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509章 危情之前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509章 危情之前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这世上也许不多君子,可心性极恶的小人也是少数。

往往是恨之极,才积恶深。

徐姨母不是忽然就怀疑自己的眼光,才担心自己错认了辛娘,但今天她实在觉得有些动摇。

她曾经也认定了父亲高风亮节,休休有容,可早前父亲的一番话,彻底摧毁了她心目中曾经高大的形象,她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了,人会变,心性也许会随处遇变移。

但小儿媳的回应让徐姨母安心了。

“你昨日说,湘王和三娘要替明溪饯行?”

“是,约好了就在明日,皎妹妹也会去。”

“去吧,明溪这回往南剑州,是湘王为他谋的差使,明溪他一心历练,而南剑州方经变乱,对于入仕未久的人而言,是挑战,也确实更有历练的效用,湘王虽不比明溪年长多少,可他涉世深,南剑州变乱多得湘王,才能未费一兵一卒顺利平定,湘王对南剑州乃至整个福建的局势了如指掌,他才能成就这样一番功业,湘王是奇才,明溪若能从他身上学到两成本事,都已是受益无穷了。”徐姨母说完这话,就支开了小儿媳。

她又沉思良久,才对长媳道:“大郎妇,你是知道的,其实我过去也有愧于湘王妃,多得那孩子是个大度明理的人,没有记恨我,反而阻止了我那堂姐意图加害二郎妇的阴谋,我庆幸上苍还真能庇护良人,湘王妃硬是挣扎出了险境,争获了福荫。

我就担心着,二郎还放不下她,她确实是个好孩子,可我时至而今,仍然认定湘王才是三娘的良配,二郎不是。”

“阿家……”岑娘也是一声叹息,想想才道:“在媳看来,二叔早就已经放下了,毕竟三妹妹是先嫁了湘王,且湘王待三妹妹一直爱重,三妹妹有了好归宿,二叔就不再执迷了。”

“三娘嫁湘王本是不得已的,我不知湘王为何会娶三娘,他们两个起初并非正常夫妇,但现在,确是两情相悦了。”徐姨母笑了一笑:“所以我才说湘王确是三娘的良配,但往往我看不清自己的儿子,我早前一番话,有试探二郎妇的意思,我怕她对三娘也有积恨,为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但看来是我想多了,二郎是个有福气的孩子,他有他的缘法,三娘有三娘的缘法,他们两个各遇良配,我其实已经放心了。

接下来几年的局势,临安城中恐怕不会太平,太傅公退居闲散,但你翁爹,明江兄弟二人仍在仕场,高家野心大炽,王家也不消停,我无力维持四角俱全,我拦不住他们的野心,也无法真正把局势看得清晰明白,在这样的时候,我想还是应当秉持问心无愧,利益得失盘根错节,深陷其中反而只能随波逐流,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将根底扎得更深。”

“媳谨记阿家教诲。”岑娘肃色道。

“也不知是否我的妄想,总觉得湘王为明溪谋南剑州之职,似乎是要将徐家择出这趟浑水,他这样做,是因为三娘……大郎妇,明江是宗孙,他肩上的职责,比明溪更重,为丈夫男子者,他们主干不移,我们为内眷,也不能乱伸枝节,南剑州如果是我们的后路,临安就是我们的战场,我留你下来,就是想告诉你,徐家,必定不涉党争,可要若今后的时局已然就只剩党争之局……我们应为湘王党。”

岑娘显然被婆母的话惊到了:“党争?难不成阿家以为湘王意在……”

“今上非贤主,此时为乱世。”徐姨母沉声说道一句,却打住了:“二郎妇至迟过完今岁中秋,怎么都会前往福建了,我想让崆儿也去福建,他虽尚不够启蒙之龄,但正因为他还小,先让他跟着二郎和二郎妇,临安安则安,若不安,崆儿尚在安全之处。”

“阿家……”岑娘越发心慌了。

徐姨母深深叹一口气:“其实自从开封沦陷,虽然我们徐家幸免为俘虏,平安迁来江南,可翁爹和夫主,徐家的男子们从来都没有现世安好的踏实,乱局,不能避免迟早发生,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局势真的已经到了最坏的地步,我知道其实我的夫君,你的夫君,他们谁都不会再走后路,可是我们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始终要为子嗣考虑绸缪。

我们也许不能去南剑州了,所以孩子们离开临安最好。”

“阿家,只是不仅崆儿还小,岐儿更小,要是都去了福建……”

“这就是我要与你商量的了,岐儿是二郎的嫡长子,他被二郎妇带着去福建,也是情理之中,可是崆儿是明江和你的孩子,跟着叔父和婶娘去外任,不符情理,大郎妇,你有位族兄,他考中进士却一直未获实授,要是他能往南剑州,开设私学,让崆儿自幼师从你的族兄也算个说法了。”

岑娘这才完全明白了婆母的苦心。

徐砥更晚些才回家,但也已经听说了今日的一场闹剧,见妻子闷闷不乐,他先就下意识把自己的额头抻了两把,眉头都抻得有些散乱了,还没来得及说酝酿好的两个笑话,就被徐姨母给阻止了。

“不用安慰我,我都是当祖母的人了,遇见这样的事若还想不通透,岂不白活?官人就安心吧,以前我如何行事,日后仍会如何行事,外头的事务官人多协助翁爹,徐家中馈有我,乱不了。”

“娘子,如果岳丈怪罪你,我去与岳丈理论。”

“父亲没有怪罪我。”徐姨母将官袍挂在衣撑上,又将叠得好好的一件半旧长袍拿在手上,一边做着数十年来早就习以为常的事,心情却也像过去一样,平复了:“我应劝会劝,父亲和兄长自有他们的主张,不愿听我劝阻,我也不是不能体谅他们的考虑,只不过,明知那是歧路,却不能说服父兄择走邪径,本就是纷纷扰扰的局势,洛阳王氏专走这条凶险邪歧之途,怕是百年基业,注定崩于眼前。”

徐砥也叹息一声:“可惜娘子非男儿,否则洛阳王氏还不至于如此。”

“一人之力,终究难挽根上腐朽,我便是男儿身,终究也是无能为力,许也只能为家族所弃,独身自保罢了。”徐姨母说到这儿,终究又生悲愁,她闺阁之时,确然经历过洛阳王氏兴旺一时,那时的她万万没想到祖父、大伯过世,赫赫大族就会急转直下。

徐砥拥了妻子的肩,让她坐下:“父亲与太师公早年时,就有一晚持酒长谈,说起洛阳王氏。自文忠公、文献公两代全盛,娘子的伯父昼永公,若不固执于三代宰执相臣的大盛之想,而是以巩固基业,督教子侄品学为重,方才能使洛阳王氏根脉更加扎实,根脉健,则枝叶繁。

奈何昼永公一心入相,将身智耗空,未至年迈,惜油尽灯枯。这一代宗主王棠,论才干更比先尊不如,好高骛远贪图虚荣之心更炽,岳丈是昼永公一辈仅存的尊长,可岳丈生性大不够坚定,若是身边不存奸小,不以谗言动摇诱以名利之途,岳丈尚能守以淡泊之志。”

他说到这里,又是一声长叹:“父亲对于文忠、文献二位王公,甚怀钦敬,曾经还为洛阳王氏庆幸,虽说昼永公的胞妹,覃王氏并非贤良淑德的女子,所幸的是其父文献王公慧眼识珠,为嫡女择中覃太师为婿,覃太师虽为官圆滑,却重恩义,且有巨眼,明鉴时势,覃太师深知洛阳王氏越渐衰微之势终难杜免,一再恳劝岳丈疏离权场,约束子侄不可再有不切实际之想,这些年过去了,洛阳王氏的根基尚存,虽难复全盛之势,可若曾孙、玄孙两代,能出个天资聪颖的儿郎,幼以正直之品引教,洛阳王氏或有盛旺之机。”

“官人这样说,洛阳王氏之祸,确然是因高家所引?”

“是也不是。”徐砥摇了摇头:“高仁宽却乃奸鄙之徒,可若非岳丈功利之心尚炽,高仁宽又能如何?这许就是赫赫之族的大多难免的劫数吧,这世上啊,社稷国祚尚且难保永固,一族一姓的盛旺,又怎能万古长青?兴与衰,本是起伏有定,洛阳王氏如是,我们荥阳徐家,但凡子孙后辈皆为平庸,日后同样也难免枝叶凋凌,所以父祖,才一再强调平庸无妨,只要平庸之辈不为权名所诱妄生争夺之欲,一时的衰微,却尚能杜免榱崩栋折。

可这也只是安平之世,世家大族的延续之道,而今眼看着安平治世不再,连国祚金瓯尚且危如累卵,一族一姓的兴与衰,存与亡,更加难以预测把握了,已经非是人力之及,不得不祈拜于天时命运了。”

徐姨母沉思了一阵,轻轻颔首:“我听明白了,官人之意,便是尽人事听天命。”

“荥阳徐与洛阳王是姻亲,无论洛阳王氏日后是兴达还是衰颓,姻亲之情不变,若是岳丈舅兄不能再庇及子弟后代,荥阳徐氏绝不会冷眼见亲族晚辈流落无依,如娘子今日,虽是岳家长房的侄孙女惹出的事故,可她既有悔过之念,娘子也确能助她免于出妇之危,为之奔走求情,这便是亲长应存之慈,娘子是徐家的主母,身当表率,子媳自然皆会效从。”徐砥微微一笑。

“现今我以妇人之见,揣度朝堂时势,乃湘王与兴国公两权相争,我们家虽与两门并无直接姻好,可因为湘王妃的缘故,与湘王系自然亲厚,我担心终将被卷入权争。”徐姨母道。

徐砥眉头微蹙:“况怕还不仅只湘王与兴国公两门权争,皇嗣断绝,才是国祚的真患,现下的派势党争,连父亲都看不清明了,只徐、辛二族,志意从来都是以社稷民生为重,而今面临的况怕是君与民,天子与社稷之间的抉择了。”

徐姨母也很是忧愁。

说明她的顾虑不是杞人忧天,大乱之局将临,已经容不得臣公在朝堂上抉择中立了,而这样的局势,一着不慎,便将是倾覆之忧。

洛阳王氏择的是歧途,而荥阳徐氏,竟然也不知何为正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