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第 21 章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第 21 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0:3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话说陈妃也是个奇人。

她总共育有两子两女,可惜两个女儿全是幼年夭折;两个儿子分别是五皇子和八皇子,全都健康长大,活到了大婚生子的年纪,且目前看来,还能继续健康地活下去。

因着生育有功,在一众后宫妃嫔之中家世平平的她,分例早早便到了妃子这一级。可她正经加封,拿到宝册那年,五皇子都要大婚了。

不仅如此,她的封号也比其余妃嫔拿得晚……得多。

陈妃,确切地说应该称呼为陈平妃,又因为宫中还有位平太妃在世,圣上金口玉言,让宫中上下称呼她为“陈妃”。

从圣上待她的态度来看,陈妃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实际上圣上的确不大待见她,可又对她生下的两个儿子疼爱有加,陈妃的娘家人也颇得重用。

圣上虽然不怎么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可她两个儿子却十分敬重母亲。因此陈妃在宫中地位委实有些微妙,不得势,却不是谁都能开罪得起的。

却说五皇子正妃死了,应该续弦;而八皇子身边也需要再添个出身不错的侧妃伺候。

陈妃免不得为两个儿子~操~持,常往德妃宫中走动——皇后去世,圣上不曾再立后,宫务一直由贵妃和德妃一同执掌。

贵妃身子不好,她所出的二皇子身子比她这个当娘的还差,因此这些年贵妃大多数时候都是领个名罢了,真正做主的都是德妃。

来往的次数多了,陈妃便问起了元春——谁让元春面容姣好,又常在德妃跟前伺候呢。

此时元春不再是十公主的伴读,而是替德妃娘娘处置一些庶务的女官,类似于王府长史,却没有长史管得多权力大,但这也足够让元春长进许多,也经营下一些人脉了。

不过得意之下,元春颇能守得住本心,尽心办差之余便是闷在房中读书写字。

这些德妃可都瞧在眼里,原本收下元春纯是为了交好林海,如今却多了几分真心。在宫中不掐尖儿不好事,正是长久之道。

因此陈妃问起元春,德妃笑了笑,“是个好孩子。”把元春家世大致一提,又着重道,“我可离不得她。”

陈妃面上不显,心里却道:能得德妃看重,不是个空有相貌的。于是她更表明了几分心思,“再过几年总是要出宫的,若能有个好归宿岂不是更好。”

“正是这丫头我瞧着我,才不好委屈了她。”德妃道,“这是个主意正的,我得问问她的心思。”

话已至此,陈妃也无法,只能静等消息。

陈妃告辞之后,德妃果然招来元春,仔细问询。

元春直接跪下,剖白心迹:自己绝无“攀高枝儿”的心思!

德妃见她心意坚定,便答应替她出头回绝陈妃。

因为得了德妃信任,元春打听宫外消息比以前容易许多:比如母亲使尽解数,想替她谋个好前程;姑父林海接任浙江布政使,不到四十的从二品,在本朝并不算独一份,却也足够醒目。

话说除了还不到成婚年纪的小皇子,以及需要续弦的五皇子,其余皇子的侧妃名额全都没满,于是母亲这些日子四处走动,不住打听各位皇子,更是使了大笔银钱,接连讨好几位娘娘的娘家嫂子。

这吃相真是……太难看了。这话传到宫里,元春都有些抬不起头。

她深知母亲恐怕是被大舅母诓骗,大舅母做不出四处奉迎奉承之事,便让母亲出面……不过母亲若无迫切地攀龙附凤之心,也不会如此轻易地中计。

元春此时在房中独坐,掩卷沉思,面对微微摇曳的红烛,最终也只有一声叹息。

却说王夫人四处应酬,各家太太对她倒是客气,却绝对跟“热络亲切”不沾边。当林海升任布政使的消息传来,再跟娘家嫂子出门时愿意跟她主动说话的太太明显多了起来。

王夫人十分矛盾:沾了小姑子的光让她浑身不自在;而小姑子又拿她没办法,只能任由她借此为女儿谋个好前程,一想到这里她又颇觉爽利。

不过思来想去,能做正妃何必做侧室?

王夫人的目光终究还是落回了五皇子的后院。待老爷贾政归来,她也趁着晚饭的功夫夫妻好生商量,“老爷是不是问问五皇子,究竟是个什么章程?”

贾政思量了半晌,才劝道,“五皇子妃要圣上钦点。”

两次上门的五皇子侧妃的生父都比他高上两级……但他又无法告诉妻子,元春若无大造化,也只能给皇子做个侧室。

他很乐意跟皇家结亲,但几位皇子似乎都不大瞧得上他。原本为了贾雨村,他还存着跟妹夫理论之心,如今他却再也不想提起此事。

眼见着老爷面色不虞,王夫人又道,“明年我外甥女儿宝钗要回京来,进宫后跟咱们元春正好作伴,姐妹两个总比一个人强。”

贾政应道:“宝钗能待选,你妹妹妹夫定会欣慰不已。”顿了顿又道,“我写信问问父亲的旧相识,看看他们都作何打算。”

自觉做了好人的夫妻俩,压根不知道妹妹妹夫虽不至于怨恨,却也决心以后少来往。

“反正是为你好,所以你得感激我”这一点就够呛了,更别提这份“为你好”里面首当其冲的是他们自己的私心。

期间还让琏哥儿帮忙送信。为了能有个王妃妹妹,琏哥儿也很是任劳任怨。

相对于贾琏的满怀期待,宁府的贾珍倒是始终淡然:只看他政二叔的品级,就知道元春做不得皇子妃。

消息传回杭州,贾珠二话没说,只是读书越发刻苦。惹得林海和贾敏先后开导他:死读书焉能考中?

开春女儿就要北上,以后再见恐怕都不易,于是这些日子薛姨妈便专心陪着女儿。

薛桓虽然五味杂陈,却也没耽误公务正事,他将来品级越高,女儿在夫家便越自在,之后也更能照拂娘家。

这小半年里,林海贾敏夫妻俩看了出大戏,知道宝钗启程回京参选的时候,贾敏还有些意犹未尽。

“门当户对,那叫嫁女儿;上赶着送入高门,那叫卖女儿。”贾敏抚着小腹感慨道,“只不过卖女儿也有高下之分。”

说起来,她都有点可怜元春。

爹娘送女入宫,指望她能出人头地,反过头来提携父亲和兄弟,可进宫后纵不是不闻不问,却也帮不了什么忙。

两年过去,觉得女儿在宫中不温不火,偏又赶上好时机,女儿似乎……还能再卖一回,这才又动了心思,花钱传递消息,让女儿在贵人跟前好生表现。

比起兄嫂,薛桓对女儿已经十分尽心,也确是是在为女儿谋划。养儿防老,图个回报,也是人之常情不是?

贾敏胡思乱想了一大堆,忽听林海悠悠道,“咱们儿女少,卖不起啊。”

“姐姐……”这两个字生生喊出了一波三折的韵味儿。

夫妻俩循着声响瞧过去,便见正抱着姐姐的腿,扭股儿糖似的央求姐姐带他逛逛的小二……

小二也由他父亲取了名字:单名一个珝字。比起珝哥儿,贾敏更喜欢叫儿子的排行。

贾敏身子越发沉了,而且肚子远比上一胎大,知道自己怀了两个,她也不大紧张:功德够用,一切好说。

却说老爷搀着她走了几步,她便让老爷带着儿女四处走走,而她则特地要跟珠哥儿说几句话。

珠哥儿许久都不曾展颜一笑了。

眼见仆从刻意散开,姑父也带着表妹表弟走得远了些,贾珠提起精神,走到姑妈身边,先开口道,“让姑母担心了。”

贾敏道:“这世上能惹我真正担心的,也没几个。”

贾珠闻言垂下了头。

贾敏继续道:“珠哥儿可是自责?不在京城拦住父母吗?”珠哥儿闻言下巴微微一点,贾敏失笑道,“我说中了。不过你纵然在京城又如何拦得住你父母?要知道后面还有你大舅舅和大舅母支持怂恿呢。从二品大员和诰命拉不下颜面四处结交走动,你姨母又不在京城,可不只得你母亲出面?”

贾珠默然。

贾敏笑道:“要我说,你回去也是不顶用。而且你匆忙下场,即使中了进士……说实话三甲进士前程有限,十年苦读换个七品县令,数年不得升迁,你在你父母跟前说话一样不顶用。看看宁府你敬二伯,也是正经进士,何尝管得住你珍大哥哥?”

最起码你得展示出你的将来远胜于你父亲,全家上下才肯绕过你父亲,而一心听从你的命令。任你爹娘主意再多,无人听他们号令,到头来你爹娘还不是白费力气。

这份弦外之音贾珠听得分明,他终于点头道:“侄儿省得了。”

“你也别□□闷,你妹妹在宫中最是不易。好歹在这儿消息还算灵通,你妹妹那边若无银钱开路,谁会把外面的消息告诉她?”

其实贾敏知道元春在宫中混得不错,超出了她的预想。元春沉稳又坚定,让贾敏更想为她尽份心意。

于是她许诺道:“元丫头的婚事,我不会坐视不理。”

姑妈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贾珠都想立时大礼拜谢。

贾敏看着面色微红,难掩激动和感激之意,更是弓着身子随时都要一拜到底的侄儿,深觉自己把这个侄儿拉到他们夫妻身边实在再明智不过。

珠哥儿除了勤奋好学之外,这一点也让人十分喜欢:他从不把来自长辈的疼爱和提携当做应当应分之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个很讲情义的孩子。

不过太重情重义在做官时就未必总是优点。以后该请老爷给珠哥儿讲讲“分寸之道”了。

今年不剩几年,干脆让珠哥儿过个松心的年节,明年就不许他再闷头读书。

一会儿就跟老爷说,隔三差五地处置庶务不妨带上他,见见世面也好——好歹珠哥儿也跟着韩大人学过赈灾救济,对庶务不至于一窍不通。

至于识人用人短时间内倒是不必再教。

这孩子眼光很好。至少他说过齐大非偶,以及太子五皇子八皇子……总之他母亲看好的几位皇子,他都“不以为然”,还是不看好皇子将来的那种不以为然。

开解过珠哥儿,贾敏笑眯眯地看着林海走回她身边,而一双儿女则改由珠哥儿照看。

奉承话林海张口就来,“夫人妙语如珠,为夫佩服。”

“佩服什么,”横竖左右没有外人,贾敏顺势靠住了丈夫的肩膀,“珠哥儿不差心眼儿。这孩子本就想拦住爹娘,不许他们胡作非为。他毕竟年轻,怕落人口实,我发了话,他胆子可不就大了起来。不过想名正言顺‘劝说’我那二哥二嫂,我让他最好还是等殿试后拿了二甲再说。”

林海摇了摇头,嘀咕了一句,“又不为难……”

贾敏赞同道:“这话也就跟你说,我二哥二嫂都是欺软怕硬……只要胆子大,都能有几分把握,更别说珠哥儿是真有才干。纵然父子之间真生了龃龉,我母亲为了成器的好孙儿,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前世忠顺王府派个长史上门,二哥就毫不犹豫地把儿子推了出来……难怪父亲对二哥十分失望。

二哥连自己的亲儿子尚且不肯维护,不难推测他并不会保护自己的下属,从而他在同僚心中人缘恐怕十分“可怜”了。

比起他来,一心享乐的大哥还更可爱一点呢。

说实话,前世害女之仇,贾敏自知一时半会儿都放不下。不过自打知道有功德一事,她便有了猜测:若是自己把持不住,行事恶毒,这报应八成会落在儿女身上。

快意恩仇比起儿女平安,真的不算什么。

贾敏半天没言语,林海上手在她额头用力揉了揉,“又琢磨什么呢?留心伤神伤身。”

丈夫满眼的关切落在眼中,贾敏半真半假笑眯眯道,“琢磨怎么给咱们的孩子积攒功德,让他们平安长寿呢。”

林海好奇道:“你怎么就不说给我攒一攒呢?果然是有了儿子就忘了我了?”

贾敏脱口而出,“怎么这么酸呢?”

林海立即分辩道:“你说这是……吃醋?”他转念一想,又道,“你说是那就是吧。”

话音刚落,贾敏倒吸一口冷气,林海大惊,“怎么了?!”

贾敏疼得懒得说话,抓了丈夫的手就往自己肚皮上按。

当当当当一连四脚,疼得贾敏彻底倒在了林海背上。

而林海感受到妻子肚里小娃娃的体力,想笑又不敢,只得佯怒道,“等他们出来,再给你出气。”

贾敏缓了一会儿才道:“咱们两个孩子,你哪个动过手了?”

林海嘿嘿一笑,忽然灵光一闪,“不对啊,怎么会连出四脚?”

贾敏一脸淡然,“因为是双胎。”

林海一噎,“啊?”

贾敏点了点头,“啊。”说着,抬手按住丈夫的肩膀,“你不要兴奋起来就来回走动,我最晕这个。”

堂堂布政使大人一点都不矜持,被“教训”之后嘴角几乎都咧到了耳根儿,“我这就老实待着。”乖乖给你当靠背。

这一日阳光再好,可也是初冬了。

在外面晒了一会儿太阳,贾敏便美滋滋地回到屋里。一进门就见案上有封书信,她打开一瞧:原来是方家太太送来的。

方解元明年下场,此时全家都已经到了京城。方家太太写信来只为请贾敏保媒:他们家二少爷和英莲的婚事成了。

贾敏顿时觉得身上又轻松了几分:她一直盯着薛家,除了薛桓的确有可取之处之外,还为了看住薛蟠。

她救了英莲,本着救人救到底的原则,也不会让英莲再落入虎口。好在英莲的父母也不是善茬,绕着圈儿的沾亲带故,不好直接对付薛家,却果断收拾了贾雨村。

想起贾雨村,此人似乎拿了调令,到西北苦寒之地做县令……西北苦虽苦,若是立下功绩却不愁没有出头之日。

贾敏想了想,觉得这人也颇为“有趣”。

这一年就这样顺顺当当地过去。

等开了春,贾敏肚子渐大。因为怀了双胎,活动起来累得很快。于是带着黛玉和珝哥儿踏春之事便全交给了贾珠。

却说林海在这时也迎来了座师的长子,世兄周励。周励来杭州担任提督学政。

孙家在过去的半年里十分老实。证据确凿之下,刚让圣上里子面子一起削了一回,太子也因为他们自作主张而冷了很久的脸。

他们以为忍一忍总会海阔天空,谁知开春圣上便点了周励做浙江学政。

林海和周励都是“一路货”,背后都站着圣上:二人家底丰厚,更是如出一辙地轻易不肯徇私,勋贵的脸面在他们面前也不好使,又因为人脉广家底足靠山硬,威逼利诱也未必管事儿。

尤其是周励到来,又断了孙家一条财路:他们大肆科举舞弊终究不敢,因为江南才子太多,手伸得稍微长些就瞒不住人。

只是每回就往里掺点沙子,赚取大笔好处。

不过此番林海和周励联手,落在明眼人眼中便是圣上对孙家绝不止于敲打。消息灵通之人可都知道,去年私兵一事令圣上大为火光。

若是这个“头一次”没能好生打压,足以杀一儆百,天下大乱可期。

去年圣上没出手,大约是还没做足布置,也让孙家以为自己终究与旁人不同,圣上能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可等周励到来,孙家的美梦也醒了个差不离。真到了壮士断腕的时候,断谁保谁,孙家先闹了一场。之后孙家的大宅里几乎日日有族人上门,吵闹声都能传出两条街去。

林海和周励商量过后,静等孙家应对之法:话说一个风光了几十年的大家族,不会轻易认输。

半月后,浙江巡抚姜大人先把林海请到了自己的书房。

林海在姜大人示意之下打开案上的信封匆匆浏览过,不紧不慢道,“这是孙家的后手?”

姜大人道:“只怕是专为你留着的。”

公账上有笔亏空。数目不大不小,属于可掩盖也可上报的那类。再往下追查下去,原来是笔总数七十万两的亏空,但最近……也就是开春忽然补上了大半。

再往下看,用于补足亏空的银钱一份来自扬州盐政,另一部分出自扬州关的商税和船税。

林海不由莞尔,“果然有点意思。”

林海之后的巡盐御史也是圣上钦点,林海的同窗,但二人其实只是点头之交,至于扬州关主事情况类似。

姜大人拈着长须,笑得高深莫测。

林海合上这封密信,平和道,“我只听说最近太子那儿发了笔意外之财。”

姜大人捋胡须的手指登时一顿,旋即大笑,“我就知道。”

林海笑而不语,心说你等着我开口向你求援,你好为自己的次子向我提亲吗?

上下级二人对坐吃了半盏茶,林海才再次开口,“为了这一回,废掉养了这么多年的心腹,不值得啊。”

扬州盐政那边倒未必是孙家的安排,他做了多年的巡盐御史,总也得罪了一二能人。扬州关那边应是孙家的老人无误。

明知江南有数不清的局势复杂,林海在到任之处便万分小心,除了“和光同尘”的那一二孝敬,除此以外真是一个字儿都没捞。

甚至小心到了推荐薛桓他都是白帮忙……就怕到时候他们出手,自己说不清。

姜巡抚颔首道:“谁说不是。”

都是他家的二小子拽着他娘和他妹妹一起上阵,吵得他不得不挑今天考验了林海一回。

能坐稳浙江巡抚,姜大人也不是寻常人。只可惜他这一番试探,倒是试出了一只滑不留手的大狐狸。

不过这样的亲家,最让人放心!思及此处,姜巡抚本就热切的结亲之心更火热了几分。

看来以后不用再回避,该正经的往来走动几回了:光靠小辈们亲近往来,也显得无甚诚意。

却说林海傍晚归家,面色如常。

等只剩夫妻两个时候,林海才道,“居然打算吓我一下,就白赚到我的掌上明珠!”

贾敏听丈夫大略地解释了几句,便猜着了今日之事,“这不是考校吗?”说着,双手一摊,“你可以以同样的法子考校他家二公子不是?”

林海想了想,又道,“我为难小辈?也忒没出息了。”

贾敏抱着引枕就歪回去了,“那不就结了。或者等老爷你品级高过他的时候再回敬?”

“到那时候我能有这闲心?”就算姜巡抚官位不变品级不变,林海要超过他,至少也是总督,各部尚书,甚至入阁做阁老……

贾敏抬手拍了拍丈夫的后背,“这都是小事。”

林海闻言果然正色道:“不错。知道这笔亏空的去向不难,难的是……还得追回来,至少得追回来一半,不然今年夏税都有岔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