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第十八回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第十八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0:3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说薛桓在家静等林海林大人的消息,不过三天便得了回信儿。

此时林海一家与韩琦一家正好观潮归来。

话说今年的潮水比前两年都大,亏了堤岸乃是新修筑而成,且当地县令十分用心,带足了人手维持秩序。

于是贾敏观潮时一切平安,临走时望着潮水奔涌不息地冲击着坚固又崭新的堤坝,以及堤坝边上站着的密密麻麻,一层又一层观潮百姓,她若有所思。

凭父祖两代人镇守西北,换得西北诸省百姓数十年安康远离战乱的功德,足够父祖前世点拨宝玉,这辈子换她再活一次。

那么薛桓与其余几位巨富出银子重修堤坝,攒下的这份直接够他延寿数年的功德……应是此举挽救了半城百姓。

前世薛桓早死,贾敏对此人几无了解。如今看他行事,至少有分寸、不吝啬这两条绝对当得起。

贾敏暗笑自己越发爱胡思乱想:纵有自家老爷提携,也是商贾出身,又是捐官,若无天大机缘,譬如捞个从龙之功,也只能无奈止步五品。

也许对薛桓而言,自家由商转士,只要这一步踏得稳些就满足了呢。

实际上,贾敏猜得极准:薛桓的确没有一朝变得人上人的野心,送女入宫除了为女儿搏个好前程之外,也是希望靠着女儿照看,自家不至于在一代之后便立即被打回“原形”。

当然,他也不是一点都没琢磨过“从龙之功”……只是见到了妻子和儿子的“本色”之后,这愿望就一点都不迫切了。

薛桓跟着林家的管事进门,步入林海书房。

彼此见礼,小厮上茶之后,林海刻意等薛桓定了定神,才平和道,“内人荐了阁下。”

“阁下”这个称呼本就透着股子生疏。薛家与林家说是沾亲带故,但大家都知道这个“亲”和“故”等同于没有。

薛桓此刻没心思仔细琢磨这个,他满脑子都是“内人推荐”……他妻子便是荣府二太太亲妹,怎么会不知道昔日荣府大姑娘与她二嫂颇为……不投脾气!

说是看在二哥二嫂的面子上推荐自己,薛桓无论如何都不相信。

林海看出了薛桓的疑虑,直接道,“韩兄也对你颇为赞赏,表彰你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

这话含了不少水分,在薛蟠得罪甄应嘉之后,薛桓令自家商队在泰兴赈济救灾时尽心尽意,在韩琦口中也只换得了“还算有眼色”这个评价,但以韩琦之方正,也不会昧了薛家的功劳。

薛桓忙道:“哪里。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不敢贪功。”

林海点了点头,“临安县令出缺,阁下可有主意?”

临安县令……韩大人乃是杭州知府,薛桓压下百般起伏汹涌的心潮,起身恭敬一礼,“明公教我。”

这就从“林大人”变成“明公”了,薛桓果然“有眼色”。

作为皇商,薛桓必然知道些消息,但是浙江乃至整个江南的局势他恐怕知之有限。林海此时不想提点太多,便直截了当道,“我书信一封,阁下带去吏部即可。”

这都领进门了,薛桓若是都不能跑下这个县令,趁早死心,安心做个吃喝不愁的皇商吧。

偏巧,薛桓缺的正是这么一位“领路人”。

打发走薛桓,林海直奔后宅。

父亲会客,母亲有孕精力有限,黛玉便请了妙玉过来说话,同时不忘照看下弟弟。

于是林海进门时便见妻子一人歪在榻上,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林海不曾开口询问安抚,贾敏先起身懒洋洋地舒展了下身子,直接靠住林海,“如何?”

林海笑道:“不错。”抚了抚妻子的脸蛋,又关切问道,“有什么烦心事须得说给我听。大事为夫做不成,小事定要为夫人分忧。”

自从她重生归来,心境改变,和丈夫说了不少体己话,大半都是前世说不出口的心里话。感动于妻子的坦诚,林海也投桃报李,一来二去,夫妻俩越发亲密。

此番贾敏也不例外,轻声道,“还不是为了我那想给皇子当岳母的二嫂?”顿了顿又无奈道,“我如何不知道,我二哥何尝不是起了同样的心思?可话说回来,除了送女入宫,他为了更进一步也没别的法子。”

林海劝道:“人各有志。”

贾敏应道:“自打父亲去世,荣府也是一如不如一日。我估摸着荣府家底加在一处也不过是十万上下的样子。这点银钱都拿出来可够捐出个正经的知府?”

所以琏哥儿一直是个同知候补,若是朝中无能人出手,他肯定总得等着,始终补不上。

林海特地补充了一句,“得有门路才成。”

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对只有品级无实权的捐官管得不严,甚至到了明码标价,随意买卖的地步,但真正握有的实权的官位,须得报给圣上与阁老们,自然绝不轻予。

不仅要大价钱,还得有足够分量的人物推荐,自身亦要有些真本事才行。

琏哥儿哪样都不沾,当然补不上。薛桓家资百万,也一样没补上。

贾敏徐徐道:“所以我才请老爷出手,拉上薛家一把。省得让薛桓留在京城,走投无路之下给我二哥二嫂当了钱袋子。我二嫂这个人胆子忒大,有了妹夫做后盾,只怕胆子更大,我那二哥向来是默许,却并不沾身,横竖出了事儿也不是他顶在前头。”

说完,她抓住丈夫的手,又好奇问道,“我那王家表哥怎么也没动静?这可是送到家门口的外财呀。”

林海有问必答,轻咳一声,“王大人早年便和太子结下了交情。”

一句“王大人”也足够表明老爷和表哥的亲疏了,贾敏了然,“难不成圣上削了几位太子门下……其中便有我这表哥?”

“那倒不是。”凭王子腾的品级和资历,早不至于冲杀在最前面了,林海解释道,“王大人引荐的几个人首尾没打扫干净,这回他也不好独善其身。”

贾敏笑道:“原来如此。”趁着女儿不在眼前,她干脆把所有疑问都说出口,“老爷想好调谁到身边吗?”

按照林海的品级和官位,新到一地,自然可以安插一到两个亲信协助自己――他上折子推荐,由吏部审核,再行安排和任命。通常,吏部不会驳新官的面子。

毕竟一个光杆到任,面对诸多当地士族商贾,以及各怀心思的同僚,只怕连上任的三把火都没人帮着烧。

目前为止,这两个名额林海只用了一个:还是用在了薛桓身上。

薛桓没有别的靠山,来到江南做县令,除了八成指望不上的甄家,就得一心一意地靠着林海。

话说韩琦虽然与林海交好,但他就任杭州知府并非林海所愿――既然逃得性命,最好还是别在江南这趟浑水里扑腾!无奈韩琦刚正不阿,对几位殿下都不肯逢迎,大难之后一下子入了圣上的眼……

而剩下的名额,林海的确还没下决定,见妻子问起,他又调侃道,“想让你侄儿来江南?”

贾敏果断道:“琏哥儿还差得远,庶务政~务~骤然接手,只怕是害人害己。”当着丈夫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想让琏哥儿从军,趁着父亲那些老相识还能说得上话,或者走史家表哥的门路也好。不是我自夸,我两个哥哥去央求八成无果,但我说话就不一样。”言毕,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是仗了谁的风头呢。”

林海搂住妻子,“何须夫人费心,这种小事我就给你办妥。”

贾敏十分得意,却依旧一针见血,“不急。省得让他们得来太容易,不知珍惜。”

妻子娘家之事,当然……是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既然说到调动亲信,林海也说出了他的打算,“早年父亲指给我的两位师兄,如今都做了知府,政~绩~官~声~都不错,我亦不想他们再折腾。”

老爷所说的两位师兄,都是公公幕僚的儿子,曾经跟自家老爷在书院一起读书,并先后中了进士。

当年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生下的长子夭折,老爷哪像如今这般踌躇满志?

心灰意冷之下,又就任巡盐御史,无需他们两个帮衬,老爷便替这两位师兄谋了实缺。不得不说,公公眼光极好,这二位师兄先后升职,如今齐齐做到了五品。

这二位师兄这些年书信不断,节礼未必贵重却十分贴心:多是当地出产的药材和布匹。尤其是几样滋补的成药,当年贾敏吃着颇为对症。

当然现在有功德护身,有点用不上了,贾敏思及此处,便笑着应道,“将来总有重聚的一天。”

林海点头道:“我想着在江南挑个真心与咱们亲厚的,何必舍近求远。”

纵然是江南~官~场,没有硬扎靠山的官员也并不鲜见。此举亦是在经营和扩大人脉。林海深知自己无族人兄弟提携,那只能在同窗和同僚身上多下功夫。

贾敏闻言笑道:“薛大人也是好运道。”

林海又恳切道:“我知你忧心元春婚事,好在元春那儿有德妃娘娘看顾,不会让五皇子母子得手。”

“两次三番烦劳贵人,老爷……”

“德妃的侄子已经启程,南下求学。”

贾敏听了,也松了口气,“人情债最难还,早了最好。”

林海笑道:“德妃亦是勋贵出身,”而且是没落勋贵,比荣府稍强罢了,“儿孙想读书,我这儿终究方便一些。”

想想林海这位探花郎,再想想他身后站着的两位座师,德妃娘家热切一些也在情理之中:德妃在圣上心中虽然极有分量,无奈三十出头且膝下只得一位公主……德妃自然很是乐意结下份善缘。

却说两个月之后,薛桓已然从吏部拿到了文书,举家南下赴任。

而王夫人期待良久,也没听到什么好消息。贾政在衙门多次遇到五皇子,贵人对他的态度与以前没有分别。

就在王夫人自觉恐怕白高兴一场的时候,五皇子的侧妃居然再次上门,先问元春,之后便是荣府还没出嫁的一众女孩儿,最后又仔细问起黛玉……

王夫人有些不快,终究不敢露出半点,“我们家这位表姑娘年纪还小,跟着她父母在南边读书用功,学问才智不比男儿差什么。”

五皇子侧妃微微一笑,“不愧是探花郎家的姑娘。”

管你这女孩儿才学容貌如何?我们是瞧中了女孩儿的父亲!若是江南有交好的封疆大吏代为遮掩,又何至于让殿下兄弟两个多年的布置和心血一朝尽去!

果然荣府和林家并不如何亲密……横竖目的达到,侧妃便起身告辞。

送走五皇子侧妃,王夫人难掩懊恼:五皇子正妃怕是不成了。她转念一想,五皇子不成,还有没成婚的小皇子呢――实在是德妃身边从无女史女官转而伺候圣上,王夫人也断了自家的国舅梦。

虽然不大情愿,她必须得回娘家找大嫂商量一番了――可惜大哥此时任职在外,起码得到年节时方能见面……总之不能让妹妹抢了先!

王夫人这些日子的言行,李纨看在眼里,也不忘写给在江南读书的丈夫瞧一瞧。

贾珠见信,长叹一声:母亲这又是何苦!

与此同时杭州林府的书房之中,林海望着案上书信摇头不已。

贾敏失笑道:“再看也开不出花来。”

林海嘀咕道:“藩台大人怎么就丁忧了?”

这位藩台大人圣上也曾经是寄予厚望,又跟孙家颇有龃龉,数年过去却是时过境迁。

藩台丁忧,圣上打算让他补上这个缺,当然官衔前面还有两个字“暂代”……这可有点棘手了,因为这个位置注定要跟太子母族孙家正面对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