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第十九回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第十九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0:3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前朝的孙家通过海路买卖赚到了丰厚家产,足够支撑族人读书,当时的老太爷眼光独具,在一众心怀大志的世家子之中选中了真龙,靠着从龙之功虽没能直接封爵,却跻身二流人家,更在江南站稳了脚跟。

闷头经营了数十年,又让他家瞅准了机会,帮着今上坐稳了皇位,圣上更以西南守关大将为酬谢。

却说孙家老太爷,也就是圣上的岳父,太子的外祖父,坐镇西南二十年后安安稳稳地致仕,回到京城颐养天年。膝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如今担着兵部侍郎,二儿子则在老家看守祖业。

林海当着妻子感慨道:“可惜孙家看着倒是威风八面,实则隐患处处。”

贾敏深以为然,“太子年纪渐长,而太子的弟弟们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再说家大业大,嚼用一日大过一日,且族人越多,心思各异。”偏生老太爷健在,想来一出壮士断腕都下不得手。

却说圣上与孙皇后感情甚笃,夫妻相伴着度过圣上最为艰难的那段日月,太子身为嫡长子幼年又聪敏好学……总之圣上是真心疼爱太子,待他远远胜过其余皇子。

心事能和妻子分享,林海颇为自在,“我前面那位巡盐御史便是孙家人。”

贾敏点头道:“圣上这是默许孙家从盐政给太子弄出零花钱不成?”

“一年十多万两,怎么能算是零花。”顿了顿,林海又道,“我到任后大致翻了翻账目,又有人乐意透些消息给我,才知道这十多万落在太子手中也就一二万。”

贾敏闻言,不得不赞上一回,“这胆量让人说什么好。”

“太子在江南并非只能依靠孙家……此事入了太子的耳朵,太子纵然没和小舅舅翻脸,却也不肯再像以前那么信任孙家了。”

贾敏叹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林海笑了笑,“孙家老太爷终究老了,孙家想维持住如家的体面,还是得靠太子。”

贾敏面对丈夫,完全可以想什么说什么,“想讨好太子也不难。无非就是两条,银钱多多益善,拿来收买人心再合适不过,另外……就是手里有兵了?”

跟妻子聊天就是舒坦。林海颔首道:“谁说不是?”

“也就是说泰兴那几百私兵原本还真是为太子准备的?”

林海又点了点头。

贾敏好奇道:“这我就不懂了,直接用银钱和恩情收买一两位将军,以及他们的副手,或是手下的校尉,不是更好?”

孙老太爷在军中本就威望不凡,能投靠太子,还有好处拿……只要不是跟着太子~造~反,会严词拒绝的将领能有多少?

林海笑道:“孙家人胃口越发大了,只想做成无本的买卖。”

贾敏正吃茶润喉,闻言这口茶水险些没能顺当地咽下去。见她面色不对,林海赶忙扑过来按揉胸口,轻拍后背。

贾敏顺过这口气,才惊叹道,“这是破家之源啊。”

可惜孙家在江南做了太久的地头蛇,似乎忘了有阳奉阴违这回事。

其余皇子在江南纵有一二耳目人手,也都是纯看热闹的水平,真正插不上什么手。唯独五皇子与八皇子之母陈妃娘娘亦是江南人,祖父做过江苏巡抚,父亲也做过布政使,在江浙很有些人脉。

却说孙家二老爷给太子准备了点私兵,也是以备不时之需――这么点人想造反那是天方夜谭,但收拾个把不听话的臣子商贾却不在话下,捞得横财不说,还能把罪责推到沿江流窜的水贼身上。

反正打了太子的旗号,太子用不上,自家也可以用嘛。

主意打得好,却哪里知道孙家给这群私兵运送粮草的“军需官”早为陈家收买。于是这批人究竟是给孙家还是给陈家操练的,还是两说。

谁都没想到一场暴雨,让泰兴县令韩琦发现了端倪,在他摸到了这批私兵的行踪之后,果断将此事告知了林海,而林海一封密折报了上去……打了孙家和陈家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当时林海不知道这批人确实是孙家准备的,还以为孙家树大招风,白替旁人背了黑锅。不过随着他到杭州赴任,京中几位世兄和同窗先后递来口信儿,他也得知了真相。

而圣上圣明,他只是找机会关起门来,好生教育了两个儿子一通,但对待儿子们的母族却没这般慈爱包容,他先把孙家在扬州关的主事削了,又把陈家一位监察御史调回了京城。

林海不由感慨,“孙家比陈家损失大得多了。”

扬州关主事经手船税商税,是个肥差,没了这个位子,孙家还不知怎么心痛。陈家那位御史好歹官位还在……

贾敏道:“难怪。五皇子忽然关心起咱们姑娘来了。”

她好歹也是父亲精心教导长大,五皇子的心思并不难猜。

话说,五皇子早就猜准父皇要重用林海之心,而且江南私兵一事暴露,林海也是秉公处置。五皇子心胸不宽却也并不算狭隘……江南事发,好歹孙家比陈家惨……得多。平心而论,在整个江南,四品往上的官员虽然大多跟孙家并不亲近,但真正一点都不畏惧孙家的……林海正是其中之一。

五皇子的亲舅舅也多次向他推荐林海,这种人物纵然拉拢不着,保持亲善也就够用了――毕竟林海是货真价实的简在帝心,太过亲近反而会让圣上把两家一起“记上”。

而五皇子打发侧妃去荣府,做出副有心迎娶黛玉的模样,纯粹就是探一探林海的态度。若是林海不反感,从荣府挑个侧室以示亲善,五皇子也不介意自己王府后宅里多个女人。

无奈五皇子的心思林海贾敏都心如明镜,贾珠都知道五皇子并非看中自家妹妹,甚至贾母尚且感觉到哪里不妥,来信向女儿讨主意,偏偏贾政与王夫人夫妇始终心存“妄念”。

不过贾敏无意出手阻拦,跟头必须得亲自摔了,才知道疼,省得整日里以国公府当家人自居,不知天高地厚!

至于孙家今后的态度,就更一目了然了。早先丢了巡盐御史,如今又没了个钞关主事,孙家长房影响不大,但其余几房日子就颇为难过了。

林海暂代布政使的这段时日里,孙家会比以往更热衷于敛财,可不就跟林海……杠上了。

对聪明人,话不必说尽。林海笑道:“辛苦夫人了。”

夫妻一体,自己的~政~敌和对手总要最先让夫人知道,也方便她立时调整态度――江南本地豪族之中偏向孙家的数不胜数,妻子有孕更该早早防备。

倒不是担心哪家太太跟对妻子出手,而是少了妻子尽心看顾,女儿身边会多出些碍眼的东西。

老爷的未尽之意,贾敏听得真切,“我月份还浅,不好经常出门走动,我让黛玉跟着我学学管家。等胎坐稳了,该如何便如何。可惜妙玉她娘快生了……否则还能请她帮把手。”

林海笑道:“韩兄可着紧这一胎呢。”跟我都快差不多了,只要有空,真是妻子走哪儿他跟到哪儿。

贾敏亦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却说自从韩琦升官,韩家太太又有孕在身,内宅庶务便全由妙玉执掌。于是妙玉来得比以前少得多,好在住得近,女孩子的书信倒是随便写。

黛玉和妙玉最近交流起管家妙招,甚至在书信中感慨,万幸家中没有姨娘,也没有庶弟庶妹,不知少了多少幺蛾子。

妙玉先说起自家姨娘是如何“不见的”:父亲入狱,姨娘们顿生大祸临头之感,只跪在有孕的母亲跟前痛哭不已。

凄凄惨惨戚戚,让本就憔悴的母亲头疼疼到了脑仁儿里。

幸亏父亲不在家,却留得一笔家财,妙玉便做主给姨娘们分了银钱,主动放她们离家。父亲归来,不仅不怨,反倒大大褒奖了她一通,还特地写了文书到官府归档。

只是随着父亲官复原职,甚至升了知府,那两位曾经的姨娘和他们的父兄托中人说和、求饶过好几次:无论如何都想回府继续伺候大人。父亲不仅把中人赶出了门,还暗中命人把两家人打发到了西南。

这样家里才算彻底安生下来。

看着这封来信,妙玉姐姐那副在庆幸之余还带着股子得意劲儿的模样,几乎就在眼前,黛玉回信自然当仁不让:我家的姨娘早让父亲打发了。

却说三天后,小姐妹俩见面,妙玉佯怒道,“这又有什么好得意的!”

黛玉不答,只是抿嘴笑个不停。

妙玉轻哼一声,转瞬便换了张笑脸,“还没恭喜你呢。”

黛玉笑道:“多谢。”言毕还一本正经道,“祸福相依,现在还不知道往后怎么样呢。”

妙玉道:“这是你该愁的?”

黛玉继续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妙玉拉住黛玉,正色道,“这话在理。咱们亲近我才跟你说……”她抬手指了指自己,“这才多久,已经有人要算计我的婚事儿了。你得多多留心才好。”

她父亲韩琦又何尝没有一二传递消息的亲信?

不到四十的从二品大员的嫡长女,不知得有多少人惦记。妙玉继续出主意道:“你自己一个,就少出门。”

黛玉无奈道:“母亲有孕在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好珠大哥哥会照看我。”

说着小姐妹两个肩并肩坐在一处,有点相对无言的意思:二人在信中说起自家曾有的姨娘,何尝不是感慨羡慕父母感情深厚,换做她们,将来出嫁也不知能不能有一段像爹娘这般的好姻缘。

过了一会儿,妙玉才开口道,“明年春闱,你珠大哥哥可要回京去?”

“珠大哥哥说了,要再下一科再下场。”据父亲说,珠大哥哥明年下场,名次不过在二甲末尾三甲前列之间,考了也用处不大。

妙玉的爹亦是进士,闻言也叹道,“父亲常说当年若是稳得住,等等再考,兴许能好一些。殿试定终身,不能不谨慎。”

黛玉又问道:“族里亲眷可还经常上门?”

妙玉道:“他们要‘重归于好’嘛。见到我父亲都恼了,哪里还能接着没眼色。他们退后一步,父亲也就给了点好脸色。”

黛玉冷哼道:“这买卖好,不仅见死不救,还落井下石,事后只要伏低做小陪个不是,就能就此揭过,大家仍旧是亲香的一家人吗?”

当年妙玉姐姐瘦得一股风都能吹倒,还要强挺着照看怀孕的母亲,节制家中仆从,而韩家伯伯回家时整个人至少老了十岁。

话说回来,黛玉也知道自己只能说一说,究竟作何决定还是人家的事儿。

妙玉笑了,立时安抚起好姐妹,“嘴上答应嘛,到时候……再说!”

黛玉道:“这我就放心了。”

“经此一事,别说父亲,就连我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有咱们两个却是不能变的。”

这话说得有点含糊,黛玉却听得不能再明白,由衷道,“我理会得。”

方家和甄家都还在扬州,方解元马上出孝,明年正好下场,方家姐姐怕是不能过来相聚;英莲姐姐的母亲又刚诊出喜脉……这几年只有她们姐妹两个作伴了,不过听母亲说宝钗姐姐年底就要跟着父母南下。

想想终于得了官身的薛姨夫,宝钗姐姐也是得偿所愿了。

胡思乱想了一通,黛玉拉住妙玉,“咱们商量下给英莲姐姐回礼该送些什么吧。”

英莲给姐妹们写信报喜,还不忘包了许多东西,尤其以各类扬州小吃为主。黛玉忍不住笑道,“喜信儿就是薄薄两张纸,随信的吃食足足有半车呢。”

妙玉也笑道:“我那儿也是。”

却说贾敏收到封氏来信,也感慨不已:封氏听了她的话,把原先的香油钱都拿出来买了粮米,送到了那几个让山上的泥沙埋了一半的村子,这不过一年居然查出有了身孕。

封氏信中写道:她都快四十了,这种事儿真是……想都不敢想。原本还想带着英莲过来探望,如今却不敢再出门了。

在贾敏看来,香油钱也得用对了地方。若是像她二嫂和侄儿媳妇那样,把银钱给了马道婆那样的人物,只怕佛祖还要怪罪!

转眼便到了年底,贾敏彻底坐稳了胎。这两个多月里黛玉大多陪在她身边说话,闲时除了读书便是照看弟弟,没怎么出门,贾敏深觉闷坏了女儿,便找了个好天气带女儿出门逛逛。

还没出门,贾敏先从大丫头那儿得来了消息:宝钗上了待选的单子。

林海身为布政使,本省待选的女子名单,自然“有缘”得见,他人在衙门瞧见这单子,便打发了长随回家跟妻子知会一声。

黛玉就在一边,闻言还好奇道,“怎么这样着急,明年宝钗姐姐也不过十四吧。”

贾敏和黛玉母女两个至多是有些好奇,到了薛家,这就成了诡异……因为宝钗这名字压根不是薛桓这个亲爹报上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