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五章 述职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零五章 述职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承畴昨天刚刚抵达京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已有三年了。

这三年中,洪承畴在这个位置上干的很是不错,大明在解决了内部问题后,就着手开始了对地方的生产恢复,而湖广这个地方更是重中之重。

相比孙传庭所在的陕甘,湖广可是鱼米之乡的代名词,后世甚至还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虽然现在的湖广还没能达到后世的程度,可湖广这个地方相比江南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这几年气候的逐步恢复和朝廷的政策改变,使得地方生产发展极其迅猛。

洪承畴本就是一个极为能干的官员,虽然他在后世的名声不怎么好,更被人扣了一顶“贰臣”的帽子。可就算这样也不能否认洪承畴的能力,何况如今的情况早就发生了改变,洪承畴非但没有因为在辽东战场上的惨败而投敌,反而成了大明的湖广总督,在这个位置上干的热火朝天。

三年时间,洪承畴把整个湖广基本理顺,提拔了不少能干的官员,还亲自着手布置地方的开垦和生产恢复。在他的任职期间,湖广的变化很大,短短三年时间不仅抹去了当年因为流寇导致的地方糜烂和萧条,使得湖广地区恢复了元气,同时在当地还大力修建水力设施,疏通河道,此外对于文教方面也花了不少精力,成绩卓然。

按照大明的官员任期,一个任期是三年时间,也就是说每三年朝廷要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以官员任期时的政绩考评,并给出考评的结果。

考评的结果将以作为官员接下来是否留任还是升迁或者降职乃至罢官的依据,如果考评成绩中等或者良好,那么官员通常会在原来职务上继续留任,最多在任九年时间,等到期后再由吏部决定去向。

假如考评普通或者略差的话,官员就会面临训斥乃至降职的可能。如果考评不合格,那么这官能不能做下去都是两说,弄不好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考出的官儿就这样没了,直接开革出官场回乡养老,假如是庸官、贪官这些,被查到问题,不仅是丢官这么简单了,甚至还有牢狱之灾。

当然了,考评优秀者就有升官的可能,从而提升品级,一步步往上走。这个考评是当年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各级官员。可在大明开国两百多年后,许多考评早都流于了形式,已起不到最初的效果了。

但在朱慎锥担任监国后不久,就以京察入手,开始了对吏治的整顿,而随着之后朱慎锥进吴王,最终登上了皇帝之位后,对吏治的监督更为严格,由上至下不仅恢复了对京官的京察,还由吏部入手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评工作,此外由徐宪成和张锡钧为首的监察司依旧在,这个监察司从实际情况上已隐隐取代了部分吏部和都察院对官员的监督智能,成为了一个专门对各级官员考评和监察的特殊机构,其权利极大。

作为湖广总督,洪承畴刚过了一个任期,以他的官职级别是不用接受普通吏部和监察司考评的,但作为朝廷的高级官员,尤其是地方的封疆大吏,每三年的入京面圣述职却是必须的,而这一次洪承畴就是来京师见朱慎锥,并对皇帝进行述职工作。

对于京师洪承畴并不陌生,他当年考中进士后就在京师呆了好些年,最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等职,之后还在刑部任事六年,直到天启二年才出京为官,随后一直在地方任职。

不过现在离着天启二年一晃已过去二十余年了,如今的京师和洪承畴记忆中的京师有了许多不同。再一次回到京师,他发现现在的京师比自己离开的当年更为繁华,也多了几分生气勃勃,走在京师的道路上感受到了盛世的气息,这让洪承畴心中无比感慨。

初回京师,洪承畴并没急着拜访同僚老友,也没忙于到处走动。他抵达当日先向宫中递了折子,随后就去了临时借住的住处等候。没多久,宫中就来人告诉洪承畴,让他准备一下明日进宫,洪承畴就再也足不出户,在住处好好休息了一日,等到翌日清晨穿戴整齐的洪承畴来到皇宫,被接入了宫中。

皇宫洪承畴来过,这里他并不陌生,不过上次来这已是好久之前了,而现在这个皇宫的主人也从之前的崇祯皇帝成为了现在的永明皇帝,对于这位新君,洪承畴虽是大明的高级官员,湖广总督,可实际上他还是第一次见朱慎锥,在去乾清宫的一路上,洪承畴心中不由得有些忐忑。

对于朱慎锥这个皇帝,洪承畴的感官其实非常复杂,虽然作为进士出身的正统官员,洪承畴最初对朱慎锥以这样的方式登上皇位从心里来说是有些疙瘩的,但他之后不得不承认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朱慎锥做的远比崇祯皇帝好得许多,如果当时还是崇祯皇帝掌控天下,以崇祯皇帝的能力如今的大明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真不好说,反而朱慎锥入主京师后,大明很快在他的手中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解决了内患,就连外敌如今也被压制住了,大明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隐隐有了中兴的气象。

何况,洪承畴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因为朱慎锥的缘故,虽然之前的崇祯皇帝同样也重用洪承畴,可在那位主子手下干活洪承畴心里发虚,更没多少把握。

但在朱慎锥手下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位主子不仅雄才大略,更善于用人,而且能够给予手下自主地发挥能力,充分人尽其用,这也是洪承畴这些年如鱼得水官越做越大的原因,在他看来自己有今天成就是和朱慎锥分不开的,可以说朱慎锥是自己的伯乐,正是因为这样的感受,让洪承畴对朱慎锥充满了些许复杂矛盾的心情。

到了乾清宫,朱慎锥和往常一样在偏殿接见臣子。洪承畴被卢九德领了进去,进了偏殿后就看见朱慎锥正坐在那边笑盈盈地望着自己。

虽然他是第一次见朱慎锥,可在这个场合他哪里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当即上前以大礼参拜,口称臣湖广总督洪承畴拜见陛下。

“洪承畴!”

“臣在……。”

“你远道而来,辛苦了。”

“臣谢陛下关怀,臣入京面圣理所当然,哪里来的什么辛苦……。”

“嗯,你很不错,起来吧,赐座。”朱慎锥抬手说道。

洪承畴起身,上前两步,这才小心翼翼在一边的绣凳坐下。坐下后,他微微低头,双手放在膝上,摆出一副恭恭敬敬的姿态。

自打洪承畴来后,朱慎锥就在仔细打量着这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历史上但凡提到明末清初,洪承畴这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因为这个人可以说是改变了明末清初的整个历史,假如没有洪承畴的话,大明不一定会亡,而所谓的大清也不会入关夺取天下,更取代大明掌控中国近三百年。

不管洪承畴在原本历史的评价如何,他这个人却是一个的的确确的能臣,也是因为他的缘故造成了这一切的改变。当然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洪承畴没有经历过那些,而且他现在还是大明的湖广总督,这些年洪承畴在地方干的很是不错,他的能力不仅得到了证明,也得到了朱慎锥的认可。

打量着洪承畴,这些思绪在朱慎锥的脑海中闪过,朱慎锥微微笑着开口和对方聊了起来。

朱慎锥的态度很是和蔼,言语之间也如沐春风,这让第一次见到皇帝的洪承畴忐忑的心渐渐放松了下来,随着两人的交谈,洪承畴也轻松了不少。

就着他在湖广的情况,朱慎锥问了不少关于地方的施政和实际情况。洪承畴也不隐瞒,基本是有一说一,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仅仅从交谈就能看出,洪承畴在地方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更是亲力亲为,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说的清楚和仔细。

而且洪承畴在湖广的这些施政其实朱慎锥早就知道了,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现在的锦衣卫职权比之前更甚了许多,不仅能监察天下,收集对外情报,还能对地方吏治、民生各方面进展深入了解,每月都是详细的信息从四面八方汇集京师,并由专人整理成册递交朱慎锥的案头。

不光是锦衣卫一个部门,还有目前已在各地陆续建立的警察部门,随着警察部门的成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消息的来源就更多了。而且警察司原本就归属于锦衣卫掌控,现在的警察司一把手就是当初从锦衣卫出来的都指挥使司刘渤。

这两个系统表面是分开的,可实际上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朱慎锥设置警察司的最初目的是利用这个职能部门解决不堪重用的地方卫所和裁撤的军队所需,同时也是利用锦衣卫的渠道另起炉灶,此外警察部门还能取代大部分之前官府的衙役和吏员,让其从地方行政结构中转为被中央直接掌控,通过这个系统的的设置,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