这么短的时间就要离开湖广,这让洪承畴心中不由得纠结起来。

可这些纠结瞬间就被洪承畴放下了,皇帝如此厚待于他,更加恩自己父母,把自己调离湖广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自己当的是大明的官儿,皇帝调任自己不是理所应当的么?既然如此皇帝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做不就行了?至于湖广未来如何,皇帝应当有自己的打算,他何必为此纠结?

“臣乃陛下的臣子,陛下如何用臣,臣自当听陛下安排。”当即,洪承畴斩钉截铁道,这番态度让朱慎锥很是满意,眼中更多了几分柔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