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584章 孙女虽坏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584章 孙女虽坏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芳期还未及安排接触孟获呢,不想覃太师就给予了借口和时机。

当王老夫人在西楼居的门前“大发雌威”时,王迁舞弊之事已然闹开,而后沈炯明等就立即开始了动作,要求国子学将王迁除名,晏迟将事情做得如此明显,就是为了让王老夫人心中明白王迁因何遭此厄运,王老夫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宋国公府将办喜事,王烁总不能挑这时候给他添晦气,入宫找太后求情?王家一个子弟的前途,且还如此不光彩,太后哪里肯淌此浑水?

又就算太后肯,晏迟必会不依不饶,区区小事案,就将闹得朝堂尽知,说不定得惊动天子审断,胜负难料不说,也着实太过滑稽。

王烁也只能让王老夫人退步——西楼居士守寡多年,原本和洛阳王氏早已断绝了来往,既不成威胁,更加不存生仇大恨,王烁着实也有些埋怨她这位胞姐多事,为了个无关紧要的妇人,害得嫡孙遭了殃,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王老夫人先服个软,就不定晏迟还肯高抬贵手,放过这回。

王老夫人不肯服软,于是也只好在覃逊跟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腾,覃逊就只好让人来请芳期回太师府一趟了。

竟让李夫人亲自来接。

李夫人这段时间也着实忙碌,路上就忍不住的抱怨开来:“二郎授了官,他与林家女儿的婚事先前就经了纳征,立时就要请期、亲迎,接着还有六娘的亲事也该定下来了,你二叔与我,相中的都是鄱阳公袁家的次子,鄱阳公生前,跟姜居士夫妇二人皆为知交,他虽过世了,几个儿子却仍奉姜居士为尊长。

你二叔虽跟鄱阳公的长子袁谪凡是同期的进士,可袁谪凡宿有名士之志,不热衷仕途,他的次子一表人才,颇有祖父之风,所以袁谪凡对于这桩婚事很是犹豫,我本寻思着求请徐家姨母作个媒,袁谪凡看着姜居士还当徐家姨母是侄女的情面上,说不定就应了这门亲事,这样一来许儿得个良婿佳侣,我就放下大半个心。

谁知道老夫人竟闹这一出,让我还怎好跟徐家姨母张口?期儿是知道许儿的,老夫人不待见她,她也从来不学老夫人的傲慢无理,比起五娘来,性情是跳脱不少,心眼是好的,品行也不怕被人挑剔,生生被家里的老祖母连累了,冤是不冤?”

李夫人提起袁小郎来,芳期对他竟很有印象。

不久前,晏迟突然心血来潮,把梅夫人遗物中几幅无名氏的古书画搞了个赏鉴会,没发邀帖,就是散发了消息出去,让有兴致的人自己登门赏鉴,不过为防那些有意攀交者混入,设置了门槛,但凡赴会者的书画能先入他这湘王殿下眼的,才有资格获得赏鉴佳作的机会。

袁小郎的书画,就获得了晏迟的首赞。

芳期也去赏鉴会上凑了下热闹,自然关注了下能获晏迟首赞的小郎君。

眉极清秀,眼极清亮,是个美男子,言行气态不俗,哪怕束发之龄,即为湘王待以上宾,却既不骄狂,又不宠惊,很有几分泰而不骄的风格。

也是经那回,芳期才从晏迟口中听闻鄱阳公袁鹤梅,他生前虽不曾高官厚禄拜相入阁,甚至一度还因奸小进馋被贬,却在逆境中写下了《预谏十篇》,曝揭当时几大谬政,事实证明袁鹤梅绝对不是杞人忧天,怀宗当年若能听谏,何至于汴京不保,沦为俘囚。

袁鹤梅是因北卫之殃忧愤而亡,因其祖籍鄱阳,故仕林尊称其为鄱阳公。

鄱阳袁氏不算权贵门第,但覃牧和李夫人却十分热忱的想将女儿嫁入袁门,看中的当然是袁小郎袁子高的才品,这才是真正的相女婿。

“二叔和婶娘真是好眼光。”芳期笑应道,又安慰李夫人:“我也见过袁小郎,看其言谈举止,足见鄱阳袁门家风清正,必不会因为老夫人的糊涂之行就对六妹妹心怀成见,想来之所以还有犹豫,是因别的缘故,婶娘且放宽心。”

李夫人颔首:“我们虽有诚心,不过也深知儿女姻缘勉强不得,这件事还未得袁家回应,便瞒着许儿提都不曾提,只是期儿既这样说了,那我还是求一求徐家姨母吧,袁君为何犹豫,这事成还是不能成,我们心里总该有个数。”

李夫人不把这事托给芳期,也是心知肚明,袁家的人不重功利,更不畏权贵,要是这桩婚事托给湘王府,兴许反而会坏事。

其实这件事托给姜居士更加妥当,只不过姜居士与太师府从无来往,且现在又还病着……李夫人也知道这事难成。

她就怕姜居士因此迁怒芳许,不但不说好话反而会阻绊。

“老夫人闹出的事故,论来我也该往西楼居代表太师府向居士陪个不是,就是顾虑着……居士直言了不和太师府来往的,我不怕自讨没趣,就担心更惹得居士不愉。”李夫人又道。

“陪礼倒是不用了。”芳期想着姜姨祖的性情,定然不会计较,但她一品,也体会得李夫人真正的顾虑,道:“我从前在姨祖母跟前,偶尔也说起过五妹妹、六妹妹,姨祖母清楚六妹妹跟二姐不一样,她老人家虽说不愿跟翁翁和老夫人来往,其实连我都不嫌恶,既未见过六妹妹,必然也不会有成见的。”

李夫人叹一声气:“翁爹原不想理会王家的事,奈何经不住老夫人闹腾,对湘王,翁爹又着实觉得难以启齿,今天才会让我来接期儿你回去,应是想让你劝劝湘王,放过王迁,我却是巴不得王迁被国子学革退才好呢,真不知王尚书是怎么想的,他主持礼部,担责考举选士,却姑息孙儿舞弊,这还是国子学的小考,要是日后府试、会试,难不成也要放纵王迁舞弊考得功名?”

“王尚书根本没想让王迁考功名。”芳期轻笑:“入国子学,是为扬名,之后走恩荫授官的路子,就和直接恩荫入仕有所差别了,拜相是没有指望的,混入六部却大有希望。”

李夫人先是一怔,才拉了芳期的手:“我竟不如期儿了,果然湘王待你极好的,这些事,湘王也肯细细讲析给你知悉。”

芳期才惊觉此时的自己,似乎的确比许多官眷都要“见多识广”了。

的确是湘王殿下培教之功。

覃逊是在风墅见的芳期,让覃泽陪在一旁。

老奸计滑还当翁翁啊,居然争取了兄长做说客,芳期虽清楚覃太师的算盘,不过到底没有拉着脸,她温文尔雅地听自家翁翁一番说辞。

“这件事是你太婆的错,也该得她挨孙婿一番数落,我也清楚,孙婿是为了告诫你太婆,才拿王迁做筏,太婆也答应了,今后绝对不再去西楼居闹腾,三娘也消消火,好生劝一劝孙婿,王迁在孙婿眼中,只怕比个蜉蝼的份量还轻些,就省得孙婿脏了鞋底,由他自生自灭罢。”

这话说得奇妙。

覃逊俨然是在委婉的提醒芳期,横竖晏迟都不会放过王烁的,便是放王迁一马,还怕王迁将来会飞黄腾达不易对付?

芳期正想答应下来……

覃泽这个“说客”却出声了:“王迁舞弊,已经为苦主揭发,若然不加惩责,一来于法理不容,再则更会连累舅祖父,此事舅祖父应当责令王迁认罪挨罚。”

覃逊把长孙看了好一阵,眉毛都险些愁掉了:“大郎,那你该如何安慰你祖母?”

“翁翁本也不该一再纵容祖母。”

覃逊:……

好头痛,是的,托我的福,你摆脱了再娶王氏女的宿命,可是乖孙儿,你娶了个贤惠的妻子,又哪里体会得妇人家蛮不讲理起来的厉害?!我不纵容,我不纵容难道眼看着你祖母真的自挂东南枝?

芳期看着祖父一脸哀切的模样,差点笑出声,突然觉得其实祖父也挺可怜的,心就当真软了一软,才道:“兄长说得有理,王迁理该被国子学除名,他无才无品,本无资格入仕为官,晏郎好心好意告诫王尚书,王尚书还确实应当及时止损,免得为了一个不肖子孙,赔上了晚节声誉。”

覃逊听这话,给了芳期一个大白眼。

“翁翁兴许还不知道吧,王迁买了那孟获的诗文应试,转头还逼得孟获在临安城都待不住了,孟获攒着一肚子怨气,他不肯撤诉,继续闹腾下去,受罚的可就不仅王迁一人了,王迁舞弊,国子学的学生本就早有质疑,是王尚书利用手里的职权压下来这些诽议,现在王迁舞弊事被证实,晏郎若不肯罢休,势必会让王尚书也丢了官帽的。”芳期顶着白眼继续说。

覃逊继续翻白眼。

哄谁的话呢这是?湘王要真让王烁丢了官帽,那才是高抬贵手大发慈悲,洛阳王氏避免了覆门之祸。

真是要被这孙女给气死了。

无非就是让她,退一步,好教老妻多过几天好日子,就这点子善心,她都不肯施舍了!!!

“翁翁劝劝老夫人吧,我已经答应了寻那孟获,让他见好就收莫要得寸进尺,王迁被革名,无非是不能再入仕,王尚书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孙儿,留得王尚书这座青山在,洛阳王氏才不愁没柴烧,王迁哪怕不入仕,日后过的也是衣食无忧呼奴唤婢的日子,算什么祸劫呢?相信老夫人对晏郎的脾性,眼下是真真正正的了解了,也当明白,我能劝服晏郎留下王尚书这座青山让王家人不断柴火,已经是大不容易了。”

覃逊的眼珠子才骨碌一声掉下来。

也是,他只需要个说法暂时安慰住老妻,管王迁被不被革名呢,孙女虽坏,但仍是个机智的孙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